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日期:2008-11-28 主查人:欧阳颖星

参加人员:金丽萍、陆婷、王铮、汤蓉晖、茅志娟、洪筱蓉、许瑞馨、蔡韵清查房题目和内容:肠梗阻床号:5床姓名:裘展国住院号:198756 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脑梗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

病史概要:主诉:肛门排便排气减少伴间歇性呕吐3月余。

患者入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门排便排气减少,伴频繁呕吐胃内容物,查体发现其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予以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及灌肠后症状有所好转,每日有少量排便,色黄。胃肠减压引流液以黄绿色为主,时有暗褐色液体,每日量约150-400ml。

治疗原则:1.完善入院常规检查。2.胃肠减压,记24小时出入量。3.予降压(络活喜、海捷亚),促进胃肠动力(新洛纳)制酸护胃(耐信)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护理诊断:舒适度改变:与腹胀有关;舒适度改变:与置胃管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清除呼吸道无效:与咳嗽有关;

讨论问题: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早期临床表现。不能自理的患者如何确保病人安全?不能主诉的患者如何进行病情观察?

指导内容: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以减轻对膈肌的压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预防:对粘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应注意饮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饮食以稀软食为主。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心理指导,让患者家属适当了解病情,给予有关的知识指导。饮食指导:遵医嘱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腹部体征、胃肠引流液的色质量、咳嗽、咳痰、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进行约束。

1

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方法

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方法 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方法一、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 ①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②防治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对防治细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最常用的是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根据尿量可适当补钾。单纯性肠梗阻晚期和绞窄性肠梗阻,还需补充血浆或全血。 防治感染和中毒:单纯性梗阻早期可不用抗生素,但对单纯性肠梗阻晚期,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以及手术病人,应选用对肠道细菌(包括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 2、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

况而定。 二、中医治疗 生植物油,生豆油、香油或花生油,成人200-250ml,儿童80-150ml,口服或由胃管内注入。 温馨提示,对粘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应注意饮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饮食以稀软食为主。对蛔虫性肠梗阻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除药物驱虫外,还可用氧气疗法驱除肠道蛔虫。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其他非手术疗法:包括中医中药治疗、口服或胃肠道灌注生植物油、针刺疗法,以及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低压气钡灌肠,经乙状结肠镜插管.腹部按摩及颠筋疗法等各种复位法。 肠梗阻的预防方法患者如果出现了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症状,腹部突然隆起,可听到明显的腹鸣音,而且以前曾做过腹部手术,应马上去医院。老年人如果出现便秘、进行性腹胀腹痛,则要警惕肿瘤引起的肠梗阻,同时也不排除乙状结肠扭转。 1、预防肠梗阻,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会引起肠梗阻。饱食后不要剧烈运动,以避免发生肠扭转。发生肠梗阻后,即使在缓解期,也不要吃较硬的食物,最好以半流饮食为主。 2、老年人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少吃肉。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黄豆芽、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食。要重视牙齿保养或修复,因为老人牙齿衰老、脱落,易造成咀嚼不全,食物易形成团块阻塞肠腔。同时老年人要防治便秘,平时应多活动、多饮水、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一、肠梗阻 部分或全部的肠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及病人生命;据统计,美国小肠梗阻的死亡率为10%,结肠梗阻死亡率为30%。肠梗阻若不能在24小时诊断和及时处理,死亡率还将增加;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相当高。 【病因】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疝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80%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的,其部分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往的外科手术病史等。 按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将之分为机械性、神经原性和血管原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是大肠和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因外科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粘连,尤其是外科手术遗留的异物刺激,都将使纤维和疤痕组织形成束带,对肠腔形成外部压力,或使肠管与其他组织粘连,引起肠道变形、成角,甚至成为肠道扭转的轴心,造成肠道梗阻。在粘连的疾病基础上,饮食不当、剧烈运动或突然的体位改变可诱发肠梗阻。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20~40%;多处粘连增加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2)肠扭转和肠套叠: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常以肿瘤或憩室炎症的肠段扭转为多见,最多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因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而发病;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肠扭转因血管受压,可在短期发生肠绞窄和坏死,死亡率高达15~40%。肠套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近端肠管蠕动、压缩进入远端肠管,常见于婴幼儿及大肠肿瘤病人等。 (3)肿瘤:大肠机械性肠梗阻80%是由肿瘤引起,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大肠肠腔较宽,因此多由粪块阻塞在梗阻部位而诱发或

不全肠梗阻临床路径

不全性肠梗阻(肠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 一、不全性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ICD-10:K56.0/K56.2 /K56.5- K56.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可有排气排便,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史,且梗阻症状多次发作。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证候诊断: 1. 腑气滞塞证: 腹胀、腹胀部位不定,时痛时可见肠型。排便、矢气停止,气上逆而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 2.热毒阻证 肠管梗阻坏死,腹硬拒按,疼痛剧烈。高热口渴,甚至热盛转厥,神昏肢冷。舌红或绛,苔黄燥,脉细数无力。. 3. 淤血结聚证: 腹痛剧烈,定处不移。腹压痛、拒按,伴口渴而不欲饮。排便矢气停止。舌暗红,或可有瘀斑瘀点,苔厚,脉弦紧或细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56.0/K56.2/K56.5- K56. 7 肠梗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相关检查项目。

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模板

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 肠梗阻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的腹部外科常见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及血运性肠梗阻。本文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肠梗阻护理计划,仅供参考。 肠梗阻护理计划篇一: 科别:普外科病室:2 床号:3 病案号:080714 入院时间:20xx年x月x日-10Am 一.一般资料 姓名:王斌性别:男年龄:28 民族:汉籍贯:甘肃白银 婚姻:已婚职业:教师信仰:无文化程度:大学资料来源:患者自述入院方式:扶入病房可靠程度:可靠病历记录日期:20XX-07-12-10Am 入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 二、病人健康状况和问题 (一)入院原因和经过 1.主诉:腹痛、腹胀、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一天。 2.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中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胀较明显。同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起病后,患者不思饮食,精神及休息均差。 (二)现在身体状况 1.饮食、饮水情况:未进食水 2.大小便情况:大便未解,小便量少,色黄 3.睡眠情况:较差, 4.自理程度:不能自理(完全补偿系统) (三)既往身体状况 1.既往病史:一年前在本院有急性阑尾炎手术史。 2.家族史:否认家族有各类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亦无此类疾病史。 3.过敏史:无 4.月经生育史: 无 5.嗜好: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四)心理社会状况

1.人格类型:(请在相应的选项上划) 独立 /依赖紧张/松弛主动/被动内向/外向 2.精神情绪状态:精神较紧张,但情绪相对稳定。 3.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对本病的诱因及预后有一定的认知。 4.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5.适应能力(病人角色): 6.住院顾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7.主要药物治疗(原则与药物名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三、体格检查(主要阳性体征)视诊:未见明显肠型和蠕动波。触诊:腹中部压痛明显,可触及条索装的团块。叩诊:移浊弱阳性。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及金属音。 四、与目前疾病密切相关的异常化验及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白总分明显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升高,提示脱水,血液浓缩。 2: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X线检查:肠管积气,可见液平面。五、目前主要治疗及护理 (一)基础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二)解除梗阻: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护理要点 1.评估重点:详细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尤其是腹部手术史。 2.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对手术有无思想准备。 3.连续观察病人的症状与体征。 4.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 5.病人手术名称、伤口情况及引流液的色、量、质。病人术后有何不适、心理反应。 6.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并对可能出现的相应症状与体征进行观察与评估。 7.病人及家属是否已得到肠梗阻疾病的健康指导。 肠梗阻护理计划篇二: 一.疾病介绍:肠梗阻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的腹部外科常见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及血运性肠梗阻。其共同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机械性肠梗阻有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均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护理要点:是围绕矫正因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即胃肠减压;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保守治疗无效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尽早手术解除梗阻 三护理问题(术前)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一类特选)

肠梗阻病人护理 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即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置。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病情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达10%左右。 1 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最常见。 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套叠、炎症等。 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 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动力性: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 痉挛性如急性肠炎、慢性铅中毒。 3)血运性: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致肠麻痹,失去蠕动,肠内容物不能运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已不少见。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内容物通过受阻,而肠管并无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可因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栓塞或受压而使相应肠段发生急性缺血;或单纯性梗阻时因肠管高度膨胀,肠管小血管受压,而导致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按梗阻部位: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病缓急:急性与慢性肠梗阻。 2 病理生理: 三方面:肠膨胀、积气积液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 ①肠管局部变化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梗阻以上肠管蠕动频率和强度增加,梗阻以上肠管膨胀、肠腔积气积液 梗阻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梗阻以下肠管瘪陷,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水肿、增厚、呈暗红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变成紫黑色→坏死、穿孔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张、肠壁代偿性肥厚腹壁视诊常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坡。 ②全身改变: (一)肠腔膨胀、积气积液 (二)体液丧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酸碱失衡。 (三)感染和毒素吸收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痛、吐、胀、闭。 1 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要克服梗阻,肠管蠕动加剧所引起的,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如果腹痛的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成为持续性腹痛,可能是绞窄性肠梗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按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临床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为主要特征。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饮食:肠梗阻者应禁食,待梗阻缓解后12小时方可进少量流食,但忌甜食和牛奶,以免引起肠胀气,48小时后可试进半流食。 2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腹胀。保持减压通畅,做好减压期间相关护理。 3解痉、止痛:单纯性肠梗阻可应用阿托品类解痉药缓解疼痛,禁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 4液体疗法的护理:保证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观察水、电解质失衡纠正情况等。 5防治感染和中毒: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6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到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1)腹痛:发作急剧,起始即为持续性腹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腹痛。肠鸣音可不亢进。 (2)呕吐:早、剧烈而频繁。 (3)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及压痛性包块(胀大的肠袢)。 (4)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腹部X线检查:见到孤立、固定的肠袢,且不受体位、时间的影响。 (7)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二、手术治疗的护理 1、术前准备:除上述非手术护理措施外,按腹部外科常规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卧位:回病房后根据麻醉给予适当的卧位,麻醉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给予半卧位。 (2)饮食:禁食、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拔出胃管后当日每1~2小时饮20~30ml水,第2日喝米汤,第3日流食,l厨后改半流食,2周后软饭。忌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4)防治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3、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不洁净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后不做剧烈运动。 (2)保持大便通畅:老年及肠功能不全者有便秘现象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 (3)避免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不适,及时就诊。

【实用】肠梗阻-诊疗规范

肠梗阻 【病史采集】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为阵发性绞痛,腹中部较多见;绞窄性肠梗阻为剧烈的持续性腹腔痛;麻轉性肠梗阻腹痛不明显或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膜梗阻呕吐出现迟,吐出物可呈粪样。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为棕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遍及全腹,结肠梗阻腹周膨胀显著,肠扭转等闭袢性梗阻腹隆起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多不再排气排便;肠套叠、肠系肠血管栓塞可排出果酱样或血性粪便。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可有脱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等表现,呼吸心脏功能障碍。 2.腹部检查:腹胀,可见肠形、肠蠕动波。不同程度的压痛,绞窄性梗阻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肠鸣音亢进,可听到气过水音或高调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晚期或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肛门指诊及腹股沟检查:肛诊注意有无包块、狭窄等,腹

股沟有无腹外疝。 【辅助检査】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全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清Na十、K十、Cl—检验,呕吐物和粪便隐血试验。 2.X线检查:直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怀疑肠套叠作空气灌肠,乙状结肠扭转或结肠肿瘤时可作钡剂灌肠。 【诊断】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和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明确: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堵塞〔肿瘤、肠蛔虫、粪便、异物、结石等〕、肠套叠、腹内疝、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肠系膜血管栓塞。 【鉴别诊断】 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 【治疗原则】 解除梗阻,矫正全身生理紊乱。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1)单纯性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2)单纯性机械性完全肠梗阻早期,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护理要点 1. 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外,也会引起肠梗阻。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还有,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2. 发生肠梗阻后,不要盲目喂食,患者首先要禁食水,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是黏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以半流体为主,蛔虫性肠梗阻在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 3.对于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或采用灌肠,来刺激肠道,促其排便。若上述治疗后症状未减,甚至加重,趋向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去除肠梗阻的病因,以恢复肠道通畅。 4.临床上发现,由于肠内蛔虫团引起肠梗阻时有发生,此外,孩子进食过多的花生、瓜子,空腹吃大量的柿子、杨梅等水果也会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尤其要加强预防,如果平时肠胃功能不良,可适当采取中医药治疗,以调理肠胃。 肠梗阻吃什么好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

面片等; (2)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5)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为常见急腹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按梗阻的原因可分为: ()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常见,由于机械因素造成肠腔狭窄或闭塞1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主要原因有: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寄生虫、异①物等堵塞所致。肠管外受压:如肠粘连、肠扭转、嵌顿性疝或受肿瘤压迫。③②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套叠、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动力性肠梗阻:无器质性肠腔狭窄,主要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所2引起肠壁肌层功能紊乱,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而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又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①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后。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可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②中毒和肠功能紊乱。 ()血运性肠梗阻:肠管无机械性阻塞,由于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肠3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较少见。 2.按肠壁血供有无障碍可分为:(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时同时伴有肠壁血供障碍。 【病理生理】 肠梗阻病理生理的改变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1. 肠管的局部变化 梗阻以上部位肠蠕动增强,以克服肠内容通过障碍。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扩张、膨胀,梗阻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肠膨胀愈明显;梗阻以下的肠管则瘪陷、空虚或仅存少量粪便。肠管膨胀,肠壁变薄,肠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肠壁血运障碍,最初为静脉回流受阻,肠壁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瘀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由于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有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继而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肠管成紫黑色。肠管最终缺血坏死而破溃、穿孔。 2. 全身变化 ()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梗阻时肠膨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梗阻以上1肠腔中积留大量液体,这些液体封闭在肠腔内不能进入血液,等于体液的丢失;此外,过度的肠膨胀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肠壁水肿和血浆外渗。体液的丢失伴随着电解质的丢失,胆汁、胰液及肠液均为碱性;而组织灌注不良,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尿量减少,易引起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感染和毒血症:梗阻以上的肠腔内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以及肠壁2血运障碍导致其通透性增加,易引起腹腔感染,并经腹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或中毒。严重的腹膜炎和毒血症是导致肠梗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肠腔内大量积气、积液引起腹内压升高,膈肌3上抬,影响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体液丧失、血液浓缩、细菌繁殖释放毒素等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了解病人的年龄,有无饮食不洁、驱蛔不当、饱餐后剧烈活动、便秘等诱因,以往有无腹部手术、损伤或腹膜炎病史。 (二)身体状况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 轻重并不致 1.症状: ()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1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绞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时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无绞痛。. (2)呕吐:梗阻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高位小肠梗阻呕吐早、频繁,吐出物为胆汁样物。低位小肠梗阻呕吐迟而少,可吐出粪臭样物结肠梗阻时,早期可无呕吐,以腹胀为主。绞窄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呈咖啡样或血性。 ()腹胀: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3腹胀;低位小肠梗阻及麻痹性梗阻常有显著的全腹膨胀。绞窄性肠梗阻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 (4)停止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但梗阻初期、高位梗阻、不全性梗阻可有肛门排便排气。血性便或果酱样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5)全身症状: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脱水、低血钾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早期即有虚脱很快出现休克伴有腹腔 感染者腹痛持续并扩散至全腹同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和毒血症表现

不全性肠梗阻修订稿

不全性肠梗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左半结肠癌并不全性肠梗阻的诊治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结肠肝曲、脾曲、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但发生梗阻部位则以脾曲最多(约50%),其次为降结肠、乙状结肠(25%),右半结肠(8%~30%),直肠(6%) 。这是因为左半结肠腔的口径较右半结肠小,肠内容物多为半固体,肿瘤多为浸润、缩窄性生长,容易发生梗阻。结肠癌并发梗阻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或慢性渐进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低位肠梗阻。 慢性不全性肠梗阻有时可转变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由于回盲瓣的作用,肠癌发生完全性梗阻时,可呈闭袢性肠梗阻的病理改变;肠管严重扩张,肠壁血运障碍,容易引起坏死、穿孔。常因早期无明显症状,或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等因素,至今仍有8%~29%的患者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出现肠梗阻就医,常需急诊手术,给治疗和预后增加许多不利因素。由于癌性肠梗阻是一种慢性梗阻, 病程大多比较隐匿,当出现典型梗阻表现时, 病情已相当严重。病人就诊时大多存在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等情况,且由于回盲瓣的特殊结构, 结肠梗阻是一种闭襻性的肠梗阻。病情发展使结肠进行性扩张, 肠腔内压不断升高, 加之肿瘤处肠壁脆性增加,致使肠壁易穿孔甚至肠坏死。肠梗阻还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细菌易位或(和)内毒素入血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和内毒素血症, 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因此重视腹

部隐痛、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等早期症状或出现不明原因的、 乏力甚至下腹包块等现象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早期诊治极 为重要。尤其中老年不明原因的低位肠梗阻,肿瘤的可能性很大。 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是肿瘤性低位肠梗阻的主要表现。但结肠梗 阻严重腹胀的情况下,一般难以扪及包块。停止排便、排气虽是完 全性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之一,但有些病例发生腹痛和梗阻后,远段 结肠仍有少量残留的气、便排出,应该警惕,以免延误诊断。乙状 结肠和降结肠梗阻,除左下腹疼痛外,X线腹部摄片可见梗阻以上 结肠充气扩张,诊断不难。右半结肠特别是回盲部和升结肠癌急性 梗阻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有报告右半结肠癌误为急 性阑尾炎者达10%~25% 。 如果患者已经有肠梗阻表现,如腹痛、腹胀、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变细、带沟槽等,如检查及术前处理不当易促发急性肠梗阻。作肠道准备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急性肠梗阻甚至穿孔。由于结肠梗阻是张力型闭袢型梗阻 ,可造成肠管高度扩张 ,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 ,随时有肠缺血、坏死、穿孔的可能 ,可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 , 为避免因医 源性因素而发生急性肠梗阻 ,我们应对有便秘、腹胀、阵发性腹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 ,可采用多次低压灌肠的方法做肠道清洁。对肠腔有狭窄的直肠癌患者 ,直肠指诊可触及狭窄环时 ,在示指引导下可将一根粗橡胶管通过狭窄环 ,灌入温生理盐水 800 ml ,

肠梗阻保守治疗护理观察要点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选择治疗方法的根据是肠梗阻的严重程度,较轻的肠梗阻或一般的单纯性肠梗阻及大部分粘连性肠梗阻,均可以经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保守治疗的手段有: 1禁食禁水,尽可能减少胃肠道的负担,也是帮助胃肠道恢复功能的重要方法。 2胃肠减压,这是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可以将吞咽到胃肠道的气体、积存在胃内的气体、胃液吸出体外,缓解胃肠道的张力,有利于肠梗阻的恢复。 3静脉输液,其目的在于补充水分、补充营养及一些电解质和维生素,有必要时还要补充一些血浆或输血。 4应用抗生素,目的是预防肠道细菌和肺部感染。 5肥皂水灌肠,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大肠中的粪便。口服石蜡油,起到润滑肠道、协助肠内容物顺利通过的作用。 其他的方法还有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肠梗阻的四大主要表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重视腹部观察 腹痛: 早期为阵发性,如腹痛间隔期由长变短,应通知医生排除绞窄性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后可适当给予解痉药物 呕吐: 注意观察量、性质、间隔时间。高位肠梗阻出现的频率大,时间早。呕吐物为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肠梗阻出现的时间较晚,两次呕吐间隔时间长,呕吐物常带有粪臭味;较窄性肠梗阻的呕吐物为血性呈棕色。 腹胀:肠梗阻病人出现较迟的一个症状,低位性肠梗阻腹胀较为明显,反之则梗阻部位越高症状越不明显。 排便排气:不全梗阻和高位梗阻的患者仍可有少量排便排气 **全身情况的观察:不完全梗阻或梗阻在回肠下段时,早期:口渴、疲倦。 完全梗阻超过三天者出现腹胀明显、口干舌燥、尿少、眼窝凹陷,甚至神志不清、体温脉率升高,直至休克。继续发展出现代谢性酸中毒CO2分压升高:嗜睡、软弱、呼吸困难。 **静脉补液;电解质,根据尿量及血钾报告,确定以防缺钾引起肠壁的麻痹性扩张从而产生持久性肠膨胀或出现肌肉无力、心率失常。抗生素现配现用,按时输入保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 一般情况的观察 神色生命体征尿量

不完全性肠梗阻

日期:2008-11-28 主查人:欧阳颖星 参加人员:金丽萍、陆婷、王铮、汤蓉晖、茅志娟、洪筱蓉、许瑞馨、蔡韵清查房题目和内容:肠梗阻床号:5床姓名:裘展国住院号:198756 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脑梗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 病史概要:主诉:肛门排便排气减少伴间歇性呕吐3月余。 患者入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门排便排气减少,伴频繁呕吐胃内容物,查体发现其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予以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及灌肠后症状有所好转,每日有少量排便,色黄。胃肠减压引流液以黄绿色为主,时有暗褐色液体,每日量约150-400ml。 治疗原则:1.完善入院常规检查。2.胃肠减压,记24小时出入量。3.予降压(络活喜、海捷亚),促进胃肠动力(新洛纳)制酸护胃(耐信)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护理诊断:舒适度改变:与腹胀有关;舒适度改变:与置胃管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清除呼吸道无效:与咳嗽有关; 讨论问题: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早期临床表现。不能自理的患者如何确保病人安全?不能主诉的患者如何进行病情观察? 指导内容: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以减轻对膈肌的压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及时手术治疗。预防:对粘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应注意饮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饮食以稀软食为主。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排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心理指导,让患者家属适当了解病情,给予有关的知识指导。饮食指导:遵医嘱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腹部体征、胃肠引流液的色质量、咳嗽、咳痰、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进行约束。 1

五大疗法轻松治疗肠梗阻

五大疗法轻松治疗肠梗阻 *导读: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 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治疗肠梗阻通常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对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还要依据病因、部位、程度等选择具体疗法。如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先用非手术疗法,若病情不能缓解或有绞窄时则改用手术疗法;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宜用非手术疗法,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绞窄性肠梗阻,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结肠梗阻,除粪块堵塞或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保守治疗外,需尽早手术。 本文作者是一名基层老医生,他在临床中看到一些本可不必手术的肠梗阻病人进行了手术,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和身

体痛苦,内心十分不安,于是写就了这篇文章。 其实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有一定效果,可为什么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呢?据作者分析,其根源有三:一是肠梗阻非手术疗法(尤其是手法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严格,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在作祟,三是错误地认为手法治疗不科学。 作者摸索出的“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在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且可避免手术带来的感染、粘连等并发症与后遗症。现将本法推荐给同道,以便为更多的肠梗阻患者解除痛苦。但因肠梗阻类型较多,病因复杂,手法治疗时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之为“肠结”或“关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工作的开展,对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起到了良好作用。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学习前人经验,逐步摸索出“以手法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治疗肠梗阻的新途径,并总结出“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针:即针刺疗法 体针选穴:主穴有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或透外关;配穴有双侧天枢、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 耳针选穴:主穴有胃、小肠、大肠;配穴有肝、脾、胆、胰、耳

内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内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李琳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疾病的日益增多,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他的病因复杂,病情多变,使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特别是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同时合并多种疾病、自理能力差、行动不便、知识水平有限接受能力差等、所以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使治疗感到棘手和困惑。本文针对我科13例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护理,经悉心护理,本组13例患者均治愈。 【关键词】老年患者; 不完全性肠梗阻; 护理 【abstract】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 the population aging, day-by-day increase which old age illness gets sick, the senior citizen not 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the present clinical common illness sickness, his cause of disease is complex, the condition was changeable, causes the patient to fully suffer the indisposition to suffer, specially old age patient, because the long-term bed and food habit's change, simultaneously merged many kinds of illness to get sick, to take care of oneself ability difference, to move about with difficulty, the state-of-art to accept ability inferiorly limitedly, therefore could not the very good coordinate treatment, make the treatment to feel that was thorny and is puzzled. This article causes not 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nursing in view of my branch 13 example old age patient long-term bed, after nurses devotedly, this group of 13 example patient cures. 【key word】 Old age patient; Not 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Nursing 1 临床资料

脾胃科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刘清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 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陈效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确诊:(1)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和少量排便、排气。 (2)体征:望诊:可有不同的腹部膨胀。触诊: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和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则是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肠梗阻早期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意义不大,晚期可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血清磷显著增高等指标的改变。 (4)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等。X线检查:是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检出率约50%~80%,主要表现有:①梗阻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肠腔内充满气体及液体。②扩张的小肠呈阶梯排列,主要位于腹中部。 ③麻痹性肠梗阻时,小肠和大肠均胀气。④绞窄性肠梗阻时,小肠内液平面一般较长,积液多,积气少,有时由于小肠内被血性液体充盈,X线片上也可无显示。CT检查: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能显示出肠管充气扩张、液平面、肠壁增厚及肠外变化、腹水等相应改变。 (二)证候诊断 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饮食:肠梗阻者应禁食,待梗阻缓解后12小时方可进少量流食,但忌甜食和牛奶,以免引起肠胀气,48小时后可试进半流食。 2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腹胀。保持减压通畅,做好减压期间相关护理。 3解痉、止痛:单纯性肠梗阻可应用阿托品类解痉药缓解疼痛,禁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 4液体疗法的护理:保证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观察水、电解质失衡纠正情况等。 5防治感染和中毒: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6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到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1)腹痛:发作急剧,起始即为持续性腹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腹痛。肠鸣音可不亢进。 (2)呕吐:早、剧烈而频繁。 (3)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及压痛性包块(胀大的肠袢)。 (4)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腹部X线检查:见到孤立、固定的肠袢,且不受体位、时间的影响。 (7)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二、手术治疗的护理 1、术前准备:除上述非手术护理措施外,按腹部外科常规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 (1)卧位:回病房后根据麻醉给予适当的卧位,麻醉清醒后。血压、脉搏平稳给予半卧位。 (2)饮食:禁食、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拔出胃管后当日每1~2小时饮20~30ml水,第2日喝米汤,第3日流食,l厨后改半流食,2周后软饭。忌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4)防治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3、健康教育: (1)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不洁净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后不做剧烈运动。 (2)保持大便通畅:老年及肠功能不全者有便秘现象应及时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 (3)避免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不适,及时就诊。

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灌肠对不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

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灌肠对不全性肠梗 阻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邹云霞,周菊花,刘美英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不保留灌肠对不全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比使用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不保留灌肠对肠梗阻的辅助治疗组(甲组,460例)和未使用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不保留灌肠组(乙组,460例)患者的腹痛,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甲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较乙组提前,手术率低,并发症也有减少。结论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灌肠在不全性肠梗阻的治疗中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肠梗阻;石蜡油;灌肠治疗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时,外科一般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如胃肠减压、禁食、补液及抗炎等。治疗周期较长,有些患者对上述治疗耐受性差,常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还有一些患者未及时控制肠梗阻,病情发展导致机械性肠梗阻,不得不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增加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甚至出现肠瘘等,致使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大大增加[1]。1998年4月至2008年10月,笔者通过对460例肠梗阻患者在上述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灌肠,与未使用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灌肠的460例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进程得到明显改善,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降低了手术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

发症明显减少,减少了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4月至2008年10月宜黄县人民医院共收治不全性肠梗阻患者920例。其中460例在胃肠减压、禁食、补液及抗炎等治疗基础上,结合消毒石蜡油+10%生理盐水不保留灌肠治疗,每日1~2次,男296例,女164例,年龄15~82岁,平均47.5岁。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经腹部平片显示肠管含液气平面均证实肠梗阻,无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症状,否则立即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配方消毒石蜡油、食盐、生理盐水。 1.2.2 用药方法先用消毒石蜡油100 ml,患者取左侧卧位,不保留灌肠,排便后加用生理盐水500 ml+食盐50 g不保留灌肠,1~2次/d,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正常后,停止灌肠治疗,继续适当补液、抗炎,对症治疗。 2 结果 甲组痊愈460例,无一例死亡;乙组痊愈452例,死亡8例。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甲组1~6天,平均3.5天;乙组3~12天,平均7.6天;排气排便时间:甲组1~7天,平均3.9天,乙组4~15天,平均9.2天;手术率:甲组19例,手术率4.1%,乙组80例,手术率17%。 3 讨论 3.1 消毒石蜡油的治疗作用和机制不全肠梗阻主要因为肠管水

肠梗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矫正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具体方法要根据肠梗阻的类型、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下面来具体介绍下肠梗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症状: 1、腹痛: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隙期可以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隙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 2、呕吐:肠梗阻病人几乎都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叶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则为反流性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部位越高,呕吐越频越烈。低位小肠梗阻时呕吐较轻亦较疏。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可以阻止反流故早期可无呕吐,但后期回盲瓣因肠腔过度充盈而关闭不全时亦有较剧烈的呕吐、吐出物可含粪汁。 3、腹胀:腹胀是较迟出现的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腹胀;低位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的晚期常有显着的全腹膨胀。闭袢性梗阻的肠段膨胀很突出,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肠管均膨胀扩大,故腹胀显着。

4、便秘和停止排气:便秘和停止排气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排便和排气现象消失。但在高位小肠梗阻的最初2~3日,如梗阻以下肠腔内积存了粪便和气体,则仍有排便和排气现象,不能因此否定完全性梗阻的存在。同样,在绞窄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以及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等都仍可有血便或脓血便排出。 肠梗阻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一、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小时,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小时。基础疗法包括禁食及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感染及毒血症。 ①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的情况。 ②防治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对防治细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最常用的是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根据尿量可适当补钾。单纯性肠梗阻晚期和绞窄性肠梗阻,还需补充血浆或全血。 防治感染和中毒:单纯性梗阻早期可不用抗生素,但对单纯性肠梗阻晚期,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以及手术病人,应选用对肠道细菌(包括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 2、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