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6篇

  • 格式:docx
  • 大小:25.1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读后感6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1):旧事同花落,人情逐水流

海音的文字,给人一种平实的惆怅。

很长时间,没有碰到这么令我喜爱的文字。它让我想起萧红的《呼兰河传》,想起汪曾祺他的那些零碎的短篇里看似不经意而又字字含情的笔墨,那样的温馨,久远,让人怀念。

喜欢高阳对她的小说的评价:“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着着实实地让人服帖。

如果说《城南旧事》包含的是童年的回忆,《孟珠的故事》叙述的是成年的爱情,那么《晚晴》则描绘了老境的孤寂和凄凉。《婚姻的故事》更是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城南旧事》,自然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由五个短篇结集,连在一起却浑然如天成。孩子般的笔触,淡淡道来,依然让人不自觉地想起萧红,只是萧红的哀伤更多一些,而海音是带着一种温厚的忧愁述说对过去的人和事的怀恋。

不想对它说得太多,只因为太喜欢。

《城南旧事》读后感(2):骊歌芳草

写北京的书,老舍最正宗,他是地道北京人,胡同里和三教九流一起成长,最熟悉原汁原味的北京。林海音论家世,不算纯正的北京人,父母来自台湾人,说话有浓重的乡音,但林海音3岁到北京,30岁才回到台湾,决定一个人性格命运的重要时间段,留在古都了,这段这种经历她用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不同于老舍却又真实亲切的北京。

《城南旧事》就像《小王子》,不用棒子打脑袋、撞汽车、跳大楼就能穿梭时光,重归童年。哪怕林海音描述的年代已久远荒凉,但一代代孩子的心却不曾随时光而改变。只有在这样的书里,人才不会老去,和着远远的驼铃声,浮现永难忘记的人与事。

《城南旧事》不能算一本儿童书籍,因为大部分孩子不会读懂故事里时间的苍凉。如果有个别孩子能读懂,那他的命运多半可悲,有些在童年不该经历过的事他一定经历过了。但《城南旧事》却比诸多所谓少儿读物更适合少年,即便他们读不懂其最有价值的东西。充满成人机巧的儿童书籍,之所以速朽,就是作者根本不准备让孩子读。一些老气横秋的人,摆出一副教训引导的面孔,自说自话的产物。他们谈话的对象根本是自己,而不是孩子,他们试图用自家的标准把孩子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林海音至少没做这件事,她仍旧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眼中的世界,虽然这个孩子略有些早熟。

小英子不曾像大人一样,把惠安馆里的秀贞看作疯子,她坚信可怜的妞儿就是秀贞失去的“小桂子”;她不会按照妈妈的想法,写下一篇关于坏人做坏事被抓的文章,她要为那个靠偷窃供自己读书的人,写一篇“我们看海去”。

风情的兰姨娘;为别人哺育孩子,却失去了两个亲生孩子的宋妈;父亲早谢的花儿,林海音笔下温婉而伤感,仿佛宋妈鸡毛掸子下缓缓飞舞的尘埃。童年终究远去,隐隐驼铃没入时间深处,人世如就像北京这座城市面目全非,《城南旧事》是骊歌中的芳草,萋萋伴人直至天涯。

扫描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

《城南旧事》读后感(3):人生.命运.生活

看《城南旧事》时,故事中的种种波折无不牵动着我的心。人生的艰难曲折,命运的多灾多难,都充满了五味杂陈的生活滋味。

小说由五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小女孩英子跟随父母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会馆门前的疯女人,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敢于冲破旧家庭的藩篱、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的孩子来做奶妈的宋妈。她们都曾和英子朝夕相处,但最后却又一一离

去。直到最后,严厉又慈爱的父亲长眠,“我”被放上长女的家庭责任,童年就远去了。

小说用清新明亮的语言风格,稚嫩真诚的表达方式,描写英子面对大人世界里“疯子”与“正常人”、“好人”与“坏人”等人生难题时的困惑,道尽了人世的复杂多变,也道尽了英子面对人世凄苦的所有困惑和思索。

人生,就像《我们看海去》,事事难料,而当事实显露时,我们就只能麻木地看着它吗?不!即使是在迫不得已、别无他法时,我们也应当再努力一次,拼搏一次!创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命运,就像《惠安馆》,妞儿和秀贞坎坷的命运,曲折多变。尽管她们的结局是悲剧,但是他们的命运曾像她们所憧憬的一样改变过。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生活,就像《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总会向前走去。生活就在这悲喜交加中展开,那五味杂陈的生活滋味,要在我们经历了人生,了解了命运才会有所体会啊!

也许人生是不如人意的,也许命运是挫折相随的,也许生活是苦味杂伴的,但,它们都是最真实的,独一无二的。

《城南旧事》读后感(4):离别之殇,成长之痛---缅怀我们回不去

的童真岁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伴随着这首凄美婉转的《送别》,听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她笔下的童年旧事宛如一幅副记录画面浮现在眼前。

听完了广播版,觉得还不过瘾,就买了书来读。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一部自传体小说,写了她3岁到13岁的在北京的童年时光,因为居住在城南,写的有事小时候的人和事,所以取名叫《城南旧事》。本文语言朴实流畅,毫无华丽辞藻的堆砌,以一个10来岁的儿童视角来记录陪伴她成长的、又一个个离她远去的那些亲人、玩伴和朋友。

书中主人公最后都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读的过程中会有难以忍受的悲痛和辛酸,听广播版本又会根据内容加进一些插曲,用得最多的就是《梁祝》和《送别》,悲伤的文字配上哀婉的音乐,让人不自觉的随着小英子进入到她那快乐又悲伤的童年时光。

本书有五个小故事构成,最后又加上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

第一个是《惠安馆传奇》。那时3岁的小英子刚从日本回北京,住在城南的一个小胡同,胡同有一家惠安馆,里面住的是从惠安

到北京读书的穷学生,故事就围绕着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展开。秀贞与住在惠安馆在北大读书的穷学生思康相恋并生下一女小桂子,思康回家探望病重母亲一去不返,家人在小桂子出生后就把她扔到了齐化门,秀贞想念思康和小桂子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可是小英子却不这么想,扎着油松辫子,一笑就有两个小酒坑的秀贞怎么能是疯子呢!井窝子的妞儿是小英子的玩伴,又是小桂子,书里面写到这两个人的时候小英子总会迷糊,分不清秀贞和妞儿,因为他们俩有扯不断的联系,很多细节都暗示着小桂子是秀贞的女儿,脸上的涙坑、尖尖的下巴、齐化门、还有身上的胎记。故事的最后是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踏上火车去寻找思康三叔。原本以为是个美好的结局,可是秀贞和妞儿却在上火车之前死了,这里在小英子大病一场清醒过来后看到金镯子和小手表里有暗示。

《我们看海去》,秀贞和妞儿不在了,小英子的生活却还要继续。英子搬家了,也上了小学。学校里有很多小伙伴,有喜欢的课文: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

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