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0
小儿推拿科普知识中医科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科小儿推拿的八个方面。
一、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脏腑娇嫩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功能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弱。
形气未充是指小儿身体形态和气息未达到成人水平,脏腑功能不完善。
生长迅速是指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小儿的病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是易受外邪侵袭、易传变、易虚易实、寒热夹杂等。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同时,小儿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常常寒热夹杂,虚实互见。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是调和阴阳平衡,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着一定的方向推动皮肤,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按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捏法:用手指捏拿肌肉或穴位,可以刺激穴位和经脉,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摩挲,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拨法:用手指在肌肉或经络上轻轻拨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搓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搓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按压,可以刺激穴位和经脉,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拿法:用手指捏拿肌肉或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如太阳穴、印堂穴、鱼腰穴、睛明穴等,可以调节头面部的气血流通,缓解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颈胸背部穴位:如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等,可以调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缓解咳嗽、哮喘、胸闷等症状。
小儿推拿科普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是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国,小儿推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
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包括经络学、脏腑学和气血理论。
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内的防御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小儿推拿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效果。
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儿童疾病,例如感冒、消化不良、便秘、失眠、多动症等。
它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通过推拿头部来改善睡眠问题,通过拍打背部来促进肺部的发育和呼吸道的畅通。
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帮助儿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小儿推拿的施术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来操作。
在进行小儿推拿前,医师会先对儿童进行综合的体检和诊断,然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案。
推拿过程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然后进行相应的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操作。
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而定。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疗法。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发烧、出血、感染等,小儿推拿可能不适用或需要特殊的操作方法。
因此,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或专业推拿师的意见,确保能够正确并安全地进行推拿疗法。
除了小儿推拿,儿童的健康还需要家庭的关注和呵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小儿推拿知识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古老、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小儿推拿可以调理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儿童身体健康地成长。
小儿推拿适用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适合于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特别脆弱,身体的各个系统也还未完全发育完善。
通过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婴儿的骨骼发育,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婴儿更好地吸收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小儿推拿主要通过按摩、拉伸、腾挪、掐捏等手法,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例如,有些婴儿可能因为胃肠功能不完善而引起腹胀、便秘等问题,通过推拿可以刺激婴儿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问题。
对于一些比较活泼好动的儿童,推拿可以帮助他们调节神经系统,减少过度活跃造成的疲劳和失眠等问题。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也很重要。
首先,推拿时要选择一个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确保孩子放松舒适。
其次,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轻柔温和,不宜用力过猛,避免对儿童身体造成损伤。
此外,小儿推拿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随意尝试。
小儿推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儿童接受起来较为轻松愉快。
其次,小儿推拿可以调理全身各个系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还可以改善小儿睡眠质量,缓解儿童焦虑、压力等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
通过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调和气血,小儿推拿能够改善儿童的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关注小儿推拿这项古老而神奇的疗法,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激活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病情。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030201三指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五指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指按法掌按法摩法指摩法掌摩法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腹痛、发热等。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
注意事项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
推拿手法症状表现清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穴、运内八卦等。
注意事项力度适中根据小儿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以达到治疗效果。
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小儿不适或伤害。
逐渐增加在推拿过程中,可根据小儿的反应逐渐增加手法力度,但需注意适度。
手法力度掌握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01准确取穴02避免误伤03避免误操作风险了解禁忌症推拿师应了解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如高热、急性炎症等,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推拿。
注意观察反应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治疗推拿治疗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导致小儿身体负担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成功案例展示01020304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小儿病症推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调整推拿手法遇到复杂病症时的处理建议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建议四家长自助推拿指导建议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手法与穴位常见病症治疗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详细讲解了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如推、拿、按、摩等,以及常用的穴位和经络。
小儿推拿简介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小儿推拿一,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中医术语,又名小儿按摩,在完全遵循中医基础《黄帝内金》理论前提下,通过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部位(头面,四肢,胸腹,背部)以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集治疗与保健的双重目的。
二,小儿推拿优势A,小儿易于接受避免了吃药之苦,打针之痛,抗生素的摄入量。
B,更经济咱常说:救呼车一响,一年猪白养。
经常去医院的家长都清楚现在的医疗水平与价格。
尽管现在国家的医疗条件相对比较完善。
国家相对应的出台了一定的医保政策,以便大家有一个更经济的就医条件。
尽管如此,去一次医院花费也不算少。
C更实用平常不养生,老了养医生。
人体就好比一辆车,新车出厂前还需要做做比如上油,打腊,调试等相关的保养准备工作,出厂后会有一些维修维护点跟踪服务。
经常保养的车与那不经常保养的车能一样吗?D,更省心一个富有的帝王永远没有一个健康的乞丐幸福。
当下以目前国家的经济总体收入来讲,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缺。
没事儿可以聚聚餐,旅旅游,打打球等一系列享受生活的活动,一旦家庭中出现了病人,出去玩儿需要犹豫再三,上班时还挂念着病者,好不容易休息了吧,还需要照顾病人。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种体验!三,为什么小儿需要养生有很多人觉着,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利,甚至有部分人会认为人不需要养生,有病了就去治疗,根本就不需要养生。
也会有部分人会质疑小儿除了生病去吊吊盐水,吃吃药立马就会好,怎么还需要养生天天给吃饱,穿暖就是养身体了,怎么还需要养生也有部分家长会认为我家孩子吃的好,睡的好,长的好,根本就不需要养生。
小儿从出生到步入成人阶段的成长过程中,按受五谷杂粮的喂养,感受日光的沐浴,接受大自然中风,寒,暑,湿,燥等邪气的洗礼。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机体被邪气所侵袭,同时当下伴随着现存食物和药物内共存抗生素的残留与使用,那么宝宝机体自身各项机能(免疫力,生长力,智力发育,营养吸收等)都会在的受到相应的损害。
小儿推拿名词解释小儿推拿是指对儿童进行推拿手法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人体经络与穴位的推拿刺激,调理气血、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小儿推拿作为推拿的一个分支,专门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特点,以特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理论,中医学认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生命力活跃,对外界刺激敏感,对治疗手法的响应也较为迅速。
小儿推拿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养护脏腑,改善疾病的症状和体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的手法主要有按揉、点按、推拿、捏捣等。
按揉是指用手掌或者拇指、食指等指腹部分对相关部位进行旋转按压的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点按是指对穴位进行点按刺激,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整气血,消除疾病的作用。
推拿是通过按压、推动和摩擦等手法对经络进行刺激,调和阴阳并达到改善机能的目的。
捏捣是指用手指、手掌等部位对肌肉、皮肤等进行提拉和揉捏,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包括哺乳期婴儿的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小儿感冒、咳嗽、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小儿睡眠障碍、多汗症、遗尿症、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皮肤病、过敏性紫癜、湿疹等皮肤疾病等。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也非常重要。
首先,小儿推拿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安全和疗效。
其次,小儿推拿的力度要轻柔适中,以避免对儿童造成不适或伤害。
再次,小儿推拿的频率和时长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年龄段来确定,避免过度刺激。
最后,推拿操作前应保证手部卫生,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总之,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对儿童的穴位和经络进行刺激,调节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它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在一些儿童常见病和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小儿推拿中医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专门针对小儿的身体特点和生理发育规律,通过对穴位的按摩、推拿和拍击等手法,调理幼儿身体,促进健康发育。
中医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小儿推拿的起源、原理、常见病症以及效果。
中医小儿推拿起源于古代中医学,是一种独特的疗法。
它认为小儿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
通过按摩、推拿、拍击等手法,可以直接作用于孩子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提高自愈能力,进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脏腑学说。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运行通道,贯穿全身。
经络中的穴位是能够调节气血的特定点位。
中医小儿推拿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调节和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同时,根据脏腑学说,中医小儿推拿还可以促进脏腑之间的协调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小儿推拿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运用,对于多种小儿疾病有显著疗效。
中医小儿推拿可以改善小儿的消化功能,缓解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促进小儿的呼吸功能,缓解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调节小儿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咽炎等传染性疾病;可以促进小儿的神经发育,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多动症等神经系统问题。
中医小儿推拿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
二是强化免疫力,提高自愈能力。
中医小儿推拿可以调节小儿体内的气血运行和免疫系统,增强小儿的抵抗力,提高自我修复能力。
三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调节。
中医小儿推拿可以刺激和调整神经系统,促进小儿的神经发育,改善小儿的睡眠问题和多动症等神经系统障碍。
在中医小儿推拿治疗中,医师会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取适合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常用的手法包括拇指推法、揉法、拍法等,通过不同的手法结合按摩、推拿和拍击,以达到调理病症的效果。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1. 简介1.1 概述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调理小儿身体健康。
1.2 目的与作用小儿推招建立在中医学理论基础上,旨在促进小儿气血运行畅通、获得整体平衡,并预防和治疗各类常见病及多发性功能紊乱。
2. 推拓名词解释(注:以下为部分名词解释)- 经络:人体内流动督导生命活力(气)以维持正常机能活动之渠道系统。
共有12个主要经络对应五官六腑四肢头面颈胸骶尾十二处区域。
- 穴位:人体表面具有较高电导率或压触敏感点,在针灸、按摩时起到重要作用的点。
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相应穴位进行操作。
3.适应证与禁忌证(注: 下列仅举例)3.1 适应证:- 小儿常见病:感冒、腹泻、便秘等。
- 常见功能紊乱:失眠、多汗症等。
3.2 禁忌证:- 发高热,或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禁止推拿治疗。
4.小儿推拍技法(注: 下列仅举例)4.1 推法沉沉握捶(又称“三指按”)是一种基本手法。
操作时使用大骨节和掌根部分进行轻柔而坚定地按压穴位,并配合适当力度的旋转摩擦来刺激经络气血运行。
5.注意事项(注: 下列仅举例)5.1 环境要求:在安静舒适无干扰物质存在的室内进行推拍治疗,保持空气流通并维持温暧恬静之状态为佳;6.附件此文档不涉及任何附件内容。
7.相关名词解释- 中医学理论:中华传统医药学术体系所包含知识与观点总结归纳形成之理论系统。
- 小儿常见病: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常见健康问题,如感冒、腹泻等。
- 功能紊乱:人体某个器官或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不适和异常表现。
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专门应用于儿童的保健和治疗。
由于儿童的身体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殊的关注和照顾,小儿推拿因此而产生。
这项疗法通过调理儿童的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并且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推拿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古人发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推拿可以帮助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的发育和协调,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古代,小儿推拿是由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传承给后代,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小儿推拿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儿童身体的特殊按摩手法,刺激经络和穴位,调整气血循环,促进阳气的升发,阴邪的泄散。
这些手法包括揉、按、推、拿等,力度和频率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推拿手法的施用,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加强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
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婴幼儿时期,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改善消化功能,预防和缓解腹泻、便秘和胃痛等常见问题。
其次,在幼儿期,推拿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发育,改善姿势和步态,纠正驼背、矮小、弱小等问题。
再次,在学龄前儿童时期,推拿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智力和语言发育,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优势。
除了上述常见问题的应用外,小儿推拿还可以用于治疗许多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喘息等)、神经系统疾病(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皮肤疾病(湿疹、荨麻疹等)、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哮喘等)以及心理和行为障碍等。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疗法,广受儿童家长和医生的信赖。
尤其在西方国家,小儿推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医院和诊所,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
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
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
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
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编辑本段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1、脾经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经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内八卦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6、三关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9、虎口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2、龟尾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1]编辑本段儿科推拿按摩——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一、感冒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
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
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
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分热感冒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
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
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
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
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理)1、外感咳嗽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
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
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
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
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
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
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临床表现)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1)阳虚咳嗽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治疗)1、外感咳嗽治则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
多见于春秋季节。
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
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
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
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
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
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
《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
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
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治则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编辑本段小儿推拿作用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其和保健为目的的方法称之为小儿按摩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
对新生的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出生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