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2.67 KB
- 文档页数:5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方法收集资料,分析图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供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19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预习新课】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归纳总结】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深刻影响2.【方法技巧】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式1.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一提到全球气候变化,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尺度,在地球发展的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不同的(如下表)。
2.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提起温室气体,多数同学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二氧化碳。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主要有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化合物等。
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图表解读】 (P46 图2.28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2.29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对于坐标系类的图首先要读懂横、纵坐标的含义,这是结合地理规律理解和阅读该类图的关键。
例如,通过读这两幅图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全球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幅度。
图中间的水平线代表的是一段时期的气温平均值。
从图中能直观地看出温度的变化周期、变化幅度等规律,但是不能读出其具体的温度数值。
【图表解读】 (P46 读图思考)1.在1860年~1880年、1910年~1940年、1950年~至今等三个时间段内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总的趋势是上升。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
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4.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对全球变暖有着影响。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由于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再加上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温室效应”增强,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地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故使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学习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和特点,会利用各种曲线图背景资料分析推导结论。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根据气候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关系,推测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并阐明推测理由。
3.了解防御变暖的对策,根据全球变暖的成因,“对症下药”思考对策。
【学习重难点】1.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1)气候变化的含义:_________大气_________变化的一种反映。
(2)气候变化的具体表现:不同_________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列举出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二、课堂探究:1.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有何特点?(2)你是如何特出上述结论的?2.根据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有何特点?(2)依据教材,并结合自己拥有的知识,说出二氧化碳不断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3.大胆预测(1)说出科学家们做出如下预测的依据(理由),并做出进一步的预测。
①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的依据。
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②全球洪水、火灾等发生的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的依据。
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③低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家农作物产量将增加的依据。
这种变化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2)你的预测及理由①全球的冰川范围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②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③全球水资源的可能变化及理由。
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后果?④其他预测:4.请你根据全球变暖的原因,并结合教材,说出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思考 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
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 不认可。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后果:改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2.影响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 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3.影响水循环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判断1.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
( √ )2.全球气候变暖一定有利于农业生产。
( × )3.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 √ )探究点全球气候变化南极万年冰架快速消融据新华社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的庞大冰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受害者”之一。
美国航天局一项研究显示,有着上万年历史的拉森B冰架的最后剩余部分正在快速消融,有可能在2020年前完全消失。
1.材料和图揭示了一个什么环境问题?答案全球气候变暖。
2.产生此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自然原因:地球处于温暖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
候变化》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并分析近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逐步学会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空间意识、综合的方法和区域的视角)。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和践行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
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和应对措施。
【学习难点】
全球气候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看图、析图,从图中得出地理信息。
自主学习法:自觉、自主学习,搜集和搭建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法:合作、交流学习,共同探究,凝聚智慧。
【知识链接】
1.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2.温室气体主要有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₂O)、氟利昂、甲烷(CH₂)等。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一半。
3.农业气候资源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光照、温度、降水、空气等气象因子。
【学习环节】
(关注社会热点,课外积累)课前学习课中参与课后反思与练习
【学习过程】
一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原因
(一)基本概念
1.气候变化是大气状态变化的反应;
2.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或变化。
(二)自主看图比较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特征
1.读教材P46页“图
2.28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回答以下问题。
问:从46亿年前到现在,全球气候总的变化特征是什么?
答:
2.读过去一万年气温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过去一万年,气候气温变化体现出什么特征?
答:
3.读教材P46页“图2.29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问: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总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答:
(三)探究近现代以来全球气温升高的可能原因
1.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人类历史时期(不包含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近现代以来全球呈现变暖趋势的原因?自然原因or 人为原因or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读教材P46“图2.29 近百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和教材P47“图2.20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回答以下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有什么共同特征?
(2)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3)经过以上分析,近半个世纪,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
(五)小结:全球气候变化是自然规律,当然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但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气候变化不能忽视的因素。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试一试:尝试说出川普为什么说全球变暖是骗局?请以他的立场给出几点理由。
二分组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海平面上升
结合数字星球动画演示,教材资源,联系相关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材料:据美国航天局NASA Gcace卫星的数据,2019年以来,南极和格陵兰冰层消融严重。
南极洲每年消融1340亿吨冰雪,格陵兰岛则每年消融2870亿吨。
科学家预测,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架继续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高出6米。
这将淹没许多印尼的热带岛屿和低洼地区,以及迈阿密、纽约市的曼哈顿和孟加拉国等。
1.海平面上升是因为和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
2.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性?(至少列举三项)
(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离不开气候条件,根据所学知识以及合理推断,讨论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曾担任中国××局局长秦大河院士表示,气候的变暖首先影响农业减产。
据估算,至2030年,我国三大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将减产5%~10%。
农业布局和结构也要发生变化,病虫害也因此增多,导致农业成本上升。
气温和降水具有相关性,大气运动促使水、热传输。
结合相关知识,讨论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
材料: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最新研究表明,2050年那时的全球气候变化将失控,出现显著变化,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模拟视频图像显示了全球变暖如何影响未来气候变化,这段模拟气象预报描述,未来30年全球将出现干旱、洪水、热浪等极端气候现象。
为了演示未来地球人类所遭受的气候影响,世界气象组织邀请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预测了2050年的气候状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希望说服全球政府、金融、商业和民间团体的负责人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治理全球气候变化。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影响地表径流。
随着径流少、蒸发增强,加剧了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四)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可能影响。
(至少列举三项)
※说一说:全球气候变暖对佛山的社会经济、对你的个人生活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三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如: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如:
3.适应气候变化。
如:
4.政策手段。
如:
5.技术手段。
如:
6.国际合作。
※做一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你能做什么,请写出来,并对照践行之。
拓展延伸
1.冰期与间冰期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发现数十个“冰臼”,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滴水穿石的方式,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
2.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与王朝兴衰的规律
第一个温暖期:(公元前2019——公元前1000年)夏、
商、西周
第一个寒冷期:东周
第二个温暖期:两汉
第二个寒冷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三个温暖期:唐朝
第三个寒冷期:五代十国两宋
第四个温暖期(相对温暖,但不及之前温暖):明朝
第四个寒冷期:(17世纪至19世纪)清朝
巧合的是,不同冷暖期所相对应的朝代,也正是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时期。
例如,公元1000 年到1200年的南北宋,中国气温趋冷,苏轼诵杏花诗中的「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便可为证。
3.《巴黎协定》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9年在巴黎举行。
195个国家代表与会,超过150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潘基文说“全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目标采取共同应对措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巴黎协定》要通过自发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和国与国互相帮助,把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相比于工业革命前上升的幅度,至少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甚至希望能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国际能源署估计,签署《巴黎协定》的187国需投入13.5万亿美元来落实它们作出的承诺与目标。
世界各国要准备好,在未来25年投资68万亿美元,以满足全球人口对能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