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周俊霞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两会”上最热门话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如果说贫富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过的坎的话,那么有效遏制不合理贫富差距,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则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19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但是,由于现存的收入分配体制尚不完善,加上政府对再分配的调控仍不到位,以及各种监管漏洞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居民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
用城乡居民收入比来测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其计算公式为: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8年的2.11扩大到
大幅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较稳定。
这一阶段,国家提出了两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是实行了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产权改革;二是市场化改革,包括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和放松管制。
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城镇居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2.42缩小到1984年的1.5。
第二阶段(1985-199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阶段。
此阶段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效率工资,职工收入增长较快,城镇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同期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的激励效应不断递减,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劳动人口增长,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工农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同,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85年的1.64上升到1993年的2.74,上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第三阶段(l994-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软着陆”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降低到10%以下,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的低速增长限制了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
与此同时,政府开始重视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城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实行农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国家提高了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建立了粮食储备调节机制、风险基金和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
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有效地
2009年的2.86。
这仅是名义收入差距,如果把每年国家对城镇居
民实行的各种福利、补贴和优惠措施考虑进去,实际的城乡差距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一、现状分
近几年河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速度,200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6679元。
到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为14718元,是2002年的2.2倍。
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相比,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增长3.13%,2003年增长6.26%,2004年增长
11.1%,2005年增长9.79%,2006年增长9.20%,2007年增长12.94%,2008年增长11.69%,2009年增长7.4%。
七年增长0.9倍。
动态上看,由于受到政策、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本身素质及能力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
影响,不同的阶段,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缩小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实行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改革措施,农业生产力被解放出来,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政府逐年提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农民增产又增收,收入有了
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4年的2.72下降到1998年的2.11。
本,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增收十分不利,第四阶段(l999-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阶收入差距。
段。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1998年以后,我国粮第四,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保、食价格逐年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缓慢;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由于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三,比重已经高达46.5%,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仅造成了城乡居民在生活待遇、社会地57.6%,建筑行业占到了80%,位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还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组成部分。
动,减缓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9受公共服务等权利是不平等的,年的2.20上升到2009年的2.86。
至是歧视性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二、原因分析三、对策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解决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资金,不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发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以农补工”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导致展,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不利的农民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拉开城乡贫富差距的序幕,致使农影响。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业长期落后。
政府运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城乡分使之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是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治,一国两策”的方略,形成了城乡生产要素非均衡流动的资源要问题。
配置格局,使农民在人口流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各种医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疗社保及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相差甚远。
要根据农业资源的自然条件,发挥特色优势,面向市场需求
第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安排好产业的进退和培育产品结构的特色。
具体而言,根据河北民收入的分配,又通过统购统销政策,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省目前的情况和特点,就是要按照“稳定粮食、提高菜果、做强畜低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产品牧”的方针,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实施千万吨奶剪刀差的形式间接参与农民收入分配。
城市部门过度地汲取农工程,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建设优质专用菜业、农村剩余,导致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而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投果和畜牧生产加工基地。
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加强农田水利设入却少的可怜,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
第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制约农民向城市流动,造成2、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
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制定首先要进一步强化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一系列城乡隔离政策,将城乡居民划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农村教师工资发放和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
2007年起,全省农业人口”,分属两种不同身份待遇。
从2001年开始,石家庄市率村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先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限制,降低了农村劳动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这对切实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力向城市流动的壁垒,但是外来人口仍然很难享受到与土生土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在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方面,实施农村现长的城
镇居民相同的福利待遇。
进城的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有计划的在教育资源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会面临很缺乏区域兴办一些寄宿制学校,同时,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多不可预见的障碍,导致其社会附加成本提高,种种因素都制约设,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了城乡人口的流动,使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增加非农收入的空间3、加大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变的狭小。
可以依托大中专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建
第三,长期以来,我国在财政政策上的城市化倾向日益严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目的的人才培训基地,让农民通过培训了重。
农业作为弱势产业,要求财政逐期加大对其投资力度,支持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更新他们的传统观念。
其次,积极推风险大、收益低、对农业起保护作用或示范作用的项目,以弥补进培养一大批来自农村、定位农村、懂得农业科技、了解农村市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
但事实上,自1996年以来,虽然场、为农业发展直接服务、带领农民致富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财政支出中支农支出的绝对数额逐年增长,但其占财政总支出型技术人才,保证农业科技入户到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的比例却逐年下降,直到近几年才有所增加,但其所占份额却一农民收入。
直很低,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不合理的财政支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