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浅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人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
在高中阶段,怎样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价值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给出了答案,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根本目标。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才是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要考虑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不仅不实用还存在着滞后的现象,如果一味地按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学生们上信息技术课就会觉得没意思、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了。
因此,教师可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及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吸引其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处处细心留意,多阅读书籍多交流,及时发现和补充相关的新知识,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
首先,它是在计算机房而不是学生平时熟悉的教室上课。
其次,教学中实践性较强,每个学生都有电脑操作,教师讲演与学生操作结合完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讲解结束后一般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或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此时气氛热烈但学生容易松散,而且由于基础与领悟水平之间的差距,学生相互之间会讨论、争论、帮助等,使课堂显得有些混乱,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借机谈论与课堂无关的东西。
基于这些原因,信息技术课堂比较难管理。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语言艺术,激发有效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内容常常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
在课堂中,教师如果能运用风趣的语言、幽默的形式去打动学生,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如在讲excel电子表格时,被选中单元格很难被学生接受,我们可以对学生说,被选中的单元格就是那个有“黑眼圈”的单元格,学生一听就明白,而且很容易记住,以后学生一看到有黑边框的单元格就知道是选定的当前单元格了。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教学前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教学,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文档和演示文稿编辑、互联网技术和电子邮件、数据库和编程概念等。
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技术。
同时,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互联网浏览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和整理信息,再将信息编写成文档或演讲材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写作和演讲技能。
同样,设计一个电子邮件发送任务,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电子邮件服务发送电子邮件,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先讲解课程内容,然后留下一些任务让学生做。
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会先将课程内容发布在网上,让学生自行阅读和消化,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讨论,解答他们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问题,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课程项目课程项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项目可以包括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制作一个网站、编辑一个文档或者设计一个演示文稿等。
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来设计课程内容和任务。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
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游刃有余,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二、促进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编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学科整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多样。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媒体制作、编程实践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上。
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创造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完成课外作业等,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学校也开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小组内开展学习、交流、探究等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思想交流和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得以解决。
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需要进行编程、网页制作、软件设计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创新潜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让学生更开心地学习,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学习、探究,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小组合作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下面简单讨论一下。
1.学生互相影响的问题由于小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好奇,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有可能因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而分心,而且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此时,教师应该通过控制小组人数、合理分组等方式来降低这种影响。
2.学生学前阶段信息技术水平不同小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初期,因为之前的学习水平不同,常常出现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差异的情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这要求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及采用与教学原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兴趣、激励、主动中学习,从而打造自主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时期,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
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教师更应该积极应对。
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老师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下面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观点。
1熟悉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核心和灵魂。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生成情感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起着整合、促进与升华的作用。
只有把握好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领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实质问题。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他们对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特别盼望,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只是网络视频、游戏等,那怎样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
只有当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时,学生才会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3.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
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目前的社会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现代化技术,所以说在教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也得到十分明显的提升,想要让学生们成长为更加符合现代需求的人才,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信息能力,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目前的主要教学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就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研究,来提高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学生们带来更加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标签: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随着目前社会当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计算机所能够应用到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出现十分明显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给学生们带来更加充分的收集、处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提高,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可以自行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与探讨,真正的学会如何实践应用信息技术,而不是仅仅能够做到纸上谈兵。
一、通过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阶段,学习任务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阶段,应该对于学生们的知识接受能力给予更加充分的考虑,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的给学生们带来学习难度的提升。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当中的知识点也要进行更加仔细的推敲,利用统筹兼顾的方式,给学生们设计、构造出一些更加符合学生们实际生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1]。
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入手,第一是设计出更加具有梯度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进行学习阶段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第二是设计出来的任务应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将学生们当成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们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第三则是在进行任务设计阶段,应该保证解决问题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进行问题思考,从而使用更加丰富的方法来进行问题解决;最后一点则是要在进行人物设计阶段,对任务的可思考空间给予更加充分的关注。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何确实有效地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使得速度增大,收益增多,并且更加安全,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认识到课堂引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使学生进入课堂,使他们乐学。
总之,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才能完全体会信息技术课程的奥秘,感悟信息技术课程的精髓。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分层次分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诸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1. 引言1.1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机遇。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资源。
通过互联网、数字化教学平台等工具,学生和教师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和资料,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也为个性化学习、远程教育等提供了可能,使教育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实践机会。
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软件等工具,学生可以在更安全、便捷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探索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参与。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2. 学生学习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
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困难。
3. 资源受限问题:许多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提供优质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存在隔阂。
学生缺乏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5. 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抵触情绪: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抵触情绪。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诸多好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
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和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视频课件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套多媒体课件,配合图文并茂的解释,来讲解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我们可以获得大量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料和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引擎和在线课程平台查找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学习资源的受限性,丰富学习内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实践和互动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
而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互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比如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探究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等工具,学生可以与远在他处的教育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教学反馈与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情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测验等工具进行学习跟踪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学习。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我校八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已不仅仅要求学生对当堂课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它还包括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表达能力的培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发展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需从多方面来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因此,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仍然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去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老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不管哪个学生,只要能完成一个任务都加以鼓励,这样,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也会感觉到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脱颖而出、与众不同的成果,更会充满自豪,进一步激发他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设计好了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
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急于求知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
这样,同学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设计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这样,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而且最终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法3.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加强自主学习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交流。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信息技术基础的关键时期。
然而,众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和策略。
1. 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学习目标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学习目标。
通过这样做,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些目标。
2. 采用互动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注重互动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设计小组活动和问题解决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互动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 引入实践和项目案例纯理论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乏味和难以理解。
为了增加学习的可行性和真实性,教师可以引入实践和项目案例。
例如,让学生使用电脑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或者组织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
4. 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这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练习材料、不同难度的任务或分层辅导等方式来实现。
个性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教师应该保持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和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这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专业杂志或与其他教师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和学习材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6. 提供反馈和评估机制教师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评价和个人讨论等方式来实现。
提供反馈和评估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结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浅谈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代军娜
【摘要】以教学时间为标志进行分析(以达成课程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为共同前提),当前课堂教学模式被分为四种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在高考压力之下,无条件的成为了第一种模式——无前无后型。
那么如何在已有的条件限制下实现课堂有效性?笔者依据自身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资源、课堂纪律、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一、教师合理安排资源利用,提升课堂整体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资源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众多农村中学还存在着资源缺乏的状态。
如计算机数量不能满足单班学生人均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不能按照学号排座。
这样最后那几个学生总是没有机会练习,时间长了之后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都不愿意来机房。
我根据班级学生数和计算机数量将学生变成2人或1.5人一组,并定期更换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更好的实现教学任务。
如发现有玩游戏的同学让把机子暂时让给其他的学生,或者对于实践做的好同学,让他们辅导其他同学完成实践任务,机子留给实践性较差的学生。
合理安排有限资源刺激学生的积极性。
在必修智能工具的应用一课中,我校没有可以展示给学生的手写板、扫描仪等设备,为了实现课堂目标我下载了逍遥笔软件来代替手写板,通过网络让学生自己了解扫描仪,然后配合简单讲解。
对于网速太慢甚至无外网的情况,需要教师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如提前下载需要相应软件,制作动态课件或教学所需的主题资源网站,节约学生搜索信息的时间。
学生也是一种课堂资源,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刺激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教育经历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接。
总之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关注各种教育资源并能合理利用。
二、认真研究学生,做好课堂纪律与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1.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保证
课堂纪律是指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就是指信息技术课堂的纪律情况,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不良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
学生长期以来对信息技术课形成的认识和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行为影响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首先信息老师制定相关纪律制度和课堂规范,强化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实行,教师在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征、行为习惯。
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为了不影响整体课堂教学,可以与其制定学习效果合同书,给他们尊重与认同,让其自行强化。
其次,学会尊重学生。
即使个别学生问题严重批评时也请将自己置身在学生朋友的身份上,不要高高在上,不要一味的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诚的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指出其错误并真诚相信他可以改正。
再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从无关游戏环境中引导出来,比如有些学习喜欢玩游戏,教师如果直接制止或批评他可能会表面上不玩,等老师走到看不见他的地方时偷偷的玩。
老师不可能一节课跟着一个学生,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的做法是与学生交流游戏心得及对游戏的看法,学生会感觉老师跟自己的朋友一样,也喜欢玩游戏,然后再提出来让他把游戏下载下来通过邮箱发送给我。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从玩中引入学中。
2. 注重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
它是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态度积极。
信息技术课上对于学生实践的过程性评价中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无论是在操作技巧还是作品的颜色搭配等方面。
评价中尽量不用直接否定方式,即使有错误在批评性语言的选择上要委婉,让学生更乐意去接受。
比如在《旅游计划》一课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些农村学生以前没用过电脑,学生很自卑,很盲目。
针对这一类差异较大的问题,我会大声在教室表扬他选择的主题很好,肯定他的优点,首先让他获得自信,然后与他单独交流鼓励他向周围学生请教;有些学生操作技巧很熟练,但在作品的颜色搭配方面不是很美,首先表扬他的操作技巧,让后让他观察其他同学作品,委婉的提出如果这样修改,他的作品会更好。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我以量表评价法为主,提前根据实践任务制定专门的评价表,确定评价项目、权重、评分标准;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自身行为与作品进行规范。
在进行自评与互评中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情感体验。
在实践课结束老师一定要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评价在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可以监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依照课程目标设计活动,利用现代工具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
教学过程的预设不能过于精细,否则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桎梏,严重扼杀课堂生成。
比如信息技术教学,粤教必修第一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实例是关于宣传2008奥运会。
对于已经过期的新闻学生根本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寻找新的学习项目。
本节课根据英特尔教育理念把第一章章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设置为框架问题,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在合作和研究型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学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以任务展开学习,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以计算机操作为主,但它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体验。
所以学生实践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
教师在实践任务的选择时要注意内容切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兴趣。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枯燥的代码设计与逻辑推理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这门课,老师在设计实践任务时可以根据其他科目内容或者学生生活来选择。
例如,《程序的顺序结构》中,将实践任务设置为物理教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对于熟悉的内容用新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
同时,实践任务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能充分尊重学生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任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践任务明确但又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完成。
比如,在《多媒体信息的表达与加工》实践活动中(复习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层次设计了必做题和拓展题,拓展题目提供给能力较强的学生。
必做题目也不是千篇一律,设计了制作贺卡、介绍自己、明星简介、产品介绍等主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实现。
合理有趣的实践任务使得每个学生能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提升的过程,以上四点只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所应有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课堂高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余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