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9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健康与疾病防治。
流行病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展规律,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
下面将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则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流行病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4. 流行病学研究的伦理和方法学原则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设计1. 流行病学调查的分类和步骤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优缺点3.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控制方法三、流行病学指标和数据描述1. 流行病学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和展示方式3. 流行病学指标的比较和解读四、传染病流行病学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播途径2. 传染病的流行类型和传播规律3. 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原则六、流行病学与公共健康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 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3. 流行病学对公共健康政策制定的影响七、流行病学新进展和挑战1. 全球化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2. 新兴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3. 基因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通过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技巧,充分发挥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学习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3流行病学研究三种基本方法:1观察性研究{可分为描述性(横断面调查,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2实验性研究3理论性研究4流行病学实际运用:疾病预防及健康促进,疾病的检测,疾病原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估5暴露: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危险因素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保护因素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降低的因素。
6发病的指标有:1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众某种病新病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应用:急性疾病。
死亡率较低疾病分布描述2患病率:特定时期内某人群众某种新旧病例数/同期现象人口;影响升高因素:病程延长,为治愈者寿命增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报告率上升;影响降低因素:病程缩短,病死率上升,新病例下降,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率上升3感染率: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比例4续发率(SAR):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7死亡指标:1死亡率:一定期间内。
在一定人群中。
死于某种疾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常用指标2病死率:一定时间内。
患某病的全部病人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表明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反应医疗水平和判断能力3生存率4累计死亡率8病残率:病残人数/调查人数9潜在减寿年数(PYLL):某病某种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占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死亡所造成寿命损失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标准,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可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10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11散发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的散在发生,适用于较大范围地区,出现原因:常年流行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传染病,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也易出现12爆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出现在该病最长潜伏期内13流行某病在某地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疾病的分布形式:1人群分布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宗教婚姻2时间分布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长期趋势3地方分布特征:在不同国及同一过不同地区,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14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上升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1.内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它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2.外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又称为普遍性。
它回答一个研究能否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的人群。
3.匹配:即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
目的: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优点:增加流行病学效率;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
4.暴露:指曾经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5.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和估计。
6.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7.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如何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以指导临床医疗工作与科研工作,提高临床医疗质量与科研工作水平,其核心是临床医师要树立群体的观点。
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三门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流行病学的群体观念引入临床医学,用以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等临床问题,属于临床基础学科之一。
8.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9.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10.普查:于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个成员所做的调查称为普查,主要以早期发现患者达到普治为目的。
11.分层随机:根据各处理组的基本特征,比如疾病的轻、中、重,男女性别、中医证型等,利用随机化前的分层,防止在简单随机化分组时有可能产生的组间不均衡。
先分层,再在每一个层次内应用简单随机或者区组随机法进行随机。
12.区组随机:将研究对象总人数分为一定人数的区组,临床研究时完成一个区组后才进入下一个区组,直至完成全部观察病例。
按照课题设计的研究组的数目和研究对象的总人数来决定区组的大小。
13.盲法:是指对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实施者、研究结局评价者、统计分析人员等采取遮蔽的方法,使其处于未知的状态。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
健康状态包括身体生理生化的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流行病学研究的任务和三个范畴:(1)“揭示现象”,由描述性流行病学来完成。
仅提供深入讨论原因的基础,但可对现象作初步分析。
2)“找出原因”需借助分析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疾病线索。
(3)以找到原因为基础而“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这要用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数理法、实验法。
♦流行病学的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疾病的流行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推断原则⑤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3、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3)对比的特征(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5)社会医学的特征( 6 )预防为主的特征】、疾病的分布1、疾病测量指标:♦发病指标:①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 1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
发病率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例数/同期人口暴露数)X K ( K=100% , 1000 %。
,或10000/万)②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它可以根据暴露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___ ③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
分 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常用)。
流行病学重点流行病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1)研究对象是人群,不只是个体2)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外,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它相关的卫生事件3)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4)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和整群随机试验、类试验3)理论性研究4.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对比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5.流行病学的应用:a)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分布特点;即“三间分布”。
人群疾病与健康规律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
如“少女阴道腺癌”与己烯雌酚。
c)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及评价。
d)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e)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f)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第一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分布:指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水平等。
2.发病指标的应用: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应用: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
2)罹患率:表示在较短的疾病流行期间,暴露人群中新病例发生的频率应用:能够根据特定人群的暴露水平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概率,常用于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调查。
流行病学重点3)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数所占比例(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应用:描述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可通过横断面调查进行。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流行病(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3.发病率(incidenc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概率。
4.罹患率(attack rate):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
5.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6.患病率(prevalenc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7.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指在某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8.死亡率(mor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9.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10.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11.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和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生命损失。
12.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传播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规律,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规律,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人群特征、环境因素等。
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主要采用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实验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干预试验等。
4.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流行病学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等领域。
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的基本指标疾病的发病率(incidence):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新发病例的数量,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疾病的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某一疾病或危险因素存在的状况,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某一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每10万人年作为单位。
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指某一疾病发病者中死亡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特定时间内患病者存活下来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宿主(host)、病原体(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宿主:指可能成为某种疾病的发病对象,包括人、动物或植物等。
病原体:指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环境:指影响宿主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描述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对比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社会医学、预防为主、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疾病的分布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患病率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被调查人口中某病现有病例(包括新旧病例)的频率续发率表示在原发病例出现后,家庭或单位成员中易感者受传染而发生二代病例的频率,又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或接触者发病率。
感染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病残率在一定期间内人群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的比率。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研究在临床医学中进行科学观察并对其结果作出解释的一门方法学。
其任务是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释临床医学中的诊断、筛检、治疗预后以及病因等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2.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应用一定的经济学分析和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是指某时间内,某些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存活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过几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绝对效应Absolute effect指暴露(处理)组与对照组所测量的频率之差,又称差值测量(difference measure)。
6.相对效应Relative Effect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频率测量之比,又称比值测量,也称率比。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值<1表示保护效应(因素)。
7.归因比例Attributable proportion指绝对效应与暴露(处理)组人群或人群频率之比,该值反映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分布改变的预期效应比例。
归因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表达为百分比,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
8.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指患者对于医疗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和规定遵守、执行的程度。
9.临床一致性Clinical agreement同一医生连续多次检查或几位医生同时检查一例病人,能获得基本一致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即称作临床一致性10.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指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位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即称作临床不一致性。
《流行病学》复习知识点(1—5章)1、流行病学定义及诠释。
定义及诠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研究对象)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研究内容)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研究任务)的科学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类型包括哪些?…3、疾病的分布概念及研究疾病的分布意义?概念:就是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人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简称“三间分布”,是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向方法的基础。
意义:– 1.帮助研究者正确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2探讨疾病的流行规律,提供病因线索;–3确定卫生服务的重点,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防制及健康促进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疾病频率测量的指标,要求会计算下列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P23 26 5、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现历年来的一般水平,且病例间见无明显联系。
暴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6、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1、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nalysis)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同一时间的发病率、死亡率,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发病、死亡率及不同年代各年龄组发病、死亡率的变化。
缺点:不适合分析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不能显示致病因子和年龄之关系。
2、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进行分析。
优点:其可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有助于查明致病因子、所处时代特征与暴露经历在疾病频率变化中的作用。
7、疾病的时间分布有几种形式?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周期性(cyclic change)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8、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定义: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special population and its determination to control)定义的诠释:①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②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④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一、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措施,只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
1.描述性研究应用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方式和分布理论观察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事件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病因线索或假说,或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
2.分析性研究应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病因假设进行检验或对可疑的病因或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法通过比较人为地给予和不给予某因素的两类人群中相关效应的发生率来验证实验因素与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数理法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过程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该病发生或流行的主要因素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同时也可用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测和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及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流行病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流行病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流行病学呢,简单说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还得研究怎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这么一门学科。
就好比侦探调查案件一样,流行病学就是调查疾病在人群里的来龙去脉的。
②重要程度:在医学这个大家庭里,流行病学相当重要。
它能让我们知道疾病为啥出现在某些人群里,又咋传播的,这对制定卫生策略、防治疾病是关键知识。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时候,靠流行病学研究才知道病毒怎么人传人,传播速度啥样的。
③前置知识:得有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像百分比、比例这些计算。
还得对人体生理学、病理学有点了解,毕竟研究疾病得知道身体正常不正常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流行病学能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
比如说分析哪些区域容易有传染病爆发,然后采取措施像打预防针、给环境消毒啥的。
还能评估一种新药对某种疾病有没有效果。
像是研发艾滋病药物,得靠流行病学方法来观察药物在艾滋病人群里的效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流行病学在医学学科里就像一张大网中的重要节点,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啥的都交织在一起。
②关联知识:它和微生物学有关系,因为很多疾病是微生物引起的,得知道微生物的习性才能搞懂传染病怎么流行。
还和统计学紧密联系,要分析数据来判断疾病情况,比如计算发病率就得用统计方法。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就在它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堆关于疾病、人群的数据,找出有用的不容易。
比如说要追踪某种罕见病的发病因素,数据可能又少又乱。
- 关键点:搞清楚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分布)是关键。
例如在调查流感疫情时,知道哪些月份流感多,哪些地区严重,什么人群容易得。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可能会直接考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计算。
也可能给个疾病爆发的案例让分析流行三因素。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发病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里新发病例的比例。
比如说一个有1000人的小区,一年内有10个人新得了感冒,那感冒发病率就是1%。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最本质的特征;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3对比的特征4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反点(2).流行病学中常用的频率指标:IR= 某期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 K AR= 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同期的暴露人口1.发病率(IR)-表示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疾病病例出现的频率,强调疾病发生地危险性2.罹患率(AR)--是测量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3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强调的某是人群中某时间断面上患病者的比例4.续发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受其传染二发生地病例,又称二代病例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用于衡量某一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指标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它即表明某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放映当地的医疗水平(3)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某人群中一定时期内病例数量规模的变化特征,常用散发,爆发及流行等表示疾病分布—指疾病的群体现象,包括疾病的人群分布,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疾病的时间分布可以分为下面四种类型: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疾病的监测—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病评价其效果(传染病检测,非传染病检测,其他卫生问题的检测)疾病的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即“防病于未然”包括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和健康保护。
一级预防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指通过创造促使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使机体免于发病,降低发病率。
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
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二〕疾病的监测。
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四〕疾病的自然史。
〔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
〔二〕比照的特征。
〔三〕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四〕社会心理的特征。
〔五〕预防的特征。
〔六〕开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流行病学研究的根底和起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应用:1反响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2描述疾病的分布 3反响了病因因素的变化 4 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 6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
单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病程延长2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 3发病率增高 4病例迁入 5健康者迁出 6易感者迁入 7诊断水平提高 8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 3发病率下降 4健康者迁入 5病例迁出 6治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有。
(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
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此可判断此爆发属于:同源性传播。
4、从疾病症状发生之日向前推一个潜伏期,称为:暴露日期。
5、进行现况调查研究时,调查时间通常确定在:短时期内或某个时点。
通过调查通常可以获得:患病率。
现况调查即横断面调查。
6、普查的目的:早期发现病例;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了解疾病的分布;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普查适用于:发病率高或诊断手段简易,预后良好的疾病。
7、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含量取决于两个方面:⑴预期的患病率或阳性率;⑵容许误差。
8、描述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选择性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调查人员造成的偏倚。
但较少出现:失访偏倚。
9、现况调查中偏倚的控制措施包括:①坚持随机化抽样,抽样方法已定,不得任意变换;②减少漏查;③统一检测标准;④校准仪器;⑤加强调查的监督和质控。
10、筛检:是一种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可疑患者或缺陷者的保健性措施。
其结果不具有诊断价值。
11、真实性:指测得值和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评价指标为:灵敏度、特异度。
12、灵敏度:指通过一种试验,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定为患者的能力。
13、特异度:指通过一种实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的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
14、为了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检诊断标准时,可以通过提高灵敏度的方法来实现。
15、灵敏度(真阳性)=A / (A+C) 假阴性(漏诊率)=C / (A+C)(数值均在有病组)16、特异度(真阴性)=D / (B+D)假阳性(误诊率)=B / (B+D)(数值均在无病组)17、阳性预测值,指筛检阳性者中患该病的可能性。
=A / (A+B)18、阴性预测值,指筛检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
=D / (C+D)19、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就越高。
20、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就越高21、试验阳性预测值上升,则阴性预测值下降。
22、阳性预测值随现患率(患病率)的增加而升高。
23、约登指数:即正确指数。
约登指数越大,真实性越大。
24、串联试验:用一系列筛检试验,只有全部结果均为阳性才定为阳性。
(提高特异度)25、并联试验:同时进行几项筛检试验,只要有一项结果为阳性就定为阳性。
(提高灵敏度)实验结果有病组无病组合计阳性A(真阳性)B(假阳性)(A+B)阴性C(假阴性)D(真阴性)(C+D)合计(A+C) (B+D) A+B+C+D=N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病例对照研究中,样本的大小取决于四个特定的因素:①预期的暴露率;②由暴露引起的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OR);③第一类错误的概率;④把握度。
暴露病史或特征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A B A+B无C D C+D合计A+C B+D A+B+C+D=T2、OR>1,为危险因素、OR<1,为保护因素│、R=1,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3、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方法的比较方法学特点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分组标准患与未患某种研究的疾病暴露与未暴露时间顺序回顾性(果→因)前瞻性(因→果)比较内容两组过去的暴露率两组发病(死亡)率联系指标OR、估计AR、PAR RR、AR、PAR优点样本较小,获得结果较快,费用较低;无失访;(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系,筛检病因;可适用于罕见病。
资料较可靠;可计算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同时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可用于检验假设,说服力较强缺点样本代表性差,容易出现选择性偏倚;回忆暴露史易出现回忆性偏倚;不适用于暴露比例很低的疾病研究。
需要的样本量较大,研究时间较长,费用较多,失访问题多(失访偏倚),不适用于罕见病。
4、联系强度分析指标:相对危险度(RR):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比值,说明是的多少倍。
RR=Ie / Io特异危险度(AR)也称归因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e)减去非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Io)的余数,说明完全由暴露因素引发的危险度。
AR=Ie-Io 特异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组人群中由于暴露某种因素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占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率的百分比。
AR%=(Ie-Io)/ Ie ×100%人群特异危险度(PAR):指人群中由于暴露某种因素所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
PAR=全人群某病发病或死亡率It-Io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指人群中由某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或死亡率占的It百分比。
PAR%=(It-Io)/ It ×100%5、在队列研究中,计算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6、双向性队列研究的特点:在回顾性(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7、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是: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8、累计发病率与发病密度的主要区别是:累计发病率用于稳定人群,发病密度用于不稳定人群。
9、RR具有病因学上的意义,AR更具有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10、在队列研究中,提高调查诊断技术,同等的对待每个研究对象,做好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信息偏倚。
而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以及利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主要是为了减少:混杂偏倚。
11、失访偏倚的大小取决于:失访率的大小与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的差异。
12、在队列研究中,见不到:存活病例偏倚。
13、流行病学中的偏倚是指:系统误差。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14、混杂因子一定是同时与疾病和暴露均有关的因子。
医友会. `4 k3 M! M( b15、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偏倚、存活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等。
16、信息偏倚包括: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等。
17、标化死亡比是根据观察死亡数除以一般人群的年龄、性别专率所计算出来的预期死亡数得到的。
若该标化死亡率小于1,则说明一般人群的健康状况还不如被标化人群。
18、用甲人群做标准,对乙人群进行标化,标准化死亡比的计算公式是:乙人群实际死亡数 / 甲人群死亡专率× 乙人群的观察人数19、选择现患病例为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易发生:存活病例偏倚。
20、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易发生:失访偏倚。
21、通过电话或信函调查,易发生:无应答偏倚。
22、病例对照研究中,在调查既往的暴露史时,易发生:回忆偏倚。
(实验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指: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组的人群,对照组不给予或仅给予安慰剂,然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实施随机试验,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人群预防试验)、社区试验。
4、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人口比较稳定,并且有足够数量的人群;选择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选择当地领导重视,群众乐于接受(依从性好,可从中受益)的人群。
5、实验研究中估计样本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4个方面的因素:①发病率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大;②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第一类错误)越小和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越大,所需标本量越大;④单侧检验所需的样本量小。
6、试验设计原则:①确定实验现场;②确定实验样本量;③实验分组;④设立严格的对照;⑤定量指标;⑥明确实验期限;⑦及时整理资料和鉴定效果。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效果评价及分析指标有: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等。
8、衡量某种干预措施对人群某疾病的预防作用可用:特异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9、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10、流行病学实验中的“盲法”是指:研究者和/或研究对象和/或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人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11、“双盲法”是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12、使用双盲法以尽可能减少:信息偏倚。
使用盲法的目的是:减少偏倚。
13、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接种组发病率 / 对照组发病率× 100%9效果指数=对照组发病率 / 接种组发病率(疾病监测)1、被动监测: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属于被动监测范畴,即下级单位按常规上报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