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发展与比较

居阳1(1.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本文对中国三种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三大模式的形成发展及阶段性特征,并从产生基础和转型发展两个方面对三大模式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三大模式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区位、环境条件,并在初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而其转型发展则主要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国内市场完善、先发优势丧失等,在转型方向上呈现出相对趋同的转型趋势。

【关键字】区域发展模式;形成发展;比较

作者简介:居阳(1990-),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生,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GIS,环境规划,区域发展研究。

联系方式:juyangnju@

Three Major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s in China: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arison

JU Yang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ree major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s in China, the Sunan Mode, the Wenzhou Mode, and the Zhujiang Mode. Firstly, it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 of each mode. Then, it compares the modes in their bases of formation and routes of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major modes is the result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market, loc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three major modes develop in different routes at the beginning stage. In addition, thei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are the result of turbulences in foreign market,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arket, and lose of first-mover advantages. And the three major modes follow similar trend in thei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Keywords】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Formation; Development; Comparison

1前言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地各区历史传统、文化基础、经济水平各有不同,导致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的区域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制多式”的格局[1]。其中,最为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包括了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苏南模

式”,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的“温州模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珠江模式”[2-5]。对这几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产生发展和阶段性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趋势,对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

2三大模式的简介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多个区域发展模式。如北京模式、浦东模式、东莞模式、义乌模式、宁波模式、寿光模式、苏州模式等[6-9]。其中尤其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最为典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三种模式,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模式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区域逐渐扩大,最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9]。

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主要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等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发展模式。是以发展工业为主, 集体经济为主, 参与市场调节为主, 由县、乡政府直接领导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10]。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导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主要指浙江省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载体,以大量销售人员拓展市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11]。

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的“珠江模式”:珠江模式,主要指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紧靠港澳和与海外联系紧密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模式[2,9,12]。港澳地区在资本、人力、市场等方面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系紧密,为珠江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大模式的产生发展及阶段性特征

3.1苏南模式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阶段。这一时期,无锡、苏州、常州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率先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为苏南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3,10,13,14]。1983年,费孝通在《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了“苏南模式”这一说法,标志着苏南模式在理论上的明确提出。此阶段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自我转变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受到先发优势弱化、企业产权模糊和先发优势减弱的影响,传统苏南模式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14-17]。因此,苏南模式进行了自我转变。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乡镇企业产权、乡镇企业向城市集中三大举措,成功实现了苏南模式的转型,并为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新苏南模式形成。在原有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以多种所有制结构并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制造业兴起,城乡协调发展等为特征的新苏南模式[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