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PGA 芯片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报告

FPGA 芯片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报告

FPGA 芯片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报告
FPGA 芯片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报告

目录

摘要 (1)

一、FPGA 简介 (1)

二、可编程器件的发展史 (2)

三、FPGA 的发展史 (3)

3.1 Xilinx 公司 (3)

3.2 Altera 公司 (4)

四、FPGA 的应用 (4)

4.1 视频分割系统 (4)

4.2 数据延迟器和存储设计 (5)

4.3 通信行业 (5)

4.4 其它应用 (5)

五、FPGA的发展趋势 (5)

FPGA 芯片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

摘要

本课程报告主要介绍了 FPGA 的发展历史、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在过去 20

多年中,应用领域的变化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对 FPGA 设计者不断提出各

种挑战。为满足用户和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FPGA 不断在密度、功能、性能和

功耗等方面演变;面对深亚微米工艺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如漏电流、良率、设

计复杂度等,又迫切需要最切实际的解决方案。随着挑战的发展,可以预言,未

来 FPGA 的设计技术必将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FPGA;FPGA 发展;

一、FPGA 简介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 PAL、GAL、CPLD 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

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FPGA 的基本结构包括可编程输入输

出单元,可配置逻辑块,数字时钟管理模块,嵌入式块 RAM,布线资源,内嵌

专用硬核,底层内嵌功能单元。由于 FPGA 具有布线资源丰富,可重复编程和集

成度高,投资较低的特点,在数字电路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PGA 的设

计流程包括算法设计、代码仿真以及设计、板机调试,设计者以及实际需求建立

算法架构,利用 EDA 建立设计方案或 HD 编写设计代码,通过代码仿真保证设

计方案符合实际要求,最后进行板级调试,利用配置电路将相关文件下载至

FPGA 芯片中,验证实际运行效果。

FPGA 设计不是简单的芯片研究,主要是利用 FPGA 的模式进行其他行业产

品的设计。与 ASIC 不同,FPG 在通信行业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对全球 FPGA

产品市场以及相关供应商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领先的

FPGA 产品可以发现相关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具

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传统模式的芯片设计进行对比,FPGA 芯片并非单纯局限于研究以及设计

芯片,而是针对较多领域产品都能借助特定芯片模型予以优化设计。从芯片器件

的角度讲,FPGA 本身构成了半定制电路中的典型集成电路,其中含有数字管

理模块、内嵌式单元、输出单元以及输入单元等。在此基础上,关于 FPGA 芯片

有必要全面着眼于综合性的芯片优化设计,通过改进当前的芯片设计来增设全新

的芯片功能,据此实现了芯片整体构造的简化与性能提升。

相比于其他种类的芯片设计,关于 FPGA 芯片通常需要设置较高门槛并且拟

定严格性较强的基本设计流程。具体在设计时,应当紧密结合 FPGA 的有关原

理图,据此实现了规模较大的专门芯片设计。通过运用 Matlab 以及 C 语言的特

殊设计算法,应当可以实现全方位的顺利转化,从而确保其符合当前的主流芯片

设计思路。在此前提下,如果选择了上述设计思路那么通常需要着眼于有序整合

各类元器件以及相应的设计语言,据此保证了可用性与可读性较强的芯片程序设

计。运用 FPGA 可以实现板机调试、代码仿真与其他有关的设计操作,确保当

前的代码编写方式以及设计方案都能符合特定的设计需求。除此以外,关于设

计算法应当将合理性置于首要性的位置,据此实现了优化的项目设计效果,并

且优化了芯片运行的实效性。因此作为设计人员来讲,首先就是要构建特定的算

法模块,以此来完成与之有关的芯片代码设计。这是由于预先设计代码有助保

证算法可靠性,对于整体上的芯片设计效果也能予以显著优化。在全面完成板机

调试以及仿真测试的前提下,应当可以在根源上缩短设计整个芯片消耗的周期,

同时也致力于优化当前现存的硬件整体结构。例如在涉及到开发非标准的某些硬

件接口时,通常都会用到上述的新产品设计模式。

二、可编程器件的发展史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作为一种通用型器件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采用固定功能器件、自下而上的传统

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用户可通过编程的方式实现所需逻辑

功能,而不必依赖由芯片制造商设计和制造的 ASIC 芯片。从 PLD 的发展历程

来看,按照结构区分,前后共有 4 种可编程逻辑器件类型:PLA、PAL、CPLD

和 FPGA。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s)同时具有可编程的“与逻辑”和“或逻辑”阵列结构,采用反熔丝编程方式,集成密度较低,只能完成相对简单的组合

逻辑功能,进行一次性编程。为实现时序逻辑,MMI 公司开发出

PAL(Programmable Array Logic):PAL 具有可编程的“与逻辑”阵列和固定的或门,具有 D 触发器和反馈功能,能够实现时序电路,但同样采用反熔丝编程方

式,也是一种低密度、一次性编程的逻辑器件。由于整体架构的原因,若将 PAL

的规模和密度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增加“与逻辑”阵列的规模和更多的 I/O 端口,由此会带来版图面积指数增长。可行的方法是将更多的 PAL 集成在一起,于是

便出现了 CPLD 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早期 CPLD 大都

采用 EPROM[9]、Flash(闪存式存储器)或 E2PROM(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贮器)的

可编程技术,后期基于 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可编程技术的发展使 CPLD 器件

的密度得到了提高,可实现复杂的组合和时序逻辑。由于继承了 PAL 的架构体

系,CPLD 器件规模与密度很难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需要

寻求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法。基于 SRAM 可编程技术的 FPGA 概念最初由

Wahlstrom 于 1967 年提出,与 PAL 器件的“与或”逻辑阵列结构不同,FPGA 是由许多独立的可编程逻辑模块组成,逻辑模块之间的连接通过可编程开关实现。这

种体系结构具有逻辑单元灵活、集成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为充分利用连线

资源,通常 FPGA 具有多种长度的连线单元,电路的延时特性具有多种可能。

基于 SRAM 控制的可编程开关结构使可编程器件具有最大的配置灵活性,但是

与 ROM 相比,需要耗费较大的版图面积来实现可编程开关,因此直到 1984 年,

随着亚微米 CMOS 工艺的出现,Xilinx 公司才推出第一片基于 SRAM 编程技术

的 FPGA。 FPGA 既具有门阵列器件的高集成度和通用性,又具有用户可编程的

灵活性,在规模和密度上的发展并不受到整体架构的限制,同时 FPGA 还具有功

能强大的 EDA 软件的支持,在随后的 20 多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

三、FPGA 的发展史

3.1 Xilinx 公司

1985 年 Xilinx 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 FPGA 产品—XC2064,采用 2 m 工艺,包含 64 个逻辑模块和 85000 个晶体管,门数量不超过 1000 门。

1991 年 Xilinx 公司推出 XC4000 系列 FPGA,这是第一款被广泛使用的FPGA,包含 44 万个晶体管。采用 0.7 m 工艺。

1998 年 Xilinx 公司推出 Virtex 系列,是第一个百万门级的高端 FPGA,采用0.25 m 工艺,FPGA 架构向前迈了一大步,成为传统的基于门阵列或标准单元

技术 ASIC 器件的可编程替代选择方案。

2003 年 Xilinx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 90nm FPGA—Spartan-3 系列。

2006 年 Xilinx 公司推出全球首个 65nm Virtex-5 系列产品,该 FPGA 基于业内最先进的 65nm 散栅极氧化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的新 ExpressFabric 技术和工人的 ASMBL 系列。

2009 年 Xilinx 公司推出 Virtex-6 采用 40nm 工艺构建是目标设计平台的高性能芯片基础。功耗和成本分别比上一代产品低 50%和 20%。

2010 年 Xilinx 公司推出 7 系列 FPGA 统计架构,利用高-K 金属栅、高性能、低功耗 28nm 工艺技术,实现低功耗、最高性能和生产力最大化。

3.2 Altera 公司

1995 年 Altera 公司推出带有嵌入式模块 RAM 的 FPGA。

2000年 Altera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带有硬件嵌入式处理器的 FPGA—基于ARM 的 Excalibur 器件。

2001 年 Altera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带有收发器的 0.18 m FPGA—Mercury FPGA.

2002年Altera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带有嵌入式DSP模块的FPGA—Stratix,

采用 0.13 m 工艺的成本最低的 FPGA—Cyclone。

2008 年 Altera 公司推出业界首款 40nm FPGA—StratixIV FPGA,具有高密度、最好性能、最低功耗、最大的收发器宽带。

2010年Altera公司推出业界带宽最大的FPGA—StratixV,具有1.6Tbps串行交

换能力,采用各种创新技术和前沿 28-nm 工艺,降低了宽带应用的成本和功耗。

四、FPGA 的应用

4.1 视频分割系统

近年来,大型的总控系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与之相关的视频分割技术

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该技术是把用多屏拼接显示的方式来显示一路视频信号,在

一些需要使用大屏幕显示的场景应用广泛。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视频分割技术逐步成熟,满足了人们对于清晰视频

图像的基本需求、 FPGA 芯片硬件结构比较特殊,可以利用事先编辑的逻辑结

构文件调整内部结构,利用约束的文件来调整不同逻辑单元的连接和位置,妥善

处理好数据线路径,其自身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便用户的开发和应用。在处

理视频信号时,FPGA 芯片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速度和结构优势,实现兵乓技术

和流水线技术。在对外连接的过程中,芯片采用数据并行连接的方式,使图像信

息的位宽拓宽,利用内部的逻辑功能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通过高速缓存结构以

及时钟管理实现对图像处理以及其他设备的控制。在整体的设计结构中,FPGA

芯片处于核心位置,复杂数据的插值处理以及提取和存储,还起到总体控制的作

用,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另外,视频信息处理与其他数据处理不同,需要芯片

具有特殊的逻辑单元以及 RAM 或者 FIFO 单元,保证提高足够的数据传输速度。

4.2 数据延迟器和存储设计

FPGA 具有可编程的延迟数字单元,在通信系统和各类电子设备中有着比较

广泛的应用,比如同步通信系统,时间数值化系统等,主要的设计方法包括数控延迟线法,存储器法,计数器法等,其中存储器法主要是利用 FPGA 的 RAM 或

者 FIFO 实现的。

利用 FPGA 对 SD 卡相关数据进行读写可以依据具体算法的需求低 FPGA

芯片开展编程,更加实际情况的变化实现读写操作的不断更新。这种模式之下只需要利用原有的芯片便可以实现对 SD 卡的有效控制,明显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4.3 通信行业

通常情况下,通信行业综合考虑成本以及运营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终端设备数量比较多的位置,FPGA 的用量比较大,基站最适合使用 FPGA,基站几乎每

一块板子都需要使用 FPGA 芯片,而且型号比较高端,可以处理复杂的物理协议,实现逻辑控制。同时,由于基站的逻辑链路层,物理层的协议部分需要定期更新,也比较适合采用 FPGA 技术。目前,FPGA 主要在通信行业的建设初期和中期应用,后期逐步被 ASIC 替代。

4.4 其它应用

FPGA 在安防,工业等领域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比如安防领域的视频编

码解码等协议在前端数据采集和逻辑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 FPGA 处理。工业领域主要采用规模较小的 FPGA,满足灵活性的需求。另外,由于 FPGA 具有比较

高的可靠性,因此在军工以及航天领域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相关工艺将会完成升级改造,在诸多新型行业比如大数据等,FPGA 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伴随 5G 网络的建设,初期会大量应用 FPGA,人工智能等新型的领域也会更多的用到 FPGA。

五、FPGA的发展趋势

FPGA 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向:

(1) 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

早期的 FPGA 规模只有几千门,2006 年 5 月份,xilinx 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

65nm FPGA 系列——Virtex-5。基于 65nm 三极栅氧化层技术、11 层铜布线工艺、

低 K 材料、新型镍硅自对准技术、新型 ExpressFabric 技术和 AsMBL 架构,可

以提供 330 000 个逻辑单元(可编程逻辑门约 660 万门)和 1 200 个用户 I/0。

(2) 速度不断提高,性能不断提升

xilinx 2006 年推出的 Virtex 一 5 Lx 性能和利用率都很高,同时功耗大幅度降低。Virtex一5 Lx FPGA比上一代90nm FPGA提供高出30%的性能,少占用45%

的硅片面积,以及提供比上一代 90nm FPGA 低 35%的业界最低动态功耗。Virtex

一 5 Lx 系列还通过性能优化的 IP 块拥有了 550MHz 时钟频率。高性能 SelectIo

特性提供了到667Mbps DDR2 SDRAM和1200Mbps QDR II SRAM等外部存储器

的最快连接。ALtera 公司于 2006 年 11 月份推出 stratix III 的 65nmFPGA 系列。stratix III 比前一代器件快 25%,密度是前一代 FPGA 的 2 倍,功耗降低了 50%,支持四十多个 I/o 接口标准,具有业界一流的性能、灵活性和信号完整性。

(3)IP 库的利用

当前具有 IP 内核的系统级 FPGA 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FPGA 厂商将 IP 硬核(指完成版图设计的功能单元模块)嵌入到 FPGA 器件中;另

一方面是大力扩充优化的 IP 软核(指利用 HDL 语言设计并经过综合验证的功能

单元模块),用户可以直接利用这些预定义的、经过测试和验证的 IP 核资源,有

效地完成复杂的片上系统设计。

(4) 价格越来越低

FPGA 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了价格的不断下调。基于 sRAM 的 FPGA 的价格

下降很快,每 1 万门的单价在 2004 年底降至 1 美元,到 2005 年降至 0.5 美元。~tera 公司于 2005 年第二季度开始批量生产的低端 FPGAcycloneⅡ,其约 33 万门

的产品将以 22 美元的价格供货。相当于每一万门的单价为 0.65 美元左右。

(5) 向可编程系统芯片(SOPC) 方向发展

可编程系统级芯片(SOPC)具有 ASIC 的高集成度、低功耗、小尺寸、低成本的优点,同时具有 FPGA 的低风险、灵活和快速上市的优点。Altera 推出的支持新款CycloneⅡFPGA 系列的 NiosII 嵌入式处理器,允许设计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

个完整的可编程系统芯片,风险和成本比中小规模的 ASIC 小。实现 PSoC 主要

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 FPGA 中嵌入专用功能的 IP 核,实现 SOC 的功能,另一

种是将可编程逻辑 IP 核嵌入到 SOC 中。

(6)片上集成资源不断丰富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各大厂商在不断的扩充 FPGA 片上集成资源,包括嵌入

式处理器、可编程存储器、高速收发器、嵌入式逻辑分析仪、复杂数字信号处理

模块等,这些片上集成资源都经过 FPGA 设计厂商的验证和优化,可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目前主流 FPGA 可通过配置在片内实现软核处理器,或直接在 FPGA

中集成硬核处理器。集成软核还是硬核取决于对系统的性能、功能、应用和可重构性的平衡考虑。硬核处理器一般作为独立的专用模块集成于 FPGA 中,与软核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但在可重构性和灵活性上有所不足。在 FPGA 中实现软

核处理器具有较大的优势,其灵活的总线结构、可扩展性、并行处理能力等都是硬核处理器无法比拟的,用户可根据具体设计的需要灵活配置软核处理器,选择外围 IP 模块,还可以通过编程使用多个处理器实现并行运算。

(7)为低功耗成为 FPGA 的设计目标

制造工艺的发展使 FPGA 静态的漏电流不断增大,这个问题从 90 nm 开始尤其显著。为降低静态功耗,设计者们在 FPGA 中对速度不关键的晶体管,通过提高阈值、增大栅氧层厚度,增大沟道长度的方式,减小其漏电流。相反,对于关键时序路径上的晶体管,则降低其阈值,减小栅氧层厚度,减小沟道长度,以提高晶体管的传输速度,满足时序要求。电路设计者们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采

用冗余的 SRAM 位控制多输入 MUX,将不使用的 MUX 信号通路关闭,降低动

态功耗;对晶体管采用不同的体偏置,改善亚阈值翻转漏电流现象,降低静态功耗;在速度不关键的路径,采用晶体管堆叠的电路结构,降低静态功耗等。

在 FPGA 设计的综合和布局布线过程中,主流 EDA 软件可通过多种手段对

电路进行优化,以降低动态功耗:合理规划逻辑模块布局,选择合适的逻辑输入,降低逻辑模块总面积和连线要求,降低布线的动态功耗;修改布局,降低时钟功耗;对时序不重要的数据信号进行布线时,可降低其速率以减小动态功耗。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 师:看完了没有 生:看完了 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 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 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全部都死掉了 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 生:对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 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就是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展示: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二、授课(25分钟)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 2.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3.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4.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 【学习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你的学习难点哟 【同步学习】: 学习活动一: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时候老师拍了很多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上传到了老师的QQ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用到哪些设备?哪些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 情境导入:从古时的烽火狼烟、飞马传书到今天的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通信技术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二:了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1)说说你知道的通信设备。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的电话的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又决定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三:了解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教材2.2节,了解微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2分钟后抢答。 1)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通常指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少个元器件,集成的元器件越多,集成度越。 2)内部有上万个元器件的集成电路称为。 A.小规模集成电路 B.中规模集成电路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情境导入:正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习活动四: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1)打开文件,阅读相应内容。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根据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方向结合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畅想: 未来计算机会是怎样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精华版)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 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 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 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 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 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 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 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 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

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简述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简述互联网+时代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从目前情况来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帮助,它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对于科学时代而言,其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的效果极大。基于此,我们不仅要适应带来的作用,也要面临产生的问题,在全面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加快电子信息的发展脚步,以此促进我国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信息时代;发展;问题 目前,电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是因为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信息技术引进人们日常生活中去,对于生活、学习以及娱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比较广泛的平台,作用极大。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 1.1 人才上相对缺乏 对于目前阶段的科学技术来说,在研究历史上并不是很长,特别是在和外国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着一定的问题。在现如今的发展情况下,对于人才来说,还是比较缺乏的,更重要的是缺乏优秀的人才,在管理上或者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中,都离不开人才的管理。从实际情况来看,科学技术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长时间受到约束,从本质上来说,绝大多数的信息企业都是研究每年如何招聘优秀人才,所以说,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很多企业还是缺乏综合型人才。此外,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内容上类型也比较多,受这一现象的影响,很多人员不愿意进入里面工作,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并不是很多,大多数的就是单一型人才,最后直接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稳定发展[1]。 1.2 科学技术在发展上,起步晚、差距也比较大 根据发达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他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起步早、差距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比较来说,起步晚,差距上也比较大,所以说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功转型,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才跟上脚步。然而,这一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存在很多问题,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企业对科学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经常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科学技术与外国的差距比较突出。另外,如果要想使得科学技术在市场上立足,那么需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手段,重视科学技术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

信息技术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正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站在“互联网+” 风口的不仅是中国市场和产业,还有担负着公共管理重任的各级政府部门。 一、信息时代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具体可以分为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系统等等。基于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诸如用于气象预报的大数据量、高速度的计算,与异地的人进行视频会议,使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对公司的政策制定做出决策的,可以让你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让你定位于任何一点的数字地球技术等等。这些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发明之前是无法想像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智力的作用提高到空前的水平。人类的劳动能力将从体力为主、机械力为主,逐步转向以智力为主。人类社会也从工业时代正式走向信息时代。 二、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基于情境的服务:这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与数据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随着情 境信息来源的日益集中并且更加易于获取,企业可以把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快速整合,促使企业发现新的营收增长点。 2、基于情境的服务:这是一种将现实世界与数据有机结合的新兴技术。随着情 境信息来源的日益集中并且更加易于获取,企业可以把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数据进行快速整合,促使企业发现新的营收增长点。 3、是产业化数据服务:与数据架构趋势相关,数据的真正价值(包括企业内外部数据)将通过自由共享得以实现。因此,数据不仅是同单一的应用挂钩,也不再只是属于某一企业。未来几年,领先企业将利用各种数据管理方法,根据对数据真正价值的清晰认识,对数据共享实现产业化运作。 4、是社交驱动的信息技术:未来社交媒体将不再只是企业的“附带”营销渠道,而将逐渐成为改变客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利用技术手段同外界实现互动的方式。

论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

论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信息技术对生活的渗透也可以说无处不及。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也必将继续飞速发展,从20世纪末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硬件方面,比如微电子及生物计算机方面会有巨大潜力。物联网的出现也将引领一次新的革命浪潮。在软的方面来说,互联网将更加趋向于平台化和开放化,未来无线网络会逐渐成为主流,其速度及质量将会有革命性的进步。总之,信息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关键字:互联网;平台化;物联网;web2.0;微电子 信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不同于其他实体,也不同于能量。信息可以传播,可以被分享,但信息却不会在这些过程中减少,它只会变的越来越丰富。因此信息的本质便是分享与传播,而非禁锢。 虽说信息是人类诞生之日便以存在,但信息技术被人们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了,其最重要的开创事件便是1946年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硬件基础。而后使信息技术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便是1969年原本为美国国防部所开发的Internet技术被推向民间。正式Internet技术的推广给了信息技术灵魂,使之在日后大放异彩。随后网络技术在半个世纪内发展突飞猛进。伴随着带来的是硬件如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正如著名的摩根定理所预测的半导体元器件规模将每18个月翻一番那样。 其实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单的在互联网这个范畴之内了,它已经拓展到生物,物理,环境科学,纳米技术,能源系统等等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没有那个产业是不需要信息技术的。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历史及现在,现在主要谈一下信息技术在21世纪的主要几个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将朝着平台化发展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web1.0时代走向web2.0,以及未来的web3.0。互联网最初的发展模式即web1.0时代,其内容的的主导者是专业的网络公司,各种信息的提供主要是专业人员,比如新闻主要来源于记者。这一类模式的代表比如新浪、网易、搜狐,国外的AOL、Y ahoo等,其内容来自职业编辑。web1.0的盈利都基于一个共通点,即巨大的点击流量。无论是早期融资还是后期获利,依托的都是为数众多的用户和点击率,以点击率为基础上市或开展增值服务,受众群众的基础,决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的眼球经济色彩。 另外各门户网站还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新浪以新闻+广告为主,网易拓展游戏,搜狐延伸门户矩阵,各家以主营作为突破口,以兼营作为补充点,形成拳头加肉掌的发展方式。 而从03年发展起来的web2.0却迅速的壮大起来,仿佛一夜间爆发了。其实这是网络的必然趋势。首先明确一下web2.0.,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

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发展趋势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信息产业的概述 (一)信息产业的含义。信息产业主要是由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三大产业组成,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常发挥效益所必须的产业。 (二)信息产业的特点。传统产业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和使用。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催化了信息产业的出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它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它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是高资金、高智力投入的产业;它是省资源、省能源、无公害产业;它是高效益、高产出、高增值的产业。因此,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开拓。近五年,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务实的措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卜,一直保持着二倍的速度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国信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年份企 业单 位数 工 业总 产值 资产 总计 固定 资产 原价 固定资 产净值 年平均 余额 负债合 计 流动负 债合计 所有 者权 益 利润总 额 本年 应交 增值 税 全部从业人 员年平均人 数(万人 2008年1434712296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2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 计川教版 教材分析 我对教材的处理: 一、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信息、信息社会的相关知识;已具有一定的与本课学习内容(“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生活经验。 心理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兴趣是学习的一大动力。 存在问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个体差异存在。 二、教学目标 综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案”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确定依据: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是后续学习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生感受信息技术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教学难点: 对信息技术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确定依据: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有困难,而部分学生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可能是部分学生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学中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交流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和协作学习法。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素材、编制学案、学生分组、调试软硬件。 学生:复习第1课中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社会的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学习内容。 七、教学用具 广播教学系统、课件、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实物素材。 八、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顺口溜,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明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语言的使用到文字的创造,从印刷的发明到电报,电话电视的普及应用,以及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次次的信息技术的革命,意味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迅速。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深深体会信息技术的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在贸易中,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与普及,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货物、技术、服务等各种信息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教育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正在走向普及,教育方式个性化、远程化。同时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活便捷化,如居家上班、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网上交友等。 总之,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是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之一,人类文明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信息技术被创造和发展。但是,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然而,信息化是人类历史必然的走向,我们必须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么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下面我主要简单介绍一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将步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于1954年进入吉规模(G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集成系统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集成系统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其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微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将会产生一系列崭新的学科和经济增长点,除了系统级芯片外,量子器件、生物芯片、真空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等都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技术。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视频和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音视频技术是当前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领域。近年来,虽然模拟音频产品在市场上仍占主流,但数字化潮流正在迅猛冲击和变昔模拟领域,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业务上相互渗透、汇合,在音频产品和技术方面,音频广播仍以模拟技术为主,但各国正在积极开展数字音频广播的研究和实施。组合音响也在向小型和微型的数字化和组合、多声道环绕声方向发展。视频产品和技术方面,家用电视机有逐渐朝向大屏幕发展的趋势。人们正迎来数字电视时代。对于电缆电视而言,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网络化和数字化,总的趋势是向综合信息业务网方向发展 通信传输在向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发展,光纤传输速率越来越高,波长从1.3μm发展到1.55μm并已大量采用。一个波长段上用多个信道的波分复用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光放大器代替光电转换中继器已经实用;相干光通信,光弧子通信已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使无中继距离延长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随着光纤技术的逐渐成熟,光纤技术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通信技术的带宽正在一点一点的变大,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计本世纪通信技术将向带宽化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