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93.75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引言
农业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客观规律并不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而改变。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非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时至今日,中国无论是在农产品产量还是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上都与美国,澳大利亚有着很大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间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已渗透的国家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影响中国粮食贸易的因素非常复杂,这里面既有自身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也包括国际贸易中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制约,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自2004年至今中国已进入连续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时期。
1中国农业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
1.1 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现状
自入世以来,随着中国参与国际贸易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农业与世界贸易体系结合的成都也不断加深,在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1)
表1 2001~2011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状况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知,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从2002年开始,出口额与进口额大都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虽然双双出现下滑,但2010年的强势回暖延续了前些年的良好势头。进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曾为主要创汇途径的农产品贸易于2004年开始转为逆差,中国维持20 多年(1984---2003年) 的农产品贸易顺差局势从此改变,而且逆差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入世1O年中国农产品贸易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是进出口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且进口增速快于出口;二是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且逆差规模呈扩大趋势。
1.2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
相比于2000年的农业出口格局,2011年我国的农业出口依旧现对比较集中,亚洲、欧洲、北美分别占据了出口总额的60%、17%、13%,,累计占到出口总额的90,其中亚洲的比重随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相对不变。这种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对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欧美等地区出口份额的增长,则保证了我国农业贸易的多元化进程,利于分散风险,基本保证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符合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长远布局。(表 2 )
表2 2000——201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格局
相比于我国的农业出口格局,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也相对集中。2011年进口农产品主要来自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占总进口额的77.6%。长期以来亚洲和美洲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北美洲所占比重最高,多数年份在30%左右,2011年比重略有降低,为28%;其次为南美洲,10年问向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上升为26.6%;欧洲和大洋洲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 表 3)
表3 2000——2011我国农产品进口格局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格局表现出以下特征: (1)主要出口市场比较稳定,市场大格局变化甚微; (2) 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增加;(3)市场多元化趋势显著,各主要进出口市场所占比重趋于均等。多元化分散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降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风险系数,符合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方向。
2.中国农业国际贸易的阻碍因素
2.1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
虽然农业生产总值在发达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很低,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产业,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会对本国农产品给予高额补贴,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这一政策也直接破坏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平衡,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体系受到发达国家低成本农产品的冲击。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农业大国,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2001年,美国特定产品农业补贴为146亿美元,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奶制品.占所有特定产品农业补贴的3l%,其次是大豆和棉花.分别占25%和19%,上述三项总和占“黄箱政策”支出的75%。由此可见,美国在特定产品农业补贴的总量和集中度都非常高。
在欧盟,农业补贴占欧盟总财政支出的40 % ~42 % ,法国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惠国, 每年得到的农业补贴将近100 亿欧元, 占欧盟总农业补贴额的22. 1 % , 占欧盟总财政支出的9% 。日本也是高农业补贴国家,日本政府每年对农业补贴的总额高达4 万亿日元以上。据经合组织调查显示:早在20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占1.1%,农业补贴超过了农业产值。
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扭曲了世界农产品价格, 不利于其他国家,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农产品贸易间的摩擦,打压了世界农产品价格,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产生冲击。
2.2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WTO运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然而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经济,纷纷采取绿色壁垒的手段来限制进口,这一点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上尤为突出。
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向中国开放了更加自由的国际市场,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也本应搭乘WTO的快车,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然而,事与愿违,在WTO的大框架下,中国等来的却是自2004年起长达八年的贸易逆差。这除了我国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屡遭进口国绿色壁垒也是一重要原因。
就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过来看,美国、欧盟、日本作为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对象,但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境保护行动起步早,环境标准较严格。为了自身的利益,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结合,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甚至于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这就使得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进口国的标准,从而使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缩小,出口额减少。
以日本为例,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约占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40%。尤其是2006年5月29日,日本有关部门对所有进口农产品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涉及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54782个限量标准,涉及全部农产品、全部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涵盖了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几乎所有日本从我国直接进口的农产品,全面提高我国输日农产品技术门槛。根据该制度,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有的甚至超过了400项,检测项目预计增加5倍以上以出口猪肉为例,日本原来标准只需检测25项,而该制度实施后,检测项目就上升至425项,所需费用上涨了7
倍多。
3.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对策
主要针对欧美两大经济体的农业高关税和高补贴问题多哈回合谈判虽然以
发展中国家的失利而宣告结束,但是,但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舞台上所展现的谈判技巧和对WTO规则的熟练运用仍给我们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针对农业补贴的对策
就农业补贴而言,虽然WTO框架下,反补贴壁垒已成为贸易壁垒的三大措施之一,但就1995至2004年的全球反补贴点差来看,这十年间共有17个WTO成员国启动了176项反补贴立案调查,其中美国70起、欧盟42起、澳大利亚16起,分别居前三位,上述三个WTO成员启动反补贴调查占全球的72.8%。搞农业补贴的发达国家,却也是主要反补贴调查的国家。究其原因,则是发达国家对WTO规则的熟练运用。
中国入世虽然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对WTO规则的认识与运用还处于初级层面,当发达国家以“绿箱政策”代替“黄箱政策”来补贴农产品时,我国却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农业补贴阶段,为此,我国要建立符合WTO规范的农产品补贴体系,以应对发达国家补贴后农产品的进口与反补贴调查。
我们应通过借鉴借鉴,将直接收入补贴代替价格支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由以前的只重视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向各种形式的直补。既可以保证农户的利益.又符合WTO协议中有关“黄箱策略”原则。其次就整合粮食补贴政策,当前我国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