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环境问题和能源紧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作为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上也备受关注。制

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提高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已经成

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制造业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一、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概念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能源与输出的全部产

品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出制造业各要素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全要素

能源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于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状况

当前,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仍存在各种问题。首先,能源消

耗仍然过高。尽管中国制造业在近几年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但是能源消耗依然居高不下。其次,存在能源损耗。由于生

产设备和技术的老化,制造业中存在大量的能源损耗现象。最后,能效

标准不高。制造业中很多产品的能效标准不高,以致于能效较低的产品

在市场上依然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也对能源效率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程

度的影响。

三、影响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制造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断加快。同时,新的环保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2.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提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重要

作用。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生产结构,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中低能耗的产业替代高能耗的产业,达到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目的。

3.政策支持方面

政策支持方面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能源标准和管理措施,鼓励企业借助技术创新

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减税减

费等政策,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和创新动力。

四、提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建议

1.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

要提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需要在技术和装备方面进行投入。企业应该不断引进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推广新的生产方式和

工艺,同时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运营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

2.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的能源技术,以及更加环保、低碳、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可以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能效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3.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传统高能耗的产业,是

提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必不可少的一部。同时,还要加强与相

关领域的协调和配合,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

总之,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是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的关键。因

此,需要加大技术和装备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标签: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一、能源效率概念 所谓能源,通常是指可供人类获取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自然资源。能源可具体它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种类:前者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大自然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福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后者则是指依托一次能源的进一步加工和转化从而获取的能源,如通过风力发电获取的电能,加工石油制造的汽油等。 所谓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是指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等各个过程的效率,是能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能源效率生产率往往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地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指在相同產出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或者使用等量的能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效。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各个角度关注能源效率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能源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后者则考虑到产出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非期望产出,即能源投入与包括经济和非期望污染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依据评估对象的范围来划分,则可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指标两种:前者是指能源通过加工后转变为一种新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和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后者主要反映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能源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能源效率分类 在现行研究体系下,能源效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要素的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两大类。单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只有能源一种投入,而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不仅包含能源要素,还包括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两个要素。 1、单要素能源效率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摘要】全要素生产率(TFP)既是经济增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地梳理了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TFP变动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基于地区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TFP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制造业TFP的未来研究展望,以便对TFP主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TFP;影响因素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仅三十余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辉煌成果,很多学者开始寻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以解开“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研究发现,1987—2007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制造业增长非常显著,工业部门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增长5.06倍,占到该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71.2%,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6%;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金属冶炼和电子通信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加值高达4.7%和3.96%(谢千里等,2008;刘瑞翔和安同良,2011;鲁晓东和连玉君,2012)。以上研究表明,工业部门的发展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且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主要依赖于TFP的提高。因此,研究中国制造业TFP变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演变路径,以便制定恰当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增长。 迄今为止,虽然已有学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TFP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综述了TFP的计算方法、理论基础、实证研究进展以及出口等单一因素对TFP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对中国制造业TFP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进行系统综述的(金剑,2006;段文斌和尹向飞,2009;史清,2012)。因此,本文对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的国内外文献从市场因素、结构因素、政府因素、R&D、FDI和国际贸易六个方面进行梳理(见图1),分别总结每类因素对TFP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经济后果,最后通过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助于对TFP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外部因素研究述评 外部因素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和制度上,探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制造业TFP 相互关系的因素,具体包括市场因素、结构因素和政府因素。市场因素是指和整个市场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因素。首先,多数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度(具体包括对外经济开放度和国内区域市场整合)对TFP有促进作用,这种积极的促进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趋势,而且与企业是否有出口贸易业务、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企业所处地域(东中西部)密切相关。同时,贸易自由化还可以通过矫正要素市场扭曲和消除贸易壁垒等方式直接提升TFP(毛其淋和盛斌,2011;毛其淋,2013;Scherngell et al.,2014)。其次,资源错置会抑制生产率增长,而扩大

制造行业能源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制造行业能源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能源效率(简称“能效”)评价,是能源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它也是阻碍能效提升的关键部门。明确制造业各行业的能效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改善制造业总体能效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现有的能效研究,关注国家层面地区间的能效差异分析,或关注制造行业整体的效率分析,而通常整个制造行业内部的能效比较研究甚少。能效评价通常用单要素能效指标,如能源强度,或用多要素能效指标,如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能效,来衡量研究对象的能效现状。但运用单要素能效指标来评价制造行业能效,仅考虑能源要素的投入,而忽略生产投入要素的多样性和制造行业间的差异性。而全要素能效指标的评价,是通过DEA模型进行横向比较得到的,它反映的是一种相对效率,无法体现纵向的能效比较状况,这会使得对制造行业能效变动状况的把握缺乏准确性。 本文指出,制造行业能效评价,应综合单要素能效指标和全要素能效指标,来全面衡量。尤其是需要衡量,考虑制造行业多要素投入的纵向和横向的能效变化状况,以弥补单要素能效指标评价的不足,本文也为此提出了专门的改进方法——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节能潜力测算方法。此方法不仅能确定各制造行业横向对比的节能潜力,还能确定纵向时序变化,由技术或管理进步所产生的节能潜力。本文以宁波市制造行业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指标评价均显示,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几个行业的能效表现不佳,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节能对象。 (2)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综合节能潜力较大,他们既需要明确自身与制造行业能效标杆的差距,积极赶超标杆的用能水平,以挖掘横向的节能潜力,也要着力改善自身行业技术水平,以挖掘纵向的节能潜力。“向能效标杆学习”是目前多数制造行业可应用的节能手段。 (3)效率因素对能效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效的影响作用较小,且总体呈现负向影响的效果,说明现存的产业结构尚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引导其正向的影响能效。行业规模对制造行业总体能效的变化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而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因素,对制造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进步评判测度与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进步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进步的基础。本文从评判测度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对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进步进行了深度探究。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综合评估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制造业高质量进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增进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进步。 一、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制造业的进步一直是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的不息创新,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低附加值产品占比高、环境污染严峻、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因此,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进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质量进步评判测度 高质量进步评判测度是对制造业进步水平宁质量的综合评估,是制定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进步进行评判: 1. 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是衡量制造业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制造业的占比和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的分析,可以评估制造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2. 产业结构和布局: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反映了不 同行业的进步状况和地区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制造业各行业的产值和就业状况的分析,可以评估各行业的进步状况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3.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是实现高质量进步的关键。通过对企业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和科技效果转化状况的分析,可以评估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4. 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制造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影响直接干系到可持续进步。通过对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分析,可以评估制造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 三、影响因素的探究 制造业高质量进步受到浩繁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等。本文将重点探究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制造业高质量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政府政策的探究,可以评估政府在制造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如优惠政策、产业政策等。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制造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 对市场需求的探究,可以评估市场对不同产业和产品的需求状况,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的认可程度。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进步的重要推动 因素。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探究,可以评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以及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 4.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制造业高质量进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的探究,可以评估制造业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和培育状况,以及企业的员工素养和技能水平。 四、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进步的评判测度和影响因素的探究,可以看出制造业在高质量进步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传统行业依旧占据制造业的主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策略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策略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描述生产过程中所有生产要 素效率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TFP的提高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尝试提高自身的TFP水平,但是也面临诸如国家体制、教育水平、资源分配等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将从TFP影响因素及其提高策略两 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影响TFP的因素 (1)资本投入 资本投入是指企业或国家对生产中所需设备、机械、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投资。资本投入会减少生产中的人力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但是,单纯的资本投入无法使TFP水平提高,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共同提高效率。 (2)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是指劳动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高产品 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的培养和管理。此外,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不断扩大学习和培训的渠道。 (3)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TFP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创新往往能够带来生产方式的革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同时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4)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从而推动TFP水平的提升。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应注意避免过度重视某个领域,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的失衡。 二、TFP提高策略 (1)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TFP提高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开展技术创新和加强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提高TFP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高科技企业的成立和运营,加强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和补贴,引导民营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 (2)完善金融体系 完善金融体系能够提高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资金利用效率,从而使企业更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促进其创新和发展。 (3)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是TFP提高的重要措施。政府可以精简行政手续和减少税费,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效率。 (4)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产业升级和优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升级和优化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支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结论 TFP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提高必须从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并付诸实践。政府应加大政策扶

四川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川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工业绿色转型与发展的重点省份。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建议,促 进工业绿色化的发展。 一、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工业生产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综合反 映了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技术创新水平等多个因素。其计算方 法如下: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材料消耗+污染物排放) 其中,能源消耗包括能源消耗量和能源损失量两部分;材料消耗包括材料消耗量和废 材料产生量两部分;污染物排放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企业治理污染物排放量两部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四川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0.18元/(吨标准煤+吨标准钢+吨CO2当量),较2018年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同时,四川省工业企业多为传统 制造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相对滞后,存在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等 问题。 1.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四川省工业企业多为传 统制造业,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造成了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高、废弃物产量大、污染物排放量高等问题。 2.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企业在管理上重视经 济效益而忽略环保要求,导致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难以得到保障,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 环保意识 企业的环保意识也是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之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环 境保护的重要性,对环保设施进行的投资也不足,从而导致了一些环保设施无法及时投入 使用。

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问题所做的研究,他们从全要素效率角度对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不同,结论也有所差异,但研究基本表明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效率的提高政策建议方面,我国应该建立健全能源政策,合理的配置能源,重视可再生资源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可再生资源;提升技术水平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消费规模日益增长,供求矛盾凸显。外延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我国的环境及资源压力不断增加。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的22。4%,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需求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2015年的能源消耗强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

从国内地域分布来看,三大区域间能源效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且国内省区市能源利用效率也参差不齐.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消费结构与推进低碳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提高能源效率,首先要对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现状进行科学测度,全社会的产出决定了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由多种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能源政策。 二、文献综述 能源效率是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研究终端使用部门不同时期的能源强度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能源效率的变化。各种能源强度测度方法得到了发展,并不断地改进测度方法,将经济体系的整体能源强度准确分解为部门内实际能源强度变化效应与结构变化效应。能源效率的指标最先是由Patterson提出,由于仅考虑了能源投入与产出的简单关系,被成为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Patterson最早提出了物理热力学、经济热力学、热力学和纯经济四种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史丹提出了经济能源效率指标和物理能源效率指标。王庆一(2001)则将能源效率分为经济能源效率和物理能源效率两类.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早期曾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上述指标忽略了能源与资本、劳动等其它投入要素的关联性,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TFP增长率反映了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程度,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讨论现代制造业的TFP增长与其影响因素。 一、制造业生产率的演变 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生产率逐渐增长。20世纪中叶以后,制造业生产率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快速提高,其中亚洲国家的增长尤为显著。在此期间,一些经济体(如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率达到了5%左右。 进入21世纪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率有所下降。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技术进步缺乏、产业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 二、制造业TFP增长的影响因素 TFP增长的核心是技术进步,但影响TFP增长的因素还有很多。下面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 (一)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是制造业劳动力素质的体现,高素质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升级的要求,从而促进TFP增长。事实上,高素质劳动力和科技研发的密切联系已被广泛认可。 (二)资本密集度

资本积累是制造业TFP增长的基础。但资本密集度并不意味着TFP的增长, 因为资本密集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并可能导致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高质量资本积累才能真正推动TFP增长。 (三)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可以提高资本被优化和配置的效率,有效帮助制造业企业融资。这样,就能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投资。金融创新能够深刻地促进TFP的增长。 (四)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可以激发制造业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激发企业开拓市场的决心,客 户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提升。这样,就会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并推动TFP的增长。 (五)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可以推动国际技术和经验的传输,并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 产效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是政府促进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际贸易不仅能够带来技术进步和经验传播,同时也能够激励企业竞争,并推动TFP的增长。 三、结论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制造业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讨论了制造业TFP增长的演变、影响因素,以及展望了未来的趋势。教育、资本、市场、技术以及国际贸易等,并综合分析了这些因素的互动关系以及对TFP增长的影响。因此,完善制度和公平的市场结构,向知识密集型和绿色制造业转型,并坚持开放合作的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创造有利于制造业TFP增长的环境,这将成为制造业加速发 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国 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简单理解为相同的投入下所产生的产出效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资源、资本和人力方面的利用效率。因此研究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首先,外部环境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全球化、经济危机、贸易摩 擦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增加了中国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的机会。然而,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二、资本投入的影响 其次,资本投入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可以促进技术的 创新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也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过度的资本繁荣也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下降,这会产生副作用,进而影响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 三、人力资本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率 的重要驱动力。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人才素质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发展,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比重和质量,这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四、技术创新的影响

最后,技术创新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包括市场竞争、政府政策以及创新投资等。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综上所述,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国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同时资本投入、人力资本等内部要素也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经济政策和环境,为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

中国地级市工业全因素生产率测度 探究 专业品质权威 编制人: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________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 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加剧,提高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关键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企业生 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包括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之间的配合效率以及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要素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旨在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具体地说,全要素生产率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TFP=(产出量)^a /(劳动力)^b x(资本)^c 其中,a、b、c 分别表示与产出量、劳动力和资本有关的弹性 系数。通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可获取企业在不同要素条件下的相对效率,从而把企业绩效的提高转化为对全要素产出的提高。 二、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其增速分别为2015年的6.6%、2016 年的8.5%、2017年的9.5%和2018年的8.0%。尽管如此,中 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 存在问题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成本过高: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企业在使用资源方面效率不高,沉重的成本负担是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障碍。 (2)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 权和核心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3)管理水平有限:中国制造业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管理体 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现代管理手段,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三、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 1. 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规模经济是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规模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容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中国制造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其中之一就是资源配置效率不足,这不仅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资源配置效率指的是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资源的程度,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针对中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多次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措施。例如,一些学者认为,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需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管;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使得不同资源之间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除了资源配置效率外,全要素生产率也是衡量中国制造业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单位投入所能获得的产出量,包括人员、资金和物资等因素。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是很高,其中一个原因是资源配置效率不足,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 为解决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企业也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资源的使用和消耗符合企业的运作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选用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善。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合作,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并推广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努力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消费者也需要加入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行列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环保和节能产品,实行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参与节约用水和用电等活动,为中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和评估。只有了解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够有效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资源配置数据平台,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评估,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精度,为制造业的资源配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高效生产过程和低浪费资源的使用也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当

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研究 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仍面临着资源错配的困境。资源错配程度不断加大会对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于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当前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问题展开研究,探究中国制造业在资源错配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通过2020年企业年报数据获取关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 错配的统计检验结果,运用OLS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错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到了资源错配的显著负面影响,其中行业内部协同程度是缓解资源错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资本错配、技术错配、劳动错配、全要素生产率、协同程度 一、绪论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刻画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 重要指标。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率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分离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优点,准确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效率的提高情况。中国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强国之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提升,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制造业在资源配置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资源错配。制造企业面对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尤其是不同要素之间的搭配是否合理,已成为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现有研究多对生产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但对于资源错配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尝试从制造业资源错配角度着手,采用OLS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深入研究资源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为制造业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背景 1.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资源错配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不恰当配置和使用,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是相互作用、协调使用的,错配的资源搭配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生产效率主要体现在企业的

中国制造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制造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曲晨瑶;李廉水;程中华 【摘要】Based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industry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4,the paper uses super efficiency DEA model to measure the industry's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divide them into three categories which are high efficiency industries,middle efficiency industries and low efficiency industries.Then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how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endowment structure,property right structure,FDI and enterprise scale influence th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ree kinds of industries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the above influence factors have industry heterogeneity;endowment structur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all three kinds of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 scal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m.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基于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行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将其分为高效率行业、中效率行业和低效率行业,然后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禀赋结构、产权结构、外商投资和企业规模对3类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以上影响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禀赋结构对3类行业均有负的影响,企业规模均有正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改善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