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逃生方法

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很广,下面主要将旅客车站、商场(集贸市场)、影剧院、歌舞厅(卡拉OK厅)、单元式住宅、棚户区等场所的逃生方法作一些介绍。

建筑基本特点商场与其它建筑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建筑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内部装饰豪华;功能复杂;人员密集;摊位拥挤。商场(集贸市场)火灾特点:火势迅猛,蔓延迅速,易形成立体燃烧;起火楼层易燃烧;垂直蔓延迅速;烟雾浓、毒气重;易向毗邻建筑蔓延;疏散困难。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每个商场都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火灾初期阶段,这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在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也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2.自制器材逃生。

商场(集贸市场)是物资高度集中的场所,商品种类多,发生火灾后,可利用逃生的物资是比较多的。如“将毛巾、口罩浸湿后捂住口、鼻,可制成防烟工具;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如果商场(集贸市场)还经营五金等

- 1 -

商品,还可以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电缆线来开辟逃生通道;穿戴商场(集贸市场)经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工作服等,以避免烧伤和坠落物资的砸伤。

3.利用建筑物逃生。

发生火灾时,如上述二种方法都无法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位、各种门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线)进行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这种逃生方法使用时,要大胆又要细心,特别是老、弱、病、残、妇、幼等人员,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容易出现伤亡。

4.寻找避难处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时间。无论白天或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 2 -

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

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近年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发生频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2000年3月29日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特大火灾、2002年6月16日北京市蓝极速网络特大火灾、2003年2月2日哈尔滨天潭酒店特大火灾、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相当一部分火灾是由于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堵塞等常见消防违法行为导致的,其危害性非常大。因此,笔者认为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刻不容缓,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及社会各界应该加以重视。本文就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作初步的解析。 一、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 (一)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第二安全出口锁闭。安全出口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但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或虽设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但营业时均上锁,可利用的只有一个。许多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都与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第二安全出口锁闭有关。 (二)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防火卷帘下堆放杂物。常闭式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作用是在火灾时关闭或降下来,有效阻止火势、烟气蔓延。在日常工作中,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者将常闭式防火门推开忘记关门,或者在防火卷常门下堆放杂物,自然而然地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导致火灾迅速扩大、蔓延。 (三)内部装修违章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人员密集场所为追求美观,舒适及环境档次,大部分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增加火灾荷载,火灾发生后蔓延速度快,并极易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顺

着窗户、门缝、楼梯间迅速蔓延,扩散到整个空间,使人不到几分钟就会中毒窒息死亡。 (四)疏散通道封堵或设置金属护栏。如2000年3月29日,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该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严重不足且被堵塞;2003年2月2日,哈尔滨天潭酒店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其二层包房的窗户设铁栅栏,人员无法逃生。 (五)建筑内消防设施器材缺少、损坏、停用等现象较突出。建筑消防设施对有效预防和扑救火灾至关重要。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常发现许多人员密集场所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符合要求,甚至已超过使用年限仍然继续使用;有的场所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合格;有的经营者为了整体效果、美观,将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遮挡、堵堵起来,擅自挪用、拆除;有的场所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等建筑消防设施虽已配置,但因员工不会操作使用,维护管理不好,不能正常运行,形同虚设。 (六)电气设备使用管理不当,违章用火用电现象较多。有些人员密集场所在建筑装修装潢过程中,只注重环境优雅,品位高档,往往忽视对电气设备和电器线路的规范安装使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用电量大,容易发热漏电打火。有的场所因使用伪劣电气线路设备,电气故障时有发生。还有的歌舞娱乐场所反复更换业主,经营者对电气线路设备情况不熟悉,往往私拉乱接造成线路和设备过载、老化、接触不良和三相电流不平衡等,还有的临时线路环境复杂,受外力损坏,而漏电打火成灾。 二、预防对策

火灾逃生自救基本技能(最新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火灾逃生自救基本技能(最新版)

火灾逃生自救基本技能(最新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火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危害性,它不但会使人民群众辛勤创造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而且还会夺去人们宝贵的生命。因此,大家都应该掌握一些消费知识,增强自救意识,以防万一。 1、逃生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做好火灾逃生的基本要求是沉着冷静,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各种消防设施,遵循正确的逃生路线,运用有效的逃生或避难方法。正确逃生方法是在听到火灾警报或“着火啦”的喊声后,不要迟疑,立即起床、穿衣或拿好衣服、钱物、关闭电源,跑出房间,关好门后进入走道,奔向楼梯间向下层疏散。如有广播,应仔细倾听;遵循广播指引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当无广播或无人员指引疏散时,首先应择距离近而直通楼外地面的安全通道疏散,因为以逃到着火建筑物之外地面最为安全。如打开房门发现走廊或楼梯间有烟气流动时,最好返回洗漱间将衣服、毛巾淋水浸湿,掩住口鼻,以低姿势循安全通道逃生。除了正常的疏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98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正式 版)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 散条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指导各地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 和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实施办法》、《机 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 安部第61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 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 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条件进行

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 本次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包括五类场所:一是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容纳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三是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四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五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指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地平面的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要点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要点 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健全。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3.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火灾危险部位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巡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4.重点岗位人员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员工会报火警,会灭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5.对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检测、维护保养,并有详细完整的记录。 6.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完备,并有定期演练的记录。 7.单位火警处置及时准确。对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随机选择一个探测器吹烟或手动报警,发出警报后,值班员或专(兼)职消防员携带手提式灭火器到现场确认,并及时向消防控制室报告。值班员或(专)兼职消防员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消防软管卷盘、室内消火栓等扑救初期火灾。 二、消防控制室 1.值班员不少于2人,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有每日值班记录,记录完整准确。 3.有设备检查记录,记录完整准确。 4.值班员能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能熟练操作消防控制设备。 5.消防控制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能正确显示火灾报警信号和消防设施的动作、状态信号,能正确打印有关信息。 三、防火分隔 1.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设施符合规范要求。 2.防火卷帘下方无障碍物。自动、手动启动防火卷帘,卷帘能下落至地板面,反馈信号正确。 3.管道井、电缆井以及管道、电缆穿越楼板和墙体处的孔洞封堵密实。 4.厨房、配电室、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位与周围其他场所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且有严密的火灾防范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四、人员安全疏散系统 1.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灯的数量、类型、安装高度符合要求,疏散指示标志能在疏散路线上明显看到,并明确指向安全出口。 2.应急照明灯主、备用电源切换功能正常,切断主店后,应急照明灯能正常发光。

人员密集场所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确保首都火灾形势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商场、超市、家具城、建材城、灯具城、汽配城和其他宾馆、饭店,歌舞厅、影剧院(礼堂)、休闲健身、洗浴、演艺等公共娱乐场所,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等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人员密集场所应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参加一次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负责人每周应组织参加一次防火检查。 第五条人员密集场所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二)新建、改建、扩建及装修工程有无违章;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

(四)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五)燃油、燃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是否符合有关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六)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七)员工本岗位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八)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九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十)有无违章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十一)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属于营业性场所的,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每2 小时至少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值班人员夜间防火巡查不应少于两次。 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三)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四)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五)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六)营业期间有无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情况; (七)营业期间有无超过额定人数现象。 第八条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日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9条火灾逃生常识

9条火灾逃生常识 9 条火灾逃生常识 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8、若所在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进 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 (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 (3)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4)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5)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败。 (6)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大火伴着浓烟腾起后,应在地上爬行,避免呛烟和中毒。 高楼火灾逃生自救三要诀层住宅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请及时通知相邻住户,并选择正确方式迅速逃生或采取避险方式。 要诀一 无烟迅速逃生 开门前先触摸门锁,若温度不高,楼梯内无烟气,携带防烟面具或湿毛巾(防烟面罩需要提前购买储备;不要刻意去寻找毛巾,而浪费宝贵时间,衣物也可以),迅速沿楼梯向下逃生,通过楼梯间时顺手关闭防火门。 开门先触摸门锁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 A654-2006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和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T5907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 B/T14107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 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GJ 4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GA 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3术语和定义 G B/T5907、G B/T14107、G B50045、G B50084、G B50098、G B50116、G B 50140、G B 50222、G B J16、J G J 48、G A 503、G A5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公共娱乐场所p u b l i c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o c c u p a n c i e s 具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 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酒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2人员密集场所a s s e m b l y o c c u p a n c i e s 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3.3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o p e r a t i n g a r e a s f o r l a d d e r t r u c k s 靠近建筑,供举高消防车停泊、实施灭火救援的操作场地。 3.4专职消防队p r i v a t e f i r e b r i g a d e 由专职灭火的人员组成,有固定消防站用房,配备消防车辆、装备、通讯器材,定期组织消防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86487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影剧院火灾扑救 (一)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2.建筑物易倒塌; 3.一处着火,多处流窜; 4.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灭火基本要求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固定灭火设施与移动灭火装置相结合,及时控制火势,迅速扑灭火灾。

(三)灭火战术要点 1、积极抢救人命,疏散被困人员; 2.充分利用消防设施灭火; 3、快攻近战,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对称布阵,堵截火势。 (四)灭火措施 1.火情侦察; 2.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 3.启动固定消防设施; 4.火场供水; 5.灭火战斗; 6.火场排烟。(五)注意事项 1.注意屋面、吊顶的塌落迹象(起火后20—30分钟),防止倒塌伤人; 2.水枪阵地不可设在舞台、观众厅的中央,要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最新版)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60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最新版) 为指导各地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实施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 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条件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

本次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包括五类场所:一是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容纳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三是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四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五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指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地平面的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通用性要求 1、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当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当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应”为强制性要求,“宜”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31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 防对策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年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发生频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20xx年3月29日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特大火灾、20xx年6月16日北京市“蓝极速网络”特大火灾、20xx年2月2日哈尔滨天潭酒店特大火灾、20xx年2月15日吉林省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相当一部分火灾是由于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堵塞等常见消防违法行为导致的,其危害性非常大。因此,笔者认为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刻不容缓,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及社会各界应该加以重视。本文就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作初步的解析。

一、人员密集场所常见火灾危险性 (一)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第二安全出口锁闭。安全出口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但一些人员密集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口或虽设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但营业时均上锁,可利用的只有一个。许多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都与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第二安全出口锁闭有关。 (二)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防火卷帘下堆放杂物。常闭式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的作用是在火灾时关闭或降下来,有效阻止火势、烟气蔓延。在日常工作中,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者将常闭式防火门推开忘记关门,或者在防火卷常门下堆放杂物,自然而然地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导致火灾迅速扩大、蔓延。 (三)内部装修违章使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

火灾逃生互救的方法

火灾逃生互救的方法 火灾逃生互救的方法互救是指在火灾中表现出舍己救人,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的互救。 (1) 自发性互救是指在火灾现场,在无组织、无领导的情况下,群众所釆取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救助行为。如当火灾发生时高喊:“着火了!”或敲门向左邻右舍报警,当周围的邻居听到着火的消息后,年轻力壮和有行为能力的人都会纷纷跑来救人、灭火和帮助年老体弱者、妇女和儿童逃离火场。 (2) 有组织地互救是指在火灾初期,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火场之前,由起火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织起来的互救行为,表现为火灾发生时利用明知,引导被火围困人员逃离险境。当疏散通道被與协助架设梯子、抛绳子、递竹竿等帮助被困人员沒的还可在楼下拉起救生网,放置软体物品,救助人的人员。在配有一般消防器材的建筑中,发生火交建筑物内的水带、水枪为被困人员开辟通道,帮耳火场。 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1、时刻留意逃生路 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利自身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充分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将小火控

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或置他人于不顾而只顾自己“开溜”,或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3.突遇火灾,保持镇静速撤离 突然面对浓烟和烈火,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4.尽快脱离险境,珍惜生命莫恋财 在火场中,生命贵于金钱。身处险境,逃生为重,必须争分夺秒,切记不可贪财。 5.迅速撤离,匍匐前进莫站立 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当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不要站立行走,应该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着,以便寻找逃生之路。 6.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走绝路 发生火灾时,除可以利用楼梯等安全出口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窗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或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 7.烟火围困,避险固守要得法 当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可采取寻找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待援。 8.跳楼有术,保命力求不损身

2020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四篇)

工作总结参考范本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四篇)目录: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一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方法二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程序三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要点四 - 1 -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 件一 为指导各地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实施消防法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条件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 本次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包括五类场所:一是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容纳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三是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四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五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指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地平面的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通用性要求 2 / 33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示范文本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处置方案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影剧院火灾扑救 (一)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2.建筑物易倒塌; 3.一处着火,多处流窜; 4.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灭火基本要求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固定灭火设施与移动灭火装置相结合,及时控制火势, 迅速扑灭火灾。 (三)灭火战术要点

1、积极抢救人命,疏散被困人员; 2.充分利用消防设施灭火; 3、快攻近战,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对称布阵,堵截火势。 (四)灭火措施 1.火情侦察; 2.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 3.启动固定消防设施; 4.火场供水; 5.灭火战斗; 6.火场排烟。(五)注意事项 1.注意屋面、吊顶的塌落迹象(起火后20—30分钟),防止倒塌伤人; 2.水枪阵地不可设在舞台、观众厅的中央,要以门或承重墙为依托;

火灾逃生的基本技能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火灾逃生的基本技能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基本技能 1、逃生勿入电梯 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但是,千万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因为发生火灾后,都会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这样逃生者会被困在电梯中,反而处于更危险的境地,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另外,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2、楼梯可以救急 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设施,对老、弱、病、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互相帮助,共同逃生。 在楼梯这种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火灾发生时,可以循着指示灯逃生。对于专门设有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如果无法逃离大楼,可以暂时呆在避难层等待援助。 3、不可钻床底、衣橱、阁楼 高层建筑火灾中切记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因为这些都是火灾现场中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 4、不可盲目跳楼 在得不到及时救援,又身居楼层较高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跳楼,可用房间内的床单、被里、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或阳台的构件上向楼下滑去,也可利用门窗、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5、学会使用求救信号 除了拨打手机之外,也可从阳台或临街的窗户向外发出呼救信号,比如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手电、应急照明灯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逃生前最好用水将衣服浇湿、用湿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湿衣服包住头部等裸露部位。这样穿过着火区域时,身上的衣服不易着火,身体裸露部位不致被烧伤。万一衣服着火,可就地打滚压灭火苗,不宜带火奔跑,以免加快空气的相对流动。 6、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此时应向楼下逃去,直至到达安全地点;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上逃生,楼顶平台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如楼顶有水箱,可用水浇湿自己的衣服,以抵御火焰的高温熏烤;如果在向楼顶平台逃生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火、烟追赶上且又封锁了向上的道路,此时应果断地改选横向逃生路线,从另一层楼的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该层有利于逃避的房间内,寻求其他的自救方法。 7、如果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该怎么办?这时惟一的选择是退到相对较安全的卫生间内作短暂避难。被困者进入卫生间后应将门窗关紧,缝隙堵严,拧开所有的水龙头放水。特别是浴缸中应不断放水,始终保持较高的水位,一方面便于取水泼浇门窗降温,另一方面火势发展到卫生间时,人还可以躺在浴缸中暂时躲避一下。 二、灭火器的使用 目前多为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扑灭火源。在使用时要注意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喷嘴,扑救电、气引起的火灾时,要先关闭电、气源。

精选范文--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为指导各地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实施<消防法>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条件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 本次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包括五类场所:一是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容纳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三是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四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五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指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地平面的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通用性要求 1、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

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当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当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应”为强制性要求,“宜”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3、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4、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不应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5、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6、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防火门的闭门装置应完好、有效。 7、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米。 8、禁止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禁止在公共区域,包括集体住宿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金属护栏。 9、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房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二)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数量:容纳人数超过50的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经营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学校、幼儿园的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医院住院楼、养老院、福利院负责人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 3、是否明确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制度。 4、是否实行防火巡查制度,特别是检查医院的住院楼、学校幼儿园的宿舍、养老院、福利院的夜间巡查制度是否落实。 5、是否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 6、室外广告牌、车棚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是否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 7、是否占用消防车通道,是否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8、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 1 -

9、学校实验室、医院的放射间、胶片室、手术室、易燃制剂室、药(库)房等重点部位在使用期间是否设专人监护。 10、疏散门是否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门窗障碍物。是否在常闭式防火门、安全疏散通道等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11、是否成立志愿消防队,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12、是否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配置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高层建筑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是否单独设置出入口; 2、室内吊顶是否采用不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 的难燃烧体; 3、医院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病房楼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防火间距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建筑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或 - 2 -

人员密集场所(含办公室)防火常识

人员密集场所(含办公室)防火常识

人员密集场所【含办公室】防火常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许多地方都新建或改建了一些体量的啊、功能多样、装饰豪华、商品高档的人员密集场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顾客,为繁荣我国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类场所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防火措施没有得到及时落实,导致公共聚集场所火灾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有的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市天堂录像厅火灾,74人死亡,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火灾,309人死亡,2002年6月16日,北京蓝急速网吧火灾,25人死亡,2003年2月2日,黑龙江哈尔滨天潭酒店火灾,33人死亡,2005年,全国人员密集场所共发生火灾9135起,死亡302人,手所能够483日那,直接财产损失12848.8万元。在当前公众聚集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和社会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灭火以及救助逃生知识十分必要。 4.1公共娱乐场所防火 公共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2004年,全国公共娱乐场所火灾3798起,死86人伤217人,直接损失2023.7万元。 火灾案例 2000年3月29日凌晨3点,河南焦作天堂录像厅突然气候74位正在观看录像的观众从天堂走进地域。事后发现,录像厅电线盘杂不清,门口堆放的线圈有足求般大小。录像厅单间燥热不一,而天堂录像厅大厅和单间均没有设置任何消防器材。火灾是天堂录像厅底15间的石英甲暖器烤燃邻近易燃物引起的。 案例分析 公共娱乐场所由于内部空间大、安全出口少,大多采用易燃物品座装饰材料,发生火灾时会迅速达到猛烈燃烧的程度,加之人员密度高,室内灯光暗淡,失火时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4.1.1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有哪些? 1.室内装饰装修标准高,使用可燃物多 公共聚集场所虽然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结构,但大量的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陈设都采用木材,塑料和棉,丝,毛以及其他可燃材料,增设了建筑内的火灾荷载。歌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在装潢方面更是讲究豪华气派,采用了大量可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大量可燃材料导致燃烧猛烈,火灾蔓延迅速,大多数可燃材料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烟气,给疏散和扑救带来困难,危及人身安全。 2.用电设备多、着火源多、不易控制 公共娱乐场所一般采用多种和各类音响设备,安装各式各样空调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多如果使用不当,根很容易造成局部过载,短路等而引起火灾,如有的灯具表面温度很高,碘钨灯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可达500――700摄氏度,若与幕布,布景等可燃物靠近极易引起火灾。公共娱乐场所由于有电设备多,连接的电气线路也多,大多数影剧院,礼堂等观众厅有吊顶内

火灾逃生自救方法(全)

火灾自救逃生 火灾十二诀 第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三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第四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第五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六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第七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八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九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十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第十一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十二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火灾几乎是我们身边最普遍,也最可能遭遇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掌握一定的火灾逃生自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在火场中的人可能受到烧伤、窒息、中毒、爆炸危害、倒塌物砸埋和其他意外伤害,所以火场避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趋利避害、逃生第一。 1.镇定第一。首先一定要冷静下来,如果火势不大,可尽快采取措施扑救。如果火势凶猛,要 在第一时间报警,并迅速撤离。 2.注意风向。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在火势蔓延之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 开火灾区域。一般来说,当发生火灾的楼层在自己所处楼层之上时,就应迅速向楼下跑。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缓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 3.毛巾捂鼻。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人员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 毒。因此,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并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烟雾进入口腔。也可找来水打湿衣服、布类等用以掩住口鼻。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 注意,呼吸要小而浅。 4.结绳逃生。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结成绳索,牢系 窗槛,顺绳滑下。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栓在门、窗柜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手脚并用(脚成绞状夹紧绳,双手一上一下交替往下爬),要注意把手保护好,防止顺势滑下时脱手或将手磨破。 5.暂时避难。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 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若暂时被困在房间里,要关闭所有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在被困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尽早获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