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组翁文龙执笔

一、课题的选题、研究意义

国家教育部2001年6月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个方面。我们在教研工作实践中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经常会感到教师在评课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1、重教师轻学生。评价重在评教师教的行为,而忽略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例如传统教育学教材中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论述都集中于教师的“教”。这种评价取向强化了课堂中教师的表演,忽略甚至压抑了课堂中师生的多向互动。这是导致多年来“学生主体”难以在课堂中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2、重评定轻讨论。传统评课的着眼点在“评”,而不是在“议”,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教师们往往绕开焦点,相互恭维,形成一种不良的教研风气。更有甚者,出于“评”的需要,个别专家和领导的主观意见成了金科玉律,取代了教师们的广泛争鸣,使教研活动彻底形式化。3、重结果轻过程。传统评课关注教学效果而忽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自身的成长,包括思想认识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过程的感悟等。评课变成了束缚教师的手段,并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刻板化、划一化。这些现象的存在,使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了其应有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严重违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对实施者工作价值所作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评价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激励性,课堂教学更具有突出的发现、判断、提升三重价值。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活动或教学行为的价值;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实际教与学状况,获取必要的课堂活动信息,并在一定理念指导下处理信息,从而对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与活动的优劣及其程度作出判断,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并通过发现价值和判断价值,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对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教研制度的普遍建立与逐步完善,开展听评课活动已成为校本教研中最普遍的、常态的教研形式之一,也是研究课堂教与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已普遍受到关注,更突显出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研究本课题是利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诊断,通过评价结果所提供的信息,引导教师自觉的进行教学反思,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来提供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的所在,促

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缺失,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师不断的调整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情况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至九年级(初中阶段)的所有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外)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诸多要素构成。本课题试图通过:

1、对课堂教学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角色与作用研究;

2、对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依据、权重的研究;

3、对实施新的评价标准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研究;

4、对实施新的评价标准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提高情况的研究;

以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所突破。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通过行动研究法进一步探索影响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推架;

2、通过案例研究各要素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程度,研制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各学科评价指标;

3、通过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实施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后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专业水平发展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学习能力及成绩提高的研究,为形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课题研究进程技术路线图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情况

课题研究步骤分以下三个阶段展开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①选择实验学校、实验班级;

②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分解各成员研究任务,明确各自职责;

③课题组成员培训;

④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⑤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⑥召开课题论证会。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4月)

①修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论证书;

②制定各阶段具体实施计划;

③开展影响课堂教学要素的研究;

④分学科开展评价标准研究;

⑤研究成果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

⑥组织实验教师定期撰写实验专题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⑦定期召开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会;

3、总结阶段:(2008年5月——2008年9月)

①整理、汇总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客观分析;

②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③撰写结题申请报告,邀请主管部分及相关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鉴定、验收。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对如何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等问题,存在着一些困惑。我们在召开课题论证会时,邀请了市教科所陈征主任到场讲座,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按照陈征主任的要求,首先认真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努力避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再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制定了各阶段研究计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文章,要求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的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认真分析案例,撰写阶段小结或心得。要求课题组核心成员及时撰写出阶段研究总结。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以系统论、信息论为指导,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辅,对本课题展开全方位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既是本课题的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更是贯穿在课题研究始终的一项研究策略,本课题通过“三阶段两反思”的模式来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既是被研究者,同时也是研究者。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析

成果一: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论

1、课程改革背景下影响课堂教学的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2、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评价机制对教师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在突出导向功能,在评价教师“教”的同时,更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还要统筹考虑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随着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我县许多教师由原来关注教师的“教”,逐渐到关注学生是“学”,从评价的维度上来看,从关注知识的本位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

成果二:编写了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表(分文科、理科)。

成果三:实施新的评价标准后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参看指导教师参加省、市级课堂教学比赛获奖证书)。

成果四: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获奖论文6篇。

六、课题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