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格式:doc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11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
1.CKD1期
2.CKD2期
3.CKD3期
4.CKD4期
5.CKD5期
(二)证候诊断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
射剂)。
2.标实证
(1)水湿证:可选用药物:法半夏、春砂仁、藿香、紫苏叶、茵陈、草果仁、茯苓皮等。
(2)湿热证:可选用药物:石苇、土茯苓、茵陈、大黄炭等。
(3)血瘀证:可选用药物:丹参、桃仁、三七、红花、蒲黄等。
(4)溺毒证:可选用药物:大黄、崩大碗(积雪草)等。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
1.结肠透析:选用泄浊排毒类中药,随证加减,加水500ml,煎取200ml。每次取30ml,加生理盐水100ml,调节温度为38~42℃保留灌肠,嘱患者保留1小时,每日1次,3周为1疗程。
2.大肠水疗:应用结肠治疗仪及微机系统,在专科护士的操作下,用软管从肛门进入7~10cm,注入净化的温水,对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并配合结肠按摩,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注入37~39℃的对症的结肠洗液250ml,嘱患者保留1-2小时,每3日1次,7次为1疗程。
3.外敷疗法:选用活血、利水、消肿类中药加入敷药专用袋内,将准备好的敷药专用袋贴敷于肢体等治疗部位,每次外敷6~8小时,每日1次。
4.中药熏洗沐足:选用安神、活血中药随证加减,加水煎煮至1000~2000ml,倒入沐足按摩器内,浸泡温度为 41℃左右,时间30分钟,沐足同时按摩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每日1次,3周为1疗程。
5.灸法:选取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箱,每次约20~30分钟,每日1次。
6.穴位贴敷:选用泻水饮或补肾类中药贴敷于神阙、涌泉、关元等穴位,4~6小时后取下即可
(三)运动康复:配合太极拳、八段锦等调养生息。
(四)西医治疗
主要参照2012年国际肾脏病组织制定的KDIGO诊治CKD临床实践指南: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肾衰进展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低蛋白尿,调节血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配合必需氨基酸,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水、钠调节,高钾血症的处理,钙、磷调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贫血等。
当慢性肾衰患者出现下列客观标准或主观标准之一,内科保守治疗一周后复查仍出现或一个月内三次复查有两次出现,可考虑进行透析。
客观标准(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年):
I.eGFR(肾小球滤过率)≤5ml/min/1.73m2(EPI 公式换算);
II.血钾≥6.5mmol/L;
Ⅲ.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主观标准:
I.尿毒症性心包炎或胸膜炎;
II.尿毒症性脑病;
Ⅲ.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难治性高血压;
Ⅳ. 明显的出血倾向;
Ⅴ. 持续恶化的营养不良(包括厌食、体重减轻、血清白蛋白降低)
(五)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磷高钙饮食、低脂饮食、热量与糖类的摄入要满足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限制钾的摄入,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戒烟酒。
2.情志调理:加强疾病常识宣教,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避免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引导病人意识到自身价值,正确对待疾病。
3.健康指导:CKD4~5期病人要保护血管,尽量保留前臂、肘等部位的大静脉,以备用于血液透析治疗。
三、疗效评价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拟定。
(一)评价标准
1.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
③血肌酐降低≥20%。
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2.有效
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
③血肌酐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