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及乘法应用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因此乘法的产生必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凸显个性学习、多元化学习的特点,以“去欢乐谷游玩”为线索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参与活动。以“十一黄金周,你都去哪玩了?”开篇,与学生轻松对话,自然引入“去欢乐谷游玩”的教学情境。先带领学生走进创意吧,用小棒重复摆简单的图案。
(二)、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体验乘法产生的意义。此环节中组织学生汇报列出的连加算式,发现“加数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几个几”读出加法算式,为乘法意义的学习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亲身经历了“写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的基础上体验到“这样写加法算式太麻烦”从而自然引出乘法,感悟乘法的产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三)、立足预习,主动参与,交流乘法含义。由于课前预习中孩子们对于乘法的意义及相关概念已有一些了解,前面的环节中又建立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本环节采取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引导学生充分发言、交流,乘法意义的学习水到渠成,轻松、高效。
(四)、巩固拓展,个性学习,深化认知。本环节设计了三组习题。第一题,求“过山车上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别列出加、乘算式,作为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学生会产生多种答案。在
此教师充分肯定每一种答案的正确性,并鼓励孩子们善于观察、多角度考虑问题;第二题,呈现“欢乐谷”全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生生互动解答,在此学生们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各个兴趣高涨,选择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而此后教师有意给出算式,让学生猜“应提出哪个问题”,更加促成了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第三组题,以“连闯三关,登上神秘岛”为情景,以选择、判断、连线等形式精选了一些易混易错题,让学生自主辨析,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这次的教学展示工作,是我又一次提升教学理念、历练自身教学能力的过程。
在试讲过程中,其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要求不到位,导致活动的有效性差。
2、课件制作不够精美,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的练习反馈环节,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发挥不到位。
对于以上问题,区教研老师燕芬老师对我进行了悉心指导和帮助。大到整体教学环节的创设,小到学具、教具的有效利用,重点设问的呈现方式等,无不倾心相告。使我对这节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于是我做了如下修正:
1、进一步整理思路,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将重难点内容分层、分散,让学生由浅入深、自然习得。
2、精炼语言,做到问题提出精准到位,组织活动要求到位。如针对“动手摆重复图形”的操作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不明教师意图,随意摆不同图形”的问题,就进行了教师的语言调整。由原来的一句设
问,分解成两句--“请你先摆一个最喜欢的图案”“请你继续摆一摆,看一看在规定的时间里像这样的图案你最多能摆几个?”学生听得明、记得清,操作实效性一下子增强了。
3、重新修改课件,以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基点,提高课件的观赏性,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观摩课上,这些精心设计、修改的地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无疑成为了本堂课的亮点。在此我也由衷的对给予我无私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谢意。
我深切感到:教学,首先就要大胆地变教案为学案,只有立足学生设计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才是教师的备课之本。
后续:在观摩课结束后,燕老师又真诚地指出习题中的一道判断题“两个因数都是7,列乘法算式是7×2”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学生是以“因数”的概念为思考的最近信息源,而教师却以7×2的意义去解释,生涩、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我想,深挖失误原因,还是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没有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考虑问题造成的。我会从“败笔”中汲取“营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历练自己,做一名发展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