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的练习

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的练习

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的练习
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的练习

发展速度和快速跑能力练习

年级:八年级班级数:6个授课教师:王成

课型:渗透课

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教学,直接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与此相应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减少学生情绪上的压力,正视困境,减少对危机感的恐惧,锻炼学生在困难和压力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育学生自知与知人、自爱与爱人、自助与助人以及培养学生的耐挫、乐群、敬业精神。真正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人际关系,建立真诚的友谊,增强集体凝聚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实践,让学生体会战胜恐惧、战胜自我,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信任感,让学生相互信任,增进友谊,积极与他人协作、合作,团结、发展人际关系、融入集体、融入团队,建立友谊,增强集体凝聚力,体会团队的重要性,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切合能力——提高情商的目的。

教学内容:大荒勘测、集体拓荒

教学顺序:热身跑→健身击掌操→大荒勘测→集体拓荒→集体舞柠檬树→瑜伽放松→师生评价

预计心理发展顺序:愉快参与战胜自我战胜困难分享喜悦分享成功教学内容:

导入(1min)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上报应到几人,实际几人,见习生几人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科教学内容

集合队形:四列横队

要求:精神饱满积极向上

身体负荷:小

心理负荷:小

一、热身(8min)

1、慢跑

组织:教师和学生成一路纵队进行穿越障碍——跨越沼泽钻过丛林(垫子是沼泽,体操场是丛林,体操圈由见习生扶着)热身跑,尝试穿越障碍的路线。要求:绕田径场一周:大胆细心,跑的放松:呼吸与步伐协调配合

2、徒手击掌健身操

组织措施:体委组织成四列横队

要求:动作舒缓、美感强:动作准确有力到位

身体负荷:小

心理负荷:中小

二、拓展体验(30min)

(一、)大荒勘测

练习内容:将男女各分为4组,每组间隔距离2米,教师提供几件体育器材(跨栏架、体操凳、体操圈、小垫子、旧轮胎、绳子和4块小木块)和假想题目《大荒勘测》,让他们设计并在田径场地上完成跑、跳、钻、滚、爬等练习。比赛看哪一组设计的合理,完成的时间短。

重点:相互信任

难点:克服心理压力

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设计并尝试完成

2、在每组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教师进行安全督促

要求:北大荒勘测设计的符合逻辑,富含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到底的同学身体紧张直立、抬头挺胸、克服心理压力。在安全的基础上完成规定的跑、跳、钻、滚、爬等练习。

身体负荷:中小

心理负荷:大

(二、)集体拓荒

练习内容及规则:将学生平均分为四组,站在起点前,两组之间间隔2米。利用绳子和轮胎共同进行集体拓荒,中途不能停,再按一定方法返回,最后哪一组集体先到达终点判定胜负。(做两组练习——改变犁铧的阻力)

重点:团结协作

难点:合作、默契、信任

在进行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小组自评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三、)集体舞柠檬树

要求:舞步与身体协调配合

难点:动作轻松自然,身体轻盈

教学顺序:讲解示范→大荒勘测→集体拓荒→集体舞柠檬树

身体负荷:中大

心理负荷:中大

三、瑜伽放松(6min)

组织措施:学生自由散开,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做各部位的伸展和放松,并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闭上眼睛进行想象,放松肌肉和神经,到达减压的目

的。

要求:身体各部位放松心神合一

四、总结讲评:1、集合、学生代表进行总结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2、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身体负荷:小

心理负荷:小

五、备注

预计练习密度30—40%

虚线为心理曲线

脉搏曲线图:大150 中110 小80

教学器材:

1、小软垫(80×80)16个

2、体操凳:8张{约3米长}

3、体操圈:8个

4、跨栏架:8个

5、旧轮胎:8个

6、小木块:若干

7、绳子:若干

8、录音机:1部

卓越领导力与高效团队执行力提升训练

第一部分 卓越领导力修炼 当你遇到,你就会知道 一、“众所周知,一个领导者会经常受到考验,当你遇到,就会知道。”——华伦.班尼士 二、所有的领导者都面临领导能力的挑战,所有古老的方法与典范已失效,而领导者如何开发或实践一种崭新的领导模式,不论是现在或未来,在每个企业中都是一个决定性的成功因素。 ——史蒂芬.柯维 对领导的在认识 ● 1927年学者摩尔对领导的定义:领导就是为引导出服从、尊敬、忠诚与合作而将领导 者的意志施加于领导者的一种能力。 ● 1947年,韦伯给领导下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领导是一种影响他人的力量的源泉。 ● 1965年,孔兹和欧唐奈尔有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定义:领导是说服人们的合作以达到一 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 1978年,伯克给领导下了一个很简单的定义:领导是使组织朝向目标前进的影响行为。 对领导的再认识 ● 1993年,豪斯把领导定义为:激励别人在团队利益的框架之内去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 ● 莫雷W.纽尔密博士(芬兰)在《国际管理与领导》:“经理人员可以通过任命的方式产 生,但经理人员的领导地位必须自己在工作树立。领导不是组织中的某一个职位,而是 一种积极的、有影响的力量。领导地位的获得不是基于某个职位或身份,而是基于领导 者的威信和声望。领导地位可能来自于个人的热情、权威、可信、知识、技能或者超凡 的魅力;简而言之,它来自于领导者对其下属所产生的影响力。” 对领导的在认识——什么是领导? 一、 什么是领导 应该是拥有一定权力地位或者影响力的个人或集团,通过自身的影响作用,带领下属去 完成组织的目标,然后去实现个人的一种行为过程。 对领导的再认识 二、 领导的定义本身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的个人或集团,称为领导者或领导集团; 另一层意思是: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 明明白白做领导 习惯上,人们给领导下的定义包含如下要点: 设定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并以这些价值观和目标去引导组织成员; 具有获取和组织资源的能力 具有反馈能力; 引领 带领 领袖 方向 决策 带团队 人格魅力 卓越技能

速度计算题专项训练(无答案)

速度计算题专项 学习目标 1.会根据v = s/t 及其公式变形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2.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 学习重点 学会速度计算题的几种题型 熟练运用速度公式进行变形 知识回顾 1. 平均速度的求解 2. 平均速度探究实验 3. 本章科学方法归纳 课程精讲 题型(一)基本公式及变形公式的求解 t s v = (已知路程s 和时间t ,求速度v ) v s t = (已知路程s 和速度v ,求时间t ) vt s = (已知速度v 和时间t ,求路程s ) “解”是求解计算过程,要求写出所根据的公式,然后再将已知量代入,要带单位运算,并且将单位统一,最后得出的结果应有数值和单位。 s 、t 、v 是对同一段路程和时间而言,若题中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数值的相同物理量,则要加注角标以加以区分。各组物理量的角标要相对应。 计算结果后要写出答案,并对解答过程进行检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合理。 例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 /s 。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 min 。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已知:v=1.2m/s t=15min=15 × 60s=900s .求:s 解:s=vt=1.2m/s×900s=1080m 答:上学要走的路程1080m 同步练习 1.小军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限速为50km/h 的公路上。他利用手表测得汽车每隔4s 就驶过路边一根相距50m 的电线杆。问:小军乘坐的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2.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96cm 长的导火线来使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 。在点火者点燃导火线后,以5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距爆炸点500m 远的安全区? 小结: 题型(二)火车过山洞问题 例题2. 一列长 36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 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

(完整word版)加速度练习题及答案.doc

加速度练习及答案 主要知识点: 1.加速度 (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比值,用 a 表示加速度。 ( 2)公式: a=。 ( 3)物理意义:表示速度的物理量。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单位还有cm/s2。 ( 5)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即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方向相反。 2.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量Δv=。 3. v-t 图象 方向相同, () a v m/s b v αt 0 t/s ( 1) v-t 图象中曲线的反映了。 v tan v tan 即为直线的,即为加速度的大小, ( 2)a ,所以 a t t 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 D.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 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D.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 4.对以 a=2 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 1s 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B.第 ns 末的速度比第1s 末的速度大2( n-1) m/s C.2s 末速度是 1s 末速度的 2 倍 D. n s 是的速度是 (n/2)s 时速度的 2 倍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 内速度由20m/s 减为 5m/s.求 10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

《田径--快速跑》教案

《田径--快速跑》教案 材料来源: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7版 内容来源:高中《体育与健康》 主题:田径--快速跑 课时:共5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男生 设计者:侯钦昭/郑州市第一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够克服跑的慢的心理障碍,初步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学会正确摆臂与自我保护,增强安全运动意识和能力,发展体能和健身能力。 2.教材分析 跑是人们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田径运动中的跑有快速跑、耐久跑、合作跑等。我们本节课主要讲解快速跑,解决学生跑的慢的问题。各种跑从开始到结束,从生理上是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结合体,练习短跑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水平五,在高中田径的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以前已学过跑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运动水平,但目前学生对田径运动课程兴趣不大。在课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具体场景之中,采用运动处方教学解决学生存在问题,把运动体验与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给学生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运用所学动作的机会,渗透情感德育教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运用正确跑的方法练习,掌握1-2种发展速度和快速跑的锻炼方法,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控。 2.通过课课练练习上肢、肩和核心力量,提高身体灵敏和协调能力。 3.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通过比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评价任务 1.说出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技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两人一组合作学习站立式起跑技术。 评价要点:能正确说出站立式起跑的技术要点,掌握起跑的反应速度和时机。技术要点是反应速度和启动能力。 2.多名同学一组在不同的规定距离完成动作的情况。 评价要点:在步频和步幅练习的过程中,四组同学在不同的要求的情况下,看哪一组完成最好。 3.通过游戏,多名同学一小组观察学生对快速跑的掌握情况。

共情训练

第八章共情训练 一、游戏:镜中人 两人一组,一人自由做动作,另一人模仿,然后互换。不可说话,用心体会对方用意。结束后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对他人的理解是否准确。 二、共情(empathy) 设身处地去想另一个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觉、需要,表现为关切、关注、理解、尊重,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和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共情是指善良、真诚、善解人意,它的基础是善良。 有共情能力,能与别人建立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如发生矛盾,会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解决问题。 三、培养共情能力 (一)信任散步 (二)提高自己的感受性 1.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2.练习。 (1)观察班里善于与人交往的同学,写出他们交往的特点。 (2)A说出最近遇到的一件重大的事。B描述,评价。A 对B的描述和评价做出反应。互换。练习后的感受。 (3)对情绪词语做替换练习。烦恼、焦急。 (4)欣赏文学作品,体验人的情绪。 (5)体会别人的需要。如果你需要帮助,你会有哪些言语和动作? (三)提高对人的理解力 1.学会倾听。角色扮演。A说一句话,B做重复或回答。谈感受。 (1)倾听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与人对话正视对方是不是不礼貌?练习:两人一组,背靠背说自己最近遇到的高兴事。谈感受。 打断对方是不礼貌的。 (2)通过提问了解对方的思想。提问是好的交流者的基本能力。提问使对方知道你真心想了解她,关心她,对她感兴趣。

提问的句式: 你的意思是-----------? 你想说的是-----------------? 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练习。 (3)不做价值判断。一般的交流很少涉及原则问题,价值判断并不能改变别人的观点。 用什么句式可以以尊重的态度表达你的不同观点? 表达的句式: 我理解你的意思,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与你的看法不一样。 你说的有你的道理,但我的看法是---------------。 2.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理解。 在与人的交流中,言语信息占35%,非言语信息占65%。注意观察面部表情、目光、身态语,言语信息的语气、语调、语速。如坐姿,不同的姿态表现不同的情绪。 (3)用换位思考去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一个同学不对你打招呼(有一位同学总喜欢用他人的东西),有几种可能性?哪种想法会让你生气?哪种想法更能理解对方? 共情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心情。 3.学会表达共情。 表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1)练习。A说一件快乐的事。B你现在的感觉是 -----------。 哪位同学感觉对方对你的回应准确?你的感受如何? (2)表达对意图和情感的尊重。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我知道处理这种事有多难。 (3)表达关心。有哪些句式表达关心?我能为你做什么? 作业: 1.为一个你不喜欢的人找10个优点,为他找10个理由。 2.重新评价一个曾经困扰你的人文环境。

初二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物理计算题专题训练 1.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 (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min 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 (2)若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该标志牌到大桥,最少行驶多长时间 2..甲、乙、丙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丙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 (1)经过10s ,甲、乙相距多远 (2)丙与甲速度相等时,甲运动的路程为多少 初 二 ( ) 班 ( ) 号 姓 名 命 题 人 : 物 理备课组 ○

3.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4.下面是关于舰载机着舰的报道:歼-15舰载机飞临“辽宁舰”上空,建立下滑线、调整飞行速度,对着航母着陆区飞去。巨大的甲板向我们迎面扑来,给人以极强的压迫感。歼-15战机着舰,与尾钩完全咬合,在短短内使战机速度从300km/h减少为零,滑行约100m,稳稳停在甲板上。试解答下列问题: (1)歼-15舰载机降落时飞行员为什么会感到“巨大的甲板向我们迎面扑来” (2)“在短短内使战机速度从300km/h减少为零”中“300km/h”是指舰载机着舰时的(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合多少m/s(写出运算过程) (3)舰载机从触舰到静止过程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 5.某人在长铁管一端猛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求长铁管的长度(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5200m/s)

速度加速度练习题带答案

速度.加速度练习题( 带答案) 1、下列物理量为矢量的是( ) A.速度 B.位移 C.质量 D.加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3.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4.由t v a ??=可知( ) A .a 与Δv 成正比 B .物体加速度大小由Δv 决定 C .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D .Δv/Δt 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5.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与速度方向一致; B 、一定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C.一定与位移方向一致; D 、一定与位移变化方向一致。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7.右图为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快 B 、在0-t 1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t=t 1时,A 、B 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 8.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则( )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速度的2倍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速度大2m/s C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速度大2m/s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速度大2m/s 9.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10.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 v 0>0, 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11.以下对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等于增加的速度 B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 .-102s m 比102s m 小 D .加速度方向可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相反 1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快速跑

快速跑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本课系初中一年级教材。快速跑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距离,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学习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运动速度和位移速度,发展快速跑能力,提高机体无氧代谢耐力,发展腿部肌肉后蹬力量,在练习和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体验快速跑的乐趣。快速跑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追逐跑、躲闪跑、听信号跑、自定目标距离跑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教学目标:发展速度、灵敏、肌肉力量素质;理解快速跑跑速与步频步幅的关系,并根据自己需要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方法,能安全进行快速跑练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练习,并通过练习体会快速跑乐趣与同学间友谊、集体的力量。 教学设计: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单元改变以往技术课教学教师教,学生练的方式,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尝试和探索,然后教师引导形成正确的动作,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需要自己产生,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探索的结果,不是机械的重复模仿结果。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问题讨论、互教互学等学习形式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以积极的态度与行为参与练习,会用脉搏测量运动负荷,了解适合自己运动负荷。 2、根据自己需要学会几种发展步频、步幅的方法,能安全、科学进行快速跑练习。 3、通过快速跑练习增加灵活性与肌肉张力,达到身体健康。 4、通过小组间、同学间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改变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 5、通过各种合作关系,培养与人交往能力与正确交往方式。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发展灵敏素质,提高反应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着重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提高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奠定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主要锻炼学生的灵敏素质,发展快速反应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信和创新的精神,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顺序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渗透

表情、倾听、共情、提问训练(1)

训练1 表情练习 一、训练目的 认识自己的表情,理解本人各种表情所表达的确切信息,避免表情误差,并学会借助不同语境和咨询需要,进行准确应用,做到情达意、意传情。 二、训练导语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依赖人际上的良好沟通来实现的。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能否正确认识和应用自己的表情,直接影响到专业工作者的咨询与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自己的表情是忽视的。要么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是否准确表达了内心的思想感情,要么不知道别人是否能够准确明白自己的表情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这样的误差所造成的误会,是很常见的。比如,有的人因为对方的成绩而内心很高兴,自然就高兴地笑了起来,他自己感觉这是高兴的心情在表情上的直接流露。可是,别人怎么看,他当时笑起来都是像在哭,或者笑得很尴尬,好像总有什么心事没有说出来似的,让人感觉似乎心存几分嫉妒。 像上面类似的情不达意,或者意不传情的例子,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就许多职业而言,对工作是无大的妨碍的。但是,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来说,这就需要进行专业训练了。 (一)认识自己的面部表情 器材:镜子、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认识自己未训练之前的各种基本表情,所表达的人文信息。 方法与步骤: 1、对着镜子,酝酿不同的心情,选择自己在喜、怒、哀、乐、惧等五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表情脸谱。无法表达的人,需要反复练习,以自以为能够准确选择为止。 2、面对摄像系统,录制自己的五种表情脸谱。 3、小组观看,每人反馈对自己表情的理解,并提出修改意见。 4、对照小组成员的理解和修改意见,对着镜子进行改进和训练。可以由小组成员给予帮助。 5、在单人镜子训练时要特别注意体验表情肌肉的状态,并巩固下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留意和应用。 6、再由摄像系统拍摄矫正后的表情脸谱。 7、以课件的形式,撰写实验训练报告。报告包括:(1)自己原来面部表情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2)如何进行矫正,有何感受和体会。(3)前后表情有何不同,如何进一步改进,如何巩固,如何应用。 (二)特定面部表情训练 器材:镜子、摄像编辑系统。 内容:对常见的微笑、喜悦、忧虑、愠怒、惊讶、悲伤等,进行认识和训练。 方法和步骤: 1、对着镜子,分别酝酿上述心情,选择自己在微笑、喜悦、忧虑、愠怒、惊讶、悲伤等六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表情脸谱。无法表达的人,需要反复练习,以自以为能够准确选择为止。 2、面对摄像系统,录制自己上述的六种表情脸谱。 3、小组观看,每人反馈对自己表情的理解,并提出修改意见。 4、对照小组成员的理解和修改意见,对着镜子进行改进和训练。可以由小组成员给予帮助。感觉有明显进步后,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计算题格式规范训练及速度计算分类练习

翠屏行知中学八年级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训练 一、 物理计算题基本格式要求: ① 先写解,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已知条件,并对应统一好单位(基本单位相互对应,常 用单位相互对应); ② 写出计算公式,然后带值,带值时要带上单位; ③ 计算,数字与数字相运算,单位与单位相运算; ④ 检验,作答。 二、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 当题目中出现两个及以上物体时,各物理量要用脚标来区分。(脚标可以是数字、 子母或者汉字的简写);解题过程中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来体现你解题的思路。 ② 计算过程中,中间量最好用分数表示,便于下一步计算时进行约分,但最后的计算 结果必须写成小数。 格式举例:在一次岩石爆破中,已知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 ,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m/s 的平均速度跑到距爆炸点600米处才安全。问:需要的引火线至少是多少cm ? 解:已知引火线燃烧速度 1v =0.8cm/s=0.008m/s ,人的速度2v =5m/s ,人跑动的路程2s =600m ,求引火线长1s = ? 由题意知: 引火线燃烧时间12t =t =120s 故:引火线长度111s =v t =0.008m/s 1200.9696s m cm ?== 答:需要的引火线至少是96cm 。 一.时间相等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 处以680m /s 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 /s,则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 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 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 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 的安全区? 二.列车过桥(或隧道)问题(总路程=车长+ 桥长) 3.一列队长360m 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 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练习题.doc

实验: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设各 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分别为x1、 x2、 x3、 x4,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2 =aT 2 =3aT 2 =aT D.与计数点 2 对应的速度为v2=( x2+x3) / 2T 二、填空题 1.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1、 2、 3、 4、 5、 6、7 是按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 1s.测得:x1=1。 40cm ,x2=, x3=, x4=, x5=, x6=.由给出的数据可知,小车在通过第 2 个计数点时的速度大小v2=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 . 三、解答题 1.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x1=, x2=, x3=, x4=, x5=, x6=.( 1)计算运动物体在A、B 两点的瞬时速度大小.(2)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如图所示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所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每相邻的 两个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各段长度为OA=, OB=, OC=, OD=, OE=, OF=,根据这些数据,求出 B、 C、 D、 E 等各点的速度,画出速度图象.(取 A 点为计时开始),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打点 计时器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3.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物体在AB

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课时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小学体育(人教版)五至六年级全一册 (方正小标宋三号) 4-1《50米快速跑》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五六年级《体育与健康(上期)》第四章 主题:发展跑能力的练习与游戏 授课对象:五六年级 设计者:余强 目标确定的依据(方正黑体三号) 根据五,六年级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水平三阶段跑的教学内容以快速跑和耐久跑为主,接力跑和障碍跑为辅,让学生体验跑的不同形式和速度对身体发展的不同作用。并通过多种跑的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以及相互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行为。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方正黑体三号) 跑的练习应紧密结合五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避免枯燥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游戏,既可作为教学内容与其他教学内容进行搭配,也可根据教学需要,作为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五六年级学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理解领悟能力非常强,运动兴趣广泛,具有一定的身体基础,同时也是大多数身体素质和动作发展的敏感期,通过游戏和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发展学生速度能力,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 学习目标(方正黑体三号) 1.通过交流总结,能够说出直线跑的动作要求,大部分能够基本掌握直线跑的动作技术,跑得轻松、自然,跑姿正确。 2.通过踩线跑、贴线跑、窄跑道和宽跑道跑直线等练习,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直线跑过终点

练习,发展奔跑能力,提高速度素质。 3.在合作跑练习中,发挥个体优势和个人能力,培养合作品质。 评价任务 能说出快速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其存在的锻炼价值 小组内练习观察同伴,能指出动作的优缺点,保质保量完成既定任务能相互协作,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协力完成2-3次的30米合作跑。 教学准备 30米直跑道 教学过程(学与教的活动设计) 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练习题(推荐文档)

一、选择题 1、在水平冰面上,狗拉着雪橇做匀速圆周运动,O点为圆心.能正确的表示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 f的图是( ) 2、关于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角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一起运动,物体所受向心力是 A.重力 B.弹力 C.静摩擦力 D.滑动摩擦力 4、关于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由于作圆周运动而产生一个向心力 B.向心力不改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即为其所受合外力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是个恒力 5、在匀速圆周运动中,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B.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C.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D.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6、在水平路面上转弯的汽车,向心力来源 于 () A.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 B.滑动摩擦力 C.重力与摩擦力的合力 D.静摩擦力 7、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两物块始终 相对于圆盘静止,则两物块() A.线速度相同 B.向心力相同 C.向心加速度相同 D.角速度相同 8、如图所示装置绕竖直轴匀速旋转,有一紧贴内壁的小物体,物体随装置一起在水平面 内匀速转动的过程中所受外力可能是 A.重力、弹力、向心力 B.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 C.下滑力、弹力、静摩擦力 D.重力、弹力、静摩擦力 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O,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项训练

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专项训练 1、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2、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标志处到南 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 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v空=340m/s) (1)火车速度是多少m/s?(写出运算过程)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4、汽车出厂前要进行安全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6、图中为“捷马”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参数: (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多长时间? (2)小李骑电动车以正常速度到工厂至少需要30min,则小李到工厂的距离大约是多少km? 7、一学生以4m/s的速度用50s跑过一座桥,一列以队伍以2m/s的速度急行走过这座桥用了130s,则该队伍有多长? 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 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9、(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T2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 ⑴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 ⑵T26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 ⑶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速度加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1 第一章第3至5节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在t=t0时刻,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至a=0,则它的() A.速度逐渐减小 B.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 C.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D.相同时间的位移越来越小 4.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ray() A.2秒末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为6米 B.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D.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B.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为负值 C.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只有规定了正方向,讨论加速度的正负才有意义 三、计算题 7.一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试求该质点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 (B)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选项是() A.速度、加速度、路程 B.速度、位移、加速度 C.位移、加速度、速率 D.瞬时速度、加速度、时间 2.在110m栏的比赛中,刘翔6s末的速度为9.2m/s,13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4m/s,则他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9.8m/s. B.10.4m/s C.9.2m/s D.8.46m/s 3.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 图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卷

浙江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卷(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朱熹这句话体现了思想。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A.本我的发展 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 D.思维的发展 3.在方位知觉发展中,小学生发展最慢的是。 A.上下知觉 B.左右知觉 C.前后知觉 D.深度知觉 4.理想、信念、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 A.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低年级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5.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律。 A.准备率 B.练习率 C.强化率 D.效果率 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求知欲属于。 A. 低层次的需要 B. 基本需要 C. 成长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7.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写完一篇作文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 8.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属于典型的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循序渐进 C.启发诱导 D.物以类聚 9.解决“河内塔”问题的主要策略。 A.算法式 B.启发式 C.试误法 D.手段-目的分析法 10.家长期望教师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以便孩子能够考上重点学校,而国家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这往往会出现角色冲 A B C.教书育人者和父母代理人之间的冲突 D.角色间冲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甲 乙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单位换算 1m/s=________km/h 72km/h=_______m/s 36km/h=________m/s 5m/s=__________km/h 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30min ,通过的路程是27千米,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_______km/h ,合 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专题一】过桥(山洞或隧道)问题 长200m 的火车以43.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 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道“过桥问题”,火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 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先算出隧道长和火车车身长之和,即火车 行驶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速度,算得的就是时间. 解:列车通过的路程为s=m 1200m 200m 1000L L =+=+车隧道 又v=43.2km/h=43.2×s /m 6.31=12m/s 所以:所需的时间是s s 100/m 12m 1200v s t === 1. 一列车长160m ,匀速通过一条长200m 的隧道用了0.01h 。若该列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40m 的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以54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1.5min 。已知火车长150m 。桥长为多少? 3.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 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 (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专题二】交通标志牌 4.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 (1). 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 ,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 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 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 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 , 乙“南京市60km ”的含义: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5.如图5-14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 (1)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 (2)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3h ,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 ? 图5--14

高一物理加速度单元练习题

加速度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C.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大而加速度可能为零 B.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而加速度可能不为零 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大 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3.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图1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5.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6.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 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7.如图2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 8.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v1>v2=v3 9.物体沿一条直线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内的位移是1m,第2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3m,第4s内的位移是4m,由此可知[] A.此物体一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此物体的初速度是零 C.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 D.此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10.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经A点时速度是v A,经B 点时速度是v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可编辑 精品文档 80 南京市 60 km 甲 乙 初二物理速度计算题专项练习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单位换算 1m/s=________km/h 72km/h=_______m/s 36km/h=________m/s 5m/s=__________km/h 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正常行驶30min ,通过的路程是27千米,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_______km/h ,合 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专题一】过桥(山洞或隧道)问题 长200m 的火车以43.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 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道“过桥问题”,火车要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必须是隧道长+车身长,才算通过.先算出隧道长和火车车身长之和,即火车行驶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速度,算得的就是时间. 解:列车通过的路程为s=m 1200m 200m 1000L L =+=+车隧道 又v=43.2km/h=43.2×s /m 6 .31 =12m/s 所以:所需的时间是 s s 100/m 12m 1200v s t === 1. 一列车长160m ,匀速通过一条长200m 的隧道用了0.01h 。若该列车以同样的 速度通过一座长1040m 的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以54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1.5min 。已知火车长150m 。桥长为多少? 3.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 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 (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专题二】交通标志牌 4.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 (1). 它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40m/s ,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 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结果 保留两位小数) 5. 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 “80”的含 义: ,

加速度练习题精选

加速度练习题精选 1.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 2.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 、B 、C 、D ,物体A 、B 运动的s-t 图象如图3-3甲所示,物体C 、D 运动的v-t 图象如图3-3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出物体A 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运动;物体C 做的是_______________运动。在0-3 s 的时间内,物体B 运动的位移为____________m ,物体D 运动的位移为____________m 。 3.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2所示,图中oa 段 和cd 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 ) A .t2~t4 B .t1~t4 C. t1_t5 D .t2~t5 图3-2 4、物体运动时,若其加速度恒定,则物体:( ) (A)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直线运动 (C)可能做曲线运动 (D)可能做圆周运动。 甲 乙 图3-3

5、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2t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 (A) 0、4m/s2 (B) 4m/s、2m/s2 (C) 4m/s、1m/s2 (D) 4m/s、4m/s2 . 6.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 A.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B.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 C.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是16m D.物体在第4s内的位移是14m 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5 m/s,方向向东,第5 s末的速度为10 m/s,方向向西,则第几秒开始物体向西运动? 8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得到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从刹车开始,求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 9、一辆汽车正在以15m/s的速度行驶,在前方20m的路口处, 突然亮起了红灯, 司机立即刹车, 刹车的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 求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和汽车距离红绿灯有多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