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
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从而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在实
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摘苹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着运
用数学语言表达发现的数学信息。
创设了“先摘一个苹果,再摘两个苹果”这样一个情境。
学
生直观的观察到一个苹果与两个苹果合在一起,让学生试着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在“问题
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就要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巩固加法的含义。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利用课件演示出示了橘子图、兔子图、小鸟图和小花图,在观
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图意,说出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通过小兔拔
萝卜图,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思考,既培养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本节课我利用教具多,而没有让学生准备学具,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要面向全体,虽然也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动手
操作的机会,只是动动嘴而已,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2、设计练习题要趣味性,游戏性,毕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样有利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控制好教学节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在这节课中,整个课堂节奏有点慢。
篇二:10的加法教学反思
《10的加法》教学反思
10的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10的分与合后学习的,为此在学习这课时,我先复习了10
的组成,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的组成从而推导出数的加法运算,并以此引出这节课的学习
内容:10的加法。
我创设了“慢羊羊校长给小猴和小象分桃子”这个故事来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效果很明显,这节课学生都很认真听讲,注意力非常集中。
1、慢羊羊校长给小猴分了1个桃、给小象分了9个桃,一共分了几个桃?怎样列算式?(引导学生说出算式:1+9=10,并调换位置说出9+1=10)
2、慢羊羊校长给小猴分了2个桃、给小象分了8个桃,一共分了几个桃?怎样列算式?(引导学生说出算式:2+8=10,并调换位置说出8+2=10)
以此为范例,一直进行到小猴小象各得5个桃子,列出算式5+5=10。
讲解列出了所有与10相关的加法后,我用游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送苹果回家。
我在
每个纸苹果写上一道10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贴着几座写有数字的房子,让每个拿到纸苹果
的学生根据算式的结果将苹果送到家里。
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踊跃的参加游戏,在玩中掌握了
知识。
回顾整节课,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由于10的加法算式的引出基本都是我自己在讲解,
没能锻炼学生独自思考、独自观图列算式的能
力,且在此环节花的时间较长,使原定的3个游戏(送苹果回家、送信、找朋友)只完
成了1个,没能很好的完成原定教学任务;在送苹果回家游戏中,苹果一边写加法算式,另
一边写了减法算式,导致个别学生根据减法算式的结果送苹果回家。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创
设更多更好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来,教会他们独自提取学习要点的本领。
篇三: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加法”,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
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继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小朋友浇花场景图中人数的情况,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把原来的3人与又来的2人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
由此引出“2+3=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通过“试一试”学生熟悉的场景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
通过“想想做做”的1-6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根
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我精心准备
了教学挂图,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小棒、图片等学具。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我创设游戏抢答,展示一些5以内的分与合,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
5以内的加法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加法,理
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出示小朋友浇花的场景图,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同桌交
流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想到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认识到:把原来的3人和
又来的2人合起来一共有5人。
在老师小结的同时,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
起来”的意思。
第二步,在学生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
加法来计算。
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层次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我再次创设学生玩荡秋千的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
会要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计算。
然后学生列出算式后计
算结果,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
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结合书中练习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可操作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实物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所获得
的信息后列出加法算式;在此基础上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边画图形边计算,一方面
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二层次,深化练习,在摆脱具体图形后学生直接应用合起来的思想计算第3、6题,
在交流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同时通过第6题的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给人
以数学美的欣赏。
第三层次,实践应用,教学挂图出示第4题,在学生自由表达题目意思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再次通过计算后投信件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本节课,我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
识加法;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篇四: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专题专栏
全国评优评奖通报
省级评优评奖通报
课改先进评优
优质课评选
学科专业技能大赛
优秀论文评选
优秀案例评选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教研先进评选
网络教研先进评选
*文件通知
通知通报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院外信息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文件资料
文件汇编
成果汇编
年度报告
*市县教研
海口教研
定安小教
定安中教
文昌小教
文昌中教
万宁小教
万宁中教
屯昌小教
屯昌中教
琼海小教
琼海中教
儋州教研
临高教研
三亚教研
五指山教研
保亭教研
陵水教研
乐东教研
东方教研
昌江教研
白沙小教
白沙中教
琼中教研
农垦教研
洋浦教研
三沙教研
海南中学
海南实验中学
国兴中学
海师附中
琼院附中
农垦加来高中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刊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相关协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兄弟省市教研机构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关于我们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机构职能
课改办
规划办
教育学会秘书处
资源研发中心
操作演示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文收录在9200: 数学(shuxue)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文昌市树芳小学???张爱芳
?加法计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
但是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
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及计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
如:在练一练的2道小题中,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看算式说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探讨“3+2=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
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
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
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
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巧妙的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高调;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篇五:《三位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
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学生只学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造成学生的算法思维单一,缺乏数感。
而新教材中安排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比计算结果更重要,计算结果不再是唯一目标。
而在学生方面,上该内容前,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些计算基础,掌握了两位数横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我让学生运用旧知迁移,从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的横式计算中,来学习今天的三位数加法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和算法思维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
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
课中,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明白本节课学习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为教新课而教、知识点脱节的现象。
课上感觉在计算前设计的估算这一环节处理得较好,学生利用以前学的“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估算,在(3)班执教时出现了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的两种情况。
既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作了铺垫,也让学生明确了估算的作用之一——初步检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教下来,感觉处理不妥、值得改进的地方是:
第一,本节课中不要安排用递等式格式表达算理,因为本身就存在迁移并掌握三位数加
法横式的不同算法这一难点,若再添加一个,难点就太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以掌握。
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再解决,而在今天的第一课时中应将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不同算法的掌握及
灵活运用上。
第二,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最后应加以提炼,哪种方法好?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出示不同的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更简便来解决。
如:299+137= 207+148=
很明显,前面一道运用凑整百数的方法可以使运算简便,而后面一道如果采用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的方法很容易在“十加十”这一步出现0+4=4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用先加百、再加十、
后加个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很好用。
在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计算
的同时也能避免日后错误的发生。
第三,在实践运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八”妇女节,小丁丁拿压岁钱陪妈妈去旅游
这一情景,这是一道开放式的巩固练习,在宣扬孝顺长辈传统思想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方
案并计算,来达到强化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的目的。
本来我是想完全放下去,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选一处就不要计算了,选三处不可能钱不够,在选两处的方案里可能出现计算游杭州与苏
州的、游苏州与南京的,还可能出现游杭州与南京的,我想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然后发
现后一种可能是不对的,然后达到把三位数加法的计算结果拓展到千以外。
当时学生尝试后已
有了这一发现,后来因为时间不够了,在组内交流后也没来得及在第一课时内回收上来。
在第
二课时中,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换意见,针对不同的方案、不同的算法展开评价,再进行回
收点评,感觉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