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二外学习的动机与策略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武汉地区大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动机与策略调查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早期有许多专家对于二外学习的动机和认知方面做了核心的研究。九十年代,便有许多学者对学习动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Gardner等人的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1990年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借鉴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更加注意与学校外语教育情景的结合。
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早在1940年代,Marchwardt 就把支配语言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分为五大类(参见Gardner&Marchwardt 1993)。Gardner与Lambert自1950年代末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所进行的研究更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意义,他们根据这一模式设计的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即态度/动机测验表AMTB(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也成为权威性的外语学习动机调查工具。他们强调语言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在他们设计的AMTB测量工具中,对于语言学习动机测量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的指标:(1)学生对语言学习及目的语文化的态度(2)学习语言的愿望(3)动机的强度。由于种种原因,Gardner等人的动机研究在八十年代末之后受到了挑战。由The Morden Language Journal 在九十年代发起的Gardner及其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将这种挑战推向了高潮,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争论的焦点是:在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应该重视外语学习的宏观社会与文化环境,还是将动机研究更紧密地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九十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多元化,其主要特征是除了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外,研究者们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内外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全方位的透视,使研究领域大大扩展。
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围绕这一过程,心理学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动机模式。在行为主义范式中,动机的发生是由原初刺激直接引发的反应,是一种静态的心理或情感状态。但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里,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动机不再单纯被看成是某种内驱力的反映,而是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信念、思想、甚至感情。从这种意义上将,动机其实就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为的动态心理过程。心理学家主要用以下三种理论模式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此外,需要理论、平衡理论、强化理论等理论也对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这些把动机看成是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在不同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于人类动机本质特征的认识,也是九十年代二外学习动机理论的重要理论资源。
这一时期出现的有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型主要包括:(1)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2)Trembley和Garnder的扩展动机理论(3)Schumann的神经生物学模式。
Garner和lambert 是早期对动机研究贡献最大的两位专家,他们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已社会心理学为中心,首次将学习动机或取向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工具型动机,即用语言做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如找到一份薪水高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二是融合型动机,即了解和融入目标语文化。但是Gardner和Lambert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并不为其他研究者所认同,并受到很多批评,对其某些方面的研究持有异议。
Do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强调语言学习的多维性质,赋予了动机研究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研究内容。Dornyeizai 在1998年把与学习动机相关联的变量按七个维度进行了全面整理,即(1)情感、融合维度(包含情感动机、融合动机、语言态度、内存动机、兴趣等)(2)工具、实用维度(3)宏观环境相关维度(多元文化、民族语言关系等)(4)自我概念相关维度(5)目标
相关维度(6)教育情境相关因素(7)其他有影响力的个体相关维度。
近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将关于二外习得的认知方便作为研究的核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其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以及改善和提高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得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最终达到教育的初衷。通过Dornyei与Csizer的主持研究得出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即“激发语言学习者动机十诫”:(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3)正确说明学习任务;(4)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5)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6)使课堂语言学习充满乐趣;(7)促进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8)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9)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10)让学生熟悉目的语言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内容可找到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二外的兴趣,提升教学品质,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人才。
主要内容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前人基础上探究大学生学习二外的动机与策略,找寻动机形成的各种可能因素,以武汉地区为例,调查当今大学生二外学习意象、动机和策略,以及现市内各种二外培训机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调查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①收集并整理当前相关二外学习动机、策略及问题研究的报告,初步了解针对二外研究的相
关成果,掌握最新最近的调查研究成果。
②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分别对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各类语
言教学模式进行调查。
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二外学习的正确动机和有效学习策略,并对现今大学生二
外学习和二外教学机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重点难点
此次调查涉及武汉区的大部分高校,调查范围大,耗时长。
基本观点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21世纪的教育目标尤其强调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随着全国英语教育的普及,掌握流利的英语已成为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基本要求;而当今社会对精通两门及以上外语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现实的要求。因此对大学生而言,除了学好英语,能够灵活自如应用英语外,还要熟练掌握一门第二外语,从而作为增强语言学习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但当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二外学习外部动机偏离,内部动机缺失。
外部动机偏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业压力导致的“功利”心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尤为现实。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