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5号《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已经第33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2017年3月14日第一条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开展城市设计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第四条开展城市设计,应当符合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总体规划和相关标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形态,节约集约用地,创造宜居公共空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第五条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设计工作。
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城市设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并将城市设计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平台。
第七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第八条总体城市设计应当确定城市风貌特色,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并可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总体规划一并报批。
第九条下列区域应当编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地区;(二)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地区;(三)新城新区;(四)重要街道,包括商业街;(五)滨水地区,包括沿河、沿海、沿湖地带;(六)山前地区;(七)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城市设计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活动,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环节。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条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城市设计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原则,统一城市建设的风格和形象。
第四条多元共生、协调发展城市设计应当体现多元共生、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五条倡导创新、保留传统城市设计应当倡导创新、保留传统的原则,既要突出城市的现代性,又要保留历史文化特色。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应当包括城市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空间等要素的合理规划。
第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应当包括建筑物的高度、体量、造型等要求,确保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
第八条特殊功能区的设计特殊功能区的设计应当根据具体需求,科学规划,满足其特殊功能要求。
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程序和管理第九条设计方案的编制城市设计应当编制设计方案,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环节。
第十条设计审核和评审城市设计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建设要求。
第十一条设计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城市设计的相关文件应当归档并进行有效管理,以备查验和审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法行为的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行政处罚对于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有权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权本办法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解释,并在需要时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本办法的实施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内容和要求,旨在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管理办法(全文)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管理,提高城市规划设计质量,保障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管理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从业人员、设计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
第三条城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应当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章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管理第五条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
第六条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的合法权益,不得泄露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七条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与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第八条城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合理享受劳动保障和福利待遇。
第三章设计机构管理第九条设计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注册资格,并按照规定向相关管理部门备案登记。
第十条设计机构应当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设备设施,保障设计质量和项目进度。
第十一条设计机构应当制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做好设计过程的记录和档案管理。
第十二条设计机构应当遵守市场竞争规则,不得妨碍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第四章相关管理部门职责第十三条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核和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的审核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城市规划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和设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知识产权部门负责城市规划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构成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设计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质量的,相关管理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整改,必要时吊销注册资格。
引言: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二)是对城市设计的规范和管理进行细化和完善的文件,旨在提高城市设计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部分,详细介绍该办法的5个大点和每个大点下的59个小点。
正文内容:一、优化城市规划设计流程1.修订设计评审程序,明确各参与部门和专业的职责和权限。
2.加强前期调研,准确把握需求和趋势,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强化城市设计标准,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
4.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1.建立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设计人才。
2.完善城市设计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鼓励跨学科研究,促进城市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4.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三、推动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1.加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确保城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城市设计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3.加强城市设计与交通规划的衔接,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便捷性。
4.加强城市设计与环境保护的衔接,实现生态与建设的有机融合。
四、加强城市设计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1.开展城市设计公众参与活动,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和建议。
2.建立公众意见征集机制,将公众的意见纳入城市设计决策过程。
3.提高城市设计公开透明度,向公众公布城市设计方案和评审结果。
4.加强社会组织和专业组织的参与,促进城市设计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五、加强城市设计成果的监督和评估1.健全城市设计成果评价体系,建立设计成果审核和评估机制。
2.加强城市设计成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合规性。
3.完善城市设计成果的档案管理,方便后续的评估和使用。
4.加强城市设计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总结:本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二)的五个大点,并在每个大点下详细阐述了其59个小点。
这些举措旨在优化城市规划设计流程、加强城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城市设计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征集、加强城市设计成果的监督和评估。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草案、规划司修改)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体现城市风貌特色,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和指导城市设计工作,依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是以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规范城市空间秩序,塑造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为目的,对城市形态、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进行的设计和安排。
第三条(适用范围)制定和实施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下简称镇)的城市设计,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定位)城市设计应当作为城市规划、镇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法纳入相应城市规划、镇规划。
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环境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城市设计。
第五条(职责划分)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设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管理工作。
第六条(公民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知悉所在城市和地区的城市设计内容,有权监督城市设计管理,并对违反城市设计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七条(总规阶段城市设计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基本内容可包括: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定位;确定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整体景观体系、公共空间体系;明确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分布和范围。
其中,公共空间、景观视廊和建筑高度控制基本要求、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范围和基本设计原则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控规阶段城市设计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可以编制区段城市设计,基本内容可包括:城市设计区域的风貌特色定位,区段空间结构、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形态和布局、建筑设计指引等。
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应当开展区段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边界、建筑高度和退线、天际线等管控要求可以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性内容。
第九条(其他城市设计内容)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针对城市色彩、滨水地区、夜景照明、雕塑等特定要素、空间和问题编制专项城市设计或技术通则,对特定地块编制地块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二)引言概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二)是为了规范城市设计工作,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二)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制定城市设计规划1.明确城市设计目标:确定城市设计的整体目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
2.编制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制定城市设计规划的整体布局和具体设计方案,考虑道路、建筑、绿地等要素的布局和关系。
3.评估城市设计效果:对城市设计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对城市形象、居民生活质量、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二、加强城市设计管理1.规范城市设计程序:明确城市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程序,确保设计过程合理、系统。
2.建立城市设计评审制度:建立城市设计评审机制,对重要城市设计项目进行评审,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
3.加强城市设计监督:建立城市设计监督机制,对城市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推动城市设计专业化1.培养城市设计人才:加强对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专业素质。
2.推广城市设计标准:制定和推广城市设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城市设计知识传播:通过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城市设计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四、提升城市设计技术水平1.引入先进设计理念: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技术,为城市设计注入新的思维和创新。
2.采用先进设计工具:运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技术工具,提高城市设计效率和精度。
3.加强设计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的设计团队,提高设计人员的协作能力和设计质量。
五、加强城市设计与其他规划的协调1.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确保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协调城市设计的实施。
2.与交通规划协调:合理安排道路、交通设施等城市设计要素,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
3.与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注重城市设计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与环境保护规划相互协调。
总结: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二)是为了规范城市设计工作,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城市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对城市的建造、交通、景观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进行整体统筹的工作。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是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设计的质量和效果,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管理范围和内容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范围包括城市整体规划、细部规划、建造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2.1 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整体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进行规划。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应对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审核和实施进行管理,明确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2 细部规划细部规划是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建设进行具体规划,包括街道、公园、小区等。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应对细部规划的编制、评审和监督进行管理,要求规划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同时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利益。
2.3 建造设计建造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功能。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应对建造设计的审批、监督和评估进行管理,要求建造设计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细部规划的要求,同时满足建造品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4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应对景观设计的编制、审核和实施进行管理,要求景观设计能够增强城市的美观性和功能性,同时考虑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管理流程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应确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环节:3.1 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城市设计的第一步,应明确规划编制的程序和要求,并设立专门的规划编制机构或者委托专业设计机构进行编制工作。
编制过程中应进行项目评估和公众参预,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2 审核和审批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应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审核和审批工作,确保规划和设计的合法性和符合要求。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纠正和处罚。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办法与规范导言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办法与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办法与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整体进行的长远规划,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等。
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口规模等因素,制定出有序、合理的城市发展蓝图。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规划,并注重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二、城市分区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城市进行更为具体的划分和规划。
分区规划应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交通区等。
分区规划要注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合理规划交通、公共设施、绿地等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三、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是指对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制定的规则和准则。
建筑设计规范包括结构、材料、消防、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规定,要求建筑物具有安全、耐久、节能、环保等特点。
建筑设计规范还应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保证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
四、土地利用与开发管理办法土地利用与开发管理办法是指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开发的管理、监督和规范的要求。
土地利用与开发管理办法要推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良好的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滥用土地和破坏生态平衡。
土地利用与开发管理办法还应加强对土地增值收益的管理,规范土地征收、补偿、开发等程序,保障农民和居民的合法权益。
五、交通规划与管理办法交通规划与管理办法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和管理进行的规范和要求。
交通规划与管理办法要加强对交通需求和交通设施的规划,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交通规划与管理办法还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24•【字号】荆政发〔2019〕22号•【施行日期】2019.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荆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12月24日荆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中心城区及周边需实行规划控制区域内(以下简称“控制区”)城市设计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与管控,具体范围为:东至浩吉铁路、荆州民用机场,西至武汉大道、引江济汉渠,北至318国道、沪汉蓉高铁,南至长江、规划铁路下河线。
其他区域需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控制区内城市设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其他区域城市设计工作的职责,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指导各地分局进行管理。
第四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负责城市设计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审议咨询。
第五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开展建筑设计、市政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均应符合城市设计相关要求。
第六条开展城市设计,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标准;应注重城市设计的科学性与协调性,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重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等相衔接;应注重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加强与城乡法定规划体系以及规划管理体系的对接,将管控和引导要求落实到规划实施管理中。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是指针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相关规定和管理措施,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优质居住环境为目标,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必要性、内容、执行机构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环境和居住品质。
其次,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不合理的城市扩张和覆盖土地面积过大。
通过统一的管理办法,可以规范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加强对规划设计行为的监管和评估。
此外,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还能促进各部门和居民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实现城市发展各项工作的良好推进。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准则和标准,其中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功能区划和用地布局的规划原则,即合理划定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和用途,以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统一和互动。
其次是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准则和标准,包括建筑的高度、体量、风格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求等。
此外,还有交通道路、绿地公园、水体等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求,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执行机构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组织,一是政府部门,包括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他们负责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制定、发布和实施,监督和管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和成果。
另一个是专业机构,包括规划设计院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他们负责具体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根据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住环境做出贡献。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城市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1.1 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本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城市设计的管理,促进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管理办法的包括制定城市设计的规范和标准、组织城市设计的评审、监督城市设计的实施等。
1.2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城市设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涉及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区域规划、街道规划等。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规划2.1 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整体规划是基于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对城市的布局、建设和发展进行规划。
城市整体规划应包括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景观规划等内容。
2.2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对城市各区域的布局和功能进行规划,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区域规划应与整体规划相协调,保证各个区域的有机衔接。
2.3 街道规划街道规划是对城市街道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景观设计进行规划。
街道规划应考虑到交通流量、行人通行、停车等因素,确保街道的安全和便利。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设计3.1 设计原则城市设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人性化原则、美观性原则、环境保护原则等。
设计应注重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需求。
3.2 设计要求城市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标准和技术要求。
设计要求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化率、景观设计等。
3.3 设计审查城市设计应经过设计审查,审查内容包括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等。
审查应由专业的设计评审委员会进行,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章城市设计的建设4.1 建设管理城市设计的建设应符合建设管理的要求,包括施工图审查、施工过程监督、质量验收等。
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安全和环保。
4.2 技术指导城市设计的建设应得到技术指导,包括施工技术、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指导。
技术指导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
第五章城市设计的监督和管理5.1 监督机构城市设计的监督由相关的行政部门负责,设立城市设计监督机构来负责城市设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5.2 管理措施城市设计的管理措施包括法规制度的建立、市场的监管和行业自律等。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7.03.15•【字号】鄂建设规〔2017〕1号•【施行日期】2017.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建设规〔2017〕1号各市、州、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住建部相关要求,我厅研究制定了《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经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3月15日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编制组织与审批第三章实施与管控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建设水平,彰显城市风貌和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县人民政府(包括神农架林区)所在地镇的城市设计组织、编制、审批、实施与管控。
其他需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市设计管理与指导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城市设计,是以城镇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内的城市形态、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所进行的构思与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环境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城市设计。
大连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大连市自然资源局2020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及相关要求,坚持“品质立市”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我市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提升全市空间品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风貌特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大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大连市域范围内开展城市设计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大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设计指导工作,负责市内各区城市设计管理、监督工作;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设计的管理、监督工作。
第四条城市设计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制度和技术创新,强调自然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城市设计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开展城市更新、景观环境设计、塑造城市风貌等均应符合城市设计相关要求。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制定与修改第五条城市设计包括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城市设计、区段(含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
第六条总体城市设计从宏观层面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是指导下层次城市设计的纲领。
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应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总体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控制要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第七条分区城市设计是从大连市下辖区(市、县)层面进行总体风貌塑造的城市设计。
编制分区城市设计应与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与总体城市设计相衔接。
分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控制要求纳入国土空间分区规划。
第八条区段城市设计包括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一般地区城市设计。
下列区域应当编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城市中心和城市副中心;二、滨海(水)地区;三、临山地区;四、新城新区;五、重要旧城更新区域;六、历史文化风貌地区;七、交通枢纽地区;八、重要街道;九、其他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是一个城市规划及建设领域关键性的文献,它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需依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实施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是什么?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是城市规划领域中管理规范性最高的引导性文件。
根据《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规定,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是指针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和规范实际操作的管理文件,它旨在规范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的范围、流程、程序、要求、标准、原则、规范等方面。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城市设计管理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设计的范围、城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控制。
二、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重要性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质量控制、统筹协调、创新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和影响。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实施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统筹规划: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可帮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协调各行业规划,确保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和融洽性。
2.强化法治意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标准,强化了实行规范和法治的意识,推动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标准化。
3.提高质量: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对设计企业、设计师进行了责任和要求的界定,强化了设计工作的工作规范,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4.促进创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鼓励创新,推动城市规划设计的科技创新,引导城市规划设计的智能化、可持续化、生态化和人性化等方面的发展。
5.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通过引导和扶持,加速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平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现状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附件: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建设水平,彰显城市风貌和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县人民政府(包括神农架林区)所在地镇的城市设计组织、编制、审批、实施与管控。
其他需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城市设计管理与指导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设计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城市设计,是以城镇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内的城市形态、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所进行的构思与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进行建筑设计、市政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环境设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城市设计。
第五条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当注重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应当注重城市设计实施的可操作性,加强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对接,将管控要求落实到规划实施管理中;应当根据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第六条鼓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立城市设计专家咨询论证机制。
有条件的城市、县可在城市规划委员会下设立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负责城市设计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决策咨询。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设计所需的经费应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编制组织与审批第八条本办法所规定的城市设计既包括法定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内容,也包括单独编制的城市设计。
法定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将城市设计有关内容形成专门章节,作为相应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07号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信息网阅读次数:1794 更新时间:2009年04月02 【字体:大中小】【打印】贵州省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办法(1999年8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第44号令发布,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4年7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8年8月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修改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设计管理、规范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行为,保证城市规划设计质量,维护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秩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各类城市规划设计的编制。
城市规划设计活动的范围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各类开发区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规划区内的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编制。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第五条凡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活动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资格等级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第六条省外持有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的单位到我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活动,应当持证书副本到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到我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活动,应当到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第八条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管理和登记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申请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将已受其他单位聘用的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申报资格的条件。
第十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对持证单位进行资格复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城市规划设计资格确认、变更或注销手续。
青岛市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延续、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建设高品质精致城市,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5号)、《山东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鲁建发【2017】3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岛市、各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其他需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青岛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设计指导、监督工作。
青岛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市内七区城市设计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县级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设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第五条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应当符合上位规划和相关标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公众意愿、时代精神,优化城市形态,强化城市空间特色,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第六条青岛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可下设城市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全市城市设计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决策咨询。
鼓励各县级市人民政府建立城市设计专家咨询论证机制。
第七条青岛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同时建立城市设计辅助设计、方案评价、成果展示、辅助管理决策系统。
鼓励各县级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第八条城市设计的编制资质应与同一层面的法定规划的资质要求相同。
第二章编制、审批与修改第九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一)引言概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一)是为了规范和提升城市设计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具体探讨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城市设计策划1. 确定城市设计目标和方向2. 进行城市空间分析和诊断3. 制定城市设计规划和规划准则4. 制定城市设计标准和指标5. 开展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二、城市设计评估与审查1. 进行城市设计的可行性评估2. 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审查3.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4. 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社会经济评估5. 进行城市设计方案的风险评估三、城市设计监督与管理1. 建立城市设计项目的管理机构2. 完善城市设计项目的管理制度3. 加强城市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4. 实施城市设计项目的监督与检查5. 加强城市设计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四、城市设计实施与落地1. 落实城市设计方案的实施计划2. 组织城市设计方案的实施团队3. 确保城市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4. 开展城市设计方案的绩效评估5. 促进城市设计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五、城市设计持续改进与创新1. 定期评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效果2. 收集城市设计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3. 推动城市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4. 加强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5. 建立城市设计质量奖励制度总结: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一)涵盖了城市设计策划、评估与审查、监督与管理、实施与落地以及持续改进与创新等五个大点。
通过规范城市设计过程,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一)也促进了城市设计领域的专业化和提升,为城市建设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设计管理,推动城市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查、备案和管理工作,合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项目的审批、批准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城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划:城市设计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统一规划思路和目标;(二)提高质量:城市设计应注重人文关心,兼顾城市形象、功能、景观和环境质量;(三)科学规划:城市设计应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特点,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功能组合和交通网络等;(四)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应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发展;(五)民主参预:城市设计应加强公众参预和社会各界的商议与沟通,形成多元共识。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编制第四条城市设计应由专业规划单位编制,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细部城市设计。
第五条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包括:(一)综合分析:对城市现状、功能需求、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二)空间布局: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功能区划和用地分区;(三)景观设计: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四)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五)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六)社会参预:加强公众参预和社会各界的商议与沟通。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审查第十条城市设计的审查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应依法进行公开透明的审查程序。
第十一条城市设计的审查内容包括:(一)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二)设计的规划思路和目标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三)城市设计的各项要求是否满足;(四)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
第四章城市设计的备案第十五条城市设计备案由主管城市规划的部门负责,备案前需进行公示和征求意见。
第十六条城市设计备案要求包括:(一)完整的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二)经审查合格的城市设计;(三)公示和征求意见的结果。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新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办法目的)为积极稳妥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依据《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设市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开展城市设计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工作定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
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第四条(工作原则)城市设计工作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上位规划和相关标准;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优化城市形态,创造宜居公共空间;根据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第五条(职责划分)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设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设计的组织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
第六条(总规阶段)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设立专门章节,确定城市风貌特色,优化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公共空间体系,建立城市景观框架,划定城市设计的重点地区。
如有必要可开展总体城市设计。
第七条(重点地区划定)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更新改造地区,以及城市中心地区、交通枢纽地区、重要街道和滨水地区等能够集中体现和塑造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价值、特定意图的地区,应当被划定为城市设计的重点地区。
第八条(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要求)重点地区必须开展城市设计,塑造景观特色,明确空间结构,组织公共空间,协调市政工程,提出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控制要求,并作为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依据。
应根据相关保护规划和要求,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的城市设计,整体安排空间格局,统筹塑造风貌特色,明确新建和建筑改扩建控制要求。
应根据城市生活和公共活动需要,开展重要街道的城市设计,统筹交通组织,合理布置交通设施、市政设施、街道家具,积极拓展步行活动和绿化空间,提升街道活力和特色。
第九条(重点地区范围以外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重点地区范围以外地区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因地制宜明确景观风貌、公共空间和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原则要求。
第十条(编制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辖区内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
第十一条(成果审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上报审批,单独编制的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论证、公示和公开)编制城市设计时,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门论证,审批前应进行及时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城市设计成果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信息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
第十三条(实施要求)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以及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城市设计要求应当纳入规划条件。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建筑、景观、市政工程方案设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和规划核实时,应当审核城市设计要求落实情况。
第十四条(编制经费)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设计所需的经费,应作为城乡规划的编制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五条(新技术应用)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三维仿真技术、BIM等新技术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有条件城市可建立城市设计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并将城市设计要求纳入城市规划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
第十六条(监督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开展城乡规划监督检查时,应当同时监督检查城市设计工作情况。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各地的城市设计工作和风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评估和考核要求)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开展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时,应当同时评估城市设计工作实施情况。
第十八条(技术导则制定)对全国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地方配套)各地可根据本办法,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与技术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建制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镇可以参照本办法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第二十一条(施行时间)本办法自2016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