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87 KB
- 文档页数:10
关于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强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冀办发〔2013〕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为基础,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以制约和监督行政审批权力为核心,以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消除影响发展环境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生态型、现代化、民族特色新青龙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革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象为目前我县范围内行使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具体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核准、批准、同意、备案、注册、认可、登记、检验、年检、发放证照等各种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某种资格和资质,确立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及证明或者同意给予提供相关服务、享受有关优惠扶持政策等行为。主要分为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便民服务事项三类。
(一)行政许可。指根据《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二)非许可类审批。指由行政机关及其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实施的,由规章以上法规设立但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审批事项,也是准予、允许或者同意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三)便民服务事项。指根据上级或我县自行制定的有关政策文件,通过审批方式对公民、法人、组织提供服务或确认有关资格和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之外的各类审核、审查、核准、备案、确认、登记、验收、验证、年检、检验、检测、检疫、监制、鉴定、评估、评审、有关税费减免、使用政府基金或者享受政府其他有关政策待遇、民政优抚和社保待遇等事项。
本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范围包括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工作部门。县政府工作部门应统一对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改革,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进一步优化。县、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应统筹协调好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改革工作。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垂直单位应参照本方案对进驻事项进行优化。
三、工作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清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1.清理范围及目标。全县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便民服务事项的定
义对本部门行使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分类清理,做好与国务院和省政府清理下放项目的衔接,对因法律法规废止或修订取消的项目和国家公布取消的项目坚决取消。通过清理和调整我县行政审批事项,最终形成依据充分、科学合理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本级“三类事项”目录》,并统一对社会公示。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后,对保留行使的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立即停止审批。
2.清理原则。
(1)合法原则。设定和调整行政许可必须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非许可类审批事项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凡未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得进行审批。便民服务事项的设定也要相对规范,以县政府以上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禁止随意设定。
(2)合理原则。对由多个股室或者环节重复交叉审批的事项,以及对公众提供的行政服务管理事项,可减必减、该放就放,进行取消和归并。对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管理目的的事项,予以取消;对程序复杂却达不到管理效果的,可以取消,寻找以其他方式进行管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到乡镇审批。对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再直接实行审批管理。
(3)分类清理原则。认真把握行政审批事项的分类标准,严格界定行政许可和非许可类审批事项的范围。对于无需审批许可但仍需办理的事项调整为便民服务事项。
3.工作步骤。
(1)部门清理阶段(2014年3月底前)。各部门要对职能范围内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清理,严格按照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逐项进行梳理、审查、核实,形成本部门“三类事项”目录,经本部门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县审改办。
(2)审核汇总阶段(2014年4月底前)。县审改办对各部门上报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清理结果进行审核、整理、汇总,形成我县“三类事项”目录,并上报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审定。
(3)对外公示阶段(2014年5月底前)。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将我县“三类事项”目录向社会公示,并在政府相关网站上公布供群众查询。
对未列入“三类事项”目录的事项,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行使审批权。对未列入“三类事项”目录但日后工作中发现漏报的事项及新增加审批事项,经县审改办核实、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行使审批权。对清理不力或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三类事项”目录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扣减绩效考核相关分数。
(二)做好“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1.工作目标。“三集中三到位”是将部门内原来分散在各个股室的行政审批权向一个股室集中,将已经集中的行政审批权向首席代表集中,将首席代表向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到位,行政审批权向首席代表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到位。全县具有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审批职能的部门,均纳
入改革范围,垂直、双管单位可参照执行。通过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实现权力集中、责任集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2.工作内容和要求。
(1)审批服务股的设置模式及职能。具有行政许可、非许可类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审批职能的部门原则上都要设立审批服务股,能成建制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必须成建制进驻。县编办要按照机构、职数、编制“三不突破”的原则,从审管分离的角度重新综合考虑相关部门股室职能的设置。对审批服务事项相对较少的部门,可考虑在其他股室加挂审批服务股牌子,向县政务服务中心派驻首席代表办理业务;对审批服务事项较多、日常办件量较大的部门,原则上不新增股室,可将本部门某一股室撤销,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后新设审批服务股,保持原机构数不变。各部门成立审批服务股后,因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地限制暂时不能集中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公的,经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县审改办同意,实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领导交办项目等并联审批事项召集制,集中参加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织的集中踏勘、联合指导、联合审图、联合审批、联合验收等工作;日常单独审批事项要严格按照县审改办审核公示的审批事项目录相关内容办理,并接受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县审改办监督。
审批服务股职能:代表本部门受理全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授权或委托权限范围内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程序的,当场作出审批决定;组织协调督促本部门各相关股室开展各类事项的承办、督办、审批、反馈等日常工作;对依法必须上报国家或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最终审批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授权或委托权限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初审意见并上报。
(2)分散零星审批权的处理。对于个别部门只有分散零星审批权不宜设立审批服务股的,经县编办和县审改办审核同意后,可考虑由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审批事项综合受理窗口,将分散零星的审批事项交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综合窗口由相关部门共同派驻人员组成,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内完成审批。
(3)首席代表及职权。首席代表由审批服务股负责人担任或由分管领导兼任,全权负责本部门的审批工作。部门对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并签发授权书。
首席代表职权:对授权办理事项的审批决定权;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再授权;承诺办理和上报办理事项的牵头协调督办权;代表本部门参加县政务服务中心组织的并联审批和组织本部门相关股室内部联合审批,签署并联审批事项的会签意见;对确需技术论证或勘查、检验检测的事项,协调、督促其他股室办理的协调权、督办权;审批的最终盖章(审批专用章)、签字权。
为明确首席代表权责,规范首席代表行为,部门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一是明确审批服务股与其他股室的权责关系、协调合作机制。明确专业性强的审批是否委托其他股室或专业机构协助审查,并明确委托审查的责任主体关系。二是明确首席代表与部门主要领导的权责关系。明确首席代表对部门主要领导负责,除涉及公共安全、社会公共资源等重大、复杂的事项需提交部门领导班子讨论核准外,一般事项直接授权首席代表办理。三是首席代表由部门推荐,经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县政务服务中心考察同意后任用。四是首席代表必须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