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30 MB
  • 文档页数:20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王永刚
E-Mail:wangyg@hdpu.edu.cn
wangyg-upc@mail.sina.com 电话:0546-8392830(办)
课程内容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第二讲 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 第三讲 地震属性优化处理 第四讲 地震属性应用实例 第五讲 储层预测结果评价与检验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2)岩性或物性指示属性:这类属性最多, 按动力学、统计学和反演等方法提取的属性以 及部分按运动学提取的属性都可归入此类,主 要有振幅、波阻抗、AVO、频率等及其它们的 衍生参数。这类属性多数使用定量或半定量分 析方法,例如通过井孔等资料对属性进行标定, 建立定量或半定量模式,再以此模式识别岩性 或推算物性参数。
4、 1996年Brown等人将地震属性分为叠后属 性与叠前属性。这种分类方法反映出人们对地 震信号保真度和地震解释精度的日益重视。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5、到20世纪90年代末,Quincy Chen与Steve Sidney在上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 较完整的分类方法,他们将叠后属性与叠前属性 看成属性技术发展的2个阶段,就象叠后偏移成 像和叠前偏移成像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将地震 属性分为几何学属性、运动学属性、动力学属性 和统计学属性4大类。统计学属性大多是采用统 计学方法获得的次生属性或导出属性,如相似性、 广义主分量(GPC)、边缘平滑(EPS)等。一 般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比其它属性含有更丰 富的地质意义。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2、Landmark Graphics公司的Arthur E. Barnes 对地震属性的定义是:“地震属性是一种描述 和量化地震资料的特性,是原始地震资料中所 包含全部信息的子集;地震属性的求取是对地 震数据进行分解,每一个地震属性都是地震数 据的一个子集”。该定义强调了地震属性的提 取过程,但未对地震属性在地学中的作用进行 阐述。定义中涉及的地震数据分解是一种广义 的波场分解,没有统一的计算准则,包罗了所 有的地震属性计算方法。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三、地震属性的分类
目前,大多数学者按照数学、物理学方法对 地震属性进行分类(6家)。
1、刘企英将地震属性分为振幅、频率、速度、 吸收衰减、波形与时间6大类。
2、 Alistair R. Brown将地震属性分为时间、 振幅、Hale Waihona Puke Baidu率及衰减4大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3、 20世纪90年代初Taner等人将地震属性分 为几何属性和物理属性。几何属性通常与波形 及地震层位的几何形态(如倾角,方位,曲率 等)有关;物理属性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属性, 主要有速度、振幅、频率、衰减等。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以多维属性的出现为主要标志。90年 代初,以相干、倾角、方位角等为代表的一批 多维属性开始出现。这类属性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地层的结构性信息,如倾角、 方位角反映地层的视倾角/倾向,相干异常指 示断裂带、裂缝(孔洞)发育带等。因此,它 们的开发与应用,很快得到有关各方的广泛认 同。与此同时,属性标定与优化的方法也开始 大量涌现,地震属性研究开始向规范化、科学 化方向健康发展。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6、从地震属性应用的角度出发,这些分类并 不能反映地震属性在地球物理学或更广泛的地 学中所起的作用。按地震属性在油气勘探开发 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较容易为属性的应用者 所理解,也更具有地球物理学的特征。根据这 一思路,曹辉等将地震属性分为下列2大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1)多尺度结构属性:包括相干、倾角、方 位角、平行度、连续性、发散度、波度、随机 度、曲率和间距等。其中大尺度结构属性用于 构造分析;小尺度结构属性用于裂隙(缝)、 孔洞分析和地震(沉积)相分析。这类属性的 解释大都使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据专家知识将 属性直接与地层结构特征相联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二、地震属性的定义
对地震属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Western Altlas International公司的Quincy Chen与Steve Sidney所给出的定义:“地震属 性是地震资料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 计学特征的一种量度”。这一定义基本属于纯 数学定义。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地震属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为起 步阶段。该阶段以“亮点”技术为代表,这时 的属性研究既没有考虑地震资料的运动学、动 力学特征,也没有特定的地质含义,而仅仅是 对地震剖面特征的一种定性描述与分析,如利 用亮点标志解释气藏。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为迅速发展 阶段。该阶段以属性定量提取方法大量出现为主要 特征。这是地震属性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地震属 性的应用开始走向各个领域,如储层预测、油气分 析、物性研究等。这也是地震属性应用较为混乱的 阶段,有多达几十种的地震信息被提取出来,但多 数方法仅停留在地震波场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 学等特征的研究上,没有对地震属性所代表的地质 意义进行分析与解剖。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一、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 二、地震属性的定义 三、地震属性的分类 四、地震属性的发展趋势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一、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
“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一词于20 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地球物理界。起初, 国内在译名上并不完全统一,类似的译名 还有地震特征、地震参数、地震标志等等,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基本统一称为地震 属性。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3、从应用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看,比较合理的 定义是:地震属性是地震数据中反映不同地质 特征(信息)的分量或子集,是刻画、描述地 层结构、岩性以及物性等地质信息的地震特征 量。
在众多的地震属性中,有些对特定的油藏环 境比较敏感,有些对不易检测的地下界面异常 更有利,还有些直接用于烃类检测或油气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