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赏析诗眼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能够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不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因为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语文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1、内容定位例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又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其中的“常”字写出了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而“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著精神的体现吗古诗词“诗眼”的鉴赏方法2、修辞定格概括性、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又最需要依赖修辞采进行表现。
诗歌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一点也反映在“诗眼”上。
为了实现一些修辞手法,有些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与平常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中的“咽”字、“冷”字是诗眼。
“咽”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
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
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
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更新奇绝妙。
“咽”、“冷”两字的修辞运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张先的《天仙子》中写道:“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因为这个“弄”字,包含着拟人的手法,能够引发人的联想,言“花弄影”,含有“嬉戏”、“挑逗”之意,把“花”与“影”都写活了,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高考古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诗眼中小学必背70首古诗的诗眼(解说诗眼在括弧中)导入•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它可能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往往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例如:•《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荷塘月色》: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什么叫诗眼: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统领全诗、全联或全句最关键的字词句。
诗眼小诗眼:一句之眼,“一字之妙”。
使意境更丰富;增强诗歌的形象性、情趣味;大诗眼:指一首诗的眼目,是全诗的线索,统领全诗揭示全诗主旨,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诗眼的判断和鉴赏方法诗眼举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望岳》•白居易《琵琶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眼例三(诗题式)•《春夜喜雨》杜甫《书愤》陆游•《题李凝幽居》贾岛《田园乐》王维•《望月怀远》张九龄《山中留客》张旭•《喜弟卢纶见宿》司空曙•《征人怨》柳中庸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句子)•杜甫《蜀相》《登高》•李白《将进酒》•《行路难》•李清照《一剪梅》•柳永《雨霖铃》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王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歌鉴赏之“诗眼”解析“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
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诗眼”一词是宋人分析唐诗的所用之言,并成为宋元诗话中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术语;“诗眼”多产生于近体诗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
“诗眼”位于何处?下面我们就以近体诗为例,来探究局部诗眼在诗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五言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型多为上四下三,所以,往往把五言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叫作“诗眼”,是所炼之字,要特别在这个字上下功夫。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归”“下”是炼字。
杜甫《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赴”是炼字。
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五言诗中有炼在第二字的,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也有炼在第五字的,如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还有炼在第二字和第五字的,如李白《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尽”“入”“流”。
七言也有炼在其他字上的。
炼在第四字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炼在第七字的,如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中的“尽”“深”。
局部诗眼的锤炼,就是炼字,炼字有??字、虚字、响字、拗字等说法,这里主要说实字和虚字。
所谓实字,一般是指动词、形容词。
在近体诗中,所炼诗眼以动词、形容词较多,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略见一斑,故有炼实字以炼动词为主之说。
鉴赏诗歌的诗眼一、诗眼是什么“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表现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里的“幽”字。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这是局部的诗眼。
如王维《过香积寺》,并分析第三联的诗眼。
典例1、分析: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
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
“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
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典例2、叶绍翁《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眼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炼字”,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炼字”有区别,所以在这里单独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1. 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2. 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 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考点对接教材】01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02梦游天姥吟留别(必修上) 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023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赏析“诗眼”品味关键词古人诗歌创作中十分讲究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品味关键词,就是体会作者的用字之妙。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
“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诗眼有“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
“篇之眼”,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句子;“句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
以“篇之眼”致广大,以“句之眼”致精微。
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
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赏析例举】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例题〗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哪个字是诗眼?〖答案〗诗眼是“空”字。
“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抒写悲愤之情,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的字。
〖例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答案〗“绿”字是诗眼。
“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
3.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例题〗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哪一个是诗眼?〖答案〗“闹”字是诗眼。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形象,极具情趣性。
4.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例题〗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浅析“诗眼”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一、句中眼。
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
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一般是、。
(一)、动词
例1: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例2: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
例3: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二)、形容词
例4: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
二、篇中眼。
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篇中眼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例5: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重阳词,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例6: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例7: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赏析诗眼(或关键字)
一、关于诗眼:
诗眼好比人的眼睛,诗眼就是锤炼的诗句中最关键的一个字。
作诗点眼,犹如画龙点睛,能让诗作光彩四射,精彩百倍。
中国古代诗人很重视炼字,往往是“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为了炼字,贾岛骑驴“推敲”,写下了名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98高考)卢延让为了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发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年高考对诗眼的鉴赏也成了重点,共有5套题考到赏析诗眼。
二、寻找诗眼:2003高考题
第一类题目是从全诗中找诗眼。
这类题中的诗眼往往是体现作者情感,表现主旨的字。
例、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落
榜后的愁闷之情)
练习:
1、阅读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第二类题目是从画线句子中找诗眼。
1、重点找动词。
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
因而成为诗人锤炼诗眼的重要对象。
练习:找出划线句子的诗眼。
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⑵……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⑷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⑸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2、注意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常是诗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其它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练习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觉得第二联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诗眼多用修辞(拟人、夸张、通感等)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赏析诗眼,规范表述:
例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04高考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是独自(不是空白)的意思。
傍晚,玉阶上,思妇独立,企盼归
人,见鸟归而人不归,愁苦更生。
该字表达了思妇等待归人的一种
孤独与愁闷(或惆怅)。
使主题更加鲜明
解题思路及要点:
1、弄懂语境义(阐释某字或某词在该诗句中的含义)
2、明晰联想意义。
(运用联想赏析出该词表现的意境——画面和情感)
3、分析其表达效果。
(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使主题更加鲜明,著
一字而境界出、表现得淋漓尽致等)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4高考全国卷)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彀纹:皱褶。
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