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中必修一生物期末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90.50 KB
- 文档页数:24
贵阳市高中必修一生物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虽然增大,但其物质运输效率并没有增强
B.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改变了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了细胞分化
C.细胞的衰老导致人体的衰老,延缓人体衰老就要设法阻止细胞的衰老
D.细胞凋亡由遗传物质控制,只发生在老年个体,能加速人体的衰老死亡
2.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①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
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C.②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3.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细菌,并获得了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D.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4.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⑤⑥D.①④⑤⑥
5.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6.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7.下图为核苷酸链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
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1个
C.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8.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
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9.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
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0.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选用藓类叶、黑藻叶或者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B.为防止叶绿体失水,在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C.观察细胞质流动之前,供观察的黑藻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D.观察细胞质流动,先找到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11.阴暗环境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A.加快CO2的固定过程B.光反应速率加快
C.使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D.提高暗反应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
12.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判断错误
..的是()
A.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可发生在图中的①
B.若该细胞为根冠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活细胞的染色体
C.细胞内②、③、⑤、⑥、⑦可构成生物膜系统
D.蛋白质合成并分泌过程中,②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但膜的成分发生更新
13.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
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14.下图表示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某种生化反应。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B.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小于乙C.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D.该反应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内
15.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无需染色
B.在常温条件下,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加热
D.观察活细胞的线粒体可以用甲基绿染液染色
16.下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两个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三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B.过程③消耗的ATP和 NADPH,由过程①②提供
C.过程④消耗的CO2量不一定等于过程②产生的CO2量
D.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③④发生在细胞器中
17.下列物质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糖蛋白——识别与信息交流
B.纤维素——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
C.DNA——携带遗传信息
D.磷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18.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
19.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
野生型和突变体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指
标
类
型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叶绿素
a/b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
-1)
胞间CO2浓度/
(μmol CO2·m-2·s-
1)
呼吸速率/
(μmol CO2·m-
2·s-1)
野
生
型
0.286.948.13210.864.07
突
变
体
0.329.305.66239.073.60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TP与[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B.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C.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速率比野生型低2.47(μmol CO2·m-2·s-1)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20.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
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作用强度
二、多选题
2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中只有细胞这一层次
B.一棵白杨树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C.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22.{下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将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选用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23.{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与生物膜有关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24.{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下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中的基因都不能表达时,该细胞开始凋亡
D.不同诱导因素使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25.{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植物的品种
B.15℃时P1、P2单位时间制造的葡萄糖相等
C.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为25℃
D.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
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
26.{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 1982 年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脑啡肽,下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
(1)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③的名称_____。
(2)氨基酸的种类由_____ 决定,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_____种。
(3)脑啡肽是由_________种_____个氨基酸分子脱去_____个水分子缩合而成。
在此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
27.{下图为两种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及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图中结构1的名称为______,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一中结构3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____。
(2)请按照分裂的先后排序对图二进行排序__________。
该图中处于图三中BC段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图三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一所代表生物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5)图二A图中有染色体_____条,DNA分子_____个。
28.{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
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②滴管③量筒④酒精灯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
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9.{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PPO),使无色的酚类物质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
请分析材料回答: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系统。
(2)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和底物接触,引起马铃薯褐变。
为探究温度对PPO 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顺
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试管5试管6试管7试管8序
PPO粗
2mL/2mL/2mL/2mL/
提液
酚类底
/2mL/2mL/2mL/2mL
物
反应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混合振荡混合振荡
温度预
(5min) 0℃15℃30℃45℃
处理
保温时
5min5min5min5min
间
记录结
+++++++++++
果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制备PPO粗提液时要加入pH为5.5的磷酸缓冲液,其目的是_____。
②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
③在上述预实验的基础上,请写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的基本思路:_____。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多种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
绿茶制作时茶叶必须先进行_____(填“高温炒制”或“低温保存”),以防变色。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_____的作用,使鲜叶中茶多酚大量减少,但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30.{某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下图1所示;资料还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因此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
于是他们设置15℃、16℃、17℃、18℃四个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结果如下图2所示: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
(2)根据图1数据,设置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控制在__________。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可以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表示。
(4)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能否确定“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这一假设成立?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
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增殖过程一般不会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C、人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而细胞衰老存在于人体发育的各个阶段,C错误;
D、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在胚胎时期就存在,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详解】
A、①和③对比,蛋白酶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
B、③和④对比,斐林试剂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但不能用来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B错误;
C、②和④对比,淀粉只能被淀粉酶水解,不能被蛋白酶水解,所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D、④和⑤对比,麦芽糖是还原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也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A、细菌具有细胞壁,A错误;
B、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B错误;
C、与酵母菌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该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环状DNA中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掌握链状DNA和环状DNA结构上的区别,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根据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的变化进行判断
【详解】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正确;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②错误;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③正确;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含有1个染色体组,④错误;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⑤正确;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⑥正确.
故选C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
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有中间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了两个子细胞。
【详解】
A、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A错误;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质,染色质是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而得名,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详解】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A正确;
B染色质没有在核仁中,B错误;
C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C正确。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D正确;
【点睛】
细胞分裂时,间期以细长的染色质的状态出现,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所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由核苷酸形成的核苷酸链,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
核糖核苷酸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是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
【详解】
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碱基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即图中的a,A正确;由题图可知,多数五碳糖有2个磷酸与之直接相连,但每一条链的其中一端有一个磷酸只与一个五碳糖相连,B错误;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苷酸链,即图中③,C正确;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某核苷酸链的局部示意图,考查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组成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8.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细胞的细胞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只含有RNA,其他细胞器中都没有DNA和RNA,根据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可知,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各种细胞器的特点的掌握情况。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恩格尔曼实验选取了水绵和好氧菌作为实验材料,提供了黑暗无空气的原始条件。
【详解】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螺旋状便于观察,A错误;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避免光照下产生的氧气对后续实验产生影响,B错误;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C正确;
D、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氧气,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详解】
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不适合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A错误;
B、临时装片中要一直保证有水,避免细胞(叶绿体)失水,B正确;
C、观察细胞质流动之前,供观察的黑藻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保证观察的正常进行,C正确;
D、叶绿体有颜色,便于作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流动,D正确。
故选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提高光照强度,光合色素的光的吸收增多,光反应增强,从而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故选B。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该图表示蛋白质转运示意图,图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膜,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⑦表示细胞核。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可发生在图中的①核糖体,A正确;
B、根冠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若该细胞为根冠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该活细胞的染色体,B错误;
C、细胞内②高尔基体、③内质网、⑤线粒体、⑥囊泡、⑦细胞核都是细胞内的具膜结构,可构成生物膜系统,C正确;
D、蛋白质合成并分泌过程中,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但膜的成分发生更新,D正确。
故选B。
【点睛】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场所不同:ATP水解
在细胞的各处。
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
A、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能与ADP相互转化,A正确;
B、水稻叶肉细胞中的ATP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B错误;
C、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D、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转移到某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D正确。
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甲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表示生物催化剂﹣﹣酶,乙是反应的底物,丙、丁为生成物,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具有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等特点。
【详解】
A、甲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表示生物催化剂酶,乙是反应的底物,A错误;
B、根据图示,此反应应为水解(分解)反应,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大于乙,B错误;
C、甲是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是RNA,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可能都不是蛋白质,C正确;
D、该图所示的酶催化物质分解过程可发生于细胞内,如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也可发生在细胞外,如蛋白质的消化分解,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
实验中,需要使用盐酸处理玻片,主要是因为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由于菠菜叶下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大而且数量少,便于观察,因此用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在观察线粒体时需要使用健那绿染液,它能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详解】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叶绿体本身有绿色,无需染色,A正确;
B、在常温条件下,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B正确;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30℃水浴加热5min,有利于盐酸水解,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