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不够的,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教师必须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充分了解不同年龄,家庭和学生受教育情况,对待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的预投。
关键词:教学情感交流
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是改变一个人具有职业特质的活动之一。说到教育,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句话对教育的界定,说明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自律力是何等重要。说到人的特质其内涵很广,一般是指一个人的知识、见解、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品格和行为等,均属于这个范畴。从教育的意义讲,“改变”是存在方向性,朝哪个方向改变的问题。譬如说以知识和技能而言,知识必须比原有状况有所增长,技能原先不会而现在学会,教育才具有意义。就行为来说,必须比原有状况更符合法律、道德与伦理规范,教育才具有意义;否则,会对社会造成破坏或污染,而非教育了。心理学定义: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成熟是要求心理成熟,进入中职学习初中毕业生(或高中生)心理是不成熟,他们大部分对社会,对所就读的学校和专业的认识是蒙胧的;处于这一时期生理发育特点,对所新接触的知识和亊物好奇,其行为举止容易导致冲动,譬如说在互联网的游戏及异性的接触中。由于没有受过生活的磨练,受到伤害时其自信心容易导致创伤,心理和生理上会产生负面影响。课堂中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重要环节之一,我们的教师应尽量了解所教授班级学生情况来组织实施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是教学的主角,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被有意无意的忽略,这直接抑制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树立良好形象,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学习。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先进行情感的预投入。今天市场化思潮影响社会方方面面,人们思想观念越来越商业化、庸俗化。教师职业受到这种思潮较大影响,教师不去学习新知名、新技术;不去研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照本宣科,从某种意义上是放任自流。使其只是人求生的本能和对名利的追求,而难以赋予人以精神上的完满和心灵上的安顿。
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越来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这种互动就是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学生交流,使传统教学的“一言堂”转换成“群言堂”。教学活动互动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学水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互动建立起自信心,学会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后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够从在家靠父母,完全依赖父母的生活方式中,学会逐渐进入社会,在学校的学习中摔打和煅练自己,学会自我管理,同时也要学会管理他人(如让你做班干部),依靠自我独立和修养,最终从社会的单一消费者成为一名社会的合格建设者、生产者。
现代社会分工和发展,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培养金字塔尖的人才,而是培养能托起金字塔的人才。中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今天,大量缺少这样的人才,我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要认识自己责任,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注重研究和创新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方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挑战着教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有优良品质,用责任心和自律力来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这个时代,教师的活动更多地处于虚实融合的情境中,教师的角色更加多元。教的角色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思维的点拨者,教师工作重点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帮助、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