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检测实验室实施安全管理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8.95 KB
- 文档页数:2
免疫奶牛群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家畜和犬、猫等宠物,也可感染人类。
在免疫奶牛群中,若存在布鲁氏菌感染,不仅会对奶牛的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奶制品的安全问题。
对免疫奶牛群进行布鲁氏菌的实验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免疫奶牛群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为了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免疫奶牛群中的布鲁氏菌感染,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如PCR检测、ELISA检测和细菌培养等。
PCR检测和ELISA检测是目前用得较多的方法,它们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时间短等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而细菌培养则是用来从样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的常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确认布鲁氏菌的存在,并对其进行鉴定。
二、样本采集与保存在进行实验室诊断之前,首先需要对免疫奶牛群中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样本进行采集。
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奶牛的血清样本、乳汁样本和病死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注意采样的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的污染。
在样本采集后,要妥善保存样本,避免因样本损坏或保存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三、实验室诊断流程在实验室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流程。
通常来说,PCR检测需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结果分析等步骤;ELISA检测需要进行抗原包被、血清反应和结果判读等步骤;细菌培养需要进行样本接种、培养和鉴定等步骤。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室诊断得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布鲁氏菌感染的判定和后续的处理。
对于PCR检测和ELISA检测而言,通常会得到阳性或阴性的结果,需要根据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感染。
而对于细菌培养,则需要根据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确认是否为布鲁氏菌。
在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结合免疫奶牛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制定后续的防控措施。
2018 年第 3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95科研◎畜牧兽医浅谈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刘 微统计分析xx 旗2014~2017年畜间布病监测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实行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目前xx 旗布病阳性率在0.5%以下,使布病得到了一定控制。
科学制定布病监测范围,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布病取得了一定效果。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以感染羊、牛为主人兽共患传染病,属二类动物传染病,染疫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015年开始,牲畜流动频繁,加之混群放养、公共草场放牧、公共水源饮水、倒场、寄养等传统的饲养方式,养殖户不注重自我保护,防控意识不强,畜间布病疫情有增长的趋势。
通过大量监测数据分析,采取了监测、监管、阳性病畜扑杀、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使布病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现将近几年的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和综合防控措施做一浅析,仅供参考。
1 人畜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1.1 畜间布病监测范围 对全旗的7个苏木镇、76个嘎查村进行监测。
1.2 畜间布病监测依据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1.3 布病监测数据2015年~2017年畜间布病监测统计表人间布病病例羊总数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2015年168人190万45442622200.49%2016年216195万1454303830.26%2017年189189万1214366090.50%1.4 监测结果分析1.4.1 畜间阳性率下降显著 畜间布病监测比例逐年增加,2015年在全旗范围内进行集中布病监测,监测范围广数量大,净化效果明显。
随后两年,针对重点村100%的监测,适度降低其他苏木镇嘎查村监测比例,使布病阳性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
1.4.2 地方流行性 全旗5个苏木镇33个嘎查村出现布病患者,其中人间布病主要集中在4个镇,呈地方流行。
布病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分析布病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结果质量控制。
方法:通过血清学诊断里面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来检测。
结果: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来保证。
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人员、环境、仪器设施、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控制;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能力验证来实现。
结论:布病检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对其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质量控制;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53-01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易感染牛、羊、猪等家畜。
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病畜肉、乳及乳制品后,也可引起感染,得布鲁氏菌病。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人、动物机体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
我们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常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来进行分析。
检测主要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来实施。
室内质控主要包括人员、环境、仪器设施、方法和标准等方面来控制;室间质控主要通过上级部门质控考核来实现。
室内质量控制:(1)人员的要求:检验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须通过相应的培训持证上岗。
(2)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的检测的设施以及环境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设备和标准物质: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档案,专人管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和维护;标准物质须在有资质(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地方购买。
(4)实验室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再使用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确保使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5)实验耗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为满足检测的要求,应从购买、使用、储存等环节都要按规定加以严格控制。
在满足以上这些条件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样品的分析了,样品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来实施,三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
2018年第7期饲料博览布病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章春燕(辽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朝阳122000)摘要: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危害,而且还严重损害人们健康。
文章以布病的流行病学为背景资料,分析实验室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对实验室人员健康的影响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开展布病诊断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S852.6;S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18)07-0055-03Biosafety Risk Assessment of BrucellosisBiosafety ⅡLaboratoryZHANG Chunyan(Liaoning Chaoyang 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Chaoyang 122000,Liaoning China )Abstract:Brucellosis is the abbreviation of brucellosis.It is an important zoonosis,which not only causes seri⁃ous harm to the prod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but also seriously damage people 's health.This paper,taking the 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as the background data,analyzed the possible hazards of laboratory activities,the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laboratory personnel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and carried out a preliminary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laboratory biosafety of the disease diagnosis laboratory.Key words:Brucellosis;laboratory biosafety;risk assessment收稿日期:2018-05-07作者简介:章春燕(1980-),女,河南正阳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监测和实验室诊断工作。
羊布病为布氏杆菌感染所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性疫病,简称为“布病”。
此疫病的易感动物种类较多,其中羊、牛、猪等动物最为易感。
在羊群养殖期间,布病时常发生,不仅影响羊群养殖的经济效益水平,同时对于养殖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安全隐患。
目前,在我国羊群养殖期间,对于羊布病的防控依旧采取防治为主的方式,但是在实际防治管理期间,除了养殖人员对羊布病的防控意识能力有关,还与当地的布病防控措施、兽医水平、养殖数据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对羊布病的防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结合羊布病防治管理的措施进行阐述,分析影响羊布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羊布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促进羊布病的防治效果,尽可能的规避羊布病发生对养殖产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推动羊养殖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一、羊布病的防治措施在我国山西地区,牛羊养殖产业属于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截止2021年间,当地肉羊养殖共504.8万只,创近年来肉羊养殖量的历史新高。
羊群养殖数量的提升,当地羊养殖期间的疫病发生数量也随之提升,羊布病的防治管理工作也随之加重。
为了提升羊群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养殖户应当注重应用羊布病优质防控措施,减少患病性。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作为羊布病防治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高效防治措施,是指通过对羊群接种免疫类的疫苗,使羊只的体内出现能够抵抗羊布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减少羊群感染布病的概率,维护养殖健康性。
在部分小型或散养的养殖群体中,对羊群实施羊布氏疫苗接种的时间通常为春季与秋季集中免疫。
而规模化的养殖场免疫接种的方式可以依照正规的免疫程序执行操作,即是对5月龄的羔羊采取先进行检测,后再接种免疫的方式。
对检测出羊布病呈现阴性的羊只进行接种免疫,而对于检测为阳性的羊只直接执行无害化捕杀管理。
通过此种接种免疫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羊群中布病的发病情况,增强防控管理效果。
2、羊群健康情况实施监测管理在养殖期间,对羊群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工作,不间断的检查羊群中布病的产生与分布实际情况,同时对新生的羊只、免疫时间为1.5年、免疫时间为2年以上的羊群开展血清检测,每年至少抽检一次,以每个县或市为单位,至少抽检羊只300头以上。
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总结奶牛布病,又称瘤胃真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奶牛疾病,主要发生在奶牛的瘤胃中,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为了科学研究和有效防控奶牛布病,许多实验室都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作为奶牛布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总结,现通过本文向大家分享我们的工作心得和总结。
作为奶牛布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们需要准确操作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奶牛布病的发病机制、病原体特性、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我们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工作精神。
在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要注重实验室的卫生与安全工作,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沟通与合作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需要相互协作、沟通顺畅,共同完成实验计划和项目研究。
对于初学者,我们也需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技能。
在实验工作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奶牛布病的防控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讲座,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我们作为奶牛布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时刻秉持初心,牢记科学研究的宗旨。
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为了实验数据和论文发表,更是为了帮助农民朋友科学防治奶牛布病,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我们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奶牛布病将不再是困扰农场主的难题,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关注!。
牛羊间布病的及时检测及防控措施首先,及时检测是及其重要的。
能够对牛羊进行布病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检测主要通过观察牛羊的临床症状和病程来判断是否患有布病。
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呼吸不畅、食欲不振、消瘦等。
如果发现牛羊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及时请兽医进行详细检查,以判断是否感染了布病。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采集牛羊的血液样本或者淋巴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布病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确定牛羊是否感染布病的金标准。
一旦确定了牛羊感染了布病,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控措施:1.隔离:首要的措施是将感染了布病的牛羊隔离起来,与健康的牛羊分开。
这有助于阻断疾病的传播,并减少其他动物的感染风险。
2.消毒:对牛羊所在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饲养场、栏舍和器械等。
消毒可以杀死布病菌,降低感染的风险。
3.强化营养:给予感染了布病的牛羊充足的营养支持,包括良好的饲料、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有助于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疫苗接种:使用合适的布病疫苗,对牛羊进行及时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
疫苗接种应根据兽医的建议和具体情况进行,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5.定期监测:对养殖场的牛羊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体重、淋巴结和呼吸等方面的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请兽医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结起来,牛羊间布病是对养殖业非常具有威胁的一种传染病,但通过及时的检测和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其对养殖业的危害。
通过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布病,然后隔离、消毒、强化营养、疫苗接种和定期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
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总结
奶牛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奶牛的健康和乳品生产。
作为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我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
建立有效的管控措施至关重要。
在实验室中,我们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残留物处理等。
这些管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受到感染的风险。
持续监测和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
我们定期对奶牛进行采样和检测,以确保及早发现布鲁氏菌感染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和检测,确保实验室内没有布鲁氏菌。
这些监测和检测的措施有助于阻断病原体的传播,维护实验室的洁净和安全。
提高员工的培训和意识。
我们重视培训和教育工作,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奶牛布病的基本知识和感染途径。
员工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此外,我们还鼓励员工自觉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报告任何身体不适,以减少潜在的感染风险。
加强科研合作和信息分享。
作为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我们与其他科研机构和相关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共享最新的疾病研究成果和防控措施。
通过积极的科研合作,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该病种的变化趋势,提出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为奶牛健康保驾护航。
奶牛布病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建立有效的管控措施,持续监测和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提高员工的培训和意识,并加强科研合作和信息分享。
只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奶牛布病的发生,保障奶牛的健康和乳品安全。
布病监测方案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既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动物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疫情,有效保障人畜健康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布病监测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布病监测方案,帮助农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布病的监测控制措施。
一、背景知识1.1 布病病原体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一类,可引起布病,分为不同生物型,包括A、B、C和M等。
其中A生物型通常引起畜牧业中的疫情,而B和C生物型更危险,可能感染人类。
1.2 布病传播途径布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
另外,食用被感染动物的肉或乳制品也可能导致人类感染。
1.3 布病症状布病在不同动物中表现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炎、流产、乳房肿胀等。
人类感染后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炎、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布病监测方案的制定2.1 目标设定根据布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特点,制定监测方案的目标是早期发现布病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保护人畜健康。
2.2 监测指标(1)动物感染率:通过对养殖场、农户和市场等场所的动物进行抽样检测,计算动物感染率,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
(2)动物症状发生率:定期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测,记录动物出现症状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疫情。
(3)人类感染率:对与布病疫情相关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检测人类感染率,评估布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3 监测方法(1)标本采集:对养殖场、农户和市场等场所的动物进行定期抽血或尿液采集,送往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的检测。
(2)病例填报:对养殖场的养殖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其及时上报布病相关症状和疫情情况。
(3)人群调查:对与布病疫情相关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了解人类感染状况。
三、布病监测方案的执行3.1 检测实验室建立或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的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培训工作对养殖场的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布病症状的识别和上报能力,加强防控意识。
严格布鲁氏菌病检疫监督管理实施方案一、目标1.确保布鲁氏菌病在动物和人群中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
2.建立完善的布鲁氏菌病检疫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检疫监督管理水平。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4.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布鲁氏菌病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措施1.建立布鲁氏菌病监测制度,定期对易感动物进行检测。
对于疑似感染或者已经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并报告相关部门。
2.加强动物养殖场的管理,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技术规范,明确采取的检测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建立布鲁氏菌病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动物疫情和人群健康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
及时报告疫情,启动紧急预案。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布鲁氏菌病宣传活动,向公众解释疫情和防控措施。
6.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分享布鲁氏菌病防控的经验和技术。
三、工作流程1.建立布鲁氏菌病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2.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监督管理的重点和时间节点。
3.开展动物健康监测,定期对易感动物进行检测和检验。
5.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6.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7.根据疫情和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预防措施,制定防控方案。
8.定期组织工作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法。
以上是对严格布鲁氏菌病检疫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的一个概括性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防控管理经验的积累,该方案还需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疫监督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健康。
2024年第3期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现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牛羊肉及其相关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牛羊群很容易受到布病侵袭,难以实现健康生长,养殖人员面临经济损失,地区牛羊养殖产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因此,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做好布病监测工作十分关键。
本文重点分析了牛羊布病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以期推动牛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牛羊布病概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危害性极强,感染的范围比较大,很多种动物都有感染此类疾病的风险,其中,牛羊是布病的易感动物群体。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会给牛羊群健康状态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养殖人员也可能会感染此类疾病,不仅会阻碍养殖场的发展,还会损害经济效益。
若牛群和羊群感染了布病,那么处于妊娠期的母牛和母羊常常会出现流产的症状,并在养殖场内造成较大范围的疾病传播与扩散,致使其他健康的牛羊在感染布病之后出现炎症问题,无法实现牛羊群的健康生长,牛羊产量也得不到保证。
不仅如此,布病甚至还会给养殖人员的身体健康状态造成侵害,使他们出现身体不适,严重情况下,甚至还需要进行住院治疗,直接损害养殖人员的根本利益,牛羊养殖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得不到保证。
现阶段,布病救治尚且没有科学显著的方法,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加强对牛羊群的生长监测,在出现疑似布病病例时,必须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病牛病羊的处理工作,维护好经济效益和身体健康。
2牛羊布病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1无法保证检测方案的科学性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布病的危害性极大,为了促进牛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牛羊布病的检测工作十分关键,但是在牛羊布病监测过程中,由于养殖人员本身养殖观念和思想认识落后,没有形成对布病的正确认识,在牛羊养殖过程中难以保证养殖行为的科学和正确,无法为牛羊群健康生长提供舒适干净的环境,圈舍卫生状况得不到保证,湿度也比较大,容易加大布病的感染概率,造成牛羊布病爆发。
布病检测实验室实施安全管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布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并分析安全管理实施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时间段,以2016年6-12月作为常规阶段,实施常规管理。
以2017年1-6月作为实验阶段,实施安全管理。
通过两阶段的对比,探讨安全管理实施效果。
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阶段,实验阶段检测人员感染率降低,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常规阶段,实验阶段布病检测准确率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布病检测实验室,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得布病检测规范化,不仅有助于保障布病检测人员的安全,也有助于布病检测准确率的提升。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3-0032-02Safety management of Brucellosis disease detection laboratoryXu TaoKashgar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Kashgar,Xinjiang 8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laboratory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ethod Select June 2016~June 2017 as the study period,June2016~December 2019 as the regular stage,and January 2017-June 2017 as the experimental stage,through the two-stage comparison.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fter comparison,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age,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test personnel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t the same time,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age,the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was accurate. The ratewas high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larg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disease detection laboratory,the effective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can be standardized by the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which not only help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personnel,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of the testing laborat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Brucellosis; Detecti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布病即布鲁菌病又可被称为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菌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传染病,同时该疾病还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1-2]。
基层兽医布病检测的生物安全防控分析发布时间:2022-08-08T03:01:13.18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8期作者:布玛丽亚木·依玛木[导读] 布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布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在基层兽医和科研人员中经常被发现,需要将布病检测方法不断提高,保障基础兽医和科研人员的安全,同时对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新疆乌苏市西大沟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乌苏833000摘要:本文对基层兽医布病检测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员不专业、检测设备不完善和管理队伍落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生物安全防控要提高检测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专业队伍等措施,以期不断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
关键词:基层兽医;布病检测;生物安全引言:布病严重危害了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布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在基层兽医和科研人员中经常被发现,需要将布病检测方法不断提高,保障基础兽医和科研人员的安全,同时对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1.基层兽医布病检测现状1.1资金投入不足如今我国对基层兽医疫病检测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于这部分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兽医布病检测设备比较落后,对于设备的维护相关部门没有有效的监管和措施,对于物资耗材,经常出现紧缺状态,对于检测耗材反复利用的错误现象没有得到监管和制止,从而导致难以保障生物安全。
同时对布病检测制定方案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无法突出工作重点,相关人员没有足够的布病检测意识,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专业人员无法得到技术上的培训,同时对阳性动物没有进行跟踪采样,布病检测工作进展十分缓慢[1]。
1.2技术人员不专业由于大部分兽医没有真正认识到布病的严重危害性,在采样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安全防护,特别是在遇到静脉采血时针头堵塞的情况时,没有采用正确的处理流程,而直接利用吹气的方式,增加了布病感染的几率。
大部分兽医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立刻上岗,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没有经过消毒就对动物静脉采血,在摆放采血管时没有按照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对于采血管的静置时间和静置条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造成溶血现象的发生,使样品无法进行检测。
布病检测实验室实施安全管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12-25T14:20:30.8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3期作者:徐涛
[导读] 布病即布鲁菌病又可被称为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菌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传染病,同时该疾病还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喀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对布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并分析安全管理实施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时间段,以2016年6-12月作为常规阶段,实施常规管理。
以2017年1-6月作为实验阶段,实施安全管理。
通过两阶段的对比,探讨安全管理实施效果。
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阶段,实验阶段检测人员感染率降低,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常规阶段,实验阶段布病检测准确率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布病检测实验室,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得布病检测规范化,不仅有助于保障布病检测人员的安全,也有助于布病检测准确率的提升。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3-0032-02 Safety management of Brucellosis disease detection laboratory
Xu Tao
Kashgar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Kashgar,Xinjiang 84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laboratory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ethod Select June 2016~June 2017 as the study period,June 2016~December 2019 as the regular stage,and January 2017-June 2017 as the experimental stage,through the two-stage comparison.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fter comparison,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age,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 test personnel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t the same time,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age,the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was accurate. The rate was high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larg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disease detection laboratory,the effective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can be standardized by the effectiv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which not only help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personnel,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 of the disease detect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sting laborat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Brucellosis; Detecti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布病即布鲁菌病又可被称为波状热,是一种由布鲁菌所引发的慢性或急性传染病,同时该疾病还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1-2]。
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传染性较强的布鲁菌病,在安全管理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布鲁菌病出现外泄的情况,当外泄发生时不仅会对实验室整体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相关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的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3-4]。
本文对喀什市布鲁菌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实施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时间段,以2016年6-12月作为常规阶段,实施常规管理。
以2017年1-6月作为实验阶段实施安全管理。
以喀什市布病检测实验室10名检测人员作为对象;同时各阶段分别选取1000例患者作为对象,总共2000例患者均接受虎红平板筛查。
经过对比后,两阶段检测人员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阶段:本阶段布病检测实验室接受常规管理。
实验阶段:本阶段布病检测实验室接受有效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布病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还需将潜在威胁的管控纳入其中,确保布病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可通过相关监督委员会的设置,对我市布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安全管理小组,根据布病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使得具体操作行为能够落实于各检测人员[5-6]。
②按照生物安全BSL-2级的要求制定布病检测操作规程,检测人员进行生物安全二级个人防护,对布鲁菌病进行检测操作在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后对所有废弃物实施灭菌处理[7-8]。
③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技能与安全知识,使检测人员能够掌握布鲁菌病相关预防手段与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确保其检测安全性;医院还需对布鲁菌病检测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并对检测人员进行布鲁菌病免疫接种,确保检测人员的安全性[9-10]。
1.3 观察指标
⑴对两阶段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整体感染率,同时对比感染率。
⑵对两阶段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准确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检测准确率,同时对比检测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阶段实验室检测人员感染情况对比
经过对比后,发现常规阶段1人感染,实验阶段无人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