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标准与检测参考教材2006.08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22
纺织品检验图书名称:纺织品检验价格:36.00 元7-5064-3825-9/TS·2160第一章纺织品检测基础知识第二章纺织纤维的检测第三章纱线质量的检测第四章织物质量的检测第五章服装检测第六章色差的测量第七章生态纺织品及检测思考题实验部分实验一切断称重法测定化学纤维的长度实验二纤维卷曲率的测定实验三短纤维摩擦系数测定实验四显微镜观察法和燃烧法鉴别纺织纤维实验五化学溶解法定量分析涤棉混纺产品的混纺比实验六原棉马克隆值检验实验七原棉回潮率检验实验八原棉含杂率检验实验九试验棉条的制备实验十棉纤维长度检验实验十一中段称重法测定棉纤维细度实验十二中腔胞壁对比法测定棉纤维成熟度实验十三棉束纤维强度测定实验十四棉本色纱线品质评定实验十五生丝品质评定实验十六粗梳毛针织绒线品质评定实验十七苎麻纱品质评定实验十八涤纶低弹丝的品质评定实验十九织物组织的分析实验二十织物厚度测试实验二十一织物长度与幅宽测试实验二十二织物密度和紧度测试实验二十三织物单位面积重量和体积重量测试实验二十四织物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测试实验二十五织物撕裂强度测试实验二十六织物顶破强度测试实验二十七织物褶皱回复率和抗皱度测试实验二十八织物耐磨强度测试实验二十九织物悬垂性测试实验三十织物静电性能测试实验三十一土工织物孔径的测试实验三十二垂直渗透系数试验实验三十三土工织物胀破性能测试实验三十四土工织物落锤穿透性能测试实验三十五耐洗色牢度的测试实验三十六耐摩擦色牢度试验实验三十七耐光色牢度试验实验三十八织物上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参考资料。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随着纺织品的广泛应用,纺织品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纺织品常见质量标准和常用的检验方法。
纺织品的质量标准是依据国家或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而制定的一些具体指标,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和可靠性。
常见的纺织品质量标准有以下几种:1. 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制定,对纺织品的质量、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规定,是纺织品质量监督的基础。
2. 行业标准:由纺织行业协会制定,对纺织品在特定行业中的质量要求进行规定,如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家纺行业标准等。
3.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制定,是纺织品出口国家的质量标准,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纺织品的检验方法是通过对纺织品进行各种试验和检验,以判断纺织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纺织品的检验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外观检验:通过对纺织品外观的检查,判断纺织品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对纺织品的色泽、缝纫、印花、图案等进行检查。
2. 物理性能检验:主要检测纺织品的耐磨性、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弹性和规格等物理性能指标。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抗拉强度试验、耐磨性试验、抗撕裂强度试验等。
3. 化学性能检验:主要检测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化学成分,确保纺织品的安全和环保性。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PH值检测、重金属检测、甲醛含量检测等。
4. 尺寸稳定性检验:检测纺织品在清洗和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以判断纺织品是否会产生收缩和变形等问题。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水洗收缩率试验、热稳定性试验等。
5. 防水性能检验:主要用于防水纺织品的检验,通过对纺织品的防水性能进行检测,以判断纺织品是否能够有效防水。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防水性能试验、透湿性试验等。
综上所述,纺织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纺织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性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检测标准2005.08.18 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二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三耐汗渍色牢度检测四耐热压(熨烫)色牢度检测五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六耐过氧化物色牢度七耐丝光色牢度实验第二部分纺织品的外观保持性一悬垂性能检测二刚柔性能检测三织物的起毛起球试验圆轨迹法第三部分纺织品的损坏检测一拉伸断裂检测二撕破强力检测三顶破强度检测第四部分纺织品的舒适性能检测一纺织织物的透湿性能的检测透湿杯法二纺织织物的防水性能的检测静水压实验三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第五部分生态纺织品的检测一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二甲醛含量检测(水萃取法)三甲醛的测定释放甲醛(蒸气吸收法)第六部分纺织品的功能检测一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二静电防护织物的检测方法第一部分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一耐洗色牢度检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纺织品都是要进行洗涤的,洗涤时纺织品在一定温度的洗涤液中洗涤,由于洗涤液的作用,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脱落,最终使纺织品原本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称之为变色。
同时进入洗涤液的染料又会沾染其他纺织品,亦会使其他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变化,这称之为沾色。
1.检测标准ISO 105-C01-C05-1989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EN20105C01-C05-199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涤色牢度:试验1一试验5》,DIN EN20105C01-C05-199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AATCC172-2002耐家庭洗涤无氧漂白色牢度》、GB/T 3921.1-5-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l一试验5》。
2.检测原理耐洗色牢度试验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或两块规定的贴村织物贴合,放于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干燥。
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服装及服饰产品理化性能检验的取样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服装及服饰产品的理化性能技术指标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91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2912.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3917.1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GB/T 3917.2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17.3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GB/T 392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GB/T 392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 5453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 5455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 57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洗色牢度GB/T 615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8427 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氙弧GB/T 8629 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 11048 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GB/T 12704 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GB/T 14644 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T 17592.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7593 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8886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FZ/T 01026 纺织品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Z/T 0105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3 色牢度的测试3.1 取样在成品未覆粘合衬部位(包含所有色泽和花型)截取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若干,并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制成试验用组合试样。
纺织品标准与检测(试用教材)天津工业大学2006.08一、引言二、有关标准的基本知识标准的分类及其定义三、国内、外纺织标准的发展㈠、国外纺织标准的发展㈡、我国纺织标准的建立和发展四、有关标准的运用五、生态纺织品标准㈠、国外纺织品生态标准的发展概况㈡、我国纺织品生态标准的发展现状六、有关纺织品的检测方法(检测的标准方法) ⅰ纺织品的色牢度检测㈠、纺织品耐水色牢度的测定㈡、纺织品耐酸碱汗渍色牢度的测定㈢、纺织品耐干摩擦色牢度的测定ⅱ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测定ⅲ纺织品pH值的测定一、引言我国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民族纺织工业即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和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纺织业按纤维原料、加工工艺或最终产品,划分成棉纺、毛纺、丝绸、麻纺、色织、针织、印染、复制、纺织器材和纺织机械等十多个行业。
20世纪60年代,我国合成纤维产业开始起步,70年代进人全面发展阶段,整个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地位。
80年代中期,我国纺织工业进人全面高速发展时期并日趋成熟,服装业也适时地由轻工行业转人纺织行业,形成大纺织的格局。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业进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低潮,支柱产业的地位不再被提及,甚至有人把纺织业称为“夕阳工业”。
但是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国纺织业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也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因此,对整个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要削弱纺织业,而是要通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中国的纺织业能在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穿衣问题的基础上,在新的更高层面上,以更强劲的态势参与国际竞争。
同时,借助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给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注人新的活力。
经过近十年的调整,中国纺织业已整体走出困境,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入世也给国内纺织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2003年,中国大陆纺织品出口总额达到了空前的80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72%。
其中纺织品出口285.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87 %;服装出口5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04%。
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8.36 %。
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顺差648.9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54.20%。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平均单价与1997年相比,下降幅度超过6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的位置。
这种“拼价格,轻规则;拼数量,轻质量”的恶性竟争方式,不仅造成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经常处于无序的自相残杀,而且使我国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并且已经面临愈演愈烈的各种反倾销、重新设限和其它贸易制裁的压力。
分析其深层次原因,除了我国纺织业的创新能力在整体上仍相当不足之外,还与我国纺织标准化水平不高和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ATC协议所确定的时间表,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全球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取消所有的配额,实现完全的自由化,传统的贸易壁垒将被更严格的贸易技术壁垒所取代。
目前我国纺织业的实际国际依存度已经超过40%,而服装业更是高达60%。
过高的国际依存度一方面说明中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市场风险。
如何在新的形式下,巩固和提高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除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之外,改革我国现有的纺织品标准化体制、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纺织产品标准体系、通过强化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纺织产品的品质,从而跨越各种愈演愈烈的贸易技术壁垒,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的期限转瞬即至,近一段时期业内对中国纺织行业前景的判断和分析,集中在国际上对中国纺织品已经和将要采取的种种措施上。
而配额取消后,各种贸易壁垒将成为焦点。
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新形势,只有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强国内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才能沉着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
而纺织标准的加强与完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由贸易壁垒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需要一段时期的过渡。
但必将要过渡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
从今年(2005年)初始到现在,完全打开贸易壁垒是不现实的。
二、有关标准的基本知识标准的分类及其定义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方法。
目前,人们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三种:1、层级分类法:按照标准化层级标准作用和有效的范围,可以将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标准,如结构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
(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或标准组织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是国际标准(ISO/IEC第2号指南)。
因此,ISO,IEC批准,发布的标准是目前主要的国际标准,ISO认可即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的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计量局(BIPM),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制订,发布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
(2)区域标准:区域标准是“由某一区域标准或标准组织制定,并公布开发布的标准”(ISO/IEC)第2号指南。
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的欧洲标准(EN)就是区域标准。
(3)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第2号指南)。
如GB、ANSI、BS、NF、DIN、JIS等是中、美、英、法、德、日等国国家标准的代号。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ANSI(A mer ic an Nat ion al St and ar ds Ins tit ute):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BS((British Standard):英国标准NF:法国国家标准DIN:德国国家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JIS:日本国家标准(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4)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化团体或机构改革标准,发布在某行业的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标准是行业标准。
又称为团体标准。
如美国的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石油学会标准(API)、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英国的劳氏船级社标准(LR),都是国际上有权威性的团体标准,在各自的行业内享有很高的信誉。
我国的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如JB、QB、FJ、TB等就是机械、轻工、纺织、铁路运输行业的标准代号。
(5)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由一个国家的地方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第2号指南)。
我国的地方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产品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食品卫生、节能等有关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它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审批、编号和发布。
(6)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有些国家又称公司标准,是由企事业单位自行自定,发布的标准,也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德国西门子电器公司、新日本钢铁公司等企业发布的企业标准都是国际上有影响的先进标准。
2、对象分类法:按照标准对象的名称归属分类,可以将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方法标准,工艺标准,环境保护标准,过程标准,数据标准等等。
为保证产品的使用性,对一个或一组产品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作出规定的标准产品标准(ISO/IEC第2号指南)。
产品技术要求中除了适用性方面的技术要求外,可以直接包括引用,如术语、抽样、试验方法,包装和标签方面的规定。
有时,还可包括工艺方面的要求。
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同意的事项所制订的标准为工程建设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制订的标准就是方法标准。
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而制订的标准是安全标准。
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方面的卫生要求制订的标准是卫生标准。
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等检测方法以及其它事项制订的标准是环境保护标准。
为某项服务工作要达到的要求所制订的标准是服务标准,又称服务规范,它们一般在交通运输,饭店宾馆、邮电、银行等服务部门中制订和使用。
为保障物品在贮藏,运输和销售中的安全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以包装的有关事项为对象所制订的标准是包装标准。
包含有特性值和数据表的标准叫数据标准。
它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特性值或其它数据作出了规定。
(ISOI/IEC第2号指南)对一个过程应满足的要求作出规定,以实现其适用性的标准四过程标准。
(ISO/IEC第2号指南)此外,还有文件格式标准,接口标准等,都是以对象分类的标准。
3、性质分类法:按照标准的属性分类,可以把标准划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等。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是基础标准。
例如术语标准、符号、代号、代码标准、量与单位标准等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性基础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称之为技术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订的标准称之为管理标准。
显然,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如技术、生产、质量、能源、计量、工艺、设备、安全、卫生、环保、物资等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项)所制订的标准是企业管理标准。
(GB/T 1307)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即在执行相应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工作范围、责任、权限、方法、质量与考核等以及工作程序有关的事项)所制订的标准是企业工作标准(GB/T 13017)。
在操作岗位的工作标准又称作出标准。
上述三种分类法是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标准集合所进行的划分,当然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关系,这就是说,一个标准可以同时按这三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如GB 4029《防震手表》是国家标准、产品标准、也是技术标准。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分类法,还可用其他分类方法对标准进行分类。
如根据标准实施的强制程度,可以把标准分为强制标准,暂行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根据法律或法规规定,应强制实施的标准称为强制性标准。
暂行标准由一个标准化团体暂时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文件,以使其作为一个标准,在应用中获得必要的经验(ISO/IEC第2号指南)。
暂行标准一般应规定一个试行期限,试行期内达不到的某些要求和指标,可呈报有关部门酌情放宽执行。
推荐采用,自愿执行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对象一般是具有指导意义,但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号简介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国务院对各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作了较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