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城市特色的塑造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城市特色的塑造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城市特色的塑造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城市特色的塑造

【摘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退化问题。

本文在分析城市意象理论基础上,以宁波为例提出了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城

市特色的构想。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城市意象;宁波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聚居点的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具有独特的个性与特质,它们是长期积淀形成的。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都以其独特的韵味、人性尺度的街道、建筑与空间的变幻成为城市特色的典范。在赞叹历史文化名城过去的灿烂之余,我们也面临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问题。正如城市史学家芒福德所提醒的那样:任何一种城市形态与设计技巧的形成都有其时代背景和统治因紊,不能用现代的意识形态去做简单的模仿,必须审慎地学习,以避免犯浪漫式的全盘移植的错误。

1.塑造城市特色问题的提出

1.1 城市特色的“退化”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信息的传播,城市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生活的容器,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城市空间单调乏味。这种现象正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趋同的体现。在信息时代的初始,信息共享扩展了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快速拆除以及快速建筑的能力,促使动辄数公顷的城市土地形态突然变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种形式与方法在没有与之相配合的文化基础上简单潮流式地被慕仿;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决策者、投资方各自为政,一连串单独、单纯的决策造成城市疏离、空间无序、形象趋同。

城市原有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退化”,形态、内涵上的贫乏暴露无遗。

1.2 城市设计的目标之一:塑造城市特色所谓“城市特色”,就是指一座城市在内容与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特色有两层涵义:城市的内涵包括城市的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而一系列的文化特色都映射在城市物质载体的外在表象中,这是城市特色的另一层面。实体环境建设的适度引导与控制,从而为人文活动提供场所。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城市特色自然及其人工环境。城市设计是为人的设计,首要的特点是结构清晰、可识别。容易识别的城市具有与众不同结构、景观和秩序。城市需要特色,需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保护传统特色并发掘隐藏在城市发展脉络中的新特色。现代城市的发展不再依靠自发生长和缓慢积累,在外力推动下,城市较快的建设速度与滞后的文化积淀无法协调,以至冲突,因此具有场所感的城市空间不易形成,充斥更多的是全球化的相同开发模式,其结果就是城市特色的丧失。

有效地控制城市实质环境的建设行为,从总体城市设计把握城市的骨架、面貌、个性,是城市规划各个编制阶段城市设计的任务。城市设计是城市形象的全方位设计……包括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物质形态空间设计以及形成与运作机制的设计。因而可利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城市特色。

2.城市形象特色分析

美国城市设计师巴奈特认为,一个城市并不是以一张二十年的远景蓝图设计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性的决策过程,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的。城市设计工作者与其提供一个看似已完成了的设计方案,或是政策主张,不如去立下一些能促使城市成型的重要决策规范。这些规范可以透过一个执行的架构,依时间及需求的改变而修正。城市设计并非仅仅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实体元素(如广场、步行街等),而是提供一个组合这些实体元素的合理方法,确立研究方向,并且界定其独特的元素。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正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它界定出形成城市特色的元素并将其整合,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方法论支持。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凯文·林奇1960 年出版《城市意象》一书,该本是一本人的心理角度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著作。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是城市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提供区别与联

系,而人作为观察者有了很大的适应性,根据其自身的需求目的,选择组织他所看到的一切并赋予意义。林奇通过草图和语言文字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新泽西城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形态、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等问题做了论述。林奇的观点引起普遍的关注,并很快成为规划设计通用的术语,也带动了许多追随者和类似的研究。

林奇的开创性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更为人性的城市设计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塑造城市形象特色中。城市意象理论将城市视为地理与实质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与经验和城市环境的关系,其核心是人们对物质环境的知觉———对城市形式的知觉,以及首先形成的心理意象———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象指导人们对环境做出适应、选择和控制。林奇认为现代城市环境的规模在发展,人们的知觉无法适应其变化速度,因此必须通过外部世界而不是内部世界的运作,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印象,即建立更表象化的城市。清晰可识别的环境不仅给人们以安全感,而且还增加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林奇据此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建设目标—可识别性或可意象性,并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评价标准。可意象性是指“使每个特定的观察者产生高概率的强烈心理形象的性能”,即与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区别,容易被感知和被转化为记忆的性能。“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场所环境,它的形象特征与日常生活片段结合在一起,每个历史的记忆都印着城市个性的烙印。我们识

别城市、感知城市、记忆城市有一定的规律,而这正是塑造城市特色的依据。凯文·林奇对城市结构及其对环境认知的影响的研究是城市意形态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建立可意象的城市是城市意象形态的目标,而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发掘城市形态组织的规律,这对于不同的城市是不同的。正是这种“不同”形成了城市特色,造就了人们对各个城市的特殊的体验。因而对城市形态及其变迁的研究是城市意象形态提出的基础。城市意象形态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元素(路、边、区域、节点和标志)作为建构的依据,使之成为一个较为理性的认知过程。

3.城市形象特色的塑造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性格,虽然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它们,但是“城市设计的艺术在于指出淹没于城市杂乱中的那些地方,命名它们,发掘它们的特色,城市设计是发现的艺术”。城市的意象纷繁复杂,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塑造城市特色,必须抓住关键的因素。城市特色大体上由自

然环境特色、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性格三部分构成。

3.1 城市特色与自然山水环境

城市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基底上产生和发展的。许多城市都依山傍水,有很好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就构成了城市的特色,例如:济南的大明湖;桂林的山水;水城宁

波等。自然环境在塑造城市特色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模仿的先天优势条件,应格外尊重和利用,彰显城市的自然环境特色。例如宁波的自然环境体现在“水”上。宁波古城早先在奉化江上,后来变迁到目前的三江口(余姚江、甬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处),现正向甬江口下游及东海海滨一带发展。城市形成和发展始终与水体城水交融。宁波城市特色的塑造就需借助城市设计实施手段充分利用江河带状空间,形成宁波城市开敞空间骨架(城市意象元素路径和边缘的感知)。

3.2 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

城市是发展的,城市的发展是不可能割裂历史的,它总是在一定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沿着历史的轨迹,城市的发展才有根。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越深,这个城市就会越有特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任何一座城市在发展延续过程中代表自身特色的珍贵历史遗存,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又一基础。要有准确把握城市的传统历史文化才能使城

市富有底蕴,因此延续之才能保有历史记忆,使城市既有文脉,又彰显其特色,也只有如此才能维续文化的多样性。以宁波为例,宁波是全国目前为止101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继承并升华发扬宁波传统文化,是塑造宁波城市特色的重要一方面。河姆渡遗址、天一阁藏楼、百年老街等是宁波传统历史文化的主体形象。城市特色的塑造要充分体现这一传统。百年历史街区是宁波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设计实践中,文化属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在发展,需要不停地注入新的元素维持新陈代谢。与此同时,人们在心理上也更想家,更需要归宿感和认同感,需要借助历史的维度认知自己。要想城市的历史,尤其是由这历史所承载的城市生活能够得以延续,这就需要借助城市设计手段具体留存这些遗迹(历史文化的物化),从而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生命的延续。

3.3 城市特色与城市性格

开放的胸襟、充满朝气的动态城市。塑造城市特色,有赖于勤奋、热情、拼搏、开放、文明市民性格特征的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体现在市民群体对真、善、美追求过程中体现在市民点点滴滴日常行动中。真诚、善良、优雅环境和气氛的形成,进而培育“勤奋、热情、拼搏、开放、文明”的现代市民精神的关键就是要塑造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宁波是全国最早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宁波城市精神的体现———“宁波帮”(开拓进取的民间精神)。杭州湾大桥就是由民营资本修建的;宁波自古就有捐资办学的优良传统,目前宁波有15 所高校。宁波港更是宁波人开放、进取精神的体现。

4.结束语

城市特色的形成有赖于时间的长期积淀,城市特色作为一个城市有别于别的城市的特征表现充分反映在人们的城市意象中,它是人们形成对一个城市意象的缘由。为此可从城市意象研究入手,抓住城市特色构成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城市特色塑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进而利用城市设计空间落实手段塑造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98,(4).

[3]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王建国著,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胡刚,姚士谋,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是宁波城市特色的根基[J],经济地理,2007,(4). [6]陈依元,试探城市特色建构的方法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2004,(6).

[7]沈磊等,塑造滨水名城[J],城市规划,2006,(3).

[8]沈磊等,自然、历史、自我[J],城市规划,2006,(3).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设计 提要:本文结合漳州城市规划,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城市特色的营造:1、城市建筑特色。2、城市环境特色。3、城市人文特色。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 The Feature Design Of City Planning Abstract :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reation of city feature combining with Zhang Zhou city planning in three hands : First , the feature of city building. Second, the feature of city environment. Third, the feature of city culture. Keyword : C ity planning City feature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但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许多城市的建筑千楼一面,毫无特色;商业街区面貌雷同;在不同的城市中经常会看到似曾相识的街道、建筑等等。如何使城市面貌各具特色,是当代的规划师、建筑师,在新城市的规划设计或是在旧城区的改造规划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确立城市性质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它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起着指导作用,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而一旦确立了城市性质,就必须对各类建设用地做出道路、绿地等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提出各地块的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和风格等方面的要求,这便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任务。承担详细规划的规划师和建筑师必须密切配合,全面了解当地的各项基础资料、认真分析城市的历史沿革、人士景观,遵循城市设计的原则,完成城市从总体到局部的城市空间体型环境的规划设计,并注重城市特色的创造。 城市特色来源于各方面的因素,自然的、人文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等等。本文就城市规划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建筑特色 建筑是时代的建筑,更是地区的建筑。特色即个性,是任何事物赖以存在的基础,建筑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其景观形象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风貌的不同特色。地方特色的形成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因素。当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性决定了建筑造型及热工方面的要求,如我国北方寒冷住宅讲究保温,而南方炎热则讲究隔热,北方地广人稀,其城市街区宽大笔直,商业以大型综合商场居多,南方人多地少,城市街道狭窄且气候多雨,故商业街区多采用骑楼形式。另一方面,城市性质是造就城市特色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如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城市建筑特色反应出时代的文化气息,而中小城市应多根据当地的民俗民风,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如江南水乡、徽州民居等无不渗透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最南部,“闽粤黄金海岸”的中部,东邻厦门,北接泉州,西连龙岩,南与广东汕头经济特区接壤,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漳州市区地处九龙江西溪和北溪之间的漳州平原,

城市特色空间的挖掘与塑造

城市特色空间的挖掘与塑造 城市特点系指城市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差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表征。而在城市建设与设计中,特点重要指与人的视觉相干的城市空间形态、布局构造及景观。城市特点(identity)与城市个性(individuality)、城市整体意象(image)有着亲密的内在关联。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动起着无形的影响,因而文化是城市和建筑之魂。 香榭里舍大街之所以使巴黎成为一座动听的城市,是因为它有着精巧的街道空间、简略明白的街廓和丰盛的街道生活。对于杭州这样一个历史悠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而又远景无穷的城市而言,维护、建设和发展若干具有杭州人文特点的街道则尤为主要,因为这是构筑城市文化与特点的一个主要举动。 城市特点街道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原创性、随机性与丰盛性,随便的空间奥妙精巧而又不失秩序,形成许多有意义的场合和动听的街廓。杭州市南山路作为特定人文环境的体现,其间充斥异域情调的酒吧、闲情优雅的茶吧,充斥创作欲与个性张扬的画廊、雕塑展廊等,这些无疑给了街道特点一个最好的诠释。现以杭州市南山路环境整治设计为例,对在城市改革和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掘和塑造城市特点空间作些探讨。 1 概况 杭州市南山路整治范畴东起湖滨路,西至万松岭路口,整治设计长度为2300m。南山路北侧、东侧是有名的景致旅游胜地——西湖及沿湖公园,而在南侧有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展览厅等。途径两侧有许多露天酒吧、茶吧、画廊、工艺品展廊等,还有长势良好、蔽日浓荫的法国梧桐。散步在南山路上,能深深体味到其间浓郁的艺术气味与文化气氛。因此,在整治设计中首先把南山路途径性质明白为文化与旅游兼容的城市特点途径。 2 设计定位 整治设计定位首先是“发掘南山路丰盛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文化与旅游兼容的街道,以展现杭州丰盛长久的文化内涵”。南山路是西湖景致名胜区的主要门户,是游客进入西湖的重要途径之一。南山路应当向游人展现杭州长久残暴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美可人的城市环境,使它成为临西湖而得清灵之气、绿树之荫,沿美院而传文化之脉、翰墨之神。 其次应明白南山路是“西湖景致名胜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将西湖精美的自然环境品德和休闲生活感受溶入街道的环境设计中,使南山路成为由西湖自然伸入城市的一条绿轴,一

地域性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探索

地域性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探索 摘要:本文针对迅猛推进的城市化带来城市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地域性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必要性;同时,以柳州的建筑景观设计为例从突出地域性特色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 关键词:地域性城市特色;塑造;柳州 1、引言 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与经济因素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积淀而形成的城市既成环境的文化特征。它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以山水为主导的自然因素、以建筑为主导的人工因素和以生活场景为主导的社会风情因素。城市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长期相依相融作用而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生活环境,如城市自然山水景观、居住群落形态、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等。这些独特的文化生活对于形成该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形成该城市风貌特色的基质性因素,也是保持人们对该城市记忆的感性对象性要素。作为整体的艺术符号,城市风貌特色呈现给人们的城市艺术形象传达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具有反应某个城市个性化的美学意义。 由于每个城市的变迁都有其特定的缘由,这些缘由往往具有唯一性,这正是规划师寻求、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之源,尤其在创造城市特色时更应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在形成新城市景观的同时,努

力挖掘出能传承、弘扬和拓展城市原有风貌特色,并具有个性化和典型文化意义的城市风貌特质,加以培育、提升、强化和放大。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质如果被忽视,或因有意地改变某些因素而被淡化和削弱,会使城市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魅力。 2、柳州地域性特征要素 2.1柳州的自然环境 柳州市地处广西盆地中部,总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北次高,中部低平。市区三面被丘陵山地所环绕,以岩溶地貌为主。 柳州市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市区河流总长度约为1087km,大小河流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是最大的过境河流。岩溶分布广,普遍发育地下河和泉水,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0.91亿立方米。 2.2柳州的地域文化背景 柳州建制迄今已有2100多年。它是目前已知东亚地区最早的现代人代表“柳江人”繁衍生息之地,市郊有多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先秦时,柳江流域为百越民族的西瓯、骆越两大部族杂处之地。秦统一岭南,柳州地属桂林郡,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技术输入柳江流域,以农耕为主体的生产活动逐渐发展,成为柳州这个城市赖以长期存在的基础。从汉朝至民国的2000多年间,柳州经济文化呈螺旋式的缓慢发展。柳州是汉、壮、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杨清辉 摘要:在趋同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以城市特色建设推动特色城市发展成为中小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域文化、生态资源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然后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逐项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同时结合管理工作自身的职能,从多个环节予以规划控制和引导,从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色发展;风貌特色规划;特色建设;规划管理 CONSTRUCTIONG THE CHARACTER OF CITY,THEN BUILDING A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ITY YANG Qinghui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imilarly city developing,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with city character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he ke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y plan。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work mentality,we excavated and packed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 the resources of region,then we organizatied and compiled the "City Style Characteristic Special Plan".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is plan,we are implem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work seriatim,then giving guidances in our function unifies the supervisory work own function,All of these study are aim to 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yle characteristic pl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e plan manages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市特色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以 “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为动力,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塑造城市风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高起点编制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框架。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我们从抓好规划的编制入手来弘扬地域文化、生态特色。2006年,我们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汉中市城市功能布局与风貌特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风貌特色规划》)。该规划通过系统整合“汉、水、绿”这些一脉相承的特色资源,将汉中城市风貌特色高度概括为“汉之渊源、西北江南”,为建设充盈历史文化灵气和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 设计人员通过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整合城市景观结构,将城市风貌的基本骨架确定为“三轴、三环、六大特色风貌区”。其中,三个景观主轴线为:南北向以天汉大道为主体形成现代商业办公金融特色风貌轴;东西向以汉江为主体形成现代滨水特色风貌轴,以东关正街和西汉三遗址为主体形成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轴。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三个风貌特色环路,即体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 自从有城市规划以来,传统城市的特色就渐渐消失了……今天刚刚听到的一个观点……虽然偏激,是不是也有点道理呢? 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今天的规划,其准则条文和数据的约束已经很难跟得上城市各种综合条件的变化。加上制定规范和进行规划设计的人,真正了解城市和人的深层需求的,真正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的寥寥可数,他们的“产品”算得上城市规划吗? 另外,人们开始质疑城市规划能够规划、或说引导城市发展的能力和程度。“变化比规划快”,我们所处的城市时代,是城市发展变化激烈的过程,是自相矛盾的过程。环境最差的城市,往往又是人口最拥挤的城市。建设与环境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冲突。“土地受害,住房困难,交通紧张,绿地减少……城市化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环境破坏的过程。“城市形象不光是规划和建筑两者之间的事”,明白这句话的全部意义很重要,可使偶们不必过于自恋或自卑,而以平常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设计只是若干重要环节中的一个。 但是,全面的分析之后,这个话题的焦点被(“偷偷地”)分解了,偶又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觉得有必要建议大家回到“专业地带”来继续讨论。 这个问题的确可以从城市大系统的高度来认识,前面偶们多多少少也提到了体制、立法、经济等因素对城市特色的影响,说:他们也应该对目前的不良状况负责,甚至责任相对更大。不知道如果是在一个“体

制”、或者“立法”方面的专业论坛里讨论同样的话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估计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人要说:因为设计行业水平太差!也许他们也会抱怨自己的地位不够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在这种很有道理却可能导致扯皮的争论里耗太多的时间,只要能概念性地搞清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行了,然后就必须尽快回家先把自己的脸洗洗干净,否则到最后大家依旧灰头土脸,到底是图个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发牢骚、叫屈或者互相声讨推委吗?——偶们是不是应该回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来讨论并着手解决问题呢? 所以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专业本身看出去,先把自己的专业工作对城市面貌的影响做个客观的总结,并不见得非得拿“破坏力”做切入点吧。面对现实,我们是否还顽强记得自己的“理想”,又是否怀疑过从一开始就走错路的可能? 城市依旧,理想不变。

策划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城市设计与

城 城风策划/编本刊编辑韦林

卷首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民群众“吾身”和“吾心”得以安放之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个又一个现代化都市在日益崛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地标建筑、摩登的CBD,这些“现代化”城市标配带来“千城一面”的审美疲劳;更甚者,为博人眼球的各种“先锋”建筑、“山寨”洋建筑不断涌现,让我们的城市陷入了文化与特色双迷失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文化自信、一些地方管理者眼光短视、开发商唯利至上等,主要还有城市设计滞后和管理制度缺失。不少城市没有开展城市设计,有的即使开展了城市设计,也存在片面追求国际化、现代化、大尺度和大拆大建的倾向,缺乏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的多维考量,忽略了地域性多元化,城市失去了民族特色。一些城市设计脱离实际,尤其是忽略其非法定性的属性且没有与上位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而导致难以落实;重文本成果的呈现、轻政策配套及体制机制保障的支撑。 历史文化是城市未来的竞争力。一座有自我涵养和品格、有独特景观和记忆的城市,才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心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广西也相继出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文件,为新时期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业界深入探索城市特色风貌的理论与实践赋予了时代命题。 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找回城市空间的文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是一道常答常新的命题。城市设计观念可能会不断变化,城市设计手段可能会不断推陈出新,但城市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宗旨不会改变。我们要在继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呼唤更为诗意的栖居设计,注重特色风貌发掘与功能布局并重,注重提升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不断将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城市发展推向全新的历史阶段。(韦林枚/文)

塑造特色文化 丰富城市内涵

塑造特色文化丰富城市内涵 一座现代城市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实力,二是魅力。魅力也就是文化,或称软实力。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主城工业大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塑造区域特色文化,深挖城市文化内涵,学习借鉴杭州、上海等地做法,需要打造具有九龙坡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丰富城市内涵,这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形势的需要。 一、我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杭州重视文化建设是由这座城市的基因、自然禀赋、发展目标、发展阶段等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离开了文化,杭州就丧失了“立城之本”。对杭州来说,抓文化就是抓科学发展,就是抓核心竞争力,就是抓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就是抓城市发展的未来。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在具体做法上,他们深入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发挥和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切实抓好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扶持政策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提升杭州文化建设的水平。。长期坚持“文化为魂”,注重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名城,把杭州建设成为一座先进文化渗透于血液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高素质城市。在大众化、通俗化上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文章,使杭州的文化建设既体现高端性,又体现群众性,既能创作精品名品,又能产生大众作品。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九龙坡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

在新形势面前,九龙坡区特色文化目前还存在着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特色文化事业的公共功能与市场功能定位不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力度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缺乏高素质的特色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发展对特色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发了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文化艺术形式和生产方式空前多样,文化管理方式和流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面临着如何创新发展、获得新的文化生命的挑战。 2.周边区县特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区特色文化的发展形成巨大压力。周边各区(县)近年来都在利用区域内较好的特色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九龙坡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构成了较大压力。 3.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九龙坡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色文化事业发展必须适应现有的增长模式,实现文化事业的跨越式增长。 二、塑造特色文化是丰富城市内涵的主要途径 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突出表现,是城市的灵魂和支撑。塑造特色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城市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并打造出精品和亮点,让其充分展现该城市特有的文化渊源,做到在继承中扬弃、在扬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精品和亮点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延伸性和现实性,从而赋予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升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城市印象(特色) 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性格、底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是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而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与城市形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城市风格侧重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特色表现。城市风貌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县的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盖新楼、修马路,互助县城变样了、变大了、变绿了,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空前发展。同时暴露出很多美中不足的缺憾,如互助的味道没有了,即特色不再明显,除了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特色外,大多数新建的建筑可以放到省内任何一个县城都合适,而我们城市的新定位是“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所以说,一个城市的风格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城市的特

色是城建工作的生命。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提升我县城市风貌和风格作一研讨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塑造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 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我县有着“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城在山中、市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围绕三河形成主要XX生态景观轴和围绕地块片区特色形成历史老城、山水新城、城南休闲度假、城西民俗旅游、三河交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风貌区及城市多点景观节点的“六轴、六区、多点”的城市风貌系统。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我县是以土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基础。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土族文化所

什么是城市风貌

什么是城市风貌 1 概述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质、底蕴、格局特点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面对新世纪,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和发展进程中,更应注重其风貌和形象的研究与塑造,从而焕发出新的更加耀眼的光彩。 2 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但由于前几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对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更是刚刚起步, 使得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工作走入误区, 片面地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 造成不少城市“千城一面”,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成为我国规划界、建筑界讨论的试点课题。但一座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它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这就要求首先要在规划上就注重对城市风貌的研究,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本文结合**市中心城区的具体情况,来谈一下城市风貌特色建设。 3 中心城区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内容和影响因素3.1 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应注重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物质形态构成是历史文化的限定、沉淀与结晶。一定地域、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经济水平、轶闻趣事等形成了各有区别的城市形态与地方风貌特色。我国是拥有五十多个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习俗的不同,形成了江南水乡,北国风光等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既不能割断传统文脉,也不能不加取舍地全盘继承。取舍什么?如何保持、建设自己的特色?这是摆在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市张店区位于**省中部,东临齐国故都,南接聊斋故里,属**半岛对外开放区、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半岛城市群,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市的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流通中心。张店属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蔓延地带,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燕将乐毅分封于此,建立“昌国”。金末元初,又以“黄桑店”闻名海外,有“商贾云集,日进万金”之说,是元、明、清三代重镇。1955年4月,张店区正式成立,为**市辖区之一。在**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发**市中心城区历史、人文景观的两个规划构想。3.1.1 保护现有文物古迹,逐步恢复历史人文景观**市张店区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中心城区平畴沃野,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众多的名人,并留下许多名胜古迹,且极具特色和魅力。黑铁山起义中的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马耀南等著名人士均是本地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文佳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居住于中心城区的南部——淄川区;此外,在张店城区周围这片土地上还造就了一大批英明卓著的人物,他们是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田穰苴、田单,还有著名的科学家贾思勰,文学家左思、王士祯、赵执信,政治家管仲、鲍叔牙、晏婴、房玄龄,医学家淳于意。在中心城区周围有建于西周的齐国故城和战国齐长城遗址、明清时的蒲松龄故居、北魏西天寺石佛造像、战国田齐王陵、新石器时代桐林遗址、后李遗址、董禇遗址、大蓬科遗址和浮山驿遗址、北齐寨里窑址、明清颜文姜祠、春秋战国临淄墓群,均保留完好。规划根据不同性质的古迹划定不同的保护范围,逐步开发利用这些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做到继承中求发展,在开发中继承、更新、提高传统文化的活力。3.1.2 优美的轶事传说,多民族交汇的传统,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素材**市流传着不少优美的民间传说,且不少与地方文物古迹景点相融合,如“孟姜女”、“牛郎织女”、“颜文姜”、“炉姑”、“高柴女”、“鲁山”等。虽然他们不在中心城区内,但是对张店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传说有的催人向上,有的是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还有的是民族爱国教育的典例。发掘利用这些积极向上的民间轶事传说,为丰富城市景点建设提供不少文化内涵。中心城区是个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方,历代战争、人员的迁徙,形成满、汉、回交融的局面。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特色的体现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创新及个性存在世界每个角落、每个领域,尤其是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成为21世纪的潮流,城市特色化发展道路也变的日新月异起来。一个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是不完美的,是毫无生机的,是无发展可言的。城市特色代表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向,无论体现在人文、地域还是建筑,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城市规划整体设计中,城市规划设计师要把握城市规划这个大方向,将创新思维结合每个城市不同的特色,将不同城市的人文、地域环境及城市生活氛围、经济社会等城市特色展现出来。本文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特色理念及城市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及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表现形式重要性 0前言 在城市化道路的发展进程中,城市设计规划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因为城市的特色化是城市恒久发展的源泉,使城市成为具有生命力鲜活的静态实体。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是由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城市,其内涵不是单纯的居住环境所存在的,已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地域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风俗等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的整体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性体现。而城市特色不单单要展现城市本身的个性外观,最重要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个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等,将城市所包含的的所有因素都外在的展现出来,体现出城市在不同因素中特色的一面,以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为整体,真正打造出中国特色城市。 1城市特色概念 首先理解何为特色?所谓特色就是指在外在形体与其他事务有所区别,即与众不同,而城市特色是由地域、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因素经过长期历史性演变,最终形成城市特色。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概念,即在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城市为谋求自身发展,根据有限的文明手段,通过利用自然环境对城市自身物质和精神的外在形式进行系统的改造,达到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效果。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城市特色,无非是对构建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加工创新,使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突出个性化,追求以人们对城市环境渴望的构想,去进行美化,使其理论性描述转变为实际的感官效果。城市特色化的体现与城市的历史面貌是紧密相连的,是与城市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的,只有掌握这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更好的创建城市特色,从而展现出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人文风俗及文化底蕴,真正发挥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 2城市特色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为顺应时代发展,也在寻求属于自身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时,以融入自然环境为理念,将社会、经济、人文有机的结合,从而把握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面貌,城市特色始终贯穿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二者是点与面的关系,既相互独立,也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大方向,大框架,而城市特色是大方向中的小方向,城市特色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还要作用于城市规划设计[1]。首先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特色设计,不但要把握整体,把握城市建设的大方向,更要针对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细微的设计,只有将组成城市环境的各个要素特色体现出来,整个城市才具有特色化,城市规划设计也离不开城市特色设计,如果没有特色作为支撑,那么城市规划设计就会千篇一律,毫无生机,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城市的特色化理念,将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加完美,促进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弘扬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所蕴含的文化传统。 3城市特色的表现形式

从城市设计角度谈城市特色的塑造

【摘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退化问题。 本文在分析城市意象理论基础上,以宁波为例提出了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城 市特色的构想。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城市意象;宁波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聚居点的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具有独特的个性与特质,它们是长期积淀形成的。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都以其独特的韵味、人性尺度的街道、建筑与空间的变幻成为城市特色的典范。在赞叹历史文化名城过去的灿烂之余,我们也面临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现代城市特色的塑造问题。正如城市史学家芒福德所提醒的那样:任何一种城市形态与设计技巧的形成都有其时代背景和统治因紊,不能用现代的意识形态去做简单的模仿,必须审慎地学习,以避免犯浪漫式的全盘移植的错误。 1.塑造城市特色问题的提出 1.1 城市特色的“退化”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信息的传播,城市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和生活的容器,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城市空间单调乏味。这种现象正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趋同的体现。在信息时代的初始,信息共享扩展了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快速拆除以及快速建筑的能力,促使动辄数公顷的城市土地形态突然变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种形式与方法在没有与之相配合的文化基础上简单潮流式地被慕仿;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决策者、投资方各自为政,一连串单独、单纯的决策造成城市疏离、空间无序、形象趋同。 城市原有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退化”,形态、内涵上的贫乏暴露无遗。 1.2 城市设计的目标之一:塑造城市特色所谓“城市特色”,就是指一座城市在内容与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特色有两层涵义:城市的内涵包括城市的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而一系列的文化特色都映射在城市物质载体的外在表象中,这是城市特色的另一层面。实体环境建设的适度引导与控制,从而为人文活动提供场所。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城市特色自然及其人工环境。城市设计是为人的设计,首要的特点是结构清晰、可识别。容易识别的城市具有与众不同结构、景观和秩序。城市需要特色,需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保护传统特色并发掘隐藏在城市发展脉络中的新特色。现代城市的发展不再依靠自发生长和缓慢积累,在外力推动下,城市较快的建设速度与滞后的文化积淀无法协调,以至冲突,因此具有场所感的城市空间不易形成,充斥更多的是全球化的相同开发模式,其结果就是城市特色的丧失。 有效地控制城市实质环境的建设行为,从总体城市设计把握城市的骨架、面貌、个性,是城市规划各个编制阶段城市设计的任务。城市设计是城市形象的全方位设计……包括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物质形态空间设计以及形成与运作机制的设计。因而可利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城市特色。 2.城市形象特色分析 美国城市设计师巴奈特认为,一个城市并不是以一张二十年的远景蓝图设计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性的决策过程,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的。城市设计工作者与其提供一个看似已完成了的设计方案,或是政策主张,不如去立下一些能促使城市成型的重要决策规范。这些规范可以透过一个执行的架构,依时间及需求的改变而修正。城市设计并非仅仅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实体元素(如广场、步行街等),而是提供一个组合这些实体元素的合理方法,确立研究方向,并且界定其独特的元素。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正是这样的一种尝试,它界定出形成城市特色的元素并将其整合,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方法论支持。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凯文·林奇1960 年出版《城市意象》一书,该本是一本人的心理角度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著作。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是城市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提供区别与联

延安城市建筑风貌特色塑造

延安城市建筑风貌特色塑造 发表时间:2018-12-17T15:36:49.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韩飞 [导读]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多元趋同,城市建设中的模仿及克隆现象,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多元趋同,城市建设中的模仿及克隆现象,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特色及建筑风貌特色危机,论文从延安市城市建设时对建筑风貌特色的关注出发,探讨了物质层面或者说视觉层面的延安城市建筑风貌特色的塑造。 关键词:建筑风貌;城市风貌;特色 1城市风貌与建筑风貌 1.1概念 何谓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和人造景观体现出的城市文化和生活的环境特征,包括形而上的“风”(风格、格调、品格、精神等)和形而下的“貌”(面貌、外观、景观、形态等),因此城市风貌包括潜在的城市“文质形态”和显性的城市“物质形态”,两者相辅相成。 何谓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中的“风”是对非物质形态如文化、风俗等的概括,“貌”则指建筑的物质形态如空间、景观等的综合。城市风貌中对建筑风貌进行的工作就是利用和组织建筑的“风”和“貌”,讲述建筑的故事,体现城市的品格。建筑及其围合成的空间直接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城”这个实体的最基本形态。 1.2建筑风貌对城市的意义 1、展示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它主要由自然要素和人工因素构成。自然要素是指这个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如平原、山地、临江、滨海等;人工因素是人为建设的成果,包括城市、街区建筑及其荷载的人文活动,是影响城市特色的最丰富、最活跃的因素。建筑风貌是人工因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作为城市的细胞以其特有的基因为城市的特色定下了基调。 2、体现城市品格 城市中的建筑体现了城市政策制定、引导者和城市建造者的审美观、格调、品位甚至价值取向,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素养,从总体上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品格。 3、传递城市信息 建筑是人类文化沉淀的产物,是城市文明的载体。城市是充满活力还是缺乏生机,是新兴城市还是历史名城,从城市的建筑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特别是那些外来的游客和投资人往往通过建筑获得的印象来判断这座城市。 4、反映城市情感 建筑形象反映着城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修建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就像是城市的表情,无论是林立的烟囱、密集的厂房,还是巍峨的宫殿城楼、曲折的小桥流水,都向我们述说着这座城市的现状和过去,透射出这座城市的繁忙或悠闲。无论是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类城市都通过它的建筑反映着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建筑风貌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城市总体印象的关键部分,是影响和决定城市特色的最基本要素。 2城市建筑特色面临的问题 今天城市建筑特色的危机,是全球范围的广泛交流和它所带来的城市趋同造成的。建筑文化的多元趋同,使得城市的建筑日益相似,缺乏特色,引起了城市的特色危机,从未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 3建筑风貌的构成因素 3.1建筑造型 3.11地理特征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若要一栋建筑能很好的融入一个城市,就必须契合这座城市的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貌、气候等。在我国,平原建筑的特点是多为矩形组合,各建筑平布局规则整齐、便于扩充;水乡建筑因与水系联系密切,建筑布局多半灵活丰富,会随着水势走向而变化;山地建筑大多地形结合,高低错落,显得景观愈加丰富,这效果并不是由建筑体量本身造就,而是取决于地形。地理特征的差异造成了建筑造型风格的迥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城市的风貌变化。 3.12社会因素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建筑造型的变化除了体现不同城市地理差异外,还会因为城市特有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社会因素而表现出不同风格。 3.2建筑色彩 城市的色彩直观体现着城市的特色。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不同会慢慢形成不同的城市色彩。建筑是城市色彩的主要载体。对建筑色彩进行合理的管控就能使城市的色彩更加富有秩序。 3.3建筑材料 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以及特殊的感性魅力,通过人的视觉能够引起相应的心理感受,如平和、高贵、亲切、厚重、轻巧、冷漠等。这种情感的引发,是人类内心的隐含表达,是基于美学观及审美经验的,是材料特有审美的展现。对于设计者来讲,需要准确的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殊色彩与质感,恰到好处的应用,积极的调动人的情感情绪,使材料的美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诠释。 4延安建筑风貌特色塑造 4.1建筑造型 4.11素材来源 延安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寒冷干旱气候区。自然条件较差。建筑应具有北方共同特质——以实体为主,体现对自然界的防御、抗争;反映北方人的气质——豪气、好客、热情、淳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