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1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带占大部分,地势起伏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本文基于遥感技术,采用生态指数来评估和分析绵阳市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我们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对绵阳市区分别进行了200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
通过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得到了绵阳市区不同时间段的植被覆盖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绵阳市区的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从而评估生态环境的变化。
我们根据绵阳市区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的生态指数。
生态指数是综合考虑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指标,反映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的生态指数,可以了解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然后,我们绘制了绵阳市区不同年份的生态指数空间分布图。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区域,生态指数可能会有较大的减小,说明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可以探讨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我们对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
通过对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指数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性质。
对于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还可以探讨其原因和对策,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建议。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手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摘要:基于1996、2009和2018年LandsatTM/OLI遥感影像,采用RSEI指数对绵阳市区的生态环境及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996-2009年绵阳市区生态质量呈下降趋势,RSEI均值从0.769下降至0.709;2009-2018年生态质量有所改善,RSEI均值从0.709上升至0.733;各年份的评价指标标准差与PC1荷载值的绝对值呈正相关。
定量分析绵阳市1996-2018年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结论:1996-2018年间,涪城区和游仙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环境质量下降的区域多分布于涪江沿岸;与指标相关的地物种类越多、面积占比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强;随着绵阳市区的发展,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指标由1996年的绿度变为2018年的干度。
提升城市环境,需合理配置城市建设用地,多种类多面积进行城市绿色生态建设。
关键词:Landsat影像;遥感生态指数;生态环境质量DOI:10. 11907/rjdk. 192195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3-0230-04Analysi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Mianyang Using Remote SensingBased Ecological IndexCHEN Meng1,2,WEN Xing-ping1,2,ZHANG Hao-nan1,2,XU Jun-long1,2,LI Qian1,2(1.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93,China)Abstra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 of Mianyang urban on ecological from 1996 to 2018 was made based on Landsat TM/OLI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1996, 2009 and 2018, RSEI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urban ecology of Miany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quality decreasing trend from 1996 to 2009,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RSEI decreased from 0.769 to 0.709. From 2009 to 2018, the average value of RSEI rose slightly from0.769 to 0.733.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dex standard devi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solute value of PC1. From 1996 to 2018, the quality of old urban areas of Fucheng and Youxia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most of the regions with reduc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ere located along the Fujiang river, indicating that the more kinds ofobjects related to the index and the larger proportion of the area, the stronger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anyang, the index that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changed from greenness in 1996 to dryness in 2018. So, to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it is necessary to allocat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reasonably and carry out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many kinds and areas.Key Words: Landsat TM/OLI; 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0 引言我國正处于城市化发展转型阶段,以往的粗放式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绵阳市绿地空间布局的具体策略作者:马成兰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32期摘要随着经济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绵阳市的城市绿化总体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为了促进绵阳绿化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千庆兰,陈颖标,在《城市绿地时空演化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提出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一般模式,结合游憩行为理论,笔者认为可以在绵阳城市绿地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的布局。
关键词绿地空间布局策略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1 第一绿圈内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策略这一绿圈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包括人民公园及其外围的百盛、警钟街、步行街、兴力达广场等。
这里是绵阳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最高,土地利用最为充分的黄金地区,是绵阳城市的中心和核心区。
这一绿圈内土地利用的调节经济节约性,加之建筑密集,较难开辟大规模城市绿地,像人民公园这样规模的城市绿地在绵阳城市中心区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
因此,这个区域内的绿地布局主要是“点”的布局,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绿地袖珍化、分散化。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绿地覆盖率、绿视率,而且可以增加景观和生态效应,提高公众绿化环保意识。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垂直布局和立体布局相结合的办法:(1)垂直布局:利用建筑物侧面墙面、栏杆、阳台、花池或其他可供植物攀援行长的附属物进行自上而下垂直绿化,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化覆盖度。
通过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增加绿视率,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消除因工作紧张、住房拥挤等引起的精神压力,并可以减少轻大气污染,改善小气候。
(2)立体布局:对城市不同高度建筑物进行顶层绿化,开发“城市沙漠”;利用不同绿化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生长的不同高度、构建局部立华丽效果。
高质量表现在使这一绿圈的绿色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①(绿色生态)应具备防晒、防尘、降温、调节气候、提高负氧离子浓度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保障居住区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生态功能,有利于降低居住区的噪音。
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研究1. 引言1.1 绿地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绿地景观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绿地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的生态氛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绿地景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绿地景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地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减轻自然灾害等多种功能。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绿地景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地景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绵阳市游仙区,加强绿地景观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将有助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市,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2 绵阳市游仙区的地理特点绵阳市游仙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中部,地处川西平原与秦岭山脉之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游仙区总面积约为446.7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有绵阳市至成都、西安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利。
区内地形起伏适中,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是一个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地区。
绵阳市游仙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底蕴深厚。
区内有许多旅游景点和历史遗迹,如江津池、阴平古镇、镇江古城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游仙区还以绿色生态环境著称,拥有大片绿地和森林覆盖,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绵阳市游仙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自然环境良好,这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游仙区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快速等挑战,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提升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绵阳市游仙区的城市绿地景观建设问题,旨在借助山水城市视角,深入研究该区域的绿地景观设计理念,分析现有绿地景观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第38卷第2期2019年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Vol. 38 No. 2 Feb.,2019DOI:10.16276/51 -1670/g.2019.02.019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邵周玲12,董廷旭严霜1(1.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土地科学、地理学与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可以 揭示生态安全问题.本文从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这四 个方面进行探究,综合得出了近年来安州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基于PSR模型对安州区土地利用进行分析,计算 得到安州区近年来生态安全指数值,揭示2012 - 2016年安州区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论表明:2012年到2016年 生态安全指数从0.431 4上升到了 0.651 6,上升率为51%,年均上升率为12. 8%,安州区生态安全呈现出变好的 趋势.关键词:生态安全;土地利用;PSR模型;安州区中图分类号:X826; F3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19)02-0103-08〇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可以说人与土地的这种关系 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1].人类为了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的 基础上进行长期的或者周期性的开发利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安州区是2016年撤销安县新设 立的一个区,并且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土地利用经历了系列变化,对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环境变化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不断深人,相关的模型构建、评价方法以 及评价尺度等成为研究热点.生态安全是人类生产生活及适应环境能力不受威胁的状态.土地生态安全评 价是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目 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联合国经济开发署提出 的P S R框架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构建模型)从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状态和土地生态环境响 应三方面进行指标筛选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张博[2]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浙江义乌的土地利 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目前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评价方法有综合指数评价法和 土地纖力分析法,现阶段兴起的生态足迹法从新的角度研究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也是一个研究热点[3_6].近年来,环境经历了巨大变化,包括水资源污染、森林砍伐、土壤沙化盐碱化、大气污染等问题,给人们日 常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通过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研究,揭示了地区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对于环境监测 和恢复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决策支撑.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理 论和方法,搜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及土地利用变更成果,得到安州区2012—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情 况.通过建立P S R模型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各准则层下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将其标准化,通过 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对2012年到2016年安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收稿日期=2018-10-19基金项目: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ESP1707).第一作者简介:邵周玲(1995 -),女,四川大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通信作者简介:^1(1965 _),男,四川苍溪人,教g,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WI佣与区域生态安全、3S技术集成应用、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 103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研究区概况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北连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紧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和南部与德阳市接壤,东部紧靠绵阳市游仙区,辖黄土镇、高川乡和花荄镇等18个乡镇,幅员面积1189km 2.根据地表形态和地貌成因,安州区地貌可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三种 类型.图1安州区行政区划图Fig. 1 Anzhou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map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参考数据为安州区2012 — 201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年份统计局、国土局和政务网发布的 数据,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因子数据主要来自《安县年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安州区国土资源局,具体 详细信息见表1.表1数据来源及内容Tab. 1 Data sources and contents数据名称数据来源数据内容土地利用数据安州区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图2012 -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评价指标数据《安县年鉴》安州区发展统计年报经济发展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农业发展情况2.2研究方法2.2.1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经济发展和自然变迁两方面的影响下,安州区自2012年到2016年土地利用 类型发生了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格局这三个方面[>8]. 土地利用格局采用近年来重要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多样性和优势度,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 104•邵周玲,等: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LUCC )[9 _1<)]的研究,揭示土地利用格局情况(表2) •表2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函数式Tab . 2 Functions of land use change model指数 函数式单一土地U b -U a 1K = —----x 丄 X 100%利用动态度U a T综合土地M = [x 100%利用动态度L 2X ^=1^ JT土地利用综L = 100x i= 1合程度指数土地利用nn 程度变化量A L h -.= CL A i C i b --L A i C i a )x l O O %1=11=1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景观多样性H =景观优势度U =H ^ + i P i \nPi______________m .______________分别为改时段初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数量是研究的特定时段4仏_,.为研究时段内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其他类面积的绝对值,G 为监测初 期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木为研究区域内第i 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 指数C ;为研究区域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百比分别为研究区内初期和末期土地利 用程度分级面积为各景观类i 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n 为景观类型数量2.2.2PSR 模型PSR 模型[11]是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提出的评价模型,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本文主要从目标层、项目层和指标层三个层面选取了 13个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12_13]确定各个构成要素内部指标权重,最后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S /).变异系数和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所示:C ; =?H i =l ,2,…,n )(1)=〇i(2)是第i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是第i 指标的标准差,&是第i 指标的平均数.£S/ = .i 〇F i xDi)(3)其中%为各指标权重值;A 为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化值…为指标总个数.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3.1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安州区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安州区土地总面积为1 181.68 km 2,其中包括耕地、园 地、草地、林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其中安州区耕地面积为378.24 km 2,林地 为503_ 05 km 2,耕地和林地占安州区总面积的73.56%.园地为70_ 91 km 2,占安州区土地总面积6%,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共229. 48 km 2,占土地总面积的 19.42%.从数据表3来看,安州区耕地、林地所占比重最大,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表明安州区土地利用 率较高,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 105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表3安州区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T a b.3 L a n d use data fo r the Anzhou District in2016类型面®/km2比重/%耕地378.2432.01园地70.91 6.00林地503.0542.57草地 1.450.1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8.719.20交通运输用地21.14 1.7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03 4.66其他用地43.15 3.65总计1181.68100.003.2 土地利用变化3.2.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根据表2计算得出安州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见 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6年,安州区耕地面积增加了 3.55 km2,其他土地面积减少最多,减 少了4.33 km2.总体来说安州区2012—2016年用地呈现“三增四减”的规律.表4安州区2012-2016年土地动态变化T a b.4 L a n d dynam ic Change in Anzhou D istrict2012 - 2016类型变化面积/hm: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 %耕地 3.550.215园地-0.12-0.010林地-0.080.000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020.57-0.0570.0340.39交通运输用地0.500.16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07-0.002其他土地-4.33-1.8243.2.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庄大方等[14]提出的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在经济因素的 影响下的状态,划分上下限范围,再通过分级,得到理想状态下不同的土地类型的综合利用程度,将其分为四级并赋予分级指数(见表5).表5土地利用分级指数T a b.5L a n d use grading index类型城镇聚落用地级农业用地级水、草、林用地级未利用土地级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分级指数4321通过表2中的函数式计算得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见图2).根据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自2012年到 2016年,安州区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不断提高.2012和2013年都为255. 50,2014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106 .邵周玲,等:绵阳市安州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指数为256.26,2013年到2014年期间提高幅度最大,到了 2016年,达到了 256. 34.通过表2中的函数式计 算得出安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0.838 7,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为0.003 3.靶m聰镟茕256.6256.4256.2 256255.8255.6255.4255.2 25520122013201420152016年份图2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F ig . 2 Index of comprehensive land use level3.2.3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根据景观指数计算函数式(表2),计算得到安州区2012年到2016年的景观多 样性指数和景观优势度(表6).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呈反相关,2012年和2013年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 指数均分别为1.467和-1.102,这主要是由于2012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未发生明显变化;2014年和2015 年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分别为1.459和-1.095,相对于2012年和2014年景观多样性指数有所下 降;2016年又有轻微上升.而景观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土地利用变化从景观格局变化 来看,处于微小波动变化,变化较小不足以反映实质内容,故不做探究.表6安州区2012 -2016年景观格局指数T a b . 62012 - 2016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of Anzhou District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景观多样性 1.467 1.467 1.459 1.459 1.460景观优势度-1.102-1.102-1.095-1.095-1.096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分析4.1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的,选取最合适的指标.该文通过分析以上指标来构建安州区生态安全评价框 架.本文从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各准则层下相应的评价指标, 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因素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性方 法有很多种,如数理统计法,变异系数法,专家调查权重法.本文主要采用客观赋值的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通过公式(1) (2)计算得到权重值(见表7).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通 过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衡量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从而消除了各项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4.2指标量化及标准化由于选取的指标量纲不统一,无法比较.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将指标进标准化处理,处理结果见表 8.正向指标指对生态安全产生积极作用,负向指标对生态安全不利.对其进行标准化方法分别为:D i ^X i -U A X g -Z -) (4)D i ^X ^x -XJ /HJ(5)其中A 和\分别表示第i 指标的标准值和实测值,Xm a x 为实测最大值,Xm in 为实测最小值.•107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表7安州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ab.7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ecological safety in Anzhou Distric2012巨标层项目层指标层趋向性权重人口自然增长率(^ (%)负0.050 4压力均人口密度C2(人/km2)负0.083 7人均GDPC3(^/人)正0.069 5城镇化率C4(%)正0.063 3耕地面积比重c5(%)正0.052 4生态安全综 合指数E S I人均耕地面积c6 (亩/人)正0.050 3状态b2森林覆盖率c7(%)正0.092 5土地复种指数c s(%)正0.138 6单位耕地粮食产量C9 (kg/亩)正0.081 3经济密度6。
四川省绵阳市,自古以来水系发达,并有三江汇流之称。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中,作为城市建设的黄金地段、城市中心独特空间的滨水地带,其承载了太多责任与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而本文立足于“城市双修”理论,不断挖掘绵阳市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并以其为先导,遵循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规划思路,在原有景观带的基础上提出改造建议,营造属于绵阳市的独特的滨江景观带的城市名片,以及集休闲、娱乐、商业等为一体的滨江空间。
一、概况(一)区域位置绵阳市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国科技城”之称。
绵阳市境内地理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捷,且涪江流域内地势平缓,经济潜力大,区位条件突出。
涪江流经的主城区住宅密集,人口众多;东方红大桥、涪江三桥、涪江二桥等多条干线经过,交通密集且便利。
这就为滨江景观带提供了良好的人流量基础,这样一来,涪江景观带就的建设就更有必要了。
从城市发展范畴来讲,涪江沿岸的建设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滨水地标。
(二)自然条件绵阳市区的大部分气候特点为:热量丰富,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夏季东部易旱,西部易涝;绵阳市降水年均量826~1417mm,导致涪江水位四季变化明显,且汛期每年都有洪水期,洪水泛滥。
因此,建设应更加注重防洪功能,真正从景观美感度、基础设施、社会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全面综合进行考虑。
二、“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涪江两岸现状剖析(一)城市双修理论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因发展而藏匿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后遗症”也随之出现。
“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即利用再生态的理念,修护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不断破坏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地貌、生物链等)。
(二)绵阳市“三江六岸”的总体规划布局绵阳市以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三条河流为骨架的滨水空间资源的利用成为制约城市整体形态打造的核心因素,将“三江六岸”地区打造为绵阳市的城市精品区域,留住城市的山水情怀是目前绵阳市发展规划的迫切需求。
迤两岸碧水天玉带分合绿岛居——绵阳“小岛花园”设计的城市景观解读摘要:通过绵阳小岛花园规划设计的总结,解读山地城市自然山水及其环境景观,阐明产生城区滨水地段住区设计理念的过程。
关键词:滨水区开发大地景观构图与形态1提升环境品质素有“蜀道咽喉”之称的文化古城四川省绵阳市,三江汇流(涪江、安昌河、芙蓉溪),城区内涪江中段,江水由北向南分而后合,环抱出一个江心岛(名为“小岛”)。
江水分流处,一水径直急湍南下,岸线平直;一水向东蜿蜒围合,江水宁静淡泊,驳岸延伸处渐成佳境。
小岛南端二水合流后继而向南与安昌河的芙蓉溪汇合后形成“绵阳湖”。
小岛面积约126hm2,岛内地势平整,视线通畅,有名胜圣水寺及盘亘于山坡上绿色掩映的科学城(中国核工业九院)。
小岛现为观光农田,4~5月间黄花烂漫,油绿相映,好一幅川西北初春风光!小岛居于江河景观视线的核心位置,在三江自然保护带上,又处于城市干道景观轴与江河景观轴的交叉点上,既是生态敏感区,亦是景观敏感区;从西北圣水寺与东北科学城两高地上俯瞰小岛,全貌尽收眼底。
从城市景观总体规划上说,小岛是小城市中难得的公共空间和开放空间,应以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优先开发,促使该区段的绿色景观扩延。
由于某些经济原因,小岛现为汉龙集团购买并拟开发成为高品质住区。
在此前提下,本规划设计在关注社区生态环境品质的同时,更着意营造一个完整而优美的“大地景观”(earthscape)。
倾心将小岛营造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社区,在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展示出艺术化的生活空间。
2规划设计构思规划设计理念源于对基地自然格局及其生态环境品质的充分理解,我们在地景形态上刻意追求,使设计形态与生态美互构和谐,体现“逶迤两岸碧水天,玉带分合绿岛居”的城市意境。
3道路结构与空间生成道路结构决定住区的空间构成,小岛自然地理格局与居民出行分析相结合,兼顾各类用地的划分及其有机联系,力图为建筑的多样化布局创造条件,斟酌之后把道路结构确定为“一线、两环、三桥”。
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研究绵阳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是川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其中游仙区是绵阳市中心城区,而绿地景观建设是游仙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下,游仙区将绿地景观建设作为实现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措施,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仙区的绿化率逐年提高,形成了大量的公园、绿地、植被带等生态景观。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游仙公园、玛瑙公园、金沙湖北岸公园等。
游仙公园是游仙区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达87.5公顷。
公园内绿树成荫,草坪广阔,游人如织。
公园内还设置了健身器材、微型游乐设施以及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多项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玛瑙公园位于游仙大道南侧,是绵阳市的地标性绿地景观之一。
公园内部分区域设置为水景区,湖中还有小岛和小桥,景色十分迷人。
同时公园内还拥有开阔的广场、健身步道、休闲植被等多个功能区,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活动。
金沙湖北岸公园是以金沙湖景色为主题打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公园中心区域为人工湖,湖边设置了大片草坪、绿植广场和植物园,营造出多姿多彩的景观。
此外,公园内还有亲水平台、漂流河道、自行车道等多种设施,丰富了市民休闲娱乐方式。
除了上述公园,游仙区还建设了多个小型绿地和植被带,在市区中形成了一个一个绿洲。
这些绿地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市民的娱乐活动,增强了城市的社会文化功能。
总的来说,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成效显著,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城市社会文化功能的增强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游仙区将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宜居、宜业的城市。
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园林绿地、公共开放空间保护的决定【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发布部门】绵阳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3.03.21【实施日期】2013.03.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园林绿地、公共开放空间保护的决定(2013年3月21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绵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园林绿地、公共开放空间(以下简称“公共绿地”)保护工作的汇报。
为加强城市公共绿地保护,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市民留下美好生活空间,特作如下决定:一、尽快完善报批绵阳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要根据绵阳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系统布局、综合协调、突出特色、质量并重的原则,保持绵阳城市自然山水景观格局,规划生态健全、环境优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地系统,为实现山水生态国家园林城市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科学划定城市公共绿地保护范围,并建立保护名录。
划定保护富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尽快报批富乐山风景名胜区规划。
规划(包括公共绿地规划)一经批准,不得任意调整。
同时要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及国家、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分级进行保护。
划定保护西山生态隔离区、东山生态保护区、吴家生态绿心保护区、老龙山生态保护区、永新生态保护区、仙海风景保护区、绵安生态隔离区七个城市生态保护区,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结构。
要着力保护和涵养好区域内的自然山体、水体,强化生态绿化建设,除必要的市政设施和配套的休闲、旅游等服务设施外,禁止其它一切无关建设。
划定保护人民公园、富乐山公园、科学家公园、西山公园、南山公园、三江公园、元通公园、小枧生态湿地公园、园艺人工湖公园的绿线范围。
划定保护青年广场、铁牛广场、五一广场、健康广场、火炬广场、时代广场、星联广场、兴达广场的绿线范围。
上述项目作为第一批保护名录,其绿线范围要尽快划定,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
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研究绵阳市游仙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也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山水城市,游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使其成为众多游客和居民游玩休闲的理想之地。
在城市的绿地景观建设中,游仙区应该抓住这一优势,注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构建绿色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游仙区应该注重保护水资源。
绵阳市游仙区位于邛崃山脉的东麓,地势东南高而西北低,地势起伏之间,河流湖泊纵横交错。
游仙湖是游仙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游仙区应该加强对游仙湖的保护,通过水质监测、湖泊生态修复和湖滨水域的环境整治,提高游仙湖的水质和景观品质,打造一个适合居民休闲娱乐和游客观光的湖区景观。
游仙区应该加大绿地建设的力度,构建绿色生态环境。
绿地是城市的氧气,是人们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场所。
游仙区应该通过建设公园、植树绿化和景观提升等方式,增加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的质量和可达性,让居民和游客都能够享受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愉悦的休闲体验。
游仙区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体验到游仙区的独特魅力。
游仙区还可以注重发展滨水绿地、河道景观和湖岸带的建设。
游仙区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城市景观。
通过对河道的清淤和河岸的绿化,增加滨水绿地的建设,既能够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又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湖岸带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打造湖边的步行道、休闲广场和观景平台等设施,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湖景和山水的美景,享受到自然风光带来的愉悦感。
游仙区还应该重视居民参与和社区管理。
城市绿地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居民的参与和社区的管理。
游仙区应该通过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组织居民的绿化行动和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文化,培养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二、遥感生态指数遥感生态指数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包括植被指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水体指数等。
这些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三、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1.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以获取城市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在绵阳市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化带、公园、大型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而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等人类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导致植被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
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是反映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重要指标。
在绵阳市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田面积不断减少,而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面积增加。
这些变化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耕地资源受到压缩,城市用地增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整体呈现不稳定增长趋势。
3.水体指数水体指数是反映城市内部水体面积和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绵阳市区,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天然水体面积减小,水体污染加剧。
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建水体也随之增加,但整体水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这说明城市内部的水体状况出现了不利变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受到挑战。
四、绵阳市区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因素分析绵阳市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
城市化加速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了城市化区域植被覆盖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水体状况恶化的现象。
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应对。
五、绵阳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1.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对于植被指数下降的问题,可以加强绿化带和生态廊道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促进植被恢复和保护。
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针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指数不稳定增长的问题,应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耕地保护,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和工业用地布局。
基于能值分析的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绵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绵阳市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因此,对于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值分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一、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和特点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由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生产资本四个方面组成,其特点如下:(1)自然资本:绵阳市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矿产资源等。
同时,其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是一个适宜居住和发展的城市。
(2)人力资本:绵阳市人口众多,教育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处于良好状态,具备了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
(3)社会资本: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城市的社会资本得到较为积极地发展和维护。
(4)生产资本:绵阳市拥有健康的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展潜力,具备了比较强的生产资本。
二、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评价(1)能值分析方法能值分析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相关的能值计算,将系统中各种要素的贡献效能量化,从而得出系统的综合效益和总体状况。
在对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评价中,能值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法。
(2)能值评价指标在对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健康评价时,可从以下能值评价指标来展开:① 能量净产值:是指系统中各个要素通过产生纯经济价值而对系统整体产生的贡献。
② 能量净出口:是指系统中各个要素所产生的净出口净值,即净出口收入与净进口支出的差额。
③ 能量净就业:是指系统中各个要素创造的就业岗位,包括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
④ 能量净投资收益:是指系统中各个要素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包括社会资本形成和生产投资收益。
⑤ 能量净生态效益:是指系统中各个要素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包括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评价结果与建议通过对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分析评价,可得到以下评价结果:① 能量净产值和净出口得分较高,说明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产业发展相对健康,并具有一定的对外贸易优势。
山水城市视角下的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绵阳市游仙区作为绵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山水城市视角出发,对绵阳市游仙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进行研究。
一、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意义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增强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景观能够为城市提供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吸收大气中的颗粒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防止洪涝灾害,保持生态平衡。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品质。
(二)增强城市形象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能够提高城市形象,使城市更加美丽。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的“绿肺”,是城市永久性的绿色资源,也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态保证。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美观度,还可通过不断更新、改善、美化,使城市更加人性化、生态化,从而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好感度和归属感。
(三)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城市绿地景观建设能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景观能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休闲空间,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也有利于城市社会文化的提升,具有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绵阳市游仙区的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绿地覆盖率较低绵阳市游仙区的城市绿地建设相对滞后,绿地覆盖率较低。
数据显示,2018年游仙区绿地覆盖率仅为30.1%,与国家标准相差较大。
相比之下,成都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5%,说明游仙区绿地建设仍有提升空间。
绵城市的生态效益研究引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绵城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态效益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效益的含义、实现途径、研究方法以及绵城市的实际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效益的含义生态效益是指在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不仅包括了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还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稳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感等方面。
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重视生态效益,通过生态效益的提高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实现途径1.环境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边界。
2.生态保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节能减排: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
4.绿化建设:大规模开展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绿色屋顶、绿色墙壁和城市森林,提供更多的氧气和美丽的生态环境。
5.垃圾处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研究方法1.数据分析:利用统计数据和经济数据分析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生态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生态评估: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分析生态环境的状况和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3.模型建立:建立生态经济模型,研究生态环境和经济的相互关系,预测不同环境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4.综合评价: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和因素,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得出全面的结论和建议。
四、绵城市的实际案例1.水资源管理:针对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绵城市采取了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调配力度,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供水效率,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绵阳市梓潼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郭朝伟;邓小菲【摘要】以梓潼县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2009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为基础,采用斑块数、类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近五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9年,区域景观受人类的干扰强烈,斑块破碎;受宏观生态保护政策、中观县域土地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景观基质的水田、旱地、有林地、其他林地之间的转移量最大,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层面的驱动因子,以保障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0)005【总页数】8页(P92-99)【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转移矩阵【作者】郭朝伟;邓小菲【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20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利用/覆被的快速变化[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2],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成为了全球变化研究的一大热点。
已有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景观格局的空间质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景观格局的时间异质性问题[3]。
对时间异质性的研究主要是直接研究县域、流域的时间异质性;而从中观尺度的地形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4~8]。
中观尺度的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地区作为我国的土地利用的次发达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对该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因此本文通过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典型的低山丘陵县绵阳市梓潼县近五年来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做分析,来研究该区域的景观状况,以期为中观尺度上的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做点贡献。
梓潼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丘陵向低山过渡地带,位于绵阳市东北方,在东经104°57'16″―105°27'35″,北纬31°25'57″―31°54'4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