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6
1 引言土地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活动、生产的重要载体,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与人类发展、生态保护以及城市生态建设等息息相关[1]。
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机制分析对于生态系统稳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人地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2]。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越来越频繁,导致区域用地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国内外学者日益关注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并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及驱动力开展了大量研究[3]。
杭州市人口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开展杭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对优化杭州市土地资源配置、缓解人地矛盾具有一定意义。
研究以杭州市2011~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联合ENVI 5.2、ArcGIS 10.2数据处理平台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开展杭州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特征分析,并引入地形、社会人文以及气候因子,探究杭州市用地演变驱动机理,分析杭州市近十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为杭州市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增强城市规划政策协同性发展提供建议。
2 数据及方法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区域,是浙江省省会、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及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市地形复杂多样,作者简介:程素丹(1991—),女,汉族,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权籍调查、数据库研究。
杭州市用地类型时空演变特征探究程素丹 何沛荣 杨剑秋(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摘 要:区域用地演变是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其演变特征,了解杭州市用地现状,可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以杭州市2011年、2016年、2021年用地数据为基础,分析杭州市近十年用地变化,辅以地理探测器共同分析其演变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杭州市主要土地类型为林地与耕地,建设用地持续增长;杭州市用地发展过程中,地形、气候等自然因子是前期影响杭州市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前期经济发展较弱、人口密度低等,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驱动能力较弱。
杭州市年度土地市场分析报告根据杭州市年度土地交易情况及相关数据,以下是对杭州市土地市场的分析报告。
1. 总体市场情况在过去的年度里,杭州市土地市场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总体交易面积和交易额均有所增加,表明土地市场仍然具有较高的活跃度和潜力。
2. 住宅用地市场住宅用地市场是杭州市土地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住宅用地市场持续火热。
尤其是位于杭州市核心区域的住宅用地,供不应求的情况更为明显。
3. 商业用地市场商业用地市场是杭州市土地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杭州市商业用地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项目,受到开发商和投资者的青睐。
4. 工业用地市场工业用地市场在杭州市土地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工业用地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杭州市工业用地市场呈现出逐渐活跃的态势,一些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企业基地的建设对土地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城市更新与改造杭州市近年来在城市更新与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土地整治、旧区改造等政策的推动,为土地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更新项目对于提升土地价值、改善城市环境、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杭州市土地市场在过去的年度里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住宅用地市场火热,商业用地市场稳定增长,工业用地市场逐渐活跃。
同时,城市更新与改造项目为土地市场带来了新机遇。
然而,土地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供应不足、土地价格上涨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监管和引导,以保持土地市场的良性发展。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 土地供应与需求杭州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杭州市土地供应量有所增加。
政府积极推动土地供应,采取招拍挂等方式,提高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然而,供应量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55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张 颖 韩 帅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16)通讯作者:张颖(1992-),女,河南焦作,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信息技术㊁土地经济与政策㊂基金项目:华东地区自然资源动态监测与风险评估(项目编号;D D 20230103);华东地区矿山开发与生态修复状况遥感监测2023年工作设计(项目编号:D D 20211390)㊂[摘 要] 本文以杭州市2012~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为依据,通过采用M a t l a b 软件对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1)地类变化情况为耕地㊁园地㊁草地和其他土地面积逐年下降,住宅用地㊁交通运输用地㊁特殊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工矿用地变化不大;(2)经济发展方面,杭州市G D P 生产总值逐年递增,第一产业占G D P 比重最低且呈现下降趋势㊁第三产业占G D P 比重最高而逐年增加;(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特殊用地相关性最为显著,同时,交通运输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变化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产生了较大的正相关关系,与G D P 生产总值相关性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㊂[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发展;相关分析法;杭州市[中图分类号]F 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3)21-055-03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1],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体现了其稀缺性,土地资源的利用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㊂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开发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行为,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也势必影响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㊂因此,摸清家底㊁梳理清楚关系,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各地区重视㊁亟待解决的问题[2,3]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㊁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者们也开始聚焦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㊂如朱香[4]探索了宁蒗县2004-2016年间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发现适度开发利用土地对区域的经济发展㊁农民生活水平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杨梅[5]对云南山区进行研究,回归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存在明确的耦合关系;郭丽丹[6]选取2002-2011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研究表明湖北省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变化对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㊂周健[7]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势性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已经被诸多学者证实㊂本文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城市的规划中作为依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可参考的意见;同时杭州作为发达地区,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的意义㊂1 研究区域概况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有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春秋两季的气候最为适宜,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㊂杭州地形复杂多样,西部是浙西丘陵区域,主干山脉有天目山,东部是浙北平原区域,地势平坦㊁河道湖泊密集,体现了的 江南水乡 的典型特征,同时杭州有丰富的资源禀赋,素有 鱼米之乡 ㊁ 丝绸之府 的美称㊂不仅有种类丰富的农作物㊁林木㊁畜禽等,林果㊁茶树和花卉品种也多达260多种,丰富的物质资源也是杭州经济发达的重要基础㊂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㊁‘浙江省统计年鉴“㊂对于指标的选取,在参考其他学者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8-10],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杭州市的实际情况选取土地分类指标为耕地㊁园地㊁林地㊁草地㊁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㊁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㊁交通运输用地㊁特殊用地㊁其他土地(设施农地㊁湿地);经济指标为G D P ㊁工业产值㊁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㊁第二产业产值占比㊁第三产业产值占比㊂2.2 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折线图的方式分别对杭州市2012~2018年的土地结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直观的呈现,展示了2012-2018年期间杭州市不同地类的数量情况及趋势变化情况,同时也清晰的了解到经济指标的波动状态㊂在分析不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M a t l a b 软件对杭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和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两种指标的关联程度㊂基于以上数据处理,可以分析得到杭州市土地利用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相关程㊂3 结果分析3.1 杭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18年杭州市土地利用情况为林地占比最大,约60.91%,耕地㊁住宅用地次之,占比分别为13.74%㊁8.75%㊂图2直观的反映了杭州市2012-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其呈现的特征为:耕地㊁园地㊁草地和其他土地面积逐年下降,住宅用地㊁交通运输用地㊁特殊用地面积明显56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增加,工矿用地波动变化不大,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在2012-2017年逐年减少,2018年有增加的趋势㊂图1 2018年杭州市土地利用情况图2 2012-2018年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3.2 杭州市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图3可见,杭州市G D P 生产总值逐年递增,7年内从2012年7802.01亿元增加至2018年13509.15亿元,共增加了5707.14亿元,2016-2017年年增长率最快,为12.90%㊂图4直观的表现出,杭州市2012-2018年间第一产业占G D P 比重最低㊁不足5%,并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占G D P 比重最高,逐年递增趋势,第二产业占G D P 比重处于中位,在30%-50%之间,也是逐年递减㊂第一产业占G D P 比重减少这与杭州市的城市发展有关,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㊁耕地随之减少,农业的生产比重产生下降趋势;而杭州作为智能城市㊁旅游城市发展的代表,其旅游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极大的带动第三产业的对经济的影响㊂图3 2012-2018年杭州市G D P 变化情况图4 2012-2018年三产业分别占G D P 比重情况由图5可见,2012-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收入2018年比2012年增加了25468元,2018年人均收入是2012年1.71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018年比2012年增加16176元,2018年人均收入是2012年1.95倍;7年时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比城市居民收入增加更为显著,说明杭州市的城乡收入差异正在减小㊂图5 2012-2018年杭州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3.3 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通过采用M a t l a b 软件对选取的两类指标进行土地地类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㊂分析可知,草地㊁交通运输用地㊁特殊用地㊁园地和住宅用地地类变化与G D P ㊁第一㊁二㊁三产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相关性㊂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特殊用地相关性最强,交通运输用地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次之,为0.977㊂与G D P 生产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57总值相关性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住宅用地对城镇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仅次于交通运输用地㊂杭州市土地地类变化主要和经济发展变化㊁消费能力有关,受工业发展㊁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小㊂表1 土地利用类型和经济指标相关系数项目G D P 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草地-0.9040.9080.948*-0.947*-0.942-0.949-0.887-0.968*耕地-0.8900.8790.928-0.926-0.903-0.904-0.874-0.949工矿用地-0.4800.5040.593-0.587-0.579-0.619-0.453-0.663建设用地-0.7110.7220.797-0.792-0.782-0.801-0.687-0.842交通运输用地0.946*-0.957*-0.958*0.960*0.977*0.977*0.9410.963*林地0.489-0.520-0.3540.3660.4710.4360.5320.300其他土地-0.6560.6410.620-0.623-0.628-0.593-0.660-0.634湿地-0.8510.8640.912-0.910-0.908-0.930-0.832-0.94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053-0.0780.107-0.0940.010-0.0310.103-0.176特殊用地0.941-0.941-0.970*0.970*0.964*0.968*0.9300.980*种植园用地-0.8830.8860.942-0.939-0.925-0.937-0.862-0.964*住宅用地0.937-0.946*-0.957*0.958*0.970*0.971*0.9290.966* 注:*表示相关性在5%的水平上显著㊂4 结论和建议杭州市2012-2018年的地类变化情况为耕地㊁园地㊁草地和其他土地面积逐年下降,住宅用地㊁交通运输用地㊁特殊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工矿用地变化不大;在经济发展方面,杭州市G D P 生产总值逐年递增,第一产业占G D P 比重最低且呈现下降趋势㊁第三产业占G D P 比重最高而逐年增加㊂通过对杭州市2012-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发现:(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特殊用地相关性最为显著,特殊用地包括风景名胜等的土地,随着杭州市知名度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景点被有效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刺激社会消费,从而形成显著的正向促进关系;(2)同时,交通运输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变化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产生了较大的正相关关系,与G D P 生产总值相关性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用地㊂可见杭州市地铁㊁高铁的建设等,交通的便利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结论在张景[13]的研究中提到的交通便捷程度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的观点一致㊂2012-2018年间,杭州市G D P 生产总值7年内从2012年7802.01亿元增加至2018年13509.15亿元,并且2016-2017年年增长率最快,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㊂同时,从地类的变化上来看,7年内耕地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㊂由于数据的可得性的问题,2019年至今的数据未进行分析,但是从已有的数据趋势对杭州市地类变化及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㊂耕地㊁园地等农用地的大量占用,不可避免的导致建设用地的粗狂㊁低效利用,在城市后续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利用,盘活土地㊁集约节约用地㊂(2)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做好国土空间规划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生态㊁生活㊁生态分区,严格审批制度㊁控制建设用地规模㊂在用地上坚守底线,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用途管制制度,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㊂参考文献[1] 张定源,张景,牛晓楠,陈国光,吴佳瑜,周迅,王冲,张洁,侯振华,许美辉,郑志强,王斌,刘青帝.双评价理论探索与福建实践[J ].华东地质,2021,第42卷(4):419-428[2] 陈田田,张红.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 ].城市问题,2017,(6):60-67[3] 吴英杰.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2010[4] 朱香.高寒山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8,(16):137-140[5] 杨梅,吴映梅.云南山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 ].昭通学院学报,2020,第42卷(2):32-37[6] 郭丽丹,张磊,刘云.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第36卷(1):84-89[7] 周健.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型与发生机制研究 以苏南地区为例[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杭州市涉农用地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卓齐龙杨敏(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杭州310026)土地尤其是设施农用地和农业新业态用地(本文统称为涉农用地),作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农村发展新动能转换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
但由于我国涉农用地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用地概念模糊、规划滞后、利用粗放等现象,广受关注又备受争议。
本文从杭州市涉农用地现状调查和分析入手,试图找出涉农用地利用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杭州市涉农用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杭州市涉农用地现状1.1涉农用地审批情况2018年,我们对全市涉农用地情况开展了调查,共收集了186个有效样本,其中种植业主体42个、畜牧业127个、渔业17个。
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涉农用地审批率达73.13%,总体情况良好(详见表1)。
表1杭州市涉农业用地需求情况调查表已批未批是已批占用基本农田面积超出用途不符合计用途不符未批是否符合涉农用地要求01221642104420.160253.50318.82062.961272672.11588.021705.5403432.4729.611173.5000010.190017202.24468371361862681.71781.62193.58.738.823697.671.2“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排查情况2018年9月以来,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杭州市全面开展了“大棚房”问题清理排查工作。
各地结合历年卫片执法检查结果、涉农用地审批台账、疑似农家乐影像图斑等数据,入棚入园逐一核查设施农业情况、项目建设时间、资金投入、土地流转、土地使用等各类基本信息,详细调查违法大棚棚数、违法建筑个数,研究定性问题类型,分类制定整改措施,排定整改期限。
及时快速核查认定国家暗访、土地例行督察发现的问题线索,对确属“大棚房”问题,坚决纳入整治整改范围,实行专项重点推进。
排查结果显示,全市现有设施农业大棚83727个,面积80237.84亩。
浅谈杭州市经营性土地做地中问题与对策摘要:市场经济气息不断加深,各房地产大鳄进驻、地王不断涌现、房价急剧上涨使得土地市场空前火爆。
然而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火爆土地市场在带动城市化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突出的矛盾。
地块周边配套缺失、规划指标不合理、场地无出入便道、场地平整不到位等问题都使得政府面临开发商在取得市场竞地后的投诉与索赔。
由此,土地出让前的“做地”工作又更新更深地摆在了各做地单位面前。
关键词:经营性土地;做地;问题;对策1 前言随着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的顺利召开,以及2022年即将召开的亚运会,使得杭州已然进入了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时期。
杭州在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下早已摆脱了曾经“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的情景;相反,已经具备了“建设大都市、发展生态城”的战略条件。
2 做地的概念:“做地”是指土地储备机构组织开展的政府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工作的行为。
具体包括地块征收补偿,场地平整、围墙构筑、规划、环评、考古等前期手续办理,配套建设核查,场地绿化及场地管理等工作。
杭州在储备土地前期开发整理标准中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高标准、严要求”的做地标准的出台为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规范准则。
因此,在杭州储备地块前期开发整理工作被形象地称作为“做地”。
“做地”是杭州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工作所创的特有名词,国内其他地方仍叫做土地前期开发整理工作。
前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提出做好城市土地工作,就要坚持“政府做地、企业做房”的理念使得政府做地工作积极深入、不断摸索、逐步推进。
为此,杭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继2014年7月出台《杭州市经营性用地做地质量标准指导意见(试行)》后,又于2016年12月更新出台《杭州市经营性用地收储标准》,标志着杭州市储备土地净地向优地的标准发展。
3 做地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3.1 明确做地政策做地政策是开展做地工作的首要前提,是经营性地块纳入年度“做地、收储、出让三个计划”的基础,也是配套建设资金及做地资金核拨的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土地利用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不少地区需要开发新的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从而导致农用地被转用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田的面积也会因为规模化经营而减少。
这些经济因素使得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扩张、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从而使得土地被用于建设居民住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此外,人口多样化的需求也会促使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地区由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适合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用地占据主导地位。
而一些地区则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只能用于保护性利用或者不适宜用于人类活动,因此很少被开发利用。
四、政策导向政府的政策导向也会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等政策来推动农地的集约利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鼓励城市更新和土地再开发,以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对于城市绿化、自然保护区等需求逐渐增加,因此部分土地被转用为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等。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引发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科技园区、生态农业等。
六、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也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一些地区需要重新调整土地利用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近30年杭州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杨杨帆;金平斌;朱鑫宇【摘要】基于1985~2015年的杭州市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使用ArcGIS和ENVI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使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耕建系数,对杭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逐年递增,耕地逐年递减,水体和林地波动较小.2)建设用地总量和转变程度逐年递增,主要来源是耕地;耕地总量和转变程度逐年递减,主要来源为林地和建设用地;林地和水体的主要转变来源和去向都是耕地.3)八区土地城市化进程存在时序差异,耕建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地城市化进程.4)上城区、下城区和拱墅区处于均衡阶段,江干区、滨江区和西湖区处于趋稳阶段,萧山区和余杭区处于转变阶段.%The information of land use type was extracted with the help of ArcGIS and ENVI software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mage data of Hangzhou city in 1985-2015.Ratio of land use typ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 and cultivated-construction land coefficient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land use in Hangzhou city.1) The construction land progressively increases year by year, while the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s, and the water body and forest land are less volatile.2) Construction land and its transition degree increase, main source is cultivated land.Cultivated land and its transition degree decrease, main source is 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The main source and direction of forest land and water body are construction land.3) The process of land urbanization in eight districts has a time-series distinction, which can be well reflected by the cultivated-construction landcoefficient.4) Shangcheng, Xiacheng and Gongshu District are in the equilibrium stage.Jianggan, Binjiang and Xihu District are in the stabilization stage.Xiaoshan and Yuhang District are in the transition stage.【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年(卷),期】2017(051)007【总页数】13页(P1462-1474)【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监督分类;土地城市化;耕建系数【作者】杨杨帆;金平斌;朱鑫宇【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2城市化在物理空间上的表现是强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及其协同效应带动了城乡地域土地供需状况、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功能结构、权属关系等全方位的土地属性变化.可以说,城市化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土地利用变化最直接的驱动力[1].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的30余年间,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地域、不同要素和不同时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陈明星等[2]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4个方面对1981~2006年的中国城市化进行综合测度之后发现,土地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前期和后期的增速差异最显著,自1996年以来土地城市化飞速发展,成为城市化综合水平升高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对于科学指导中国城市化建设、协调人多地少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化与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化驱动力这3个方面[1].在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影响的研究上,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城市边缘区[3-4].如岳文泽等[5]分析了杭州市城市扩张的空间模式.在研究的技术手段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综合应用“3S”技术进行城市空间的研究[6-12].徐丽华等[13]通过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对杭州市较短时期内近15年的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研究.陈永林等[14]利用长沙市遥感影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而言,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研究从时间上来看,缺少几十年大跨度的研究;从空间上来看,较多关注城市边缘区,缺少对中心和外围相互关系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来看,缺少对单一城市不同区域的比较研究.杭州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南翼中心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杭州市土地利用情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杭州市辖八区具有鲜明的“圈层式”分布特征,即居于核心的“上城区“、“下城区”和“拱墅区”;中层的“西湖区”、“滨江区”和“江干区”以及外围的“萧山区”和“余杭区”.本文通过研究杭州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从30年的时间尺度上,还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杭州市城市化进程.通过市辖八区土地利用情况的比较研究,分析处于不同圈层的8个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不同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结合行政区划改革、城市规划思路转变等外因,研究各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密切联系.1.1 数据来源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所辖八区为研究对象,包含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江干区、萧山区以及余杭区,总面积为3 068 km2.以5年为间隔,等间距选择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作为研究时点,并选取相应年份的杭州市夏、秋季Landsat-TM影像,如表1所示.其中,1985和2005年影像不符合云量要求,分别改用1984年8月4日和2006年8月1日的影像作为代替;选取夏、秋季影像的原因是夏、秋季植被最茂盛,植被与建筑的识别度较高.本文先对杭州市区的历年Landsat-TM影像图进行辐射定标,然后进行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再通过ArcGIS10.0软件,用杭州市行政区划的矢量图裁剪遥感影像.利用ENVI4.8软件中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通过混淆矩阵对分类精度进行评价,总体精度达到99.702%,Kappa系数为0.993,分类结果达到该研究的需求.在对土地利用的研究上,学者们常将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规定的12大类土地利用类型,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实际问题对分类精度的要求进行归并[15-17].本文把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盖分为4大类,分别是水体、建设用地、林地、耕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杭州市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和城市社会经济变化,主要涉及到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等.考虑到实际研究的需要,把面积不大、影响较小、在功能性质上接近的一些土地合并到4大类型里面.具体如表2所示.将分类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导入ArcGIS进行矢量化处理,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时间段各区土地利用地图,结果如图1所示.计算各类用地类型百分比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2 研究方法1.2.1 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指某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覆盖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剧烈程度.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正数,表示该类土地面积增加,反之则表示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该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越剧烈,表达式为式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为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1.2.2 耕建系数杭州市八区各阶段的土地利用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杭州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书服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分析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杭州资源特点,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为本市农业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书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
【相关文献】
1.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研究 [J], 魏宏
2.浅议漠西河流域沟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 王万劳
3.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研究 [J], 姚丽丽;史磊
4.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研究 [J], 姜忠义
5.伊斯兰教法关于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定 [J], 从恩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杭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成为了杭州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杭州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杭州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之都。
这就要求在土地利用上,既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又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对于农业用地,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杭州市拥有一定面积的优质耕地,这些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在建设用地方面,要合理控制规模,优化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对于工业用地,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商业用地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区域,形成商业集聚效应。
居住用地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交通用地的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杭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用地,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生态用地的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杭州市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西湖、西溪湿地等。
要加强对这些生态区域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非法开发和破坏。
同时,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绿地等,增加城市的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杭州土地潜力分析报告根据杭州市土地资源开发情况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杭州土地潜力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报告。
据了解,杭州市土地资源开发较为充足,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
首先,从杭州市土地面积来看,杭州市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具备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截至目前,杭州市的土地面积为1658.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41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8%。
可以说,杭州市的土地面积较大,为各类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土地支持。
其次,从土地利用现状来看,杭州市的土地利用格局相对合理,已经基本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市区内的土地以商业、住宅、工业等为主,农田和山地等用地比例相对较少。
尤其是近年来,杭州市围绕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搬迁等工作,使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然而,仍有一些未利用或低效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增加城市土地供给和推动经济发展。
再者,杭州市土地潜力在于土地综合开发的可行性。
杭州市拥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积极推行了创新型土地利用模式,例如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即在一块土地上,综合利用房地产、商业、办公、旅游等多种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这种综合开发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价值和利用率,对于推进城市新的发展模式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杭州市土地潜力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杭州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具备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临近西湖、西溪湿地、钱塘江等自然景观,以及西湖、宋城、六和塔等人文景观。
这些旅游资源不但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有助于提升土地价值和推动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杭州市土地潜力在于土地综合开发的可行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通过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杭州市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管,确保土地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全面分析杭州市的土地潜力,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杭州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项目工作报告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二○○八年十一月杭州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项目工作报告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浙政发[2007]15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次全市土地调查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07]132号)的要求,为全面查清市区耕地等各类农用地、城乡各类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权属、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我局自2007年底以来,历时一年,开展并完成了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项目的土地调查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此次市区农村土地调查工作,涉及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和滨江区六个区,覆盖土地总面积达706平方公里,涉及1:1万标准图幅45幅,图斑19764个。
在调查中,对全部图斑进行了内业检查,对1849个批而未用图斑及622个批而已建和未批先用的图斑进行了外业核实。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本次项目主要成果:外业调查成果图件45幅及外业调查记录表,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45幅,各级行政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各类土地利用面积数据,各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及遥感影像数据库,图幅理论面积和控制面积结合图表,各区民政部门盖章确认的勘界成果图,以及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项目技术要求、技术方案等文字成果。
通过调查,一是摸清了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
据调查统计,市区土地总面积1059463亩,其中耕地150845亩,园地29888亩,林地155287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93109亩,交通运输用地74193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4659亩,其他土地1483亩(详见附表)。
二是更新了国土资源基础空间数据。
在农村土地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农转用审批数据的整理,并将所有数据成果录入数据库,更新并丰富集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审批和土地权属为一体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土地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总体情况分析杭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杭州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使得对土地市场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二、土地供应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市年度土地供应总量为XXX平方公里。
其中,住宅用地供应量占比最大,为XXX平方公里;商业用地供应量为XXX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供应量为XXX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供应量为XXX平方公里。
总体来看,杭州市的土地供应量相对紧张。
三、土地成交情况今年杭州市的土地成交量为XXX平方公里,同比去年增长了XX%。
其中,住宅用地成交量占比最大,为XXX平方公里;商业用地成交量为XXX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成交量为XXX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成交量为XXX平方公里。
可以看出,住宅用地的成交量相对较高,反映了市民对住房需求的增加。
四、土地成交价格杭州市的土地成交价格呈上涨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杭州市的土地成交均价为XXX元/平方米,较去年上涨了XX%。
其中,住宅用地的成交均价为XXX元/平方米;商业用地的成交均价为XXX元/平方米;工业用地的成交均价为XXX元/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的成交均价为XXX元/平方米。
五、土地利用情况杭州市的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杭州市的土地利用率为XXX%,较去年提高了XX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用地的利用率为XXX%;商业用地的利用率为XXX%;工业用地的利用率为XXX%;公共设施用地的利用率为XXX%。
可以看出,杭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
六、土地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支持措施。
其中包括优惠土地供应政策、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土地出让金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开发商,推动土地市场的繁荣。
七、未来发展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杭州市的土地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土地市场的需求将不断提高。
杭州的土壤研究报告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市土壤的特点和质量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土壤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杭州市的三个不同区域进行了土壤采样和分析。
分别是西湖区、余杭区和滨江区。
通过采样分析发现,杭州市的土壤整体上比较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但是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湖区的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同时,该区域的土壤排水性良好,适宜种植水稻等需要湿润环境的农作物。
余杭区的土壤以赤土和黄壤为主,含沙量较高,容重较大。
由于土壤的肥力较低,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同时,该区域的土壤水分持久度较好,适宜种植果蔬类作物。
滨江区的土壤主要以河滩土为主,含水量相对较高。
该区域地势较低,土壤排水性受到一定限制,容易积水。
为了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良措施。
滨江区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和养分,适宜种植花卉和果蔬类作物。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土壤质量评价。
根据土壤质量指标,将杭州市的土壤分为优质、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
通过评价发现,杭州市的土壤质量普遍较好,有很高的农业生产潜力。
然而,杭州市的土壤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减少,农田被发展为城市建设用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加剧。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土壤保护和修复。
综上所述,杭州市的土壤整体上比较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不同区域的土壤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需针对性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土壤质量评价显示杭州市的土壤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杭州市的土壤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第28卷 第3期2009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V o l 128,N o 13M ay ,2009收稿日期:2008-09-22;修订日期:2009-03-06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7AA12Z23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M 403040) 作者简介:王伟武(1972-),男,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遥感与GIS 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
E -mail:w eiw uw an g@zju 1edu 1cn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王伟武,金建伟,肖作鹏,石婷婷(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58)摘要:基于多时相L andsat T M /ET M +数据和G IS 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遥感图像监督分类和空间叠加方法提取了1991,1999,2008三个年份杭州市辖区建设用地专题信息,分时段重点分析了从1991~2008年各市辖区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方向及其侵占其他用地情况,揭示了杭州城市扩展的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驱动力因子与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快速扩展,各市辖区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
与1991年相比,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到近3倍,被侵占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农用地,其次为水域和林地,其中农用地占66198%,水域占17171%,林地占15131%。
分析表明:城市人口、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社会和外商投资额大幅增加、快速增加,以及快速的旧城更新和郊区房地产开发、高教园区和科技开发园区的用地组团式开发、跨江大桥和内外绕城公路的建设等因素是近18年杭州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政府应该反思在不同城市扩展阶段的得失,思考如何实现未来城市的理性扩展。
关键词:城市扩展;遥感;GIS;驱动机制;杭州市文章编号:1000-0585(2009)03-0685-111 引言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可划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小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以杭州市千岛湖镇为例
索俊锋;许飞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24
【摘要】在分析1993~2004年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的基础上,揭示了千岛湖镇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及工矿用地的输入和林地的输出为主要特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的转出面积超过转入面积,而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则相反;自然因素、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经济利益、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距一级干道的距离是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因子.
【总页数】4页(P13420-13422,13427)
【作者】索俊锋;许飞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124;德州市测绘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1
【相关文献】
1.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 [J],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
2.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小城镇规划浅析——以南阳市石桥镇规划为例 [J], 杨丽;孙亚飞;徐振明
3.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千岛湖镇为例 [J], 索俊锋;蒋来福
4.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索俊锋
5.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以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 [J], 周青;黄贤金;濮励杰;李宪文;周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杭州市土地一级开发的对策与措施土地一级开发就是指通过征地、拆迁和大市政建设,使建设用地达到宗地内平整、市政配套管线铺设到宗地红线的状态。
笔者根据现有单位的工作经验与教训,从开发土地一级市场的企业的角度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市土地一级开发概述自1995年以来,杭州市的房地产投资和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保持的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目前我市土地一级开发业务的进展来看,由于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积累了丰富的土地开发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土地性质复杂。
待开发地块往往规模巨大、土地来源分散、基本农田众多,导致土地开发前期碰到的问题呈现多部门、多主体、多层面的复杂特征。
(二)开发单位经验不足。
土地开发单位往往是初次介入土地开发或者仓促抽调人马组成,土地开发业务不熟练,对土地开发整体工作推进没有全盘规划,缺乏想法;对土地开发中的工作做的不深入不细化,缺乏办法。
(三)项目领导保障失位。
土地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论是征地、拆迁还是土地整理,以土地开发单位一已之力,都难以推动。
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强力出面,协调各方关系,为解决各类难题提供领导保障。
综合上述对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一般模式和常见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市土地开发现状,提出我市土地一级开发的如下对策与措施:“建立五大保障,形成五大机制,落实五个规范”二、建立五大保障(一)领导保障成立以政府重要领导人任组长、国土、财政、建委、规划、征迁、环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开发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办公室或者由专人牵头具体事务,形成利益协调和领导保障体系。
(二)组织保障在开发实施层面,采用建设单位与工程指挥部结合的组织体系。
(三)制度保障土地开发公司通过流程分析,设计合理的职权体系和业务体系,形成严谨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实际操作程序,从而加强过程监控,提升运作效率,保障土地开发的顺利进行。
(四)规划保障由于土地开发周期较长、投资金额大、涉及面广,因此从前期筹备、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征地拆迁到工程实施乃至出让,都需要通盘规划,统筹安排,做到“六统一”。
1本文土地出让数据来自杭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局,金融和股市方面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金公司和金通证券,特此说明。
2执笔人,田传浩,杨鸿,感谢任超群在数据收集和整理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一、2007年土地政策回顾2007年的土地政策涵盖土地税费、土地储备、土地出让方式、土地开发期限和土地供给比例等多方面,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对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2006年土地政策的延续,《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关于取消部分地方税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始在2007年正式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为原来两倍、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高一倍,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开始清算、工业用地必须招拍挂出让而且有最低出让价限制,所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使用成本。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关于打击开发商囤地的四条办法》。
前者规定,受让人依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方可申请办理土地登记,领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不得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也不得按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后者实行“净地”出让、合理控制单宗土地出让规模、规定每宗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间和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等四个办法来打击土地囤积行为。
两个文件对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7年11月,《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出台,试验、推广了十多年的土地储备政策终于以成文的形式确定,结合2007年2月份出台的《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储备的政策体系显著完善。
对于杭州而言,土地储备已经实践了将近10年,土地储备的制度建设和操作经验都走在前列。
2007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主要着力点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8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对土地供应结构和比例影响巨大。
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张臣;吴克宁;陈涛;马淑华
【期刊名称】《资源与产业》
【年(卷),期】2010()4
【摘要】以浙江省1996年详查数据和2006年土地更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浙江省近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选取农业人口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38个自然及社会经济指标,借助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浙江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概括为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3个主要驱动因子,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政策以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
【总页数】5页(P14-18)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驱动力;浙江省
【作者】张臣;吴克宁;陈涛;马淑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4
【相关文献】
1.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J], 张荣鹏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李若凡; 戴劲
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崇礼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刘孟竹;张红娟;裴宏伟
4.鄱阳湖地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Ⅰ·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分析 [J], 刘序;陈美球;陈文波;肖志豪;黄靓
5.鄱阳湖地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J], 陈美球;刘序;陈文波;黄靓;肖志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