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基础知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
交通轨道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轨道的分类交通轨道可以分为地铁、有轨电车和轻轨等几种类型。
1. 地铁地铁是一种地下或者地面的铁路系统,通常用于城市内的快速运输。
地铁系统的特点是车站密度高、列车速度快、能够承载大量乘客。
地铁通常由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模式,以适应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地铁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地下环境、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因此建设成本较高。
但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高、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在大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一种用轨道承载的电动车辆,通常在城市内运行。
有轨电车的特点是车体的设计比较轻便,可以在城市街道上行驶。
有轨电车通常由接触网供电,可以与其他交通工具共享道路。
有轨电车系统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适应城市的地形和市容要求。
3. 轻轨轻轨是介于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一种交通系统,通常用于城市郊区或者较小规模的城市中。
轻轨系统的特点是车站密度较低、列车速度中等,能够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
轻轨系统通常以地面或者高架的形式布设,可以与其他交通系统相连,形成互通的交通网络。
以上是交通轨道的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能够为城市内的居民提供高效、便利的交通服务。
二、交通轨道的建设1. 技术标准交通轨道的建设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些技术标准包括轨道的设计参数、车辆的制造要求、信号控制系统等。
在轨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轨道的曲线半径、坡度、道岔设置等因素,以确保列车的行驶稳定和安全。
车辆的制造也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包括车辆的轴重、车体结构、电气系统等。
信号控制系统是保障交通轨道安全运行的关键,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
2. 环保要求交通轨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环保因素,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比如,在轨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减少土地破坏、生态破坏和噪音扰民等问题,以减轻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简答题:1.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
答: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等。
2、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
3、简述列车自动操作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包括:控制列车在允许速度下运行,并自动调整列车的速度,列车在区间或站外停车后,一旦信号开放,即可自动启动,系统控制列车到达站台的最佳制动点,使列车停于预定目标点,停站结束后,保证车门关闭,列车能自动启动;当列车到达折返站时,自动准备折返。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包括哪几个部分?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7部分组成。
5、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一般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及其附属设备组成。
6、运营企业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随着企业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常见的组织机构类型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7、简述乘客进、出地轨道车站的基本流程。
不管是何种型式的车站(高架、地下、地面),进站乘客最基本的流线是:购票→过检票机→通过楼梯上台阶(侧式站台地面站→侧乘客可直接进入站台)→乘车。
出站乘客则反之。
进、出站流程是两个完全对称的逆向过程。
8、简述城市轨道车站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纵观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归纳成如下四种沿线空间分布特征。
⑴均等型。
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成环线布置,或沿线用地已高度开发成熟时,各车站上下车客流接近相等,沿线客流基本一致,不存在客流明显突增路段。
⑵两端萎缩型。
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两端伸入还未完全开发的城市边缘地区或郊区时,线路两端路段的客流小于中间路段的客流。
⑶中间突增型。
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途径大型对外交通枢纽、高密度开发地区或者车站利用周边常规公交线路辐射吸引范围广阔时,位于该区位车站的上下车客流明显偏大,线路客流存在突增的路段。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史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自英国伦敦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300多座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仅仅30余年时间,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已有30多个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2022年前,中国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总长度就将达到1000km以上。
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并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客运的交通系统。
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1)地下铁路:位于地下隧道内的那部分铁路称为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位于地面的铁路称为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位于地面之上的高架桥的铁路称为高架铁路。
按服务范围和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三类:(1)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城市与郊区、机场之间的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站间距在l~2km以内。
(2)区域快速铁路(RegionalE某preRailway,RegionalMetro):服务范围包括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站间距较大,含有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
例如德国的S—Bahn,巴黎的RER,旧金山的BART,上海的R线。
(3)市郊铁路(SuburbanRailway):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内、部分或全部服务于城市客运的那些城市间铁路,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主要运送城市郊区与闹市区间的乘客,故也称通勤铁路。
这种铁路通常在郊区采用平交道口形式,在市区为高架或地下铁路。
轨道交通:运载人和物的车辆在特定的轨道上行走,轨道起支撑和导向作用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定义: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式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特点: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成本低、节约能源、乘客舒适方便、利于环境保护、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
1、轨道交通分类:(1)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①市郊铁路②地下铁道③轻轨交通④独轨交通⑤自动导向(AGT)系统⑥有轨电车⑦磁悬浮列车(2)按路权及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分类:①路权专用、按信号指挥运行②路权专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③路权混用、按视线可见距离运行(3)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分类:①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②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③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4)按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市郊铁路。
(5)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分类: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基础设施(车辆、线路、车站)、控制系统(电气、通讯、信号、运营组织、客运组织)正线:贯穿所有车站,区间供车辆载客运营的线路。
辅助线:为了保证正线运营,合理调度列车,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专线及出入段作业而配置的线路。
辅助线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及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
车场线:车辆检修作业用的线路,行车速度较低,线路标准只要满足厂区作业要求即可3、受流装置:作用是从接导线(接触网)或导电轨(第三轨)将电流引入动车,通常称受流器。
形式:杠型、弓形、侧面、轨道式、受电弓受流器4、限界:①车辆限界②设备限界③建筑限界。
界限的分类:车辆界限、设备界限、建筑界限。
5、车辆的主要参数:车辆自重、载重、容积,车辆构造速度,轴重,通过最小半径,最大启动速度,制动形式,轴配置式轴列数,供电电压,坐席数及每平方米地板面积站立人数6、供电方式:①集中式供电②分散式供电③混合式供电7、接触网(牵引网):①接触轨式②架空式8、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由列车自动监系统(ATS)、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和计算系统(CI)构成。
轨道运营知识点总结一、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最早的轨道交通是以地铁为代表的地下铁路系统,最早的地铁是伦敦地铁,建成于1863年。
之后,地铁系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以后,轻轨和有轨电车等新型轨道交通方式开始逐渐兴起。
轻轨是介于传统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方式,通常采用地面高架轨道或者地下隧道,并且具有运营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有轨电车则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有轨电车更为环保和舒适。
二、轨道运营系统构成轨道运营系统通常由车辆、轨道、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车站设施等多个方面构成。
1. 车辆轨道运营的车辆通常包括地铁列车、轻轨车辆、有轨电车等。
车辆的设计和制造对于轨道运营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运营安全。
车辆的关键部件包括车体、车轮、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
2. 轨道轨道是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之一,它通常包括铁轨、轨道道岔、轨道线路、轨道结构等。
轨道的设计和维护对于轨道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运行安全。
3. 供电系统轨道运营的供电系统通常采用第三轨供电或者架空电缆供电。
供电系统是提供列车牵引动力的重要设施,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动力输出和运行效率。
4. 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是轨道运营的核心安全设施之一,它包括列车信号控制、信号系统、信号设备等。
通信信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于轨道运营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5. 车站设施轨道运营的车站设施包括车站建筑、站台、站厅、闸机、候车座椅、标识牌等。
车站设施的设计和服务水平对于乘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三、轨道运营管理轨道运营管理包括列车调度、运营计划、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乘客服务等多个方面。
1. 列车调度列车调度是轨道运营的核心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
列车调度通常根据运营计划和客流量进行,以确保列车能够按时到站和发车。
轨道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轨道基础知识1. 轨道的定义和分类轨道是地面上的一条线或者是一个曲线,通常用于列车、有轨电车、地铁等轨道车辆的行驶。
根据用途和类型的不同,轨道可以分为铁路轨道、有轨电车轨道、地铁轨道等。
2. 轨道的结构轨道通常由铁轨、轨枕、道岔、轨道连接部分组成。
铁轨是轨道的主体部分,用于承受列车轮轴的荷载和传输列车的重量。
轨枕用于支撑铁轨,均匀分布列车的重量。
道岔用于连接不同轨道或者进行列车的转换。
3. 轨道的几何要求轨道的几何要求包括轨道的水平和垂直几何要求,以确保列车能够在轨道上平稳行驶。
水平几何要求涉及轨道的水平曲率和轨道的中心线偏差等。
垂直几何要求涉及轨道的高低点以及坡度等。
4. 轨道的轨距和轨道标准轨距是指轨道两条轨道之间心的水平距离,其标准值根据国家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轨道标准是指轨道的设计和建造标准,包括铁轨的材质和规格、轨枕的材质和规格、道岔的设计和使用标准等。
5. 轨道的维护和检修轨道的维护和检修是保证轨道长期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包括轨道的检查、铁轨的磨整、轨枕的更换等工作。
同时,在轨道上的维修作业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和交通管制。
二、轨道技术知识1. 轨道排列方式轨道的排列方式包括单线排列、双线排列、多线排列等。
不同的排列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运输需求和场景。
2. 轨道车辆的技术要求轨道车辆的技术要求包括车辆的自重、车辆的载荷、车辆的速度等。
车辆的技术要求直接影响到轨道的设计和使用。
3. 轨道的车辆动力系统轨道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内燃动力系统和电力动力系统。
内燃动力系统通常用于铁路运输,而电力动力系统通常用于有轨电车和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
4. 轨道车辆的牵引系统牵引系统分为机械传动方式和电子牵引方式,不同的牵引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车辆和运输需求。
5. 轨道信号系统轨道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信号灯、道岔信号、列车位置检测系统等。
6. 轨道车辆的辅助系统轨道车辆的辅助系统包括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防火系统等,这些系统保证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乘客舒适和安全。
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3、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4、折返: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
1、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
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
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
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
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
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
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均匀性。
地铁应知应会轨道交通基础知识1. 世界第一条地铁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建成的?答: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2. 中国第一条地铁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建成的?答:1969年10月1日,北京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是什么?答: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4.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局限性主要有哪些?答: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优势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性强、舒适性佳及具有畅通性、准时性等;局限性主要有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有限、线路走向及路网结构不易调整等。
5. 城市轨道交通按技术特征分为哪些类别,主要有哪几种形式?答:分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主要形式包括地铁和轻轨。
6. 地铁的定义是什么?答:地铁是指单方向高峰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小时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轴重相对较重。
地铁并非单纯指行驶在地下的钢轮钢轨系统,在适当位置也可采用地面或高架形式。
7. 轻轨的定义是什么?答:轻轨(LRT,light rail transit)是在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列车或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输送能力为1.5万人次-3万人次/小时。
8. 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分为哪些类别?答:分为中间站,换乘站,端点站(始发站和终点站)。
9.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与地面相对位置分为哪些类别?答:分为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
10. 车站常见的站台形式有哪些?答: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岛侧混合式站台。
11.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分为哪几种?答:分为站台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
12. 轨道交通车站由哪几部分组成?答:车站由车站主体(站台、站厅、生活用房),出入口及出入口通道,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等三大部分组成。
轨道工程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轨道工程的基本概念1. 轨道工程的定义轨道工程是指在城市或地区内以交通为目的,利用铁路、轻轨、地铁等交通系统,在地上或地下修建轨道、车站、设备等设施的工程。
它是一种以电力、机车、列车等为运输手段的城市交通工程。
2. 轨道工程的作用轨道工程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和档次,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3. 轨道工程的发展历程轨道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
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轨道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轨道工程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4. 轨道工程的分类根据建设方式和用途不同,轨道工程可以分为地上轨道工程和地下轨道工程。
地上轨道工程主要包括铁路、有轨电车等;地下轨道工程主要包括地铁、轻轨等。
二、轨道工程的设计1. 轨道线路的选取在轨道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轨道线路。
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土地利用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轨道线路。
2. 轨道工程的标准轨道工程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包括轨道线路设计标准、车站设计标准、车辆设计标准等。
这些标准通常由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协会或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
3. 轨道工程的设施在轨道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包括轨道、车站、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设施。
这些设施的设计需满足运输需求、安全要求和环境要求。
4. 轨道工程的环境保护在轨道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
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降噪、节能减排等。
三、轨道工程的施工1. 施工准备在轨道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设计、招标采购、管理协调等方面。
2. 施工技术轨道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土建、铺轨、电气、通信等多个专业,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一建轨道交通知识点全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成为现代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一建轨道交通考证成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必备证书。
下面将分析一建轨道交通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第一部分:常见轨道交通基础知识1. 轨道交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轨道交通是一种基于轨道的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载客量大、能源消耗低、运行速度快等特点。
自18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路在伦敦开通以来,轨道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轨道交通的分类及特点:轨道交通可以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类型。
地铁通常建设在城市地下或高架上,适用于大城市交通压力巨大的区域;轻轨适用于城市与郊区之间连接的区域;有轨电车在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一建轨道交通的基础知识1. 一建轨道交通考证的作用:一建轨道交通考证是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通过考证能力的培训和测试,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2. 考试内容及重点:一建轨道交通的考试内容包括轨道交通基本知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道路工程等多个模块。
需要重点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部分:一建轨道交通系统设计1. 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规划、人口密度、出行需求等因素。
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线路的曲线半径、坡度、车站布置等问题。
2. 轨道交通车辆及设备的设计:一建轨道交通要求从业人员掌握车辆和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标准。
需要了解车辆的智能控制系统、安全装置以及紧急救援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一建轨道交通施工管理1. 施工工艺与流程:轨道交通的施工工艺包括地基防护、绿化、工程排水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专业设备和材料,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完成工程任务。
2. 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质量与安全是轨道交通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建轨道交通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各种施工规范和标准,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城轨运营知识点总结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铁路或地铁为基础的城市内交通系统,包括有地铁、轻轨、城市铁路等形式。
在城市交通中,轨道交通具有运输效率高、能耗低、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涉及到线路规划、车辆运行、车站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消防安全、紧急救援、人员培训等工作内容,以确保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1. 线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需要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乘客出行需求等因素,确定线路的长度、站点设置、换乘枢纽等内容。
线路规划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确保线路布局合理、运能充足。
2. 车辆运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是整个运营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包括列车组织、运行图编制、车辆维护等内容。
车辆的组织和调度需要保证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车辆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运营安全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3. 车站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是乘客乘降换乘的重要场所,车站管理需要确保乘客的出行秩序和安全。
车站的设施设备需要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乘客的出行便利和舒适。
车站运营管理还需要考虑站厅安全、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内容。
4. 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是运营工作的中枢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应急救援、人员行为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在日常运营中需要加强设备设施的巡视和维护,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监控水平,确保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服务质量: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是决定旅客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包括列车的准点率、站点的清洁度、乘客服务水平等内容。
为提升服务质量,需要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设备,加强员工培训和服务素质提升,提高乘客的出行满意度。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1. 列车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是列车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包括列车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内容。
城轨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城市轨道交通按照不同的技术和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
1. 地铁:地铁是一种利用电力驱动的铁路交通系统,通常是在城市地下或半地下建造,因此也称为地下铁路。
地铁的运行速度较快,对于大城市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
2. 轻轨:轻轨是一种介于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通常由一列列的轨道车辆连接而成,能够在城市中进行高速运行。
3.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一种以电动车为动力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与地铁和轻轨不同,有轨电车通常在城市地面或架空线路运行,车辆也比较小型,适合于短距离、区域性的运输需求。
4.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不依靠传统的轨道,而是通过磁力浮车实现悬浮运行。
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速度快,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轨道、牵引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和车辆等部分。
1. 轨道:轨道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它一般包括轨道线路、道岔、站场、枢纽等部分。
轨道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交通需求、地形地貌和城市规划等因素,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
2. 牵引系统:牵引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来源,主要分为集中式电力牵引和分散式电力牵引两种。
集中式电力牵引是通过接触网系统将电能传输到车辆,在车辆上发生动力系统中,实现牵引;而分散式电力牵引是通过电池或超级电容器储存电能,驱动车辆。
3.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系统,它通过给车辆发送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方向、速度和停车等操作。
信号系统能够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4.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来源,它通常通过接触网、第三轨等形式向车辆提供电能。
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非常重要。
5. 车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通常由车体、底架、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件构成,它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工具,直接参与运输过程。
轨道交通设备的知识点总结1. 轨道交通概述轨道交通是一种以轨道为基础进行运输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和轻轨等。
它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安全可靠等特点,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设备是支撑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装备,为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便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轨道交通设备分类轨道交通设备主要包括列车、轨道、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车辆运维设备等多个方面。
2.1 列车列车是轨道交通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通常由车头、车身和车尾组成。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运行环境,列车可以分为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轻轨列车等不同类型。
2.2 轨道轨道是列车行驶的基础,它承载着列车的重量,并提供了行车方向和位置的指示。
轨道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钢轨、混凝土轨、悬挂轨等不同类型。
2.3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轨道交通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列车提供所需的电力能源。
根据不同的供电方式,可以分为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两种方式。
2.4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用来控制列车运行和保证运行安全的设备,通过信号系统可以向列车发出不同的指令,以确保列车在轨道上安全运行。
信号系统通常包括信号灯、道岔、信号机、继电器等设备。
2.5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车站间的通信、列车与车站之间的通信以及列车内部的通信。
通信系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不同技术。
2.6 车辆运维设备车辆运维设备是用来对列车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的设备,包括检测设备、维修设备、保养设备等。
这些设备能够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3. 轨道交通设备的特点轨道交通设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运量大轨道交通设备可以满足城市大规模客流的运输需求,能够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乘客。
3.2 运行速度快轨道交通设备通常以较高的速度行驶,能够保障乘客的出行效率。
3.3 安全可靠轨道交通设备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乘客的出行安全。
轨道技术知识点总结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的不断发展,轨道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轨道技术不仅包括了地铁、轻轨等城市交通工具,还包括了铁路、有轨电车等不同形式的交通方式。
本文将对轨道技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分类、轨道交通的设计与建设、轨道交通的运营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1.1 天然轨道与人工轨道轨道交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在运输货物和人员时,就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天然的轨道,比如用树干做成的木梁、木桩、或者用石头和木头铺成的道路。
在17世纪的英国,人们开始使用人工铁轨来代替天然轨道,参考了水车的槽道构造固定的轨道。
这种早期的轨道交通是由马拉车辆或者人力车辆沿着轨道运行,是轨道交通的雏形。
1.2 蒸汽火车与城市轨道交通19世纪初,蒸汽火车作为轨道交通工具开始出现,这标志着轨道交通工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19世纪末期,一些大城市开始建造地铁系统,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同时,有轨电车也开始在城市中出现,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电动车辆与高速铁路20世纪初,电动车辆开始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得到应用,这开创了轨道交通电气化的新纪元。
20世纪中叶,高速铁路开始逐渐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快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轨道交通的分类2.1 地铁地铁是一种地下或地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通常由电动车辆牵引。
地铁系统通常是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设计的,因此其站点密度较高,列车运行速度较快,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2.2 轻轨轻轨是相对于地铁而言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具,通常用于较小规模的城市和郊区。
轻轨系统的特点是站点间距较大,适合于短距离的运输需求。
轻轨系统通常会和地铁系统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2.3 高铁高铁是指设计时速高于250公里/小时的铁路系统,是一种高速、舒适的轨道交通工具。
轨道交通基础知识简读本长沙市建设委员会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建筑业协会二〇〇六年六月目录一、基础篇 (1)二、线路篇 (4)三、轨道篇 (7)四、车辆篇 (8)五、设备篇 (12)六、土建篇 (13)(不涉及)七、通风空调篇 (20)八、给排水篇 (27)九、供电篇 (29)十、通信信号篇 (32)十一、其他篇 (37)一、基础篇1.世界第一条地铁什么时候建成通车,情况如何?答: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列车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长6.4 km。
2.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何年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在何年何月建成?答: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建成;1969年10月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1971年投入运营。
3.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答: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
目前,世界上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线性电机车辆、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独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线性电机车辆严格地说属于磁悬浮系统一类;4.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概念及主要划分依据是什么?答: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车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它可以修建在地下、地面或采用高架的方式,运量在3万人次/h以上;轻轨相对于地铁来说运量较小,在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改造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量在1.5~3万人次/h;主要划分依据是该线路远期的单向客运能力,而不是看其主要处在地下、地面或高架。
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3、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4、折返: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
1、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
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
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
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
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
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
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均匀性。
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
7、影响线路走向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
车辆段是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也是车辆停放、运用、检查、整备和修理的管理单位。
限界的种类: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
车站建筑类型:按运营性质,车站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
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
设计的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需求预测需要提供的输出指标:需求总体指标、流量流向指标、空间不均衡性指标、时间不均衡性指标、敏感性因素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a、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周转量P。
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城市交通需求规模、城市发展形态和土地使用格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扶持政策。
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线路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车站地段线间距离:地下岛式车站、地下侧式车站、地面、高架车站线间距。
车站一般有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等组成。
城市交通枢纽一般由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换乘通道、站厅、停车场、服务设施六个子系统组成。
枢纽规划基本原则:网络化的原则、城市化的原则、可持续的原则、人性化的原则。
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组合换乘。
名词解释:限界: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列车折返:是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进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线路站台上车;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根据选择的交通方式经由不同的换乘通道到达换乘地点。
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布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交通枢纽是当运输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特定线路运行到达并进行换乘或转运时,能满足其改用其他运输工具或沿其他线路运行的场所简答:车站站位选择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影响选线的因素: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4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通过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路由选择:1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2采用支路连接3延长车站出入口通道,并设自动步道4调整线网部分线路走向5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选线方案比较:1线路条件比较2房屋拆迁比较3管线拆迁比较4改移道路及交通便道面积比较5其他拆迁物比较6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1预测前提条件的界定2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3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4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1前提与基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既有铁路利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2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影响纵断面设计的因素:1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2地下管线及构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防洪水位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的步骤:1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2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3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4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依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确定换乘关系: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
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形换乘或“工”字形换乘。
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式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字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字形;“十”形和“一”字形换乘站可以提供很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交通枢纽服务评价体系及指标:1运行效率评价:换乘顺畅性指标、换乘便捷性指标2设施布局评价:设施方便性指标、换乘安全性指标、换乘舒适性指标3效益水平评价论述:如何体现轨道交通运行效率:1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措施:(1)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②合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
(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①提高车辆构造速度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④适当延长站间距。
(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②采用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④适当延长站间距⑤采用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2.提高出行速度的途径与措施:(1) 减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②合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2) 减少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间(3)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①尽可能采用浅埋车站或地面车站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能力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相当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思想:1、道岔: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2、线网密度: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3、线间距:当左右线并行设置、两线路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4、折返:列车通过进路改变、道岔转换、经过车站的调车路由一条线路至另一条线路运营的方式。
5、换乘流线:指乘客下车后,换乘轨道交通的客流根据不同线路的换乘方式通过站台、站厅和通道进行换乘,最终到达另一站台上车。
1、纵断面设计影响因素:①地下线结构顶板覆土厚度;②地下管线及构筑物;③地质条件④施工方法⑤排水站设置;⑥桥下净高⑦防洪水位。
2、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设置的步骤:①分析影响因素,确定边界条件;②根据功能要求构思总体方案;③确定出入口与风亭数量及位置;④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
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①前提与基础研究。
主要是对城市的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进行研究,从中总结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
②远景线网规模及其架构。
重点内容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综合评价。
③分阶段实施规划。
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4、根据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简述客流换乘站形式:两条线之间的换乘关系一般取决于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站位条件,在两条交叉的线路上一般采用“十”字换乘、“T”形换乘或“L”形换乘。
在两条平行的线路上,可选择“一”字换乘或“工”字形换乘。
换乘站周围的客流来源和方向是在考虑换乘站关系时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T”形、“L”形、“工”形照顾的客流面比较大,可以使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大,但其客流换乘条件不如“十”形和“一”形;“十”形和“一”形换乘站可以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在换乘客流为主的车站应尽可能采用。
5、简述车站站位的选择原则:①方便乘客使用;②与城市道路网及公交线网密切结合;③与旧城房屋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④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⑤兼顾各车间距离的均匀性。
6、客流(需求)预测的主要内容:①预测前提条件的确定;②不同预测年限运输需求总量及时空分布预测;③多方交通网络分配结果及综合交通结构目标的分析与评估;④预测结果的灵敏度分析。
7、影响线路走向与路由的因素:①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②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③城市道路网及建设情况;④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⑤与城市发展的近、远期结合。
1、根据你对这门课的了解,如何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
填空: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