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4下语文教学计划.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2.73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
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
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6首古诗,2篇文言文阅读。本单元需要认识的字250个,会写的字有250个。第一
单元的主题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第二单元
的主题是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大自然的奥秘,
科技的精彩;第三单元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第四单
元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第
五单元的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深深浅浅的
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
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法国】罗曼﹒罗兰;第八单元主题是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本教材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本学期共有学生人,大多数都是本地生。其中男同学人,女
同学人。通过四年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
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
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
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
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
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
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50个,会写25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
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
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
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
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阅
读教学中,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
到实处。
六、教学措施:
(一)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为课堂教改开流导航。
本学期我们语文备课组将继续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进行
专题研究;为使老师们能更好的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我们将开展新课
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二)落实课程标准,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这学期,我们将继续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有效的
课堂教学研讨。我们还将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2、上好校级公开课。这学期,我们将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每
一位老师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课,获市级以上称号的骨干教师进行展示课,希望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研讨,使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有个整
体的提高。
3、进行教科研讨。我们将利用教研组的时间,进行语文骨干教师专
题讲座,对教育杂志上的一些热们文章进行讨论。课题的研究贯穿于平常
的教育教学中,大家将继续围绕课题搜集资料,结合教学工作展开研究,
做到定期交流,阶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