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公法答案03任务.

国际公法答案03任务.

国际公法答案03任务.
国际公法答案03任务.

国际公法03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 C )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

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

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2. 外交关系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公约是(C )

A. 特别使团公约

B. 哈瓦那外交官公约

C.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D. 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

3. 我国缔约权由( A )行使。

A. 国务院

B. 外交部

C. 国家主席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4.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5.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6.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 D )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7. 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

B. 外交使团

C. 领事

D. 私人

8.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B )。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9. 条约的缔结程序之一是( A )。

A. 认证条约约文

B. 保留

C. 修正

D. 终止实施

10.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B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11. 关于国籍丧失,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C )。

A.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B. 中国公民如属外国人的近亲属,可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C. 国家公务员和退伍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D. 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经申请批准可以退出中国国籍

12. ( C )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A. 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B. 条约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C. 情势变迁

D. 违反自由同意

13. 国家依法赋予出生国籍的原则之一是( D )。

A. 归化

B. 申请加入

C. 领土交换

D. 出生地主义

14.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 A )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15. 领事馆是( D )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16. (C )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17.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D )。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18. 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 B )。

A.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 《世界人权宣言》

C. 《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 《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19. 使馆馆舍可用于( D )

A. 保护政治犯

B. 关押本国人

C. 关押犯罪的侨民

D. 开展使馆职务工作

20.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 B )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包括( ABCD )。

A. 诈欺

B. 错误

C. 贿赂

D. 与强行法抵触

2. 国际人权法的保护对象包括( ABCD )。

A. 公民和政治权利

B.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C. 民族自决权

D. 环境权

3. 下列属于条约约文认证方式的有( ABD )。

A. 草签

B. 待核准的签署或暂签

C. 批准

D. 签署

4.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包括下列内容(ABCD)。

A. 人身不可侵犯

B. 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

C. 管辖豁免

D. 免税免验

5. 使馆人员中,派遣国须征求接受国同意的包括( AC )。

A. 使馆馆长

B. 政务参赞

C. 武官

D. 馆长家属

6. 确立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 ACD )。

A. 国民待遇

B. 超国民待遇

C. 互惠待遇

D. 最惠国待遇

7. 原始国籍的取得方式包括(ABC )。

A. 血统主义

B. 出生地主义

C. 混合主义

D. 分割主义

8. 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 CD )。

A. 使馆馆长

B. 各类武官

C. 各种参赞

D. 使馆秘书

9. 引渡的法律依据包括(ABCD)。

A. 双边引渡条约

B. 多边引渡协议

C. 国内引渡法

D. 双边司法协助协定

10. 下列属于使馆职务的包括( ABCD )。

A. 调查职能

B. 谈判职能

C. 保护智能

D. 促进合作职能

11. 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啷一种说法正确( BC )。

A. 是造法性条约

B. 是契约性条约

C. 是国际法的渊源

D. 不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

12. 使馆馆长的等级包括( BCD )。

A. 特使

B. 大使

C. 公使

D. 代办

13. 下列属于使馆职员的包括( ABD )。

A. 参赞

B. 司机

C. 警卫

D. 会计

14. 国内外交机关包括(BCD)。

A. 使馆

B. 国家元首

C. 政府

D. 外交部门

15. 国际人权法中的人权保障方式包括( ABCD )。

A. 国内立法措施

B. 国家间控诉机制

C. 个人来文机制

D. 国内救济措施

16. 国际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 AB )。

A. 国家

B. 联合国

C. 公司

D. 个人

17. 引渡的程序包括( ABC )。

A. 请求引渡的提出

B. 引渡的对象移交

C. 引渡请求的审查

D. 引渡结果的报告

18.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公约是( CD )。

A.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B.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9. 国内的外交机关有( ABD )。

A. 国家元首

B. 政府

C. 司法机关

D. 外交部门

20. 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ABC)。

A. 法人

B. 自然人

C. 船舶

D. 国家

三、案例分析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英伊石油公司案

案情1933年4月,伊朗政府(当时称波斯)与英国一家私有公司一英伊石油公司签订一项协定,授予后者在伊朗境内开采石油的特许权。1951年3月到5月间,伊朗议会颁布若干法律,宣布对其境内的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的原则,并规定了有关程序。这些法律的实施引起了伊朗政府与英伊石油公司间的争端。英国政府支持该英国公司的主张,并以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名义,于1951年5月26日以单方申请的形式在国际法院对伊朗提起诉讼。英国政府主张国际法院对该争端有管辖的主要依据是英、伊双方曾发表的接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权的声明和属于声明范围的伊朗与第三国及与英国缔结的若干协定。伊朗政府对国际法院对该争端的管辖权提出反对意见,其主要理由是,根据伊朗接受法院强制管辖权声明的文本,法院的管辖权限于有关在该声明发表后伊朗缔结的条约的争端。1951年7月5日,在法院对争端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法院发布临时保全措施。1952年7月22日,法院以九票赞成,五票反对,作出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的最终判决。同时宣布终止此前发布的保全措施。

国际法院的判决中指出,法院的管辖权只能建立在争端当事国同意的基础上;在本案中,为各当事国根据法院规约第36条2款所作的接受法院强制管辖权的声明,即英国1940年2月28日的声明和伊朗1930年10所作、1932年9月19日所批准的声明。由于法院只能在双方声明相吻合的范围内具有管辖权,因此法院管辖权必须由接受管辖范围更具限制性的声明来决定;在此,为伊朗的声明。根据伊朗政府接受法院强制管辖权的声明,法院仅对有关伊朗接受的条约或协定的适用问题的争端具有管辖权。伊朗声称,根据声明的措词,法院的管辖权限于声明批准之后伊朗所缔结的条约,而英国主张伊朗在声明之前所缔结的条约也属法院管辖权的范围。法院认为,它的管辖权不能建筑在对伊朗声明纯语法性的解释上。它的解释只能来自于以自然的合理的方式阅读声明文本,并充分考虑伊朗声明时的意图。这样做的结果使法院得出结论:只有伊朗声明批准后伊朗所缔结的条约属于法院管辖权的范围。因为,伊朗有特别的理由可以表明,它是以一种非限制性的方式起草它的声明的,它排除声明前的一切条约。事实上,在伊朗发表接受法院管辖权的声明之前它刚刚单方宣布废除与外国缔结的有关治外法权制度的所有条约。

在这种背景下,它不可能主动提出把有关这些条约的争端提交一国际法庭裁决。此外,伊朗政府的此等意图亦为伊朗国会批准声明的法律证明。该法律申明,它指的是声明批准以后政府将缔结的条约和协定。

英国方面提出,即使法院的上述解释可以接受,法院仍可以根据英伊两国1857年条约第9条中的与1903年贸易条约第2条中的最惠国条款对本争端具有管辖权。英国认为,该条款使它能够援引伊朗在其接受法院管辖权声明之后与第三国缔结的若干条约作为法院管辖权的依据。法院拒绝接受英国的观点。

问题: (1)国际法院认定这种特许权协定不构成国际法上条约的法律与事实依据是什么?

(2)一国政府与一外国公司签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的法律性质是什么?这种协定应受何种法律调整?为什

么?

(3)一国政府是否有权变更或废除它与一外国公司签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该国政府是否对其为公共目的的

单方废除这种协定行为承担国际责任?

答案:(1)根据条约法公约,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协议,非国际法主体间订立的协议不能构成条约。本案中,伊朗政府只是与英国的一个公司(英伊石油公司)签订的协议,而不是和英国政府签订的协议,故该特许协定不能构成国际法上的条约。事实上,该特许协定不过是一国政府与一个外国法人之间的一个租让合同,英国政府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它不能构成英、伊两国政府的联系。

(2)一国政府与一外国公司签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的法律性质是合同(租让合同)。因为本案中缔约双方是在平等的地位上通过谈判及交换对价,根据国家缔约方立法确定其权利义务关系,并经国家缔约方政府依法定程序审批成立的,因此本合同具有国内法上合同的性质,应属国内法调整。

(3)无权。应当承担责任。

2、诺特鲍姆案

案情:诺特鲍姆1881年生于德国汉堡,其父母均为德国人。依德国国籍法规定,诺特鲍姆出生时即取得了德国国籍。1905年,在他24岁时离开了德国到危地马拉(以下简称危国),居住并在那里建立了他的商业活动中心和发展事业。直到1943年他的永久居所地都在危国,大约在1939年他离开危国到达德国汉堡,并于同年10月到列支敦士登(以下简称列国)作暂短的小住,然后于同年10月9日,以德国进攻波兰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一个多月后他申请取得了列国的国籍。

依列国1934年1月4日公布的国籍法规定,外国人取得列国国籍必须的条件是:必须证明他已被允许若取得列国国籍就可以加人列支敦士登的家乡协会,免除这一要求的条件是须证实归化后将丧失他以前的国籍——至少在列国居住3年,但这个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例外而免除;申请人需要与列国主管当局签订一项关于纳税责任的协议并交纳入籍费.如符

合上述规定的条件并经列国主管机关的审查批准,列国国王可以赋予他国籍.

诺特鲍姆申请取得列国国籍,同样适用该法的规定.但他寻求了3年居留期的例外,并交了25000瑞士法郎给列国的摩伦公社和12500瑞士法郎的手续费,以及1000瑞士法郎的入籍税,并交了申请应缴纳的一般税和3万瑞士法郎的安全保证金以满是规定。同年10月13日,列国国王发布敕令,准他人籍和发给国籍证明。10月15日他取得了列国摩伦(Mauren)公社公民资格,10月17日他得到完税证明,10月20日他进行了效忠宣誓,10月23日他签订了纳税协议。10月20日,他得到了列国政府颁发的国籍证书和护照。

同年12月1日,他得到了危国驻苏黎世总领事馆签发的入境签证。1940年初,他返回了危国,继续从事他的商业活动,并申请将他在外国人登记册上注明的德国国籍改为列国国籍,得到了危国当局的准许。1941年12月11日,危国向德国宣战。1943年11月19日,危国警察当局逮捕了诺特鲍姆,并把他交给了美国军事当局拘留在美国。同时扣押和没收了他在危国的财产和商店。危国还于1944年12月20日作出了取消把他登记为列国国民的行政决定。1946年,他获释放后,向危国驻美国领事馆申请返回危国,遭到了拒绝后,他只得到列国居住。同年7月24日,他请求危国政府撤销1944年关于取消他登记为列国国民的决定,也遭到了拒绝。致使列国于1951年12月7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反对危国逮捕诺特鲍姆和没收他的财产,认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应给予损害赔偿和补救。危国对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提出了初步反对。

法院于1953年11月18日对管辖权作出裁决,确认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否定了危国关于管辖权的初步反对。之后,对本案进行了审理,并于1955年4月6日作出判决:驳回列国的请求,支持危国的抗辩,认为危国提出了一项很好的原则,即国籍是个人与国家间联系的基础,也是国家行使外交保护的唯一根据。但法院并不认为由于列国赋予了诺特鲍姆国籍,它就有了对抗危国的根据,法院也没有考虑诺特鲍姆列国的国籍效力。

问题:(1)何为实际国籍原则?为什么国际法院否定了列支敦士登的国籍是诺特鲍姆的实际国籍?

(2)危地马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诺特鲍姆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国际法?

答案:(1)实际国籍原则指的是:国籍要符合个人与国籍国之间有最密切实际联系的事实。最密切联系的事实根据惯常居住地、利益中心地、家庭联系地等。如果以一国的国籍来反对别国时,该国籍必须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危国抗辩得到法庭支持的原因。在本案中诺特鲍姆具有两种国籍,即危国——出生取得,列国——归化取得。从诺特鲍姆的一生活动来看,他虽然取得了列国国籍,但他与列国的联系并不密切,而长期侨居在外从事商业活动,那么在实践中个人与他国国籍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为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本案来看,诺特鲍姆虽然取得列国国籍,但与列国并没有建立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法院否定了列国为他的实际国籍。

(2)不符和国际法。因为在危国,诺特鲍姆属于外国人,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与所在国国民应处于平等地位,如享有民事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显然危国政府逮捕诺特鲍姆、没收财产的做法不符和国际法。

国际公法03_0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在多边条约的全体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C )。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2. 现代国际法上,人权的含义是指( A )。

A. 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B. “天赋人权”

C. 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

D. 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

3. “归化”是指( C )取得国籍。

A. 因出生

B. 因婚姻

C. 因申请

D. 因收养

4.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 D )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5.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签订于( C )。

A. 1961年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64年

6.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 A )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7. 国家通过使领馆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叫做(B )。

A. 国家保护

B. 外交保护

C. 使馆保护

D. 领事保护

8. ( C)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9.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B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10. 我国缔约权由( A)行使。

A. 国务院

B. 外交部

C. 国家主席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11. 外交关系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公约是( C )。

A. 特别使团公约

B. 哈瓦那外交官公约

C.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D. 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

12. 请求国只能以引渡请求中所指控的罪名或列明的刑期进行审判或执行刑罚,未经被请求国同意,不得对该人在引渡前所犯的其他罪行进行处罚,也不得将该人引渡给第三国,这叫( A )。

A. 罪行特定原则

B. 双重归罪原则

C.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D.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13.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 B )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14.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B )。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15. 批准是( D )的一种方式。

A. 条约约文拟定

B. 条约的认证

C. 条约的审查

D. 表示同意受条约的拘束

16. 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

B. 外交使团

C. 领事

D. 私人

17. 领事执行其职务的范围是( B )。

A. 接受国的首都

B. 领辖区内

C. 接受国的全国

D. 接受国的任何城市

18. ( C )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A. 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B. 条约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C. 情势变迁

D. 违反自由同意

19. 国家依法赋予出生国籍的原则之一是( D )。

A. 归化

B. 申请加入

C. 领土交换

D. 出生地主义

20. 使馆馆舍可用于( D )。

A. 保护政治犯

B. 关押本国人

C. 关押犯罪的侨民

D. 开展使馆职务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引渡的条件包括( AD )。

A. 双重归罪原则

B. 罪行专一原则

C. 罪行特定原则

D.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2. 对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依据,理论上下列几种观点( ABD )。

A. 治外法权说

B. 外交代表说

C. 国际标准说

D. 职务需要说

3. 国际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 AB )。

A. 国家

B. 联合国

C. 公司

D. 个人

4. 确立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条约有(BC)

A. 世界人权宣言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 《惩治灭种罪公约》

5. 确立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 ACD )。

A. 国民待遇

B. 超国民待遇

C. 互惠待遇

D. 最惠国待遇

6. 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 CD )。

A. 使馆馆长

B. 各类武官

C. 各种参赞

D. 使馆秘书

7. 使馆馆长的等级包括(BCD)。

A. 特使

B. 大使

C. 公使

D. 代办

8.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包括下列内容( ABCD)。

A. 人身不可侵犯

B. 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

C. 管辖豁免

D. 免税免验

9. 条约缔结的程序包括(AB )。

A. 条约约文的议定

B. 条约约文的认证

C. 条约约文的审查

D. 表示同意受条约的约束

10.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的方式有( ABC )。

A. 自愿申请

B. 因婚姻

C. 因收养

D. 因交换领土

11. 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 ABC )。

A. 法人

B. 自然人

C. 船舶

D. 国家

12. 下列属于使馆职员的包括( ABD )。

A. 参赞

B. 司机

C. 警卫

D. 会计

13. 国际人权法的保护对象包括(ABCD)。

A. 公民和政治权利

B.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C. 民族自决权

D. 环境权

14. 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在居留国一般不具有的权利是( BD )。

A. 人身权利

B. 政治权利

C. 民事权利

D. 担任公职的权利

15. 国内的外交机关有( ABD )。

A. 国家元首

B. 政府

C. 司法机关

D. 外交部门

16. 条约无效的原因有(AB)。

A. 强迫缔结的

B. 违反强行法

C. 违约

D. 情势变迁

17. 下列属于使馆职务的包括(ABCD)。

A. 调查职能

B. 谈判职能

C. 保护智能

D. 促进合作职能

18. 使馆人员中,派遣国须征求接受国同意的包括(AC)。

A. 使馆馆长

B. 政务参赞

C. 武官

D. 馆长家属

19. 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啷一种说法正确( BC )。

A. 是造法性条约

B. 是契约性条约

C. 是国际法的渊源

D. 不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

20. 下列属于条约约文认证方式的有(ABD)。

A. 草签

B. 待核准的签署或暂签

C. 批准

D. 签署

三、案例分析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诺特鲍姆案

2、英伊石油公司案

国际公法03_0003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 A )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2.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 C )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

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

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3.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 D )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4.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D )。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5.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 B )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6.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B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7. 领事馆是( D )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8.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9.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A)。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10.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B )。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11. (C )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12. 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

B. 外交使团

C. 领事

D. 私人

13. 国家通过使领馆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叫做(B )。

A. 国家保护

B. 外交保护

C. 使馆保护

D. 领事保护

14. 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A )。

A.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

B. 联合国宪章优先

C. 该条约优先

D. 视情况而定,由当事国协商解决

15. “归化”是指( C )取得国籍。

A. 因出生

B. 因婚姻

C. 因申请

D. 因收养

16. 使馆馆舍可用于( D )

A. 保护政治犯

B. 关押本国人

C. 关押犯罪的侨民

D. 开展使馆职务工作

17. 我国缔约权由( A )行使。

A. 国务院

B. 外交部

C. 国家主席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18.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签订于( C )。

A. 1961年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64年

19. 请求国只能以引渡请求中所指控的罪名或列明的刑期进行审判或执行刑罚,未经被请求国同意,不得对该人在引渡前所犯的其他罪行进行处罚,也不得将该人引渡给第三国,这叫( A )。

A. 罪行特定原则

B. 双重归罪原则

C.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D.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20. 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 B )。

A.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 《世界人权宣言》

C. 《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 《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确立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 ACD )。

A. 国民待遇

B. 超国民待遇

C. 互惠待遇

D. 最惠国待遇

2. 下列属于使馆职务的包括( ABCD )。

A. 调查职能

B. 谈判职能

C. 保护智能

D. 促进合作职能

3. 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 CD )。

A. 使馆馆长

B. 各类武官

C. 各种参赞

D. 使馆秘书

4.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包括下列内容(ABCD)。

A. 人身不可侵犯

B. 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

C. 管辖豁免

D. 免税免验

5. 使馆人员中,派遣国须征求接受国同意的包括(AC)。

A. 使馆馆长

B. 政务参赞

C. 武官

D. 馆长家属

6.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的方式有( ABC )。

A. 自愿申请

B. 因婚姻

C. 因收养

D. 因交换领土

7.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公约是( CD )。

A.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B.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8. 原始国籍的取得方式包括(ABC )。

A. 血统主义

B. 出生地主义

C. 混合主义

D. 分割主义

9. 使馆馆长的等级包括(BCD)。

A. 特使

B. 大使

C. 公使

D. 代办

10. 条约的一般解释原则包括(ABD )。

A. 按照条约用语在其上下文中的通常意义解释

B. 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

C. 积极解释

D. 善意解释

11. 国际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 AB )。

A. 国家

B. 联合国

C. 公司

D. 个人

12. 国内的外交机关有( ABD )。

A. 国家元首

B. 政府

C. 司法机关

D. 外交部门

13. 引渡的程序包括( ABC )。

A. 请求引渡的提出

B. 引渡的对象移交

C. 引渡请求的审查

D. 引渡结果的报告

14. 国际人权法中的人权保障方式包括( ABCD )。

A. 国内立法措施

B. 国家间控诉机制

C. 个人来文机制

D. 国内救济措施

15. 下列属于使馆职员的包括( ABD )。

A. 参赞

B. 司机

C. 警卫

D. 会计

16. 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在居留国一般不具有的权利是( BD )。

A. 人身权利

B. 政治权利

C. 民事权利

D. 担任公职的权利

17. 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包括( ABCD )。

A. 诈欺

B. 错误

C. 贿赂

D. 与强行法抵触

18. 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啷一种说法正确( BC )。

A. 是造法性条约

B. 是契约性条约

C. 是国际法的渊源

D. 不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

19. 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ABC)。

A. 法人

B. 自然人

C. 船舶

D. 国家

20. 确立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条约有( BC )

A. 世界人权宣言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 《惩治灭种罪公约》

三、案例分析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诺特鲍姆案

2英伊石油公司案

国际公法03_000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

B. 外交使团

C. 领事

D. 私人

2.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B )。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3. 批准是( D )的一种方式。

A. 条约约文拟定

B. 条约的认证

C. 条约的审查

D. 表示同意受条约的拘束

4. 领事馆是( D )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5. 国家依法赋予出生国籍的原则之一是( D )。

A. 归化

B. 申请加入

C. 领土交换

D. 出生地主义

6. 特别使团是( D )

A. 国家派往外国的使馆

B. 派驻国际组织的常驻使团

C. 外交团

D. 国家派往别国的临时使团

7.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签订于( C )。

A. 1961年

B. 1962年

C. 1963年

D. 1964年

8. 请求国只能以引渡请求中所指控的罪名或列明的刑期进行审判或执行刑罚,未经被请求国同意,不得对该人在引渡前所犯的其他罪行进行处罚,也不得将该人引渡给第三国,这叫( A )。

A. 罪行特定原则

B. 双重归罪原则

C.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D. 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9. 关于国籍丧失,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C )。

A.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B. 中国公民如属外国人的近亲属,可经申请

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C. 国家公务员和退伍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D. 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经申请批准可以退出中国国籍

10.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11.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B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12. ( C )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13.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 B )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14. 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A )。

A.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

B. 联合国宪章优先

C. 该条约优先

D. 视情况而定,由当事国协商解决

15.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 D )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16. 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 B )。

A.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 《世界人权宣言》

C. 《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 《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17. 现代国际法上,人权的含义是指( A )。

A. 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B. “天赋人权”

C. 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

D. 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

18.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D )。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19.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A)。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20.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 A )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引渡的条件包括( AD )。

A. 双重归罪原则

B. 罪行专一原则

C. 罪行特定原则

D.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2. 条约无效的原因有( AB )。

A. 强迫缔结的

B. 违反强行法

C. 违约

D. 情势变迁

3. 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在居留国一般不具有的权利是( BD )。

A. 人身权利

B. 政治权利

C. 民事权利

D. 担任公职的权利

4. 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啷一种说法正确( BC )。

A. 是造法性条约

B. 是契约性条约

C. 是国际法的渊源

D. 不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

5. 确立国际人权法的主要条约有( BC )

A. 世界人权宣言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 《惩治灭种罪公约》

6. 国际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 AB )。

A. 国家

B. 联合国

C. 公司

D. 个人

7. 下列属于使馆职务的包括( ABCD )。

A. 调查职能

B. 谈判职能

C. 保护智能

D. 促进合作职能

8. 国内的外交机关有( ABD )。

A. 国家元首

B. 政府

C. 司法机关

D. 外交部门

9. 下列属于条约约文认证方式的有(ABD)。

A. 草签

B. 待核准的签署或暂签

C. 批准

D. 签署

10. 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包括下列内容(ABCD)。

A. 人身不可侵犯

B. 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

C. 管辖豁免

D. 免税免验

11. 国内外交机关包括( BCD )。

A. 使馆

B. 国家元首

C. 政府

D. 外交部门

12. 引渡的程序包括( ABC )。

A. 请求引渡的提出

B. 引渡的对象移交

C. 引渡请求的审查

D. 引渡结果的报告

13. 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包括( ABCD )。

A. 诈欺

B. 错误

C. 贿赂

D. 与强行法抵触

14. 确立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 ACD )。

A. 国民待遇

B. 超国民待遇

C. 互惠待遇

D. 最惠国待遇

15. 原始国籍的取得方式包括(ABC ).

A. 血统主义

B. 出生地主义

C. 混合主义

D. 分割主义

16. 对于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依据,理论上下列几种观点( ABD )。

A. 治外法权说

B. 外交代表说

C. 国际标准说

D. 职务需要说

17. 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 CD )。

A. 使馆馆长

B. 各类武官

C. 各种参赞

D. 使馆秘书

18. 因加入而取得国籍的方式有( ABC )。

A. 自愿申请

B. 因婚姻

C. 因收养

D. 因交换领土

19. 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ABC )。

A. 法人

B. 自然人

C. 船舶

D. 国家

20. 国际人权法中的人权保障方式包括( ABCD )。

A. 国内立法措施

B. 国家间控诉机制

C. 个人来文机制

D. 国内救济措施

三、案例分析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英伊石油公司案

诺特鲍姆案

国际公法试题

一、填空

1、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联合国的国际法的主要编纂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合国大会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4、国家的基本权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关于保护人权的公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国际上订有关防止和惩治空中劫持(包括其他危害国际民航安全行为)的公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国际法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足以表明它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

8、一国领海基线内的全部海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根据《南极条约》的规定,各国可以在南极进行( )

A 军事演习

B 自由考察 C占领 D建立科学研究站

2、国家的内水包括( )

A内河 B运河C湖泊 D群岛水域

3、以下实体具有国际法的主体资格( )

A中国 B百事可乐集团 C联合国 D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4、外交团是( )方面的团体.

A外交礼仪 B外交使团 C领事 D私人

5、国际法的基原则属于( )的范畴

A国际刑法 B任意法 C国际强行法 D普通法

6、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 )

A超国民待遇 B最惠国待遇 C种族歧视待遇 D国民待遇

7、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 )

A国家 B公司 C个人 D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8、传统的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取得的方式有( )

A添附 B先占 C收复失地 D租借

9、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 )

A 域外庇护权 B领土庇护权 C领水庇护权 D领域庇护权

10、在国际法上,属于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有( )

A南北极 B国际海底 C外层空间 D海洋资源

三、名词解释

1条约的保留2国家继承3特别使团4国籍5承认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

2、简述纽伦堡和运东国际军事法庭确立的原则。

五、论述题

试述专属经济区的概念的法律制度。

六、案例分析题

案情:赵某某乘坐了一架在法国登记的飞机,当该飞机自巴黎起飞后,他非法劫持了该机,致使该飞机改变了航程,最终迫降在日本福田机场。但在飞机降落前赵某某跳伞到了韩国。

请问:该劫机事件中哪个国家有管辖权?并说明理由。

国际公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填空1、国际公约国际习惯2、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3、全体会员国

4、独立权平等权自保权管辖5、《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公民及政治权利公约》

6、1963年《东京公约》 1970年《海牙公约》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7、威斯特伐里亚和约8、内海

二、选择题

1、BD2、ABC3、AC4、A5、C

6、BD7、AD8、AB9、A 10、ABC

三、名词解释

1条约的保留

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摈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施用之法律效果。保留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白排除条约中若干条款对国家适用的效力;二是为了修改条约中的若干规定。

2国家继承

是国家由于领土的变更的事实引起一国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的法律关系。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国家领土领土变更。其情况有:国家的分离,国家的合并,国家的领土割让,殖民地或附属领土的独立。

3特别使团

是指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经另一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同意,派往该另一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执行特定任务的临时性使团。

4国籍

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他表明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之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国籍的意义有:国籍是一个国家确定某人为其国民或公民的根据,也是确定一个人的法律地位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国家确定属人管辖的依据。5承认

是既存国家以一定的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

四、简答题

1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谁有权利成为国际法院的当事者:有国际法院的诉讼方只限于国家,包括联合国会员国;联合国非会员国,但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或向国际法院交存宣言声时接受法院管辖的国家。另一方面是法院管辖的范围,包括: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即自愿提交的案件;国家根据他们怕现行条约或协定规定提交的案件;当事国声明接受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二款的规定并负有同样义务者;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的性质和范围等方面的争议提交法院的案件。

2纽伦堡和远东军事法庭确认的原则有:

(1) 从事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应承担个人责任,并应受惩罚。

(2) 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3) 被告的地位不能作为免作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4) 政府或上级的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5) 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权利得到公平审判

(6) 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

(7) 共谋上述罪行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

2017国际公法形考任务

我国采取()方法划定领海基线。 选择一项: A. 自然基线法 B. 几何直线法 C. 正常基线法 D. 直线基线法正确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选择一项: A.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B.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正确 C.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选择一项: A. 通过制度正确 B. 无害通过制度 C. 自由航行制度 D. 条约规定的制度 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 )。 选择一项: A. 外层空间条约正确 B. 东京协定 C. 营救协定 D. 赔偿责任公约 1702年,荷兰著名法学家()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

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 选择一项: A. 宾刻舒克正确 B. 真蒂利斯 C. 赛尔登 D. 格老秀斯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 选择一项: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正确 D. 巴黎公约 英国的()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选择一项: A. 赛尔登正确 B. 宾刻舒克 C. 格老秀斯 D. 真蒂利斯 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专属管辖。 选择一项: A. 有关人员所属国 B. 沿海国 C. 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正确

D. 船旗国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 选择一项: A. 内海 B. 历史性海湾 C. 群岛水域 D. 国际航行的海峡正确 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年在日内瓦召开。 选择一项: A. 1958 正确 B. 1956 C. 1952 D. 1954 ()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选择一项: A. 折线基线法 B. 正常基线法正确 C. 几何直线法 D. 直线基线法 海岸同属一个国家,湾口宽度超过两岸领海宽度,沿海国在长期的历史中对其主张并连续行使主权且得到国际社会的默认的海湾,叫做()。 选择一项: A. 领海海湾 B. 国际海湾 C. 内海湾

2019年最新电大国际公法网上任务40004及答案

国际公法04_0004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下列哪个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仅以国家为唯一的诉讼当事人()。 A. 国际常设法院 B. 联合国国际法院 C. 欧洲联盟法院 D. 美洲人权法院 2. 在联合国内,推荐秘书长人选属于()。 A. 大会讨论的程序事项 B. 安理会讨论的程序事项 C. 大会讨论的非程序事项 D. 安理会讨论的非程序事项 3. 联合国目前的会员国有()。 A. 189 B. 190 C. 191 D. 192 4. 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性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威斯特伐里亚和会联盟 C. 国际联盟 D. 欧洲协调 5. 国际上规定废弃将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个公约是()。 A. 1907年海牙和平公约 B. 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C.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D. 1968年《日内瓦公约》 6. 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 A. 联合国大会 B. 国际法院 C. 托管理事会 D. 安理会 7. 安理会所表决的非程序事项,以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个理事国的()票决定。 A. 10 赞成 B. 10 可决 C. 9 赞成 D. 9 可决 8. 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解决区域内国际争端时,采取执行行动之前,须经()批准。 A. 联合国大会 B. 联合国安理会 C. 争端当事国 D. 第三国 9. 下列国际组织不属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是()。 A. 世界气象组织 B. 国际原子能机构 C. 世界红十字会 D. 国际劳工组织 10. 联合国正式成立是在()。 A. 1945年3月1日 B. 1945年4月25日

中央电大《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第1次任务-0001答案

中央电大《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第1次任务_0001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承担直接责任 B. 承担间接责任 C. 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 A. 林则徐 B. 严复 C. 丁韪良 D. 张之洞 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A. 实在法学派 B. 规范法学派 C. 格老秀斯派 A. 克林顿 B. 格老秀斯 C. 普芬道夫 D. 瓦特尔 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A. 新国家 B. 新政体 C. 新政府 D. 新国体 6. 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A. 绝对主义 B. 普遍主义 C. 限制主义 D. 连带主义 7.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仅指单独自卫

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 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 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D. 协商原则 10. 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 A. 德国的耶利内克 B. 美国的凯尔森 C. 德国的得里佩尔 D. 英国的奥斯汀 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 A. 独立 B. 合并 C. 解体 D. 分离 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 A. 白版原则 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C. 领土转移协定原则 D. 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13. 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 A. 条约优先 B. 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 C. 国内法优先 D. 后法优先 14.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 A. 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 B. 一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C. 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创造国际法 D. 大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15. 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这是国家()的体现。 A. 自卫权 B. 管辖权 C. 平等权 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 B. 《万国公法》的发表

国际公法第二次任务002

国际公法第二次任务002 、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马六甲海峡是()。 A. 领峡 B. 公海海峡 C. 内海峡 D. 自由海域 2. ()把危机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定为犯罪。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3.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A. 通过制度 B. 无害通过制度 C. 自由航行制度 D. 条约规定的制度 4.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 A. 1903年 B. 1783年 C. 1918年 D. 1957年 5. 英国的()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国有权 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6. ()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A. 正常基线法 B. 直线基线法 C. 折线基线法 D. 几何直线法 7. 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属于() A. 自由占领 B. 自由开发 C.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D. 国家专属区 8. ( )不能行使紧追权。 A. 军舰 B. 军用飞机 C. 政府船舶 D. 民用商船 9.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10. 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 A. 500海里

B. 350海里 C. 400海里 D. 200海里 11. 国际海底区域是() A. 公海海底 B. 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 C. 大陆架 D. 专属经济区的海床和底土 12. 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于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13. ()于1609年发表了《海洋自由论》,论证了海洋不得为任何国家占有,也不应为任何 国家控制,而应为各国自由利用。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14. 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A. 巴黎公约 B. 芝加哥公约 C. 泛美商业航空公约 D. 海牙公约

国际公法答案

国际公法答案 作业1 一、不定项选择 1. C 2.AB 3.BD 4.A 5.ABC 二、填空题 1?《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3. 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司法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4. 永久的人口、确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5. 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 三、名词解释 1. 一贯反对----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 国家继承----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3. 外交保护----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 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 庇护----国际法上的庇护一般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 1. 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 答:国际法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二)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三)有国际求偿能力。 2. 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 答:( 1 )殖民地或附属国独立。(二)国家合并。(三)国家分离。 (四)国家解体。

3. 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 答: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可以解除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 (一)同意。(二)自卫。(三)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 施。 (四)不可抗力。(五)危难。(六)危急情况。 五、论述题 1. 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答: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该是既看到国际法与国 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效力根据和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家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规 其次,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规则和制度都借用了国内法 的概念。 最后,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 2. 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 答: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作为国际人格者所固有的,由国家主权引申的各项权利,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和生存攸关的权利,因而是国际法确认的,不可剥夺和不可侵犯的。 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1 )独立权,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

最新电大《国际公法》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际公法》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国际公法》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是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1至4给出了标准答案(第1次任务_0001、国际公法02_0001、国际公法03_0001、国际公法04_0001)。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至4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第1次任务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承担直接责任 B. 承担间接责任 C. 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 D. 不承担责任 2. 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 )。 A. 林则徐 B. 严复 C. 丁韪良 D. 张之洞 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 A. 实在法学派 B. 规范法学派 C. 格老秀斯派 D. 自然法学派 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A. 克林顿 B. 格老秀斯 C. 普芬道夫 D. 瓦特尔 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A. 新国家 B. 新政体 C. 新政府 D. 新国体 6. 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 A. 绝对主义 B. 普遍主义 C. 限制主义 D. 连带主义 7.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国际联盟的成立 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仅指单独自卫 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 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 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 公平原则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D. 协商原则 10. 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 A. 德国的耶利内克 B. 美国的凯尔森 C. 德国的得里佩尔 D. 英国的奥斯汀 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 A. 独立 B. 合并 C. 解体 D. 分离 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 A. 白版原则 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C. 领土转移协定原则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任务复习题库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第1次任务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卷,共 40 分。) 1. 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不承担责任 2. 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 )。C. 丁韪良 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D. 自然法学派 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B. 格老秀斯 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C. 新政府 6. 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C. 限制主义 7.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 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C. 随领土转移原则 10. 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B. 美国的凯尔森 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D. 分离 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 13. 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B. 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 14.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A. 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 15. 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这是国家()的体现。D. 独立权 16.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 17. 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D. 中国、印度和缅甸 18.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 B. 复合国 19. 下列不属于国际法的直接渊源的一项是()。B. 国际组织的决议 20. 确定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条件之一是()C. 有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21. 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D. 建交是承认的一种表现形式 22. 国际法委员会于()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A. 1948 23. 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C. 使国际法法典化 24. 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D. 国际法委员会 25. 在()的情况下,一国违反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可以不被视为国际不当行为。 C. 报复他国 26. 最早将International law用来表示国际法的法学家是()。 A. 边沁 27.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28. 各国采用()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B. 采纳或转化 29. 18世纪末,()首先提出编纂国际法的倡仪。A. 边沁 30. ( ) 可以引起国家继承。 D. 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 31.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B. 强行法性质 32. 学者对国家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A. 宣告说 33. 国家间的国际法官方编纂活动始于()。C. 19世纪初 34. 国家领土自然划界的方法有() A. 以山为界 35. 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 )。C. 习惯国际法 36. 根据保护条约将本国重要的国际事务交由保护国管理,但可以在保护条约所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处理某些对外事务的国家被称为()。B. 被保护国 37. 最重要的国际法主体是()。 A. 国家 38. 由若干地方行政区域组成的拥有统一主权的国家被称为()。B. 单一国 39. 确定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文件是()。A. 《联合国宪章》 40. 最早将西方国际法著作翻译成中文的人是()。B. 丁韪良 41. 既有国家对新国家给予不完全的、有限的、临时的承认,叫做C. 事实上的承认

国际公法形考任务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题目1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 正确答案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题目2 根据国际实践,国家间的民用航空飞行的允许主要是通过双边航空协定实现的。我国与近()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定。 正确答案是:70 题目3 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正确答案是:巴黎公约 题目4 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专属管辖。 正确答案是: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题目5 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进行()。 正确答案是:登临检查 题目6 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最长不得超过( )海里。 正确答案是:125 题目7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正确答案是:国内运输权 题目8 1702年,荷兰着名法学家()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 正确答案是:宾刻舒克

题目9 沿海国在大陆架上有()。 正确答案是: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题目10 马六甲海峡是()。 正确答案是:领峡 题目11 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使用中的界定是()。 正确答案是: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题目12 ( )不能行使紧追权。 正确答案是:民用商船 题目13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 正确答案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题目14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 正确答案是:国际航行的海峡 题目15 《》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正确答案是:三 题目16 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于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真蒂利斯 题目17 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年在日内瓦召开。 正确答案是:1958 题目18

国际公法;网上形成性考核系统任务11答案

中央电大《国际公法》次任务_0001 答案中央电大《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第1 次任务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甲国发生的叛乱运动已经被甲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承认为叛乱团体。该叛乱在其控制的一些地区,强行掠夺或占用外国侨民和外国国家的财产。下列关于甲国政府是否承担责任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承担直接责任 B. 承担间接责任 C. 甲国政府和叛乱运动共同承担直接责 D. 不承担责任 2. 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人是( )。A. 林则徐B. 严复C. 丁韪良D. 张之洞 3. 认为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源于人类良知、理性和法律意识的学派叫做()。A. 实在法学派B. 规范法学派C. 格老秀斯派D. 自然法学派 4.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A. 克林顿B. 格老秀斯C. 普芬道夫D. 瓦特尔 5.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A. 新国家B. 新政体C. 新政府D. 新国体 6. 关于国家管辖豁免问题,()立场在19 世纪末期由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司法判例正式确认。A. 绝对主义B. 普遍主义C. 限制主义 D. 连带主义 7.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A. 国际联盟的成立B. 《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仅指单独自卫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 9.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B. 公平原则C. 随领土转移原则D. 协商原则 10. 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 德国的耶利内克B. 美国的凯尔森C. 德国的得里佩尔D. 英国的奥斯汀 11.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A. 独立B. 合并C. 解体D. 分离 12. 在国家继承中,部分领土割让或某附属领土并入某一既有国家时,适用(),即被继承国参加的条约自国家继承日期停止对继承所涉领土失效,而继承国参加的条约则同时对该领土生效,除非该条约对该领土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实施条约的条件。A. 白版原则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C. 领土转移协定原则 D. 领土实际生存原则13. 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A. 条约优先B. 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C. 国内法优先D. 后法优先 14.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公认,这意味着( )。A. 一国不能创造国际法B. 一国可以创造国际法C. 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创造国际法D. 大国可以创造国际法 15. 国家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任何形式的干涉,这是国家()的体现。A. 自卫权B. 管辖权C. 平等权D. 独立权 16.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B. 《万国公法》的发表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 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17. 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A. 中国与前苏联B. 中国和印尼C. 中国与法国D. 中国、印度和缅甸 18. 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A. 单一国B. 复合国C. 君合国D. 政合国

电大国际公法任务2案例讨论题

案例讨论题 1. 北海大陆架案 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 1963—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最久。虽然联邦德国与荷兰在1964年12月1日,与丹麦在1965年9日分别订有双边协定,但只解决了两国间近海岸部分的大陆架分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海里至30海里之处的分界线,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而这些点之外伸向北海中心的分界线则无法达成任何协议。产生僵局的原因是:丹麦和荷兰坚持整条边界线应采用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规定的等距离原则划出。他们认为,不论德国与该公约的关系如何(德国不是该公约缔约国),德国有义务接受以“等距离—特殊情况”方法为基础划界,因为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是一项条约义务,而且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项规则。 与此相反,德国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线这样的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它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德国的海岸线是凹入的,从其两端划出的等距离线会交叉,这将使德国的大陆架成为一个小得不成比例的三角形。1966年3月31日,荷兰

与丹麦就它们之间的大陆架分界线达成协议。该分界线以等距离原则为基础,始于一条将英国的大陆架与北海东半部分离的疆界上的一点,延伸至联邦德国海岸外的一点,这样就阻止了联邦德国将其大陆架展至北海中部与英国的大陆架界线相接。1967年2月,联邦德国分别同丹麦和荷兰订立特别协定,将划分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这两个协议请求法院判定:“在划分属于这三个国家的北海大陆架的区域时应适用什么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在此之后按照法院指明的原则和规则划界。 国际法院于1969年2月20日发布其判决。法院在判决中首先拒绝了丹麦和荷兰提出的等距离原则是大陆架概念中所固有的原则的观点。法院不否认等距离法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这并不足以使某种方法一变而为法律规则。 法院接着审查了“等距离—特殊情况原则”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的论点。法院得出结论, 《大陆架公约》签订之时, 并不存在像等距离原则这样的习惯国际法规则, 公约第6条也没有使这一原则具体化。法院承认,在某些情况下, 有关的国家的确同意按等距离原则划分彼此之间的大陆架疆界, 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 它们这样做是因为感到习惯法规则使它们有义务这样做。 法院同样驳回了荷兰和丹麦提出的另一项抗辩:等距离原则即使在《大陆架公约》制定之时还不是习惯法规则,但是自公约制定以来,这样的规则已经形成。 法院认为,采用划界方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按照公平原则, 通过谈

国际公法03任务答案

电大国际公法03_000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2.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 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 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3.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4.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5.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 理论中的()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6.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支 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7. 领事馆是()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8.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9.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10.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国际公法任务2

1. 马六甲海峡是()。 A. 领峡 B. 公海海峡 C. 内海峡 D. 自由海域 满分:2 分 2. ()把危机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定为犯罪。 A. 东京公约 B. 海牙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 D. 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满分:2 分 3. 在群岛国的群岛海道上适用()。 A. 通过制度 B. 无害通过制度 C. 自由航行制度 D. 条约规定的制度 满分:2 分 4. 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 A. 1903年 B. 1783年 C. 1918年 D. 1957年 满分:2 分

5. 英国的()在1618年写成的《闭海论》中,反对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论点,提出英 国有权占有其周围的海洋。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满分:2 分 6. ()是指以海水退潮时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做为领海的基线。 A. 正常基线法 B. 直线基线法 C. 折线基线法 D. 几何直线法 满分:2 分 7. 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属于() A. 自由占领 B. 自由开发 C. 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D. 国家专属区 满分:2 分 8. ( )不能行使紧追权。 A. 军舰 B. 军用飞机 C. 政府船舶 D. 民用商船

9. 人类的第一次外空活动是()。 A. 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B. 美国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C. 美国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D.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满分:2 分 10. 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多可划到() A. 500海里 B. 350海里 C. 400海里 D. 200海里 满分:2 分 11. 国际海底区域是() A. 公海海底 B. 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海洋及其底土 C. 大陆架 D. 专属经济区的海床和底土 满分:2 分 12. 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于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A. 格老秀斯 B. 赛尔登 C. 宾刻舒克 D. 真蒂利斯

国际公法形考任务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题目1 将飞行中定义为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 卸载时为止的公约是()。 正确答案是:蒙特利尔公约的补充议定书 题目2 根据国际实践,国家间的民用航空飞行的允许主要是通过双边航空协定实现的。我国与近() 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定。 正确答案是:70 题目3 第一次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奠定了航空法的基石的公约是)。 正确答案是:巴黎公约 题目4 对于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及船长或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事项,由()专属管辖。 正确答案是:船旗国或有关人员所属国 题目5 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进行()。 正确答案是:登临检查 题目6 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最长不得超过( )海里。 正确答案是:125 题目7 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正确答案是:国内运输权 题目8 1702年,荷兰著名法学家()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 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 正确答案是:宾刻舒克

沿海国在大陆架上有()。 正确答案是: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题目10 马六甲海峡是()。 正确答案是:领峡 题目11 蒙特利尔公约中关于使用中的界定是()。 正确答案是: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题目12 ( )不能行使紧追权。 正确答案是:民用商船 题目13 公海自由制度意味着公海是( )。 正确答案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题目14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 )。 正确答案是:国际航行的海峡 题目1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于1982年第( ) 次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 正确答案是:三 题目16 领海最初称为领水,是意大利法学家()于17世纪在《西班牙辩论》中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真蒂利斯 题目17 第一次海洋法会议于()年在日内瓦召开。 正确答案是:1958

电大国际法答案03任务_0001

03任务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78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德国商人茨格曼到中国旅游观光,在广州发现广州钢琴厂生产的钢琴质量上乘,遂与该厂达成书面协议,订货200架。该合同适用()。 A. 我国《合同法》 B. 国际条约 C. 德国商法 D. 国际惯例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0 2. 船舶和飞机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般都采用() A. 目的地法 B. 国旗国法 C. 法院地法 D. 出发地法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3. 我国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主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时,通常情况下,适用()。 A. 合同订立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B. 合同履行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C. 合同订立时买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D. 合同履行时卖方营业所所在地法律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4. 在我国,侵权行为事实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不一致时,由()确定侵权行为地。 A. 当事人 B. 人民法院 C. 致害人 D. 受害人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5. 美国籍人约翰1998年在我国北京市购住宅一套。2000年,约翰被其所在公司派驻日本。约翰将所购住宅转让给法国人巴姆。后因付款两人发生争议在我国法院涉诉。这起案件应适用的法律是()。 A. 美国法 B. 法国法 C. 可以选择适用美国法或法国法 D. 中国法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6. 我国法律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合同应适用的法律时,合同适用()。 A. 合同缔结地法 B. 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D. 合同自体法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7. ()中最早出现了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萌芽 A. 巴托鲁斯的法则区别说 B. 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 C. 杜摩兰的意思自治说 D. 胡伯的国际礼让说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8. 提出动产三分说的学者是()。 A. 巴托鲁斯 B. 萨维尼 C. 戴西 D. 库克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9. 发生在航空器内部的侵权行为,大多数国家主张适用()。 A. 受害人国籍国法 B. 受理案件的法院地法 C. 航空器登记国法 D. 航空器到达地国家的法律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我国加入的调整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的公约是()。 A. 《华沙公约》 B. 《国际货约》 C. 《海牙公约》 D. 《国际货协》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0 11. 1985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律适用公约》适用于()。 A. 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B. 具有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C. 住所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D. 管理中心所在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2. 德国某汽车公司与中国上海某公司合资在上海设立汽车生产企业。合同纠纷应在何国法院提起诉讼。() A. 中国 B. 德国 C. 双方协商 D. 在中国、德国均可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3. 发生在船舶内部的侵权行为,一般适用() A. 船旗国法 B. 致害人国籍国法

国际公法网上作业第1次任务

第1次任务_000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A. 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 B. 承认意味着建交 C. 承认不具有溯及力 D. 建交是承认的一种表现形式 满分:2 得分:2 2. 国际法委员会于()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A. 1948 B. 1946 C. 1947 D. 1949 满分:2 得分:2 3.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A. 克林顿 B. 格老秀斯 C. 普芬道夫 D. 瓦特尔 满分:2 得分:2 4. 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 A. 国际立法

B. 使国际法汇总成册 C. 使国际法法典化 D. 编辑成册便于查阅 满分:2 得分:2 5. 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 A. 安理会 B. 秘书处 C. 国际法院 D. 国际法委员会 满分:2 得分:2 6. 在()的情况下,一国违反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可以不被视为国际不当行为。 A. 干涉他国内政 B. 经济制裁他国 C. 报复他国 D. 武力封锁他国 满分:2 得分:2 7. 最早将International law用来表示国际法的法学家是()。 A. 边沁 B. 格老秀斯 C. 惠顿 D. 真蒂利斯 满分:2 得分:2 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仅指单独自卫

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 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 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 满分:2 得分:2 9. 各国采用()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 A. 分离或合并 B. 采纳或转化 C. 变通或保留 D. 采纳或转让 满分:2 得分:2 10. 18世纪末,()首先提出编纂国际法的倡仪。 A. 边沁 B. 瓦特尔 C. 宾刻舒克 D. 沃尔夫 满分:2 得分:2 11. ( ) 可以引起国家继承。 A. 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 B. 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 C. 领土主权被限制 D. 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 满分:2 得分:2 12.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 A. 任意法的性质 B. 强行法性质

国际公法03003(红色部分为参考答案)

国际公法03_000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2.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 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 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3.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4.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5.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主义。 A. 客观标准主义 B. 主观标准主义 C. 平行主义 D. 世界主义 6.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7. 领事馆是()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8.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9.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10.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11. ()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12. 外交团是()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 B. 外交使团 C. 领事 D. 私人 13. 国家通过使领馆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叫做()。 A. 国家保护 B. 外交保护 C. 使馆保护 D. 领事保护 14. 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A. 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 B. 联合国宪章优先 C. 该条约优先 D. 视情况而定,由当事国协商解决 15. “归化”是指()取得国籍。 A. 因出生 B. 因婚姻 C. 因申请 D. 因收养 16. 使馆馆舍可用于() A. 保护政治犯 B. 关押本国人 C. 关押犯罪的侨民 D. 开展使馆职务工作 17. 我国缔约权由()行使。

国际公法答案03任务.

国际公法03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 C )的待遇。 A. 不低于于给予本国国民 B. 等于给予本国国民 C. 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D. 等于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 2. 外交关系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公约是(C ) A. 特别使团公约 B. 哈瓦那外交官公约 C.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D. 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 3. 我国缔约权由( A )行使。 A. 国务院 B. 外交部 C. 国家主席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4. 我国的原始国籍取得制度采用的原则是( A )。 A. 双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B. 单系血统原则为主、出生地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C. 出生地原则为主、单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D. 出生地原则为主、双系血统原则为辅的混合原则 5. 以下使馆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与豁免( A )。 A. 使馆的外交人员 B. 服务人员 C. 领事 D. 行政人员 6. 中国迄今共颁布过( D )部国籍法。 A. 1 B. 2 C. 3 D. 4 7. 外交团是( A )方面的团体。 A. 外交礼仪 B. 外交使团 C. 领事 D. 私人 8. 在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叫做( B )。 A. 条约的重新实施 B. 条约的修改 C. 条约的修正 D. 条约的解释 9. 条约的缔结程序之一是( A )。 A. 认证条约约文 B. 保留 C. 修正 D. 终止实施 10. 根据1969年条约法公约和1986年条约法公约,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以书面缔结并受( B )支配的国际协议。 A. 缔约国国家元首个人意志 B. 国际法 C. 国际私法 D. 缔约国国内法 11. 关于国籍丧失,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C )。 A.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B. 中国公民如属外国人的近亲属,可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C. 国家公务员和退伍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D. 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经申请批准可以退出中国国籍 12. ( C )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A. 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B. 条约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C. 情势变迁 D. 违反自由同意 13. 国家依法赋予出生国籍的原则之一是( D )。 A. 归化 B. 申请加入 C. 领土交换 D. 出生地主义 14. 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产生于( A )世纪,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A. 15 B. 16 C. 17 D. 18 15. 领事馆是( D ) A. 全权外交代表机关 B. 使馆的组成部分 C. 临时使团 D. 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 16. (C )首次以普遍性国际文件的形式对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具体内容作出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A. 联合国宪章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世界人权宣言 D. 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17. 外交团的职能在于( D )。 A. 谈判 B. 协商 C. 合作 D. 礼仪 18. 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 B )。 A.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 《世界人权宣言》 C. 《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 《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19. 使馆馆舍可用于( D ) A. 保护政治犯 B. 关押本国人 C. 关押犯罪的侨民 D. 开展使馆职务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