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海洋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十一章海流第一节海流概述一、概念1、定义海流(Ocean Current)――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
流向――海水流去的方向,与风向的表示方法相差180 ,用8方位或以度为单位表示;流速――单位用kn(节,海里/小时)或n mile/d(海里/日)表示。
2、强度的表示方法主轴――海流流动方向上流速最大点的连线。
流幅――垂直于主轴的海流的水平宽度和上下厚度。
用来表示海流的规模。
海流的强弱――常用平均流速或平均流量表示,平均流速大或平均流量大,则海流强;反之则弱。
二、海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类可分为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潮流等1)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 )当海水等压面发生倾斜,海水受到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出现的稳定流动,其流动形式类似于大气运动中的地转风。
a) 倾斜流(Slope Current)――由不均匀的外压场作用引起海水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
流速大小与等压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倾斜度越大,流速就越大;流向与等压面的倾斜方向有关,在北半球,观测者若背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左边等压面低,南半球正好相反;并且,流向和流速不随深度改变。
b) 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又称梯度流)――单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
密度流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在北半球若观测者背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海水密度小(水温高),左边等压面低,海水密度大(水温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2)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由于某处的海水流失,其它地方的海水流过来补偿形成的海流。
补偿流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
垂直方向的补偿流又可分为上升流(即涌升流)和下降流。
出现上升流的海区,上升流使表层海温降低。
3)潮流(Tidal Current)――由天体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期性的水平运动。
在大洋中,潮流的量值极小,主要考虑风海流和地转流,在近海,尤其是岛屿、海湾和海峡地区,潮流则比较显著。
世界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章:地球上的水资源1.1 海洋的形成与特点介绍海洋的形成过程讲解海洋的盐度、温度、颜色等基本特点1.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石油、天然气等阐述海洋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1.3 海洋环境问题讲解海洋污染、海洋酸化、海洋过度开发等问题探讨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法第二章:世界主要海洋2.1 太平洋介绍太平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太平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2 大西洋介绍大西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大西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3 印度洋介绍印度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印度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4 北冰洋介绍北冰洋的位置、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讲解北冰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三章:地球上的陆地3.1 陆地的形成与特点介绍陆地的形成过程讲解陆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等基本特点3.2 陆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陆地资源的种类,如矿产、森林、水资源等阐述陆地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3.3 陆地环境问题讲解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探讨解决陆地环境问题的方法第四章:世界主要陆地4.1 亚洲介绍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2 非洲介绍非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3 北美洲介绍北美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4.4 南美洲介绍南美洲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讲解南美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第五章:陆地与海洋的关系5.1 陆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讲解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介绍海岸线的变化、潮汐、洋流等现象5.2 陆地与海洋的生态环境关系阐述陆地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介绍海洋生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作用5.3 陆地与海洋资源的关系讲解陆地与海洋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探讨陆地与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方法第六章:大洲与岛屿6.1 大洲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大洲的定义介绍世界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特点6.2 岛屿的形成与分类讲解岛屿的形成原因介绍世界上的重要岛屿及其特色6.3 半岛的特点与分布阐述半岛的定义及其地理特点介绍世界上的重要半岛及其地理位置第七章:地形与地貌7.1 地形的分类与特征讲解陆地地形的分类及其特征介绍常见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等7.2 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解释地貌的概念介绍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7.3 主要地貌类型的实例分析分析世界著名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第八章:气候与气候带8.1 气候的形成与分类讲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介绍气候的分类及其特征8.2 气候带的特点与分布阐述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征介绍世界各气候带的地理位置和代表性地区8.3 主要气候类型的实例分析分析世界著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第九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9.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9.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保护意义介绍世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及其特点9.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实践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介绍国际和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第十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0.1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介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实例10.2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应用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可持续发展在地理环境中的应用和实践10.3 地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我国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第十一章: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11.1 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讲解世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不均衡性11.2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阐述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技术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1.3 自然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介绍自然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探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策略和措施第十二章:人口、资源与环境12.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介绍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12.2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阐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性12.3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讲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探讨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第十三章:城市地理与城市化13.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讲解城市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阶段介绍世界著名城市的特色与发展历程13.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阐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动力机制分析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13.3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城市拥挤、环境污染等讲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实践第十四章: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14.1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类型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讲解世界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4.2 世界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世界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介绍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土地退化、农业生产过剩等14.3 农业发展的策略与实践讲解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第十五章: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15.1 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区域发展的定义及其分类介绍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框架15.2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阐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性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15.3 区域发展的策略与实践讲解区域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措施探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世界主要海洋、地球上的陆地、陆地与海洋的关系、大洲与岛屿、地形与地貌、气候与气候带、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地理与城市化、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假期培优第十一讲: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单选题1.下列情景中,浮力增大的物体有()A.从深水处游向海岸沙滩的鲸鱼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C.从河岸走向深水区的游泳者D.在码头卸载货物的轮船2.小滨同学看到烧杯中的鸡蛋沉在水底,于是,他不断向烧杯中均匀地加入食盐并搅拌,鸡蛋逐渐浮出水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A.B.C.D.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浸在液体中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B.码头上正在卸货的轮船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C.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D.潜水艇在水面下从大海潜行进入长江,所受浮力不变4.关于浮沉条件应用正确的是()A.热气球利用热空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工作的B.潜水艇在水中加速下潜时受到浮力大于重力C.稳稳站立在游泳池浅水区的人受到浮力小于重力D.航空母舰停机坪上的飞机飞走后受到浮力不变5.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将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球所受浮力相等B.A球所受浮力大C.B球所受浮力大D.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盛有不同种液体,现在将同一个物块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个容器中的液面恰好相平。
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A.F甲>F乙B.F甲<F乙C.ρ甲<ρ乙D.ρ甲>ρ乙7.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水的质量不变),均未溢出,如图所示,则说法错误的是()A.两次受到的浮力:F甲<F乙B.两次排开水的质量:m甲<m乙C.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V乙D.两次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p乙8.某物体重0.9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6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A.一定为0.6N B.可能为0.7N C.一定为0.9N D.可能为0.3N9.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甲杯橡皮泥沉入水底,乙杯橡皮泥浮在水面。
海底两万里第十一章读书心得《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尼摩船长和他的鲸形潜艇“海底两万里” 在海底世界的奇幻冒险故事。
第十一章是整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我在阅读中对其中的情节、人物等方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第十一章中,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遭遇了一个巨大的磷火虫。
这种磷火虫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将四周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凡尔纳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这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在这个章节中,凡尔纳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奇幻景象的美妙和壮观。
例如,他形容磷火虫的光芒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了暗淡的海底”,给人一种震撼和惊叹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描写,凡尔纳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海底世界的奇异之美,同时也让读者对于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第十一章中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场景:尼摩船长使用了一只巨大的电鳐来发电。
这个场景展示了尼摩船长的高超科技和创造力。
凡尔纳通过描述尼摩船长利用电鳐的特性来产生电力,使得读者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无疑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去追求的,虽然我们无法像尼摩船长那样创造一只巨大的电鳐,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态度和方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在这一章中,我们也能看到尼摩船长对于海底世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一直致力于探索未知的海洋深处,并且对于海洋生物和自然环境保持着深深的敬意。
尼摩船长通过自己的行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形象。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题材,让我们反思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通过对于未知海底世界的探索,展示了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的勇敢和智慧。
第十一章作为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部分,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和对于科学的热爱。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不仅对海洋生物和自然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家对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美和呼唤。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面积、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面积和分布3. 海洋的重要性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海洋的特点。
2. 老师讲解海洋的定义、面积和重要性。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海洋地图,标注海洋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梦想。
第二章:海洋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关爱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2.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3. 海洋生物的保护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生物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老师讲解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措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海洋生物图鉴,标注每种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第三章:海洋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
2.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2.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3. 海洋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资源利用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2. 老师讲解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及保护措施。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资源的看法和建议。
四、作业布置1. 设计一份海洋资源利用计划,标注各种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
第四章:海洋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 培养学生关注海洋环境,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环境的现状2. 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3. 海洋环境保护的行动三、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的现状。
2. 老师讲解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和保护行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特点,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特点第二课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第三课时:海洋资源的保护1. 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 海洋资源保护的措施第四课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1. 舟山群岛的海洋资源特点3. 舟山群岛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舟山群岛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种类、特点、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环保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舟山群岛相关资料、海洋资源保护法规、可持续发展案例等。
3. 教学多媒体:PPT、地图、视频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
2. 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
3. 分析海洋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丰富、不可再生性、区域分布差异等。
1. 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渔业、海洋工程、海上运输等。
2.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
海底两万里第十一章读书心得这样一个人,在人类尚未发明电报机之前,他笔下的人物就开始通过发电报彼此传递信息;在潜水艇的设想刚刚萌芽之时,他笔下的人物已搭乘潜水艇在海底遨游。
这个人就是世界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1从2月19日至20日,在不到2天的时间内,我一气呵成读完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原以为这书内容精深、涉及知识性强,是一本很难快速读完的科幻小说。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此书语言生动,逻辑严谨,字里行间充满了悬念,引人入胜,让人产生了一种小说看不完,心里不放下的执念。
归纳起来,这本小说有四个亮点:一是超强的想象力。
看完这书,仿佛你的思想与凡尔纳在海底世界畅游了两万里,书中每个章节,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详细记载了时间及“鹦鹉螺”号行驶路程,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北冰洋。
跟着凡尔纳一起在海底周游世界,跟主人公一起经历海底的探险之旅。
旅途中有难以想象的喜悦,历经艰辛终到南极,看到了憨态可掬的企鹅,有血腥残暴的杀戮,独角鲸对抹香鲸的追杀,还有漫步在海底的惬意,各式各样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千奇百怪,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底奇观。
二是个性的叙事力。
一部好的长篇小说,好比长跑,哪里该放慢脚步,哪里要补充能量,哪里应该冲刺,作者心里早有规划,每个章节都设有悬念,在一个个高潮后总有一段篇幅帮忙读者释放情感,找到出口。
每个高潮之间互相联系,情节互为支撑,小说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
例如:主人公乘坐驱逐舰意欲捕捉“神秘怪兽”,一场激战之后,反而被困禁于“神秘怪兽”,最终逃出“神秘怪兽”的控制,登上了陆地,回到了家乡。
整篇小说叙事宏大,叙事风格严谨,不是胡编乱造,不是虎头蛇尾,而是经过科学推测所得的数据。
三是严谨的科学性。
海底世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搜索和整理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节:了解海底世界的基本概念1. 海洋和海底的概念2. 海底地形地貌3. 海底生物种类第2节: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点1. 海洋生物的分类2. 常见海洋生物的特点3. 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第3节:海底生态系统的构成1. 生物成分2. 非生物成分3. 生态系统的作用第4节: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利用3. 海洋资源的保护意义第5节:信息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2. 卫星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3. 信息技术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三、教学资源:1. 教材《海底世界》2. 网络资源:相关海洋生物、地形地貌、生态保护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底世界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展示: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讲解海底世界的基本概念、生物分类与特点、生态系统构成、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信息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和整理相关海洋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价其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
4. 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搜索、整理、展示海洋资料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蓝色家园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海洋的定义和特点: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70%。
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海洋的分类:海洋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的重要性: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的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观点。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出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第二章:海洋生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知道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的种类:海洋生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鸟类、甲壳动物等多种生物。
海洋生物的特点:海洋生物具有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存方式,如鱼类的鳞片、海龟的甲壳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了解其特殊结构和生存方式。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出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海洋生物的措施。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11.地球的内部【主要概念】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涉及课标】14.5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深入前两课本质层面,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壳运动模式,初步了解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全球性或小范围的海陆变迁,能初步从宏观层面解释地形高低起伏、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
先让学生根据火山喷发、地热、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做出的猜测。
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与交错,意识到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
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类生物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的情况,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认识陆地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火山和地震这些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
他们也许从课外读物中获取了地壳、地幔、地核这些名词,但是并不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结构特点与运动模式。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的运动与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之间的有机联系。
【学习目标】1.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2.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3.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换、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海洋技术专业学什么简介海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涵盖海洋科学、海洋环境工程、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研、环境工程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将介绍海洋技术专业学习的内容和重要性。
海洋技术学习的内容1.海洋科学知识:海洋技术专业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包括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多个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特性,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
2.海洋测量技术:海洋测量技术是海洋技术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海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海洋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技术。
掌握海洋测量技术对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是海洋技术专业的应用方向。
学生需要学习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和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等内容。
掌握海洋工程技术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4.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海洋技术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知识。
包括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
掌握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技术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技术专业的重要性1.贡献海洋科学发展:海洋技术专业的学习可以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推动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为解决海洋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技术专业的学习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海洋测量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可以为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的建设提供支持,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技术专业的学习还可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的知识,可以有效评估和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生课程讲义第二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课题组2007年9月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前言张学洪(zxh@)“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试验室(LASG)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课题组集体开设的一门研究生课程,可以看作“气候数值模拟”的入门课程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这个课题组一直从事于LASG/IAP大洋环流数值模式和海洋—大气耦合模式的发展、改进、应用和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个过程是和课题组成员对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事实和动力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相结合进行的。
Robert, H. Stewart在他的《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ceanography》一书中说:“Data, numerical models, and theory are all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ocean. Eventuall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will lead to predictions of future states of the system”(图P1)。
的确,在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研究中,观测、理论和数值模式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understanding”则是整个链条的核心环节。
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表明,模式发展一定要和观测、理论研究相结合,模式进步的基础在于“understanding”。
所以,本课程的侧重点虽然是“数值模拟”,但也力图将观测和理论结合进来,以期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无论他们将来从事模式发展还是模式应用)在学习有关入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以上的道理有所领悟。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是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本课程从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当代高科技领域的概况、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影响等四大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了包涵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
学生对近代及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2.了解高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科学技术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4.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近代自然科学1.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及意义。
2.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及意义。
3.了解近代化学的发展及意义。
重点:数学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三)现代物理学1.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基本观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了解粒子物理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重点: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其本观点及其作用。
(四) 现代天文学1.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2.了解大爆炸宇宙学的发展过程。
3.了解恒星演化理论。
重点:宇宙演化的有关理论。
(五)空间技术1.了解空间技术的发展;2.了解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与航天技术的发展。
重点: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六)地球与环境科学1.了解地震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2.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全球生态危机。
3.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及其战略实施。
重点: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新材料技术1.了解新材料技术的发展;2.了解各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 纳米科学技术。
(八)新能源技术1.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第十一单元海岛和海域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对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意义重大。
一方面,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港湾和矿产等资源。
另一方面,海岛是划分海洋国土的重要依据,开发利用海岛,有利于维护自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岛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从解决交通、能源和淡水供应等着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海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本单元共两节内容,第一节介绍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侧重介绍了该岛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这是开发建设海南岛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介绍了海南岛开发的具体途径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紧紧围绕“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主线,既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又十分注意海岛和海域环境的保护。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
资源开发的具体途径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习时要抓住其“特色”,海南岛的区位特色、资源特色与国家需要、市场需要相结合,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一网上课堂(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试要点:本讲包括第十一单元一、二节1.对我国海域和海岛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并且了解我国海洋开发的现状。
2.综合和客观地分析海南岛具备的自然资源优势,分析可持续开发的相应措施。
3.了解海南岛开发和保护的主要内容,分析海南岛的产业区位规律和区位因素。
4.学习海南岛开发和保护的发展思路,结合本岛或本地的特点,分析本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具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5.学习和掌握用地理的思维习惯(综合评价)来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指导1知识结构</v:sha2知识要点.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地理区位优势优势华南、西南海洋与陆地结合部——开发南海周边为港澳台、东南亚及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靠近日本到东南亚深水航道中段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开发限制条件处在我国国防前线,边防责任重大处在我国南部一隅的岛上,交通不便起点低、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匮乏开发历程年成立海南省,给予行政的相对独立性海南岛确定为海南经济特区.享受优惠的经济政策资源优势陆地热带资源优势——丰富的光热优势:光照充足,夏长冬暖,农作物一年三熟中高周低,环形层状地貌不利:冬季低温、夏秋台风开发:热带物种基因库,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中高周低,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环形层状地貌适宜发展多种类型农业陆地热带景观、热带雨林、热带作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海洋资源优势优势:管辖了全国海洋面积的2/3,提供了发展的多样化的条件渔场面积大,种类多、生长快、渔汛期长,浅海、滩涂面积大,港湾多南海海岛众多,共计有的600多个岛礁海底有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局限在近海开发:油气——南海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渔业——南海渔业、人工养殖场旅游——海滨浴场、滨海和海下热带景现、红树林生物——鱼虾贝类和生态动植物空间——岛礁可以开发成为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以及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11.2海南岛的开发与保护合理布局产业海岸带——建设港口及加工区,重点发展、促进本岛转向外向型丘陵和台地环带——热带农业区山地丘陵带——水源区、热带自然景观发展特色经济——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成为新型的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支柱工业——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饮料食品、化纤纺织、医药纸浆和建材、港口加工区和重化工业等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和育种基地(高效)——热带水果、花卉、蔬菜、水产品、橡胶等热带作物特色旅游——民族风情;热带风光(市场以国内、港澳、和欧美)海南岛的环境保护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3教材分析.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着重从海南岛的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海洋技术大一课程安排
海洋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
究等多个领域。
对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来说,课程安排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和职业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下海洋技术大一课程安排的一般情况。
首先,作为海洋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通常会学习一些基础的海洋科学知识。
这包括海洋生物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海洋的基本特性和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大一学生还会学习一些通识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这些课程
虽然不是直接关于海洋技术的,但却是学习海洋技术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比如物理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海洋的物理特性,化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的化学成分,数学则是海洋技术中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
此外,大一学生还会学习一些技术课程,比如计算机基础、海洋观测技术、海
洋资源开发技术等。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海洋技术课程打下技术基础,比如学习计算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海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海洋观测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学习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
总的来说,海洋技术专业的大一课程安排通常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海洋科学的
基础知识、通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技术课程。
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海洋技术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海洋技术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