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算周期问题

巧算周期问题

祁东船山实验学校数学科教案 总第 课时 主备课人: 周英 本节课题:巧算周期问题 新授 教学目标:

让孩子们学会求周期问题。

学习目标:

学会巧算周期问题。

德育目标:

感受数学方法的奇妙性。

重点难点:

掌握巧求周期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年、月、日,知道大月和小月以及各自的天数,并会正确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课时:1

教具准备:课件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其实,解决与时

间有关的问题,关键是算准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巧

算周期问题。

学习新知

例、2014年7月5日是星期六,2014年7月28日是星期几?

师:看到这个问题,同学们能想到什么?

生:周期问题。

师:对,一个星期有7天,也就是7天为一个星期循环出

现。按照以往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来看,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先求出从7月5日到7月28日经过的天数,再用除法

算出这些天数中包括几个星期。

列式:28-5=23(天)

23÷7=3(个)……2(天)

师:我们已经求出了这些天数中包括了3个星期还余两天,

接下来怎么判断2014年7月28日是星期几呢?

授课人:

课 型:

分析:从7月6日开始经过的整星期是: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所以,7月28日是第4个周期的第2天,即星期一。

巩固练习

1、2014年10月1日是星期三,2014年10月25日是星期几?

2、2013年国际劳动节是星期三,2015年国际劳动节是星

期几?

3、某年的10月份有5个星期日,这一年的10月1日是星

期几?

课堂小结

一个星期有7天,也就是7天为一个星期循环出现。如果

两个日期的差正好是7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日期的星期数相同,

如果有余数,那么是几星期零几天,就从起始日期往后推余下

的天数。

板书设计:

巧算周期问题

28-5=23(天)

23÷7=3(个)……2(天)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答:7月28日是第4个周期的第2天,即星期一。

教学札记:

高斯小学奥数含答案二年级(下)第09讲 加减法巧算二

第九讲加减法巧算二前续知识点:二年级第一讲;XX模块第X讲 后续知识点:X年级第X讲;XX模块第X讲

咦,发生什么 事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关上了,要想出去,必须在30秒的时间内做出下面这道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在30秒内做出这道题吗? 阿呆 阿瓜 阿瓜 阿呆 把里面的人物换成相应红字标明的人物.

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先计算括号里的部分,再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是基本的运算法则.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运算技巧,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技巧可以使你计算的更快更准. “凑整法”是最常用的巧算方法,就是在计算时优先计算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部分,从而达到巧算的目的.要想凑出整十,两个数的末尾相加应该得0,这样的情况除了00+外,还有19+,28+,37+,46+,55+.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观察各加数的个位,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凑法.除了加法可以凑整之外,减法同样可以凑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后便能得到整十的数. 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经常会遇到能够巧算的数不在一起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调整运算顺序,把能巧算的放在一起先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的过程中,每个数都必须带着自己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这种调整可以形象地称作“带符号搬家”.如果搬家的是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前面没有符号,在这个数之前添上一个加号即可. 除了“带符号搬家”可以调整运算顺序外,“脱括号”与“添括号”也是改变运算顺序的常用方法.加减法算式中,“添括号”要遵循下面的规则: 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变符号. 例如: 576238 57(6238) 57100 157 ++=++=+= 60171360(1713)603030 --=-+=-= 例题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559241-- (2)168139129-+ 【提示】找出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 练习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958911-- (2)36714585-+ 例题2

生命周期理论

《辽宁财税》2000年10期 加入收藏投稿 生命周期理论与当前消费 董振海 【摘要】: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行为消费信贷消费水平收入预期利息税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者即期消费消费倾向 【分类号】:F014.5 【正文快照】: 生命周期理论是F·莫迪利亚尼对现代消费理论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它对消费者消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即:消费者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消费和储蓄行为,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说,一个人将综合考虑其过去积蓄的财富、现在的收入、将来的收入,以 生命周期(Life Cycle)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论有两种主要的生命周期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相当机械的看待市场发展的观点(产品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另外一种更富有挑战性,观察顾客需求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变而由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的(需求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概念更有建设性的应用是需求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假定,顾客(个人、私有或公有企业)有某种特定的需求(娱乐、教育、运输、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论。 假定一个人2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预期寿命80岁。这样,这个人的工作时期TW = 60-20 = 40年,生活年数NL = 80-20=60年,人生前20年受父母抚养的时期不算入生活年数中;如果每年工作收入yW = 24 000元,则终生收入yH = 24 000×40 = 960 000(元)。一生安稳生活的心理与追求,使得人们在60年的生活年数中有计划地、均匀地消费终生收入960 000元,则每年的消费额 C=960000/60=16000=(WL/NL)*YL=40/60*24000=2/3*24000(元) 以上例子表明,该人在生活年数(60年)内每年消费年工作收入yW(24 000元)的2/3,2/3正好也是其工作时期TW(40年)占生活年数NL(60年)的比例;另外1/3的年工作收入yW用于储蓄,年储蓄额等于1/3yW =1/3·24 000 = 8 000(元),40年的工作时期累计的储蓄额达到8 000×40 = 320 000(元),320 000元储蓄用于退休后的20年的消费,按照工作时期年消费16 000元计,320 000元储蓄可以使用20年,在预期生命结束时正好花完。 以上例子暗含一些假定,比如工作时期的年收入保持不变、人生前20年没有积累、年储蓄没有利息、不给后代留遗产、人的一生不经历大的社会动荡等等。即使加进更符合现实的因素比如储蓄有利息、给后代留遗产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也是成立的。 考虑到更多的现实因素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C=βw*Wr+βyw*yw c仍然为年消费额,βw为财富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财富的比例,Wr为实际财富,βyw为工作收入的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的工作收入的比例,yW为年工作收入。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比如,社会中的年轻人与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则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较高、储蓄倾向就较低;中年人比例大,则社会的储蓄倾向较高、消费倾向较低。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影响消费与储蓄的因素,比如高遗产税率会促使人们减少欲留给后代的遗产从而增加消费,而低的遗产税率则对人们的储蓄产生激励、对消费产生抑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会使储蓄减少,等等。 显然,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有一定相同点,但也有一定差距。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或注重长时期甚至是一生的生活消费,人们对自己一生的消费作出计划,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大满足;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则把一定时期的消费与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联系起来,是短期分析。

周期问题(含答案)

简单的周期问题 一、填空题 1.某年的二月份有五个星期日,这年六月一日是星期_________. 2.1989年12月5日是星期二,那么再过十年的12月5日是星期_________. 3.按如图摆法摆80个三角形,有_________个白色的. 4.节日的校园内挂起了一盏盏小电灯,小明看出每两个白灯之间有红、黄、绿各一盏彩灯.也就是说,从第一盏白灯起,每一盏白灯后面都紧接着有3盏彩灯,小明想第73盏灯是_________灯. 5.时针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正,那么分针旋转1991周后,时针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时. 6.把自然数1,2,3,4,5…如表依次排列成5列,那么数“1992”在_________列. 7.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小数点第110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__. 8.循环小数与.这两个循环小数在小数点后第_________位,首次同时出现在该位中的数字都是7. 9.一串数:1,9,9,1,4,1,4,1,9,9,1,4,1,4,1,9,9,1,4,…共有1991个数. (1)其中共有_________个1,_________个9_________个4; (2)这些数字的总和是_________.10.所得积末位数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11.紧接着1989后面一串数字,写下的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的乘积的个位数.例如8×9=72,在9后面写2,9×2=18,在2后面写8,…得到一串数字:1 9 8 9 2 8 6… 这串数字从1开始往右数,第1989个数字是什么? 12.1991个1990相乘所得的积与1990个1991相乘所得的积,再相加的和末两位数是多少? 13.n=,那么n的末两位数字是多少? 14.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1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第1讲 巧算

学科: 奥数 教学内容:第1讲巧算 知识网络 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不但要会算,而且还要算得好。准确、快速地计算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运算律是“凑整法”的依据,例如:28+72=100,46+54=100,…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巧算中常用到的技巧是逆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 以上的运算律是书中的基础知识,但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多用由它们引申出的运算性质来解题。下面就来介绍一些,以便于同学们在解题时应用。 1.加减法运算的性质 (1)a+b-c=a-c+b=a+(b-c) (2)a-b-c=a-c-b=a-(b+c) (3)a-(b-c)=a-b+c=a+c-b 2.乘除法运算的性质 (1)a÷b÷c=a÷c÷b=a÷(b×c) (2)a×b÷c=a÷c×b=b÷c×a=(a×b)÷c=a×(b÷c) (3)a÷(b÷c)=a÷b×c=a×c÷b (4)a÷b=(a×n)÷(b×n)=(a÷n)÷(b÷n)(其中n≠0) 3.除法分配性质 (1)(a+b)÷c=a÷c+b÷c (2)(a-b)÷c=a÷c-b÷c 重点·难点 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以外,还必须掌握一些运算技巧。算得巧了,才能算得快。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如正用、逆用、连用等)运算运算定律与性质,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学法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所以在我们下笔计算之前一定要经过思考、观察,确定哪一件“工具”适合解决此问题。另外,对于性质公式不必死记硬背,因为即使忘记了,也可以从基本运算律推导得到。

时间计算题

地球自转一周360°用掉24h,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间计算尺度。1=°4min ,15°=1h。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太阳光总是从东方扫向西方。所以,东方总先见到太阳,先正午,后天黑,即时间东方比西方要早。每条经线都把太阳位于其天顶时当做正午12点,两个正午之间划分为12个小时,于是每条经线都有自己的时间标准。这样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如果我们知道了A地的地方时,如何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1°,如果B在A的东面则用加,在西面则用减。经度差的计算,若都是在东/西经区则减,若分属东西经区则加。

【几个练习题练练。学习千万不可眼高手低,注重基础很重要,还记得老师说的那个基础练出的状元彭蔚吧!】 1、当120o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12:20)2、当20oE为1 点时,求40 oW为几点?(前一天21点)3、当80oW为16点时,求70oE为几点?(第二天2点) 时区的换算 全球360个经度,若用360个时间标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麻烦。于是,我们人为将地球360个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对应24h每天,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有了划分的时区,计算两地的时间差我们可以先求出两地所在时区,再用时区差来计算】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正中央的那根经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度的整数倍,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15°×8=120°)。①若所得余数<7.5°相除所得商为时区数②若所得余数> 7.5°时区数为所得商+1。 时区差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用时区数轴,这两种方法也适合地方时计算】 ⑴在零时区两侧(或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的换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加减号选取的原则:东加西减时区差求法:同减异加若两地同时位于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减;若一个位于东时区,一个位于西时区,则加.如下图1。要注意的是,如果计算结果小于24小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也不变.如果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那么日期

(完整word版)简单的时间计算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67—68页信息窗1第2个红点及“自主练习”第3—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掌握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练习用的活动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同学们,走进天文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继续到天文馆看看还有哪些新知识等 待我们去发现? 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我们 是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 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 法表示时间?(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出数学信息。 预设1: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是8:30~16:30 预设2:科教片今日放映的片名和安排是:

《宇宙旅行》 9:00 《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0:30 《奇妙的星空》 15:00 《小丽访问哈勃》 15:45 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的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预设: 问题1:天文馆每天开馆多长时间? 问题2:从《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开映到《奇妙的星空》开映间隔时间有多长? 问题3:《小丽访问哈勃》播放了多长时间? …… 引导:大家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简单的时间计算(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由信息窗情境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有关时间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身边的数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引导: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吧,请大家尝试解决:开馆时间

周期问题 《巧算“星期几”》

周期问题——《巧算“星期几”》 教学目标: 1、根据时间、日期的知识,解决一些时间问题。 2、掌握计算共经过的天数: 从头到尾总天数除以7得出的余数是几,就从第一周期第一项开始数几,即可推知是星期几。算头不算尾、算尾不算头的总天数除以7得出的余数是几,就从第一周期第一项的下一项开始数几,推知是星期几。 教学过程: 一、实践畅销 1、探究1: 平南小学从2011年12月1日到2011年12月20日举行第三届英语节活动,活动一共举行了多少天? T::请独立思考,比一比谁能快速得出结果? S1:20天S2:19天 T:谁的想法对?用什么方法验证? S:可以将日期列一列。 S:可以列算式20-1=19 19+1=20 T:为什么要加1?(头尾都要算,所以要加1) 小结:计算从某年(月日)起到某年(月、日)共经过的天数,一般要连头带尾算,也就是经过的年数(天数)=结尾数-开始数+1。 板书:经过的年数(天数)=结尾数-开始数+1 2、试一试:根据上面的方法,算算经过的天数。 2012年的春节从2012年1月22日到2012年1月31日,经过了()天。 2008年3月10日到2008年4月10日,经过了()天。 T: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反馈:1)31-22+1=10天2)31-10+10+1=32天 3、探究2: 2012年第二学期从2月7日开学到2012年6月25日放假,一共有()天。 T:这道题的天数较多,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 先试一试,填一填,再集体反馈 反馈:可以用分段推算的方法。 注意考虑2012年是闰年,注意考虑到2月份有29天。 可以将这些天分段如下: 第一段:2月7日到2月29日,共23天。 第二段:3月共31天。 第三段:4月共30天 第四段:5月共31天 第五段:6月1日到6月25日共25天。 合计天数:23+31+30+31+25=140天 追问:如果开学那天是周二,放假那天是周几? S1:140/7=20,没有余数,所以是周二 S2:应该是周一。 T:有两种意见,哪一种对呢? 我们以一个周期来观察,可以发现第八天时,会与第一天的周几重复,也就是说当余数为1

客户生命周期计算

CRM讲“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本质上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如何计算客户价值呢? 当我们从更完整的会计核算角度来评估为客户花费的成本的时候,客户价值就不仅仅是销售额减去产品成本那么简单了。我们还需要考虑为客户花费的一对一的销售费用、服务费用,考虑营销费用的分摊,甚至还要考虑与销售、服务和营销售直接相关的管理费用分摊。如果一个客户创造的销售额减去上述所有的成本和费用后,得到的客户价值是一个负值的话,那一点也不奇怪。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顶端20%的现有客户创造了超过100%的利润;底端80%中的许多现有客户在吞噬着利润。 那么底端的80% 的现有客户就活该被抛弃吗?且慢!统计数据还表明, 5~30%的客户有向上升级的潜力。况且,如果是一个刚刚被招募进来的新客户,短期内的负利润,并不一定意味着她未来不会为您带来长期、稳定的价值。因为“获得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成本的5倍”。所以我们也需要致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来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通过延长这一关系的生命周期来获得更大的“生命周期价值”。那么如何计算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CLV)呢?这里向您介绍“DWYER方法”,它是由美国人DWYER(杜瓦尔)先生在1989年率先提出的一种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计算模型。 一、销售额 我们来设想,通过市场营销战役第1年我们获得了一批客户,产生了交易,其中有一组客户数为20,000个,如图1所示: 图1 到了第2年,这一组客户保留下来没有流失的比例是65%,第2年继续采购的客户数为20,000*65%=13,000。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客户流失,这一组客户的数量逐渐减少,但是保持率从65%到80%在逐年提高。换句话说,持续交易时间越长的客户越忠诚。 第1年,平均每个客户每个月交易的次数是0.50次,平均每次的交易金额是¥650.00,因此第1年的销售额是¥650.00*(0.5次/月*12个月)*20,000 = ¥78,000,000.00。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留下来的老客户平均每个月的交易次数逐步从0.50次上升到0.80次,而且每次采购的金额也逐步从¥650.00提高到¥800.00;但是由于这一组客户的数量不断减少,年销售额逐步从 ¥78,000,000.00下降到了¥52,416,000.00。 二、成本及费用

4时间周期技术

4、时间周期技术 时间周期技术股票时间之窗时空共振理论 在一些股市和汇市的评论中,我们常听到时间之窗这个名词,时间之窗可能很多朋友都了解其含义,但如何正确地应用时间之窗,并不是所有朋友都了解,今天和大家谈谈时间之窗的正确应用。时间之窗是周期的一种应用方法,周期的使用,不同的学说和不同的技术分析工具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波浪理论中应用的周期是以菲波纳奇数例为基础的,而江恩理论里面,周期的划分和应用又有他独特的界定。我们常说的时间之窗实际是波浪理论里面常用的菲波纳奇数例,菲波纳奇数例是一个最简单的数字123为基本数列的,把这个简单的数例的后两位数字不断相加,1+2=3 2+3=5 3+5=8 5+8=13 8+13=21 13+21=34 21+34=55 34+55=89 55+89=144就可以得出菲波纳奇数例3、5、8、13、21、34、55、89、144……以至无穷。那这个数例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在分析价格走势时,都希望能提早发现走势的拐点,也就是顶底,而实战中,一些重要的顶对顶的时间、底对底的时间、顶对底的时间,底对顶的时间大都出现在这个数例的数字上,比如我们常看到一个价格走势的顶对应前面的一个高点经常是34天55天,或者13周21周等等,或者一个趋

势从最低点启动,在13周、21周、34周或者55周的地方趋势结束。所以在一个趋势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就会密切注意那些可能出现拐点的时间,一般就把那些容易出现拐点的地方称作时间之窗,时间之窗基本上就成了菲波纳奇数例的代名词。时间之窗的基本理论不难理解,但它的实战应用却有一定的技巧。首先,时间之窗的周期分析是从属于波浪理论里面的一种方法,波浪理论中的三要素形态、比例、周期其周期的分析要结合波浪形态来看,当价格走势走到一个时间之窗附近,我们必须首先观察走势形态是否有顶底形态,如果波浪形态上有顶底的可能,那如果再有时间周期配合那出现顶底的概率就非常之大,但如果形态上没有明显的顶底形态特征,光有个时间之窗出现,不能完全作为判断顶底的标准,因为波浪理论中形态、比例、周期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第二,时间之窗的周期原理并没有硬性规定适用在那个时间等级的趋势里面,那就是说,大到月线,小到5分钟图,我们都可以应用菲波纳奇数例来寻找顶底,那我们到底以哪个为准呢,一般来讲,大小周期要配合使用,因为大周期中会套小周期,它们其实并不矛盾,比如21天的周期,那正好是五周的周期,只不过是第五周的第一天上就是第21天上出现顶底的可能就更大一些罢了。所以在应用上,我们应该是先研究大的形态和大的时间周期,然后再用小周期找到价格趋势可能出现反转的具体时间。比如,本月是距离前

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教案

《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周期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列举、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3.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规律,并会运用这个规律来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微课、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周期现象的概念 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是什么日子?对,今天是3月31日星期二,再过一天是星期几?再过2天呢?再过3天呢?……再过7天呢?再过7天还是星期二,让我们继续数下去(课件呈现翻日历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周期现象。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时间的周期问题(板书课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日历翻到了4月16日星期四,请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4月16日到5月2日一共有多少天? (2)5月2日这天是星期几?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并课件出示问题:5月2日这天是星期几?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的时间改为现在的时间,而且运用翻动日历的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小华的生日是星期几呢?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想一想,在1号作业纸上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预设: (1)查年历卡的方法。 (2)列举法: 第一种:把从4月16日到5月2日所有的日期以及对应的星期几都一一写出来。 提问:还有不同的列举方法吗? 第二种:只写一组星期一至星期日。 追问:为什么你只写了一组星期几呢? 谈话:是啊,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只写一组就可以了,你可真聪明!我们把不断重复的这一组就叫做一个周期。 谈话:对于这两种列举方法,你想说点什么? (3)推算法: 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加7呢?” (4)根据周期进行计算 追问:谁听到他总天数16天是怎样求出来的?为什么要用16÷7?余数是2天,你为什么就能断定答案是星期六呢? 预设:16天里有2个周,还余下2天,4月16日是星期四,两周后还是星期四,余下2天,就要从星期四往后推算2天,所以是星期六。 2.借助课件,进一步梳理解题方法。 谈话:刚才交流的几位同学方法都很好,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请看大屏幕: 第一种查一查: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26讲巧算年龄后附答案

第26 讲巧算年龄 、知识要点: 年龄问题是一类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它通常以和倍、差倍或和差等问题的形式出现。有些年龄问题往往是和、差、倍数等问题的综合,需要灵活地加以解决。 解答年龄问题,要灵活运用以下三条规律: 1、无论是哪一年,两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 2、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推移,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 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人的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二、精讲精练 例1 :爸爸今年43 岁,儿子今年11 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 倍? 练习一 1、妈妈今年36岁,儿子今年12 岁。几年后妈妈年龄是儿子的2倍?

2、小强今年15岁,小亮今年9 岁。几年前小强的年龄是小亮的3 倍? 例2: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3 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 岁。妈妈和女儿今年各多少岁? 练习二 1、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3 年前,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和是44岁爸爸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 2、今年小丽和她爸爸的年龄和是41岁,4 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小丽的 10 倍。小丽和爸爸今年各是多少岁? 例3:今年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5 倍,3 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小梅的2 倍。小

红和小梅今年各多少岁? 练习三 1、今年小明的年龄是小娟的3倍,3年后小明的年龄是小娟的2 倍。小明和小娟今年各多少岁? 2、今年小亮的年龄是小英的2倍,6年前小亮的年龄是小英的5 倍。小英和小亮今年各多少岁? 例4 :甜甜的爸爸今年28 岁,妈妈今年26 岁。再过多少年,她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和为80 岁?期望数学岛 练习四

1、蜜蜜的爸爸今年27 岁,她的妈妈今年26 岁。再过多少年,她爸爸和妈妈的 年龄和为73 岁? 2、林星今年8 岁,爸爸今年34岁。当他们的年龄和为72岁时,爸爸和林 星各多少岁? 例5 :小英一家由小英和她的父母组成。小英的父亲比母亲大 3 岁,今年全家年龄总和是71岁,8 年前这个家的年龄总和是49岁。今年三人各多少岁?

【股票技术分析】时间周期算拐点

【股票技术分析】时间周期算拐点 【核心提示】上一篇文章主要讲解了时间黑洞的作用,这篇就是实战应用了,没有看的投资者可以找《时间黑洞详解》一文先了解一下。 眉开眼笑,喜上眉梢 当时间黑洞出现在下降趋势中,股价站在黑洞上沿,并形成有效站立,或者出现看涨K线,预示着股价即将向上变盘,当前趋势可能发生反转即变盘黑洞,如图1中 (图1) 前期股价处于下跌,而当止跌横盘时期出现了第一个时间黑洞,并且股价成功站在了黑洞的上沿,后期出现了大幅的上涨,当出现调整的阶段再次出现了时间黑洞,并次日股价有一次站在黑洞的上沿,又形成了新一轮的上涨,这一类型的黑洞既是“眉开眼笑,喜上眉梢”。 冷眼看盘 如果时间黑洞出现在上涨趋势中,价格有效跌破黑洞下沿,或有看跌K线,预示着当前趋势结束,股价即将向下反转。

(图2) 如图2中第一次出现时间黑洞的位置就是股票上涨途中出现横盘时发出的,股价有效跌破黑洞下沿就是我们适当减仓的时机,虽然下跌幅度不大,可是风险意识我们是要有的,当第二次出现黑洞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在股价跌破黑洞下沿时及时卖出股票,就可以避免快速下跌所带来的损失。当投资者手中股票出现此类现象一定不要手软,要果断决策,知道躲避风险的投资者才是成熟的,卖错了我们可以在买回来,而一旦资金大幅出现亏损想要转变就没那么简单了。 眼中流泪 时间黑洞出现在下降趋势之中,股价跌破了黑洞的下沿,预示当前趋势将沿原有趋势方向继续下降。 (图3) 如图3所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下跌后,反弹期间出现了时间黑洞,股价没能突破黑洞上沿,而是跌破了黑洞的下沿,后期股价延续下降趋势并且跌速加快,跌幅加大,这样的“眼中流泪”是我们必须要回避的中期下跌过程。 时间黑洞的出现,可以让公众投资者擦亮眼睛,对于关键性的变盘位置都能有所对策,是投资者在股市披荆斩棘的利器,本文讲的几种图例大家可以多去研究,后期我还会针对黑洞的组合进行详细的解答。

最新第8讲:乘除巧算(教案)

第8讲:乘除巧算(教案) 课前知识复习 一:6个人从甲地到乙地用4小时,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3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几小时? 二: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5天能长到4厘米。问要长到32厘米共要多少天? 引入 前面我们已给同学们介绍了加、减法中的巧算,大家学会了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巧算,实际上这种凑整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牢记以下几个计算结果:2×5=10,4×25=100,8×125=1000。 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等,善于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你有好办法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25×17×4 (2)8×18×125 (3)8×25×4×125 (4)125×2×8×5 【思路导航】(1)我们知道25×4=100,因而我们要尽量把25与4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便。所以我们先算25×4=100,再与17相乘即100×17=1700;(2)因为8×125=1000,因而我们先把8与125放在一块计算,8×125=1000,再乘18:1000×18=18000;(3)已知25×4=100、125×8=1000,因此这道题我们要通过移位的方法把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然后再把1000与100相乘,1000×100=100000;(4)因为125×8=1000,2×5=10,因而这道题也要移一移,先计算125×8=1000和2×5=10,再计算1000×10=10000。 练习1: 1.计算:(1)25×23×4 (2)125×27×8

江恩时间周期

江恩时间周期 研究江恩理论。只用两种时间周期。一个是对等周期。一个是对等循环周期。对等周期好理解。俺简单讲一下。比如一个下跌走势用了100个交易日。那么其后的上涨。25天 50天 75天 100天。分别是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一倍的位置。就是应该关注的变盘日。特别是50天和100天时。分别是前周期的二分之一和一倍时。更是重要的时间周期。比如大盘日线图上11到12下跌用了52天。12到13也是52天。就是一个标准的对等周期。 对等周期好理解。就不多讲了。今天讲讲对等循环周期。上图是大盘的日线图。高点是3478点。低点是2319点。高点到低点总共用了221个交易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时间周期。那么怎样对等循环那?注意看。高点到低点之间有多个不同的高低点。这些高低点分别向后延伸221个交易日。就是对等循环周期了。比如从5点到6点这个低点用了21天。那么从10点开始向后顺延21天。就实现了6点开始的第221天的循环。就是说10点后的第21天是个对等的221天循环时间周期。这一天的前面如果是上涨。很可能上涨结束。这一天前面是下跌的。很可能下跌结束。一个笨办法就是查天数。比如从5点开始查起。记住到不同的高低点的天数。然后再从10点开始查天数。关注和前面的高低点天数相同天数的盘口变化。来判断市场的转折。 聪明办法。软件的画图工具。周期线。俺的画图工具的第六排。中间的那个图标。就是。竖着的平行线。先画第一组。就是高点到低点了。就像上图中的那样。注意。第一根黄线上方有间距标识为221天。 然后画第二组。让第二组的第一根黄线在第一组黄线中。并使第二组的间距也是221天。然后就可以左右拉动第二组黄线进行观察了。 注意了。带小白点的是第二组黄线。6点后的第一个高点对应的是10点后的一个小高点。当然。6点对应的是10点后的第一个高点。

计算时间

第31讲计算时间 【专题简析】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钟表的用处可多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钟表。关于时间的数学问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时间的趣题。 这组与时间有关的趣题,不仅与时间的知识有关,还与平均分、间隔等数学问题有联系。小朋友要注意,当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时,你还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 【例题1】 钟面上有12个数,你能在钟面上画一条线,把钟面平均分成两部分,使每一部分数的个数相等,和也相等吗? 思路导航:钟面上有12个数,它们的和就为1+2+3…+12 = 78,根据题意把钟面平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 练习1 1.钟面上有12个数,你能画两条线将钟面分成三部分,使每部分的数相加的和相等吗? 2?如果要把钟面分成六部分,使每一部分的个数相等,和也相等,应该怎样分?

3.小明从家到学校跑步去和回要8分钟,如果去时步行,回来时跑步一共需要10分钟,那么小明来回都是步行要几分钟? 【例题2】 小枫家的钟一时敲一下,二时敲二下……十二时敲十二下,每到半小时敲一下。有一天,小枫在家看一本书,听到钟正好敲一下,他一看钟面正好是一点钟,这本书看完时,听到钟正好敲了4下,他一共听到钟敲了多少下? 思路导航: 根据题意,钟敲一下是1点,敲两下是2点,敲四下是4点,一至四点整点钟,小枫共听到钟敲了1+2+3+4 =10 (下),每半点敲一下,一至四点中间有3个半点,钟又分别敲了3个1下,所以小枫一共听到钟敲 了13 下。 解:1+2+3+4+3= 13 (下) 答:他一共听到钟敲了13下。 练习2 1.小华家的桌面上放了一座钟,几时就打几下铃,每到半点又打一声,一天小华6: 00开始写作业时听到时钟整点报时,做完作业时又听到整点报时,前后一共打了14下,小明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2?小云家的一座台钟,一点打一下,两点打两下……十二点打十二下,每半点钟又打一下。小云在家玩,看见爸爸拿着书去书房,正好听到台钟打了3下;爸爸从书记出来,这是台钟 正好打了5下。小云一共听台钟打了多少下?

技术生命周期专利分析方法与生命周期计算方法

技术生命周期专利分析方法与生命周期计算方法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法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是专利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专利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它针对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件专利文献所代表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可以是某一技术领域整体技术生命周期。 1.专利技术的4个发展阶段 人们通过对专利申请数量或获得专利权的数量与时间序列关系、专利申请企业数与时间序列关系等分析研究,发现专利技术在理论上遵循技术引入期、技术发展期、技术成熟期和技术淘汰期4个阶段周期性变化。 (1)技术引入期。 在技术引入阶段,专利数量较少,这些专利大多数是原理性的基础专利,由于技术市场还不明确,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参与技术研究与市场开发,表现为重大的基本专利的出现。此时,专利数量和申请专利的企业数都较少(集中度较高)。 (2)技术发展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扩大,介入的企业增多,技术分布的范围扩大,表现为大量的相关专利申请和专利申请人的激增。 (3)技术成熟期。 当技术处于成熟期时,由于市场有限,进入的企业开始趋缓,专利增长的速度变慢。由于技术的成熟,只有少数的企业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 (4)技术淘汰期。 当技术老化后,企业也因收递减而纷纷退出市场,此时有关领域的专利技术几乎不再增加,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和企业数都呈负增长。 2.专利技术生命周期计算方法 基于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上存在4个阶段,人们引用多种方法来测算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主要介绍专利数量测算法、图示法和技术生命周期( technology cycle time,TCT)计算方法。其中,专利数量测算法和图示法主要用于研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生命周期,而TCT计算方法主要用来计算单件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 (1)专利数量测算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技术生长率(v)、技术成熟系数(α)、技术衰老系数(β)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的值测算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①技术生长率(v)。所谓技术生长率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过去5 年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如果连续几年技术生长率持续增大,则说明该技术处于生长阶段。 ②技术成熟系数(a)。所谓技术成熟系数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如果技术成熟系数逐年变小,说明该技术处于成熟期。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 知识导航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要牢固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特殊的规律性问题,即周期问题。 解答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果商正好是整数,结果为一个周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商有余数,那么余数是多少就是一个周期里第几个;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在求余数和尾数时,则要转化为周期问题。 精典例题 例1:春节前夕,湖里万达广场门前挂了一排按“四红三橙二黄一绿”重复排列的彩灯,你知道第56只灯是什么颜色吗那么第99只呢 [ 思路点拨 由题意可知灯颜色排列的规律是“四红三橙二黄一绿”依次重复出现,因此,每4+3+2+1=10只灯可以看作一个周期。用总量56去除10得余数6,在一个周期里可以知道第6只灯为橙色。同样的用99去除10得余数9,在一个周期里第9只灯为黄色。 模仿练习 1.国庆期间,大嶝公路两旁都插了按“二红三黄四绿”重复排列的彩旗,你知道第52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吗那第112面呢 : 2.小晨将108颗彩珠按“一黄三红五蓝”重复排列的顺序穿成一串,则红珠子共有多少颗 $ 3.小静用彩纸折了100颗幸运星,并按“二红四黄三紫”的顺序穿成一串。那么你知道最后一颗幸运星是什么颜色吗这种颜色的幸运星一共有多少颗

例2:有一列数,1、4、2、8、5、7、1、4、2、8、5、7...... ①:第58个数是多少 ②:这58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 思路点拨 ①从排列可以看出,这组数字是按1、4、2、8、5、7为一个周期一次不断重复出现排列的,一个周期为6个数。则:4 ÷可知重复了9个周期,还剩4个数。在一个周期里的第 58= 9 6 ...... 4个数为8,所以第58个数是8。②每个周期的各数之和为:27 + + +,所以这58 + + 5 7 8 2 4 1= 个数相加的和应该为:258 + + + ?。 + 8 9= 4 2 1 27 模仿练习 1.有一列数,5、6、2、4、5、6、2、4...... ①:第129个数是多少 】 ②:这129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2.小鑫把小猪储蓄罐存的硬币按1角一组,2角一组,3角一组,4角一组,5角一组...这样的顺序一直往下排列。 ①:当他排到第111组时该组应该是几角钱 ②:这111组硬币共有多少元钱 ~ 3.河岸上种了100棵桃树,第一棵是蟠桃,最后两棵是水蜜桃,再后面三棵是油桃。接下去又是一棵蟠桃,两棵水蜜桃,三棵油桃,按这样的顺序种下去,第100棵是什么桃树三种桃树各有多少棵 " 例3:已知20XX年1月1日是星期四,那么该月的22号是星期几该月的28号是星期几20XX年1月1日是星期几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计算 根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还应该进一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中使用,尤其是要考虑项目的运营与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很多阶段都会涉及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和方案的选择,只是具体细节和计算精度可能不同,例如估算阶段,建设成本和δ来运营维护成本的计算都很粗略,到了设计阶段,建设成本(施工图预算)是参照施工图,根据定额或建立在对己完工程数据库基础上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比较准确,在设计阶段不仅要给出设计方案还要给出δ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因此,δ来成本的准确度也比较高。在建设过程中,应对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造价控制负责,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工期和批准的建设项目总投资进行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施工招标、设备采购招标等,努力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总造价以内。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其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从而作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策。决策的依据是在所有外部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为可选择的方案。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仅就工程造价费用而言,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就是以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工作;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工作。如果设计概算超出投资估算,应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同理,如果施工图预算超过设计概算,应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修改或修正。要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采取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地点、能源、材料、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同时,如果有多个设计方案,则需要进行设计方案的优选,设计方案优劣的标准就是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生命周期成本中,对建设成本、δ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都可根据我们在第五章中设计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统一计算的方法和计算机实现步骤进行计算。 实施阶段如前所述,为了方便管理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招投标阶段和项目施工阶段两个子阶段,具体的管理如下所述。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以工程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参与工程招标文件的制定,编制招标工程的标底,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确定工程承包合同的价格。投标时分为技术标和商务标,在进行技术标的评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设方案还有考虑δ来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这两者均优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技术方案。在评价商务标的时候,评价的依据应该由原先的建设成本最低变为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美国爱荷华州的法律就规定,评标的决策依据就是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完成招标阶段工作和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以后,造价工程师在施土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把计划工程造价控制额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地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在施工阶段,需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地确定实际工程造价费用的支出;以严格的工程计量,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

周期问题

周期问题 一、概念和原理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解决有关周期性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循环周期. 分类: 1.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2.数列中的周期问题; 3.年月日中的周期问题. 周期性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从中找准变化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作为解题的依据;其次要确定解题的突破口。主要方法有观察法、逆推法、经验法等。主要问题有年月日、星期几问题等。 ⑴观察、逆推等方法找规律,找出周期.确定周期后,用总量除以周期,如 果正好有整数个周期,结果就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例如:1,2,1,2,1,2,…那么第18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2,1829 ÷=,所以第18个数是2. ⑵如果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为下个周期里的第n个; 例如:1,2,3,1,2,3,1,2,3,…那么第16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列的周期是3,16351 ÷=???,所以第16个数是1. ⑶如果不是从第一个开始循环,可以从总量里减掉不是循环的个数后,再继续算. 例如:1,2,3,2,3,2,3,…那么第16个数是多少? -÷=???,所以第16这个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循环,周期是2,(161)271 个数是2.

二、图形中的周期问题 例1:小兔和小松鼠做游戏,他们把黑、白两色小球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 你知道它们所排列的这些小球中,第90个是什么球?第100个又是什么球呢? 例2:美美有黑珠、白珠共102个,她想把它们做成一个链子挂在自己的床头上,她是按下面的顺序排列的: ○●○○○●○○○●○○○…… 那么你知道这串珠子中,最后一个珠子应是什么颜色吗? 美美怕白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够,你能帮她算出这种颜色在这串珠子中有多少个吗? 练一练: 1.小倩有一串彩色珠子,按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排列. ⑴第73颗是什么颜色的? ⑵第10颗黄珠子是从头起第几颗? ⑶第8颗红珠子与第11颗红珠子之间(不包括这两颗红珠子)共有几颗珠子? 2. 奥运会就要到了,京京特意做了一些“北京欢迎你”的条幅,这些条幅连起来就成了:“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北京欢迎你……”依次排列,第28个字是什么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