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礼节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4.04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中国日常礼仪有哪些1.用膳礼仪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其中很明显的体现在用餐礼仪上。
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而且吃饭时,要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2.行走之礼古人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3.见面之礼古人对见面时所行的礼仪也很重视,有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
拱手礼为最普通的见面礼仪,双手合抱,置于胸前,立而不俯。
作揖也是双手抱拳,拱起按下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跪拜礼为古代下级向上级,平民向官吏所行之礼,较为常见。
现今也只在偏远乡村拜年活动能够见到。
4.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中国文化5000年连续不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经常谈到了博大精深,有比较代表性的四个特点: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三,以和为贵的思想;四,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光宗耀祖的这种思想意识既是合理的,又是必然的。
因为父母者,人子之本源。
人长大以后,报答自己的父母,所以具有合理性。
另外一个方面,它有一定的必然性。
必然性是说在中华大地上,它有一种天然的导向,光宗耀祖就等同于为国尽职。
第一点,国与家的内涵,古代中国几千年来是家国同构,家与国合二为一,如果由现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但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看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这个特殊的现象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长期以来,我们把国就称为国家,在这里边已经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篇1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
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结合文化和礼之起源,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二)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外在表现化的动作。
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
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传统礼仪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礼仪所体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提供了指导。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1. 鞠躬鞠躬是中国人常见的一种表示尊敬和谦虚的举止。
通常,低于你的级别或地位的人将鞠躬以示恭敬。
鞠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对方的地位和关系。
2. 双手合十双手合十是一种常见的祈祷和表示敬意的手势。
在佛教和道教中尤为常见。
当面对重要人物或圣地时,双手合十可以表达谦逊和崇敬之情。
3. 握手握手在中国也是常见的礼仪之一。
通常,在正式场合和商务会议中进行握手以示问候和尊重。
握手时,要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4. 敬茶敬茶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当你作为客人拜访某人时,主人会为你倒茶,而你则需要接过茶杯并稍微行个礼以示谢意。
这一举动显示出你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5. 红包在中国,红包是一种用于表示祝福和感谢的礼物。
红包通常用于在节日、婚礼、生日等特殊场合赠送。
在交给对方时,通常需要用两手递上,并注意不要在公共场合打开红包。
6. 尊称中国有一套特殊的尊称方式,特别是在年长者和上级之间的互动中。
使用适当的尊称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7. 送别在中国文化中,送别是一种重要的礼节。
当有人离开时,家人、朋友或同事会一同为其送行,并表示祝福和好运。
通常会有特定的礼物,如挂件、纪念品等作为送别的礼物。
8. 赠送礼物在中国,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
在特殊场合如结婚、生日、节日等时,人们会送给对方礼物,以表示关心和祝福。
选择适当的礼物是很重要的,常见的礼物有鱼、瓷器和酒等。
9. 礼仪编号中国有一套特殊的礼仪编号系统,用于区分场合和人际关系的亲疏。
比如在正式场合,高级人士会被赋予更高的礼遇,如座位的安排、用餐的顺序等。
10. 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用语之一,形容一个人有礼貌、尊敬并且恭敬。
礼仪和礼节文化基础知识社交礼仪是人们在交往中所应该遵守的一种规范,是一种行为的仪式,同时也是一种心态的传递。
人们之所以遵守礼仪,是因为礼仪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交往更加和谐。
礼仪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礼仪和礼节文化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礼仪和礼节文化的基础知识。
一、概述礼仪文化礼是一种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形式,但是无论如何,礼仪旨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彰显尊重和端庄的态度。
礼仪文化中包含了各种礼仪,比如宴请礼仪、婚礼礼仪、葬礼礼仪、宗教礼仪等。
礼仪文化的核心是尊重和理解他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二、礼节的分类和含义礼节是实践礼仪文化的具体形式,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基础。
礼节可以分为三类:言语礼节、动作礼节和避讳礼节。
言语礼节包括问候、请教、道歉、致谢等交流方式,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动作礼节主要包括握手、鞠躬、礼让、拥抱等,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和尊严的表现;避讳礼节则是一些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如根据熟人关系称谓的使用、过年期间的禁忌、在祭祀等活动中的禁忌等,这些避讳礼节体现了文化的底蕴和积淀。
三、礼仪与人性礼仪文化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人与自己之间的交流。
礼仪对于人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和遵循礼仪文化,方能真正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
四、礼仪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礼仪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品味文明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礼仪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个人形象、加深人们之间的交流,增强社会和谐度。
遵守礼仪文化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尊重。
五、礼仪的运用礼仪文化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日常社交、商务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
礼仪礼节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身处各种不同的场合,遵守基本的礼仪礼节非常重要。
遵守礼仪礼节,不仅能够显示我们的素质和教养,还能够让我们与人相处更加和谐。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礼仪礼节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礼仪1. 拜访礼仪拜访他人时,先要打电话或发短信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并在到访时注意对方的时间。
到达时,先敲门或按门铃,并在进门前主动脱鞋,并保持房间干净整洁。
在进门时也应该注意对方的家具和设施,不要触碰或乱动。
在与对方谈话时,应该保持面带微笑和礼貌。
2. 饭局礼仪在参加外出就餐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要表现出礼貌和尊重,在进食时也应该遵循一定的规矩,如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换位子等。
另外,出于对健康和清洁的考虑,应该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食物。
3. 路途礼仪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乘坐纪律。
要排队,不要插队,并尽量不要占用他人的座位或妨碍他人。
另外,如果遭遇突发状况(如晕车等),要及时向他人道歉并采取措施。
4. 礼仪语言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时刻言行举止。
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表达时要谦虚客气,不要说过激的话,克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如果对方出现了错误或者失误,也不要直接指出,要巧妙地提醒对方。
二、礼节1. 大礼节在生活中,有一些特别的节日或者场合需要遵循一些特别的礼节。
举个例子,春节期间,要给长辈拜年,并要用特别的方式表达祝福。
在参加结婚、生日、寿宴等庆典时,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准时到场,穿着得体等。
2. 礼节礼仪除此之外,应该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节礼仪。
举个例子,当有人给你赠送礼物时,要及时表示感谢,并用礼貌的方式发出感谢之词。
在公共场合,如剧院、电影院等,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心情。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三、注意事项1. 时刻保持整洁时刻保持整洁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参加饭局,还是到访他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穿着。
尽量避免身上有异味的情况出现,注意刷牙,勤洗澡,选择适合场合的服装等。
六大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的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体系。
在世界上的历史长河中,有六大文明礼仪被广泛认可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 中国礼仪中国礼仪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礼仪强调尊重和谦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人们注重家庭观念,尊敬长辈是一种基本的礼节。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常用鞠躬和握手表示问候和尊重。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独特的礼仪,如茶道、烹饪礼仪等,这些都是中国文明的瑰宝。
2. 印度礼仪印度礼仪受到印度教的影响,强调宗教仪式和精神上的净化。
在印度,人们会使用双手合十作为问候的方式,称为“纳姆斯特”。
另外,人们还会佩戴特殊的服饰,如“印度式”头巾和丝绸长袍,以示尊重。
印度人还非常注重饮食礼仪,如用右手进食,不吃牛肉等。
3. 日本礼仪日本礼仪强调和谐、尊重和纪律。
在日本,人们非常重视面子和礼貌,经常鞠躬以示尊重。
此外,日本还有一套独特的茶道、花道和剑道等传统仪式,这些仪式都体现了日本人对内心平静和谐的追求。
4. 韩国礼仪韩国礼仪注重家族和尊长的地位。
在韩国,人们经常以两手相握的方式寒暄,称为“握手”。
此外,韩国人还有许多特殊的礼仪,如鞠躬、磕头等,以示尊重和谦逊。
韩国还有许多传统仪式,如婚礼仪式和饮食礼仪等,这些礼仪都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埃及礼仪埃及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古埃及文化的影响。
在埃及,人们非常重视家庭和宗教。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经常握手并问候对方,常用的问候方式是“阿萨拉姆阿雷库姆”,意思是“你好”。
此外,埃及人还有一套独特的饮食礼仪,如用右手进食,不吃猪肉等。
6. 美国礼仪美国礼仪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
在美国,人们注重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通常用握手表示问候,并称呼对方的姓氏。
此外,美国人还非常注重时间观念和守时,迟到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总结起来,六大文明礼仪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不同文明的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礼仪礼貌1、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2、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3、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4、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礼仪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注重礼仪,这使得中国的礼仪文化独具特色,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和商务交往。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礼仪文化,包括餐桌礼仪、交往礼仪以及传统节日礼仪等方面。
一、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讲究仪态得体、规矩谦和。
坐席次序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宴会上,主人会根据嘉宾的地位和年龄,安排座位次序,尊重长辈和上级是传统中华礼仪的重要体现。
在用餐时,人们会注意用筷子的技巧,以及适量吃饭,不浪费粮食。
此外,热情好客也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特点,主人会不断向客人夹菜、敬酒,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淳朴礼貌。
二、交往礼仪在中国,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有一套独特的礼仪规范。
首先,尊敬长辈和上级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与长辈和上级交流时,人们通常会行鞠躬礼,或者使用尊称来表示尊敬。
其次,在与其他人交谈时,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语气的抑扬顿挫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等都是中国人在交际中非常重视的方面。
此外,握手也是中国交往礼仪中一种常见的方式,人们通常握手时要用右手,并给予适当的力度和时间。
三、传统节日礼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在春节期间,社交活动频繁,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传统上,在拜访亲友时,人们会带上礼物,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关心。
另外,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比如守岁、放鞭炮等,这些行为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礼仪。
在总结中国的礼仪文化时,我们看到礼貌、尊敬以及传统习俗都是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的方面。
中国的礼仪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相处的追求。
有着礼仪文化的中国人民一直都十分尊重他人,注重待人接物,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总而言之,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并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中国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传统礼仪常识【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间的礼节。
一指禅让,即让位给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稽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所以又称“手拜”。
【空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合拢,低头到手,头与心齐平而不着地,所以又称“拜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粘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饮,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尚右】古代左、右所表示地位尊卑不同。
周、秦、汉代以右为上。
“左迁”表示降职。
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膜拜】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折腰】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什么是礼仪什么是礼节礼仪,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文化规范,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涉及到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言行举止,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而礼节,则强调了对他人的诚恳和礼貌,以及在特定场合中的恰当行为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礼仪和礼节的概念、作用和重要性。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中的“礼”和“仪”,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尊敬、关爱和尊重,以及对社会习俗和规则的遵守。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它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中得体地表现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二、礼仪的作用和重要性1. 促进社会和谐: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礼仪能够减少冲突和误解,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提供了文明、有序的环境。
2. 增进个人形象:遵循恰当的礼仪规范,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修养。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谈吐得体、礼节周到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3. 增强自信心:掌握礼仪规范,可以使人在各类社交场合中更加从容自信。
无论是参加婚礼、宴会还是商务会议,熟悉礼仪规范能够帮助人们克服紧张和不安,更好地应对各类社交场合。
三、礼节的概念礼节是指在特定场合下,按照规范和习俗遵循特定的行为准则和礼仪标准。
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对场合、环境的恰当应对。
四、礼仪和礼节的关系礼仪和礼节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的延伸,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礼仪是一般性的规范,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行为规则;而礼节则注重于特定场合下的行为准则和礼貌规范。
礼仪是构建礼节的基础,而礼节则是礼仪的实践体现。
五、礼仪和礼节的实践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交场合,礼仪和礼节的实践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礼仪和礼节实践:1. 礼仪实践:(1) 尊重他人:包括称呼礼貌、对话中注意尊重对方的感受等。
(2) 注重仪容仪表:保持整洁、穿着得体、仪容大方。
2. 礼节实践:(1) 礼貌用语:如问候语、道歉语等。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精华。
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尊重和谦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场合,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长辈、尊重师长、尊重朋友、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中国人一贯的礼仪之道。
而谦逊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一个核心价值观。
中国人谐和谦逊的个性,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传统和历史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强调尊重传统和历史,通过仪式、礼仪的传承和举行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尊重历史也是中国人敬畏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秉承传统的重要体现。
三、审美追求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弘扬了一种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是在超脱之中最能体现出中国人对完美文化的诉求。
在礼仪文化中,中国人对于仪式、礼仪、服饰等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也在现代的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自我修养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强调自我修养,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自我修养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品质。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男子要养成文雅的气质,女子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自我修养的培养和提升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五、文明礼貌中国人向来重视礼貌,尊敬长辈,懂得谦逊,顾及他人感受,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文明礼貌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礼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六、以人为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人情、人德,在处理与人方面的事务时,要体贴入微,讲究情分。
人情、人情味、人情债都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
七、和谐共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体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谐共处。
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注重和睦相处,协调共生。
酒桌上的礼仪与文化酒桌礼仪是每个人在社交场合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无论是商务宴请、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会,适当的酒桌礼仪能够展现一个人的修养与风度,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同时,酒桌上的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
本文将从酒桌礼仪和酒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酒桌上的礼仪与文化。
酒桌礼仪部分:1. 服装着装:酒宴通常是正式场合,因此应该注意适当的着装。
男士应穿着正式西装或者礼服,女士应穿着庄重得体的晚礼服或者正式裙装。
避免穿着过于随意或者过于暴露的服装,以免给人不尊重场合的印象。
2. 座次安排:在酒宴上,座次安排非常重要。
主人一般会根据来宾的身份和地位来决定座位次序,主位一般是宴会最重要的人物坐的位置。
作为客人,要注意按照主人的安排就座,尊重主人的安排和规定。
3. 敬酒礼仪:酒宴上,敬酒是一项常见的礼节。
当有人向你敬酒时,应该站起身来,接过对方敬的酒杯,并向对方致以谢意。
在敬酒时,要注意不要与对方的杯子碰撞太过用力,以免酒水溅出。
4. 进餐礼仪:进餐时,要注意用餐礼仪。
首先要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开始进餐,然后才可以开始。
进餐时要用餐具正确使用,不发出响声,不大声嚼食物。
用餐时要避免说话,以免食物飞溅出来。
用过的餐具可以轻轻放在盘子里,表示已经用过了。
酒桌文化部分:1. 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以“酒逢知己千杯少”、“酒肆豪情万古同”等诗词歌赋形容,寓意着饮酒可以增进情谊和友谊。
而西方国家的酒文化则着重于品酒和品味的过程,注重酒的种类、产地和口感。
2. 酒桌礼仪的文化背景:酒桌礼仪的背后代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酒宴注重尊重和团结,敬酒时要用两手举起酒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
而西方的酒宴礼仪更注重细节,如典雅的长酒杯、精致的酒具和用餐禁忌等等。
3. 酒桌文化传承与交流:酒宴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场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酒文化交流与传承非常重要。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家庭礼仪被视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也是一个人的起点和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作最基本的美德。
在中国家庭中,晚辈要向长辈问候、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并遵循各种家庭规矩和礼节。
二、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强调尊师重道的观念。
师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被认为是非常庄重和神圣的。
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是中国学生的必备品质,教师则以身作则,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敬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社交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交上的得体举止能够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在社交场合,人们注重彼此的问候、敬语和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
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得体、谦虚有礼是传统文化中要尊重和遵循的社交礼仪。
四、宴会礼仪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被赋予了很高的重要性。
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礼仪以及用餐时的行为规范。
在宴会上,主人与客人之间有着明确的地位和角色区分,如主人应坐在宴会桌的主位,客人应遵循主人的安排和指示。
此外,中国人还强调宴会上的酒仪、敬酒礼节以及宴会交流中的言谈举止。
五、婚丧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婚丧礼仪被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庄重的场合,承载着家庭的传承和尊严。
在中国婚礼中,有很多的礼仪和习俗,如婚前聘礼、婚礼仪式、婚礼宴席等,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和流程。
在丧葬仪式上,人们要穿着朝服或丧服,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祭奠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六、节日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的节日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风俗。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礼仪和习俗,人们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来表达喜庆、纪念和感恩之情。
礼仪礼节的基本知识在社交场合中,礼仪礼节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是人们相互尊重、友善相待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遵循礼仪礼节可以有效提升个人形象,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下面是礼仪礼节的一些基本知识。
1. 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人们给予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十分重要。
在公共场合,如会议、宴会等,穿着整洁得体的衣服,注意发型和化妆,注意口臭和体味的问题。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避免嘈杂和粗俗的言谈举止。
2. 礼貌用语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问候语、道歉语、感谢语等。
例如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可以使用"您好"、"请问"等客气用语;在犯错误或者打扰他人时,及时道歉;与帮助过你的人说声谢谢等。
3. 餐桌礼仪在用餐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
比如,进餐时要保持优雅的姿势,不大声喧哗或者用筷子刺向食物。
在吃饭时要注重与他人交流,不要过度沉默或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4. 礼仪习惯除了外在的仪容仪表和语言表达,一些日常的礼仪习惯也十分重要。
在公共场合,排队有序,不插队;上下电梯时,让老年人、残疾人和孕妇先行;进出门时,要注意礼貌地开门。
这些小细节都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
5. 礼仪问题纠正当他人的行为违背礼仪时,我们也需要合适地提醒。
但在提醒时要注重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对方自尊心。
可以通过委婉地表达或者礼貌地提醒对方。
同时,当自己被指出礼仪问题时,也应虚心接受建议,及时改正。
6. 尊重不同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礼仪礼节也非常重要。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我们应该对此保持尊重和理解。
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学习一些对方国家的基本礼仪,避免做出冒犯或者不尊重的行为。
总结:礼仪礼节是社交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它不仅能提升个人形象,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仪容仪表、礼貌用语、餐桌礼仪、礼仪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和遵守,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和喜欢的人。
一、个人礼仪(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
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
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礼仪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将其视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一、祭祀礼仪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为了向神灵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礼仪包括祭拜、献祭、进香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维护族群间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礼仪十分繁琐,涉及到订婚、过门、嫁娶、乘车、迎亲等环节。
婚礼礼仪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两个家庭的尊重和友好,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三、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对待葬礼非常重视,认为葬礼是对逝者表示敬意和怀念的方式。
葬礼礼仪包括停灵、告别、送葬、守灵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纪念。
四、封爵礼仪古代中国的封爵礼仪是为了对功勋卓著的人进行封爵和赐予贵族身份。
封爵礼仪包括封爵仪式、算卜、册立文书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功绩、激发士气。
朝贺礼仪是古代中国君主履行国家元首职责的一种方式,他们会定期接受臣民的朝见和贡献。
朝贺礼仪包括跪拜、献贡、表演、进献礼品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君王的威严和统治力。
六、拜年礼仪中国人民对新春的到来非常重视,过年的时候会进行拜年活动。
拜年礼仪包括辞旧岁、迎新年、交换贺年卡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七、礼节礼仪礼节礼仪是指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这些礼仪包括上下相继、尊卑有序、尊重师长、尊重祖先等,通过这些仪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八、封赐礼仪封赐礼仪是君主对功臣和臣下的赏赐和嘉奖的一种方式。
封赐礼仪包括颁授徽号、册封封号、颁发官印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贡献、鼓励忠诚。
九、谢恩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感恩之道,谢恩礼仪是他们表达感激和敬意的方式之一。
谢恩礼仪包括致谢辞、回礼、祝福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对恩人的感激和尊重。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承载了人们尊重、谦虚、友善的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尊重师长、持重而谦虚、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祭祀礼仪、问候礼仪和礼尚往来。
尊敬长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的家庭中,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在古代以及今天,人们都要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年长者,并听从他们的教导和建议。
这种尊敬长辈的礼仪有助于保持家庭和谐稳定。
尊重师长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长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和行为榜样。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恪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种尊重师长的礼仪能够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和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
持重而谦虚是中国人民一直秉持的美德。
古人常说“君子谦谦君子温温”,即强调君子应该持有谦虚的态度。
中国人注重内外修养,不善言辞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而是以谦虚为美德,追求真实和低调的生活态度。
宴会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定期的宴会是人们交流感情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宴会礼仪包括进场礼节、席间礼仪和饮酒礼仪等方面。
宴会礼仪的遵循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社交技巧和友好沟通,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婚丧嫁娶礼仪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婚礼和葬礼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新人们在结婚前需要秉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仪式,而哀悼者在葬礼期间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各项丧葬仪式。
这种礼仪的遵循有助于维护社会风气和家族伦理,凸显家族团结和社会道德。
祭祀礼仪是中国文化中追思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以及今天,中国人举办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祭祀礼仪通常包括祭祀仪式的准备、场地的布置、祭品的供奉以及对神灵的祝福和祷告等环节。
这种礼仪体现了人们对家族和祖先的敬爱之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问候礼仪是人们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方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在中国,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基本礼仪常识。
一、见面礼节
在中国,见面时通常要行握手礼,握手要诚恳、有力,但不要过于强硬。
在长辈、领导或贵宾面前,要用双手握手,以表尊重和敬意。
同时,微笑和问候也是见面时必不可少的礼节。
二、餐桌礼仪
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要注意让年长者或地位高的人先入座,自己再就座。
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打嗝或放屁等不雅行为。
不要将筷子插在饭里,因为这是祭祀时的做法。
同时,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或在空中乱摆,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吃完饭后,要向主人道谢并告别。
三、拜访礼仪
在拜访他人时,要提前预约时间,不要随意打扰别人的生活。
到达时,要先敲门或按门铃,等待主人开门。
进门后,要脱鞋或穿上拖鞋,保持室内卫生和整洁。
在与主人交谈时,要注意言辞得体、态度恭敬。
离开时,要向主人道谢并告别。
四、公共场所礼仪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排队等候、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等。
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占用公共资源等行为。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不要随意拍照或录像。
以上是中国的一些基本礼仪常识,这些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应用。
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礼仪文化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五礼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反映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人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臣上下之间的交际之礼;从表现人生历程的冠、婚、丧、葬诸礼,到人与人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示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
吉礼居五礼之手,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
第二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等。
第三是祭人鬼,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区礼,以吊礼哀祸灾,以桧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其中,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人之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服丧过程来表达不同程度的北上;荒礼是对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受到饥馑疫疠的不幸遭遇,国王与群臣都采取减膳、停止娱乐等措施来表示同情;吊礼是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死丧或水火灾祸而进行吊唁慰问的一种礼节。
这三种礼节各级贵族都可举行。
桧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偿其所失;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支持。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它主要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八项。
军礼时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军礼主要有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
大师之礼是军队征伐的仪礼;大均之礼是王者和诸侯在均土地、征赋税时举行军事检阅,以安抚民众;大田之礼是天子的定期狩猎,以练习战阵,检阅军马;大役之礼是国家兴办的筑城邑、建宫殿、开河、造堤等大规模土木工程时的队伍检阅;大封之礼是勘定国与国,私家封地与封地间的疆界、树立界碑的一种活动。
礼仪礼节文化篇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简析中国礼仪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一、前言在古代,礼仪就是指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而现在,礼仪就是指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尽管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或改进,但它始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和个人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
作为曾经经历过2000多年封建历史洗礼的社会,做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礼仪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自然也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扬弃,让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为个人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礼仪代表着一个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外在行为展现。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展现。
所以礼仪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
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仪从中周旋的力量。
同时讲究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
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1.用膳礼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也是人们讲究礼仪的原因之一。
尊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
这很明显地体现在传统的用膳礼仪上。
对此,开始用餐时是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
用膳礼仪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里面有很多的礼貌上的要求以及相关的益处。
让我一一道来。
吃饭时,若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
所以要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
咀嚼饭菜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
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开玩笑要有节制,以免口中食物喷出来,或者呛入气管,造成危险,也是讲究卫生的要求;确需要与家人谈话时,应轻声细语。
现在有些小同学在吃饭时看电视或看书报,这是不良的习惯,既不卫生,又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损伤视力。
为此,传承中国传统的用膳礼仪的精华,对我们有益无害。
2.汉民族传统婚礼和婚俗礼仪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有礼。
这就体现在汉民族传统婚礼和婚俗礼仪。
在古代,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这样看来,现代的相亲跟古代有一定的渊源。
在古代看亲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对现在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样也有利于彼此了解对方。
古代迎娶的礼仪如戴戒指、改称呼、回礼、订婚宴、送客、礼车、拜天地、进洞房??这些都是精华。
婚礼仪式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一面小小镜子。
现在,西式婚礼等在我们国家很盛行,但日韩却大多继承者传统的华夏婚礼,我们对于传统的婚礼礼仪复兴,大多取其形而忘其神,甚至,连“形”常常都敷衍了事。
文化这东西,在无形中传承,也在无形中失传。
这丢失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礼仪和文化,更多的是我们的传统和底蕴。
所以,在西式婚礼的冲击下,我们更要继承我们传统的婚俗礼仪精华,保持一片净土,还原我们的特色。
3.古人见面礼仪、古代礼仪用语古人见面礼仪、古代礼仪用语,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在现代很多场合下都有其缩影存在。
握手礼、鞠躬礼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其中握手礼是经过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不盛行。
在日常生活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用语经常用到。
谈话姿势、站姿、坐姿、起姿等礼仪可以使我们在面试中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很好的印象,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与人沟通交流展现出个人独特魅力,更在公共场合里表现出个人良好的修养和风度。
古人有特定的礼貌用语,有特定的称谓,有特定的社交用语,如对自己、对方的称呼,交友称谓,各种活动常用的敬词,年龄代称,其它谦、敬辞等等。
这些,有许多,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4.饮食礼仪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生日宴会、婚宴会上、生意应酬等场合无不在无时无刻地讲究礼仪。
在出席这些宴会,若不懂得礼仪,不会有人理解你是率直天真,相反认为这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即使你再怎么觉得“冤枉”,也无法“讨回公道”。
要想了解餐桌礼仪,就从古代的饮食礼仪说起。
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
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阶层暂且不谈,但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也在沿用。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国人自古崇尚大宴席,大多生意都是在宴席谈成的。
这与古代饮食礼仪有很大的渊源,也是我们现在的一大特色。
5.社交礼仪当今社会,社交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
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古代的礼貌待人、容仪有整、仪尚适宜在现代有很大的价值意义。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
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对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等活动有借鉴作用。
古代的与人为善与人相处、礼尚往来的形体语言可以让人们有效地进行交流。
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在现代也是一种标准。
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糟粕1.愚孝愚忠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
这本身是件可喜的事,但愚孝愚忠是不提倡的。
在古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
《二十四孝图》里的《郭巨埋儿》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打算埋掉儿子,供养母亲。
看似孝心,实则残忍。
这也是一个生命,这样做违背了人性。
从汉代实行“举孝廉”以后,有人为了“孝廉”之冠,在孝字上大做表面文章,误导后人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孝子”。
如周木问安、献章求嗣这两个典故正是讽刺那些搞表面文章,对父母愚孝的人。
本这种行为已是误导性行为,但有些人却以此为荣,不断效仿,就真成了愚孝。
到了宋代,朱熹的“三纲五常”更是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
因此,孝敬父母不需要拿什么来衡量,也不用整天挂在嘴边,孝敬父母要从心里发出来。
用理性的思维看待忠孝。
2.跪拜礼近年来,有广东东莞几位家长带着就读幼儿园的孩子给老师行跪拜礼表示感恩;学者钱文忠向恩师季羡林三叩九拜;有35位徒弟对师傅赵本山行跪拜大礼??那么当下,学生究竟该不该向老师下跪呢?是否要以这种方式来感恩呢?跪拜礼是封建社会中尊卑贵贱等级制的重要礼仪表现形式。
行跪礼在很多人眼里,早已成了一个封建糟粕的代名词。
它的本质,是让人丢掉尊严、表示屈膝和臣服,是一种表示贵贱等级的礼仪。
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釆用跪拜礼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
跪拜礼绝对没有民主、平等的理念,从来都是尊卑有序,官贵民贱,以下拜上,卑躬屈节。
在封建社会,跪拜礼被推而广之,诸如师生间、长幼之间。
但其本质,依然是封建等级制的反映,是学生和小辈对师长的一种屈从。
跪拜礼是一种充满奴性的封建礼仪,是一种不平等的礼仪,是一种复古倒退的礼仪,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糟粕。
生活在平等民主社会的我们,应该丢掉这种陋习。
3.旧婚俗对广大妇女的压迫摧残旧婚俗中也有不少对广大妇女的压迫摧残,比如:父权、夫权、族权,三从四德。
比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是封建社会套在广大妇女身上的枷锁。
丈夫外出,妻子也要老老实实守在家里理家务、养孩子。
比如中国古代用于休妻的“七去”(又称作“七弃”):一是不顺父母,二是无子,三是淫,四是妒,五是有恶疾,六是口多言,七是窃盗。
七出内容与之类似,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并考量其利益,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夫家或丈夫就可以提出离婚。
因此可说是对于妇女的一种压迫。
特别是其中的“无子”和“恶疾”两条,丝毫无关妇女的品质问题,反映出人道主义在旧时的普遍缺失,无民主平等可言。
4.祭祀礼仪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冥冥阴间的鬼魂手中。
人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往往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倍觉人生短暂,朝不保夕,灾难重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并由此引发对未来世界的神秘感,促使人们到精神世界那幻想的偶像中去寻求心灵的寄托与慰藉。
从这个意义上讲,鬼魂祭祀也便成了一种对人生的精神补偿。
祭祀鬼魂,总会得到鬼魂的关照,如此,精神上稍得安慰。
如此祭祀礼仪就产生了。
但死亡祭祀对于生者是一种无休止的折磨,它造成了社会巨大的社会财富的浪费。
首先,丧葬祭祀是对生老者肉体的直接折磨。
丧葬祭奠诸事,礼俗繁杂冗长,有吊唁、设祭、出殡等几十项礼节,折腾人力,损人精神,一场丧事下来往往搞得人筋疲力尽。
其次,丧葬祭祀造成巨大的浪费。
除钱财外,土地的浪费也是十分惊人的,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当有限的国家,一年如此,十年百年之后怎么办?如果继续让鬼居扩展下去,总有一天我们就会被挤出地球生活圈的。
另外丧葬祭祀使生者成为死者的奴隶。
办丧事珲奢,在历代都有人反对,然而始终行不通。
多数丧家不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四、小结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有精华的,也有糟粕的。
对此,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理性的思考去解读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会分析传统礼仪文化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在很多礼仪里面有的不全是精华,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不要盲目地吸收,思考着怎么将它们化为你的优势所在。
另外,对待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我们要摒弃不好的,继承发扬好的一面,正如“历史是不能忘怀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传统的礼仪文化不能丢,丢了就没了根,树就不能茂盛地茁壮地生长了,因此始终记住:华夏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底蕴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