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3.38 KB
- 文档页数:9
财政学知识点列表1、经济与财政的关系2、财政学学科建设指导思想3、市场失灵的表现4、政府的经济作用5、政府干预手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6、什么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需要、私人需要?及区别7、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8、财政职能9、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10、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12、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3、公共定价的含义和一般方法14、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15、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意义16、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17、瓦格纳法则的主要观点18、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分析19、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20、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和项目21、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22、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23、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24、简述政府参与科技活动的理论依据。
25、简述公共卫生必须由政府提供的理论依据。
26、投资与经济发展27、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28、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29、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30、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点31、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32、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和共同特点33、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34、社会保险体系35、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36、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37、税收支出的各种形式的含义38、我国现行的财政收入分类39、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0、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41、税收与收费的区别和作用42、预算外资金的含义、管理的新措施43、税收的“三性”44、各种税收术语的含义45、税收分类46、税收中的公平和效率47、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48、税赋转嫁与归宿的含义和特征49、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和特征50、有关税负转嫁的政策性问题51、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含义52、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53、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54、增值税的计征方法和征收范围和征收方法55、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56、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57、分项所得税表58、国债含义、种类、结构59、国债负担60、国债的政策功能61、国债负担率和国债依存度62、国债市场的含义和功能63、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64、国家预算原则65、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66、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67、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68、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69、财政赤字的计量口径和分类70、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71、财政政策定义、目标、工具和手段72、财政政策的有效组合第一章一、名词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重点知识1.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上具非竞争性和受益上具排他性的产品。
特点: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分割性。
2.财政属性:公共性.强制性;无偿性;平衡性;民主性;法制性。
3.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弥补市场失灵;公平受辱分配和消除贫困;政府保障公民权利和机会均等;政府要负责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家长主意。
4.财政如何调节收入分配?答:手段:税收(收入):累进所得税(限制高收入群体);消费税(奢侈品)。
支出:补贴(居民地区,行业补贴)保障体系;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健全劳动力市场5.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6.财政收入的分配职能含义:政府在进行财政分配的活动中,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而对市场竞技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的职能。
准则:保证生存权利准则;共同富裕准则;效率与公平统一准则范围:效率的基础上竟可能改善初始条件上的不公平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主要内容: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居民收入水平7.财政的要素:主体—国家;客体—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目的—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8.市场失灵原因:成本或利润价格传达不适,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基本制;欠佳的市场结构;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政府作用: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超越市场和引导市场。
9.财政支出:含义:是指国家把通过各种财政收入形势集中起来的资金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有计划地使用或支出的过程。
这是实现政府职能之一的财力保证。
种类: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出等。
转移性支出:对外捐赠支出,对居民的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经济建设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出,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10.财政支出扩大:原因:经济发展:收入上升,税收上升,支出上升。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预算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
1、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支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国防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行政管理支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2、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工资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
3、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以评估其可行性。
最低费用选择法:在多个达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1、税收税收的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主要税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2、公债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发行方式包括公募法、包销法等,偿还方式有直接偿还、借新还旧等。
3、其他财政收入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等。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息等。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
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就业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的适度平衡。
2、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财政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财政基本概念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国家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财政工具进行调控的过程。
财政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等内容。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为国家提供所需的资金,控制国家的经济运行,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和调节手段。
二、财政管理1. 财政管理的基本原则(1)保障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障国家的利益,保障公共利益。
(2)效益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公平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障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差距。
(4)稳定性原则。
财政管理要保持经济稳定,调节经济波动。
2. 财政管理的具体手段(1)税收。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在各个领域的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3)财政调控。
财政调控是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三、财政体制1. 中央财政体制中央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核心,包括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1)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
中央政府具有全国范围的财政主管权力,负责全国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2)中央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中央财政事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门和其他中央部门组成,负责中央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2. 地方财政体制地方财政体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事务管理体制,包括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财政体制。
(1)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
地方政府具有本辖区范围内的财政主管权力,负责本地区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2)地方财政事务管理体制。
地方财政事务管理体制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其他地方部门组成,负责地方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和调控。
四、财政收入1. 税收(1)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是政府强制性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
(2)税种分类。
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
(3)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政府对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包括纳税申报、税收征收等环节。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通过分析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理,旨在提供政府财政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财政学的定义、目标、原则、收入与支出、预算、税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财政学的定义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学旨在为政府提供经济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财政学的目标财政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学一方面要关注财政收入的筹集,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以实现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三、财政学的原则1. 公共利益原则:财政活动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 收入平衡原则:政府在筹集财政收入时,要实现收入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
3. 支出优先原则:财政支出应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
4. 财政自主原则:政府应具有财政自主权,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
其中,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的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
2. 财政支出:包括行政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和投资支出等。
其中,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支出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服务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支出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期预算。
年度预算是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内编制的具体收支计划,中期预算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计收支情况进行规划。
六、税收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用于满足公共开支和提供公共服务。
1.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交换经济。
是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机制。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缺乏公共品存在外部效应产生自然垄断信息不灵分配不公2.调节作用的实现和判断:从总供需平衡和国民经济循环体系考虑。
(1)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平衡物价,就业率,经济发展速度是否协调(2)进出口贸易,三个产业之间,区域经济之间发展是否协调。
(3)财政收入支出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否大致呈正比(4)收入增速以及结构是否平衡(5)支出增速结构是否大致平衡(必要支出,利息支付,政府自行决定率)国民收入调节规律见P193.P30 改革大事记P34 ,22 注释4.P40 最下面的对比表格5.外部效应: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调节途径:市场机制矫正政府对外部性矫正政府与市场:外部性矫正协同作用6.市场选择与公用选择差异:资源配置领域决策原则成本消费补偿方式决策失效基本目标:从政治角度考虑,它是人民主权论、权力分立、代理制理论的有机结合;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则是以公共选择寻求成本效益最佳组合、市场补充最佳和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7.公平分配,公平再分配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分配功能与社会效用功能不变成本降低等等5种提高价值的手段8.规律瓦格纳的政府活动不断扩大法则认为,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公共需求上升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财政支出的增长。
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决定,内在因素而言,经济发展,收入上升,税收也随之上升,这时财政支出随经济增长呈线性状态增长。
外在因素而言,社会发生激变,政府为应对形势以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就会急剧上升。
危机结束,往往进入一个新的支出水平并维持下去。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较高。
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转向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而且支出增长更快。
结构变化趋势:P96 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9.全额预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式,即将单位预算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国家预算进行管理。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分别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等。
收入分配职能,则是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给予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二、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公共物品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阻止他人享受该物品带来的好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其的使用。
常见的公共物品有国防、治安、路灯等。
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公众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
满足公共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资金。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社会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政策目标等。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
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国债、收费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学常考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 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财政的产生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政治(直接)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2、基本课题:财政学是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公共收入的内容(一)税收(二)价格或使用费(三)公债4、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核心】(3)固定性5、公共支出分类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1、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A=MRS某YB)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MRTS某YA=MRTS某YB)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MRT某Y)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o线。
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o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45o线之间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0,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基本合理;[0.4,0.5]差距较大;[0.5,1]差距悬殊第三章政府与市场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导论一、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活动是财政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财政也就是理财的政治,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①古典财政学阶段:以《国富论》发表为标志。
亚当斯密主张“小政府、大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阿道夫瓦格纳是古典财政学的终结者和现代财政学的创建者。
②现代财政学阶段: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重要标志③当代财政学阶段:以约瑟夫《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发表为标志。
在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一个立场,就是如何认识财政的本质问题。
两个“度”,指的是集中度和集权度。
三大职能,指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
四项要素分别是收、支、平、管。
五级体制分别是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
六点原则。
三、如何学习财政学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②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合理成分③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的实际问题④密切关注财政理论研究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的产生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②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财政类型的演化①自然经济下的家计财政②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③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二、财政的基本含义内涵:财政是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公共财政的内涵: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三、财政的基本特征①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互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
阶级性是指政府财政在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公共性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
②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强制性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导论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2.免费搭车8.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b.收入分配职能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主要工具2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3.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以稳定增长为核心,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问题:我国支出方式、变动、规模特殊性及原因1.财政支出分类中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如政务所需、投资所需)、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或服务)。
财政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
过程和结果。
2.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
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等。
3.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资金支出,
包括常规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
4. 财政赤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
赤字可以通过借贷、发行国债等方式进行弥补。
5.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平衡的状态。
在财政平衡下,政
府的支出能够通过正常的财政收入来覆盖。
6.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组合方式,对国
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7.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税收
是指由国家依法征收的各种税款,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
值税等。
非税收入指政府从非税收渠道获取的资金,如土地出让金、
罚款等。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特定收入来源用于特定支出的收入,如
社会保险费、教育费附加等。
8. 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国防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9. 财政管理是指政府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包括预算编制、决算审计、财务管理等。
10. 财政改革是指对现行财政体制和政策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旨在
提高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强财政管理效能等。
11. 财政可持续是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在长期内能够保持平衡和稳
定的状态,避免财政危机和债务问题的发生。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一.早期财政思想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
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二.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
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
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非竞争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公共债务、预算管理等。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财政的概念和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的收支活动。
其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领域,引导资源流向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
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对高收入者征税,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救助,以减少贫富差距。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二、财政收入(一)税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税收的税率、税基和征管方式等都会影响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结构。
(二)非税收入除了税收,政府还通过非税收入筹集资金,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
三、财政支出(一)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这类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一部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主要影响社会公平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年度收支计划的安排。
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
财政学知识点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政府如何运用这些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财政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收取外债利息、出售国有资产等方式获得的资金。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等方式获取财政收入。
2.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
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国防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经济波动、实现社会公平等目标。
3.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的状态。
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盈余;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但长期的财政赤字会增加债务负担,对经济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4.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指税收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其中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简洁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按照纳税人的能力征收,富人应缴纳更多的税收。
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励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简洁原则要求税收制度简单易行,减少行政成本和纳税人的负担。
5.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6. 财政与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适度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激发私人投资。
但过度的财政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上升,进而影响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增长。
财政学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对于了解和分析政府财政行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以及深入理解经济运行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财政学复习资料问答题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经济体制的选择③经济干预政策(2)政治因素①政局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2■财政支农支出的必要性?88(1 )对农业部门的经济分析—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是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自身积累能力较低—农产品供求有其特殊性(2)财政发展农业的方针农业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
3■税收负担转嫁的条件及影响因素?150(1)基本条件: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能够自由变动(2)税负转嫁的程度影响因素:①不同税种税负转嫁程度不同②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③课税范围与税负转嫁④生产者谋求利润的目标4■增值税(3类)?154(1)定义增值税是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的每一个周转环节, 以产品销售和营业服务所取得的增值额,按统一或差别税率课征的一种税。
(2)特点: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平的问题;不受商品流转环节的影响,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有利于实行彻底的出口退税;可以有效地减少偷税漏税(3)增值税的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款)特点:存在重复征税;抑制投资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扣除本期固定资产折旧)特点:不存在重复征税;征税过程相对复杂;较有利于投资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全部价值)特点:不存在重复征税;容易引起税收收入的波动;有利于投资(4) 增值税的计征方法:加法:增值额=增值项目金额之和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x增值税率减法:增值额=销售收入一非增值项目(即外购项目)金额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x增值税率扣税法:应纳税额=销售收入X税率一外购项目金额已纳税金⑸征税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6) 纳税人所有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50万元、80万元)从2002年1月1日起将所有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7) 税率:17%; 13%; 0;3%(8) 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进口货物5■国债的功能?186(1) 弥补财政赤字①增加税收②增发通货③举借国债(2) 筹集建设资金(3) 调节经济运行6■国债期限的影响因素?佃9(1)未来财政收支状况(2)对市场利率的预测(波峰的时候,政府应连续销售短期债券;波谷的时候,长期债券。
)(3)还本付息的集中程度(4)社会资金供给的期限程度7■国债利率的影响因素?佃9(1 )计息方法单利计息复利计息 (2 )影响因素①金融市场借贷利率水平(国债利率过高影响金融市场运行,政府还本付息压力大)②市场物价水平③资金供求状况④付息方式⑤国债的期限长短⑥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好,国债利率可以低一些。
)&国债的偿还资金来源?205(1 )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因此不可能成为国债的主要来源。
)(2 )预算盈余(3 )举借新债(偿还国债的主要方式)(4 )偿债基金9■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含义及优缺点?232从编制形式看,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1)含义: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
(2)优点:符合预算的完整性原则,整体性强,便于立法机关审批和社会公众了解。
(3)缺点: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类和分别汇集平衡,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复式预算:(1)含义: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2)优点: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3)缺点:复式预算总体功能较弱,编制和审批比较复杂,对预算管理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10■预算的含义与功能?230(1)概念: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财政年度收支计划(2)功能:①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②控制政府支出的规模③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杠杆11. 政府预算的原则?234(1)完整性(2)统一性(3)可靠性(4)公开性(5)年度性12.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依据?268(1)解决纵向财政失衡(2)解决横向财政失衡(3)解决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外部性问题(4) 弥补划分税收方式的不足13■财政的一般概念&特征?4&5(1)概念: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②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③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 )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国家主体性论述题1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及对策?65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①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连续增加趋势;②不透明与腐败的成本过高;③政府内部运作成本过高。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①政府职能;②人员配置;③机构设置;④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①行政经费的增长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都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政治气氛浓厚的国家,权力集中,“官本位”思想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人们纷纷追逐官位上的飞黄腾达,认为只有这样,在偌大的中国才算有一席之地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②政府支出不公开透明。
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并且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即使是在预算内,行政支出也未见详细的数据颁布。
政府支出的隐蔽性使得一些行政人员有机可乘,一些费用被浪费挥霍,就出现了行政支出的无形增加。
③政府机构的膨胀、行政编制的扩张、人员配置的增加、政府部门工资及办公标准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行工资改革,逐步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倡导“高薪养廉”;另外,政府用于提供公共商品和社会福利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用于治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的费用增加,从而导致行政管理支出的上升。
④我国管理经费缺乏明确的界定,预算约束软弱。
这使得行政系统的人员、车辆、会议、电话等开支的增幅过快,公款旅游、公款招待、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
对策:①完善政府公务员制度,保证公务员录用透明公正。
②推行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削减政府机构。
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④完善行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2. 如何完善财政支农政策?89—91财政支农支出的重点:①农业基础建设投资; ②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③ 农业科技及其推广投资3. 财政补贴的问题及对策?(1)存在问题:①夸大了补贴的调节作用,妨碍了其他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②补贴范围过宽,数额过大,超过了财政的负担能力③滥用补贴杠杆不利于加强经济核算(2 )改革措施①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及规模②科学确定补贴标准③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④加强财政补贴的管理案例分析1•如何减少政府采购中的腐败现象?2472■政府采购制度的经济意义如何完善?3.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机制?4.关于财权和事权的划分(相关知识点)?计算题1■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1)增值税计算计增方法:加法:增值额=增值项目金额之和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x增值税率减法:增值额=销售收入一非增值项目(即外购项目)金额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X增值税率扣税法:应纳税额=销售收入X税率一外购项目金额已纳税金税率:17%; 13%; 0; 3%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进口货物课堂习题:例1: A商店为一般纳税人,10月份销售皮夹克150件,每件价格为500元,每件皮夹克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0元。
请分别计算A商店10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1)销价500元为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为17 %(2)销价500元为含税价,增值税税率为17%例2:某自行车厂为一般纳税人,本月销售给批发企业自行车3000辆,每辆售价(不含增值税)200元;销售给消费者自行车100辆,每辆售价250元(含增值税)。
同期购进自行车零部件等原材料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17000元;支付动力费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6800元。
购进设备一台支付价款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34000元,计算本月应纳增值税额。
例3:某商店为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6月购进货物30 000元;销售货物取得销售收入52 000 元(含增值税)。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商店本月应纳增值税。
(2)资源税征收范围:目前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括矿产品和盐两大类。
纳税人:①从事应纳资源税产品开采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②中外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按照现行规定征收矿区使用费,暂不征收资源税。
计征方法:从价征收从量征收(应纳税额=课税数量X单位税额)课税数量:A、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
B、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资源税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产品,因无法准确提供移送使用量而采取折算比换算课税数量办法的,具体规定如下:A、煤炭综合回收率=原煤入洗后的等级品数量十入洗的原煤数量B、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选矿比=精矿数量*耗用的原矿数量C、纳税人以自产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按固体盐征税,以加工的固体盐数量为课税数量。
D、纳税人以外购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其加工固体盐所耗用液体盐的已纳税额准予扣除。
课堂练习:例1、沿海一盐场2003年3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生产原盐15万吨,对外销售8万吨;(2)交盐业单位销售5万吨;(3)用2.5万吨原盐加工成精制盐2万吨。
每吨盐的单位税额为60元。
计算有关应纳税额为多少?例2、某铜矿山10月份销售铜矿石原矿10000吨,移送入选精矿2000吨,选矿比为20%, 该矿山铜矿属于5等,按规定适用1.2元/吨单位税额。
计算该矿山当月应纳资源税额?例3、某煤矿2000年生产销售原煤500万吨(单位税额每吨2元),另使用本矿生产的原煤加工成洗煤70万吨,如果税务部门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但已知该矿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为70%,计算该矿应纳的资源税税额。
(3)个人所得税纳税人:①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和在中国境内虽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课税对象: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计征方法:A、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之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课堂习题:例1、2011年10月,王某从其受雇的省电子公司取得工资 3800元,公司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150元,月定额奖金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