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艺术设计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艺术设计传达并表达着当代社会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是传统艺术与创新的结合体,既要传承经典,又要为新的时代注入新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现状,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传承与创新。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和陶瓷等,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叙事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将其传统的技艺和工艺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弘扬和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也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艺手段,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还可以引领和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
例如,在设计领域中,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创造新的设计风格和形式,使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
然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面临着失传和忽视的危险,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也逐渐减弱。
因此,如何将传统艺术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中,并将其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研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虽然创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创新研究往往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和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在教育方面,应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通过增加对传统艺术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传承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都有着可贵的价值和深刻的内涵,但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维系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根源。
在世界各文化中,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因为特定的历史背景而衰落或失传。
因为社会的快速变革,人们正在失去那些曾经代表着民族文明和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这样的遗失将会导致人们失去自己身份的认同和价值判断的依据。
另一方面,文化传承也是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和个人智慧的重要途径。
在传承中,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过去文明的历史和文化,获得灵感和经验,并且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判断能力。
这样的传承对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培养个人的品德、智慧和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尽管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在现实中,各种文化都面临着许多传承上的困境。
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和技术的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混合更加频繁和普遍。
这种交流虽然可以带来新的创意和文化,但也加剧了保守传统文化和文化认同的困难。
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因而往往很难保护和传承这样的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对文化传承也缺乏了足够的重视。
在劳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传统文化往往被视为过时和不重要,人们往往更多地注重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追求。
这样的观念也使得文化传承更加困难。
三、文化创新的发展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创新的力量应该倡导和发扬。
与传承类似,文化创新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让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以及传承文化中可持续的部分并形成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确保了我们不会失去我们的文化,而可以把其运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中和更多个人的生活中。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文化传承是指社会中对于某种文化的保存与发扬,也被称为“文化遗产”。
而文化创新则是指对于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创造,旨在为时代带来新的文化成果和文化价值。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两者看似相对矛盾,但实际上二者是可以相互依存的。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
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首先,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头和基础。
没有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没有后来的文化创新。
例如,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汉字和传统文学作品,对于现代文化创新及其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文化创新需要依赖于传承,传承也可以为更好的文化创新铺平道路。
其次,文化传承也可以借鉴文化创新的成果,提高文化保护的质量和效率。
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和陈列展览的方式等,这些手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例如,我们现在常见的线上展览和VR文化活动,就是文化创新思维在文化传承中的具体运用。
另外,文化创新也可以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变得更加活跃。
文化继承与保护是要面对现实的,而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和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注重文化创新,不断有新的文化产品出现,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例如,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现代戏曲可以更好地吸引更广的观众群体,传统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更高的认可度。
二、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关系已经不是问题,重点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如何保证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文化创新,成为具体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首先,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发掘和研究,为文化创新提供更多的源头素材。
我们需要不断发掘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次和更复杂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也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大学实践报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探索文化,如同流淌在人类社会中的一条深沉而宽广的河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滋养着当下的生活,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作为大学生,我们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探索中,以期为这一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铭记,更是维系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的关键。
以传统手工艺为例,如剪纸、刺绣、陶瓷等,这些古老的技艺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了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走进民间手工艺人的工作室,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学习他们的技艺和经验。
同时,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拍摄纪录片、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将这些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它们。
除了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我们深入乡村,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
为了让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们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合作,举办民俗文化节,邀请专业的民俗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
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
比如,以古代诗词为灵感,设计出精美的文具和饰品;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中,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家居用品。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传递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我们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大学生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代年轻人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去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以保护并使其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展。
一、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遗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传承非遗文化,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和培养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一代,理应承担起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
首先,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维护国家的文化传统。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一些非遗文化正慢慢消失。
大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帮助保存这些宝贵的传统,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确保非遗的传承不中断。
其次,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非遗文化往往与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和手工艺制作等有着密切联系。
对于许多地方来说,非遗文化是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大学生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最后,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创新能力。
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标志。
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并增加自信心。
同时,通过与传统相结合,大学生还能够创新非遗文化,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时尚元素。
二、大学生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中:1. 学习和研究非遗文化: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和研究非遗文化,了解其历史、传统和技艺,掌握其核心精髓和技术要领。
通过学习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遗文化的价值,并为其传承和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
2. 参与非遗保护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或非遗保护组织开展的非遗保护项目。
可以通过参与非遗展览、传统技艺工作坊、非遗节庆等活动,亲身感受和学习非遗文化。
高校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如何将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既尊重传统文化,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及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校文化的特点与价值高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1.传承与创新:高校文化既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积极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
2.开放与多元:高校文化开放包容,接纳各种思想和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和知识结构。
3.人文关怀:高校文化强调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创造力与创新精神:高校文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需要团队合作,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3.提供创业教育资源:高校应当提供充足的创业教育资源,如专业导师指导、创业资金支持等,帮助学生实践创业梦想。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方面,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创新管理、创业思维等,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2.搭建平台与网络:高校可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网络,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发展。
3.组织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比赛、创业实训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业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
三、高校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高校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入手:1.教育理念的融合:高校应该将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融为一体,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
高校文化建设与传承、研究如何传承和弘扬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文化建设与传承,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是高校发展的基石和灵魂。
为了更好地发扬和传承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二、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三、有效进行传承与弘扬的方法与策略。
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深厚历史底蕴: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学术思想、师生关系、学风建设等方面。
2.人文关怀:高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与教育。
这种关怀体现在师生之间互动中,体现在教育方式方法上。
3.学术自由:高校是学术自由的场所,鼓励学术探索与创新。
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学术自由是一项重要的特点。
二、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1.新文化冲击: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新文化不断涌现,对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高校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文化冲击的挑战。
2.快餐式教育:当前社会快节奏发展,快餐式教育理念逐渐盛行。
这种教育理念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带来了困扰。
3.人才培养需求变化:随着社会需求变化,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革。
这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三、有效进行传承与弘扬的方法与策略1.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对师生和社会公众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特点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引导,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
2.优化教育环境: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的培养等方面。
3.培养师生关系: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4.加强学术建设:学术自由是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特点之一。
加强学术建设,提供更多学术自由的空间与平台。
5.开展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地方,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挖掘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高校教育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哲学等学科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使得学生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从容应对,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然而,仅仅传承传统文化还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高校教育也必须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创新。
教育创新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开设创新工作室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样的创新教育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也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通常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高校教育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通过启发性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作用及挑战。
1. 文化传承与高校教育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的使命。
一方面,高校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在文学、艺术、历史等学科中,高校教育通过教学与研究,将经典文化传承给学生,并使其在实践中得以体验和传承。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也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
如今,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使他们具备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能力。
2. 文化创新与高校教育高校教育不仅要传承文化,还要培养创新能力。
文化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
高校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文化创新。
例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等方式,高校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创造性地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此外,高校还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 高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需要兼顾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传承。
解决此问题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中注重结合本土与国际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其次,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高校与社会文化机构的密切合作。
高校可以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合作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将校园文化联系到社会实践中。
此外,高校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高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传承传统文化和培养创新能力,高校教育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面对挑战,高校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为社会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地位、方法一、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而高等教育更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始终肩负着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光荣传统和使命。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饱受列强摧残,更面临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危机。
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深刻认识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但如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发端以来始终努力探索的命题。
京师大学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
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从文化角度深层次挖掘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根源以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方略的努力。
高校知识分子深深参与其中,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广大高校知识分子,引领着全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风气,中国社会革命的气象为之一新。
文化传承创新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
文化传承创新,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
传承与创新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推进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现实社会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继承,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
文化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通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特定范围的“文化体”和“文化群”共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自然结果。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越来越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具有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和传统符号。
高职院校作为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实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研究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教育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方面的现状、路径、策略和影响因素,以及分析相关案例,以期为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1.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通过调研和文献综述,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现状,包括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探讨:分析不同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情况,探讨最佳传承模式。
3.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实践策略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创新实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采取何种策略。
4.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5.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影响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的各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文化环境等。
研究生培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既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平衡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的关系,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在研究生培养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培养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传承文化不仅可以强化民族认同感,也是培养学生们坚定道德信念和塑造良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 文化传承能够提升创新能力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这些都是研究生在创新研究中宝贵的资源。
通过学习和传承文化,研究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化中的思想方式和方法,从而拓展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的空间。
二、创新研究的重要性1. 创新研究是研究生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创新研究对于研究生个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创新研究中,研究生才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2. 创新研究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学术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其创新研究的成果对于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有效融合1. 设置相关课程和讲座在研究生教育中,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创新研究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文化中的智慧和经验。
2. 建立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交流平台通过建立交流平台,研究生们可以分享和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相互借鉴和启发,激发创新思维和灵感,从而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有效融合。
3. 导师的引导和培养研究生导师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师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研究的能力,也应当引导学生传承和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高等教育在塑造和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教授经典文化、人文精神以及传统艺术等课程,高等教育助力学生了解和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并进一步继承和传承这些文化。
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生也应该掌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从而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文化传承也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
高校作为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校园内弘扬传统文化,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比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得学生更加融入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促使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而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引领文化创新。
首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高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通过更新教材、调整课程设置,使得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此外,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等教育应该鼓励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创新成果等,使得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借鉴,从而创建更加富有创意的文化氛围。
三、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在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和传统,而文化创新则使得文化传承塑造出新的形态和内容。
以文化创新为基础的文化传承,可以使得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比如通过新的表现形式、技术手段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生活中,引发年轻一代的兴趣。
而以文化传承为依托的文化创新,则能够使得传统文化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学校校史文化传承研究一、背景介绍学校校史文化传承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史与文化,这是学校传统的体现,也是师生们自豪的象征。
通过对学校校史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学校的发展历程,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校校史的意义一所学校的校史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校史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学校的创办背景、办学理念、历次领导层和优秀校友等,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与指导。
三、学校校史研究的方法学校校史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档案梳理、采访与访谈、文献研究和口述历史等。
档案梳理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学校的档案材料,还原学校的历史画卷。
采访与访谈可以通过与资深教师和老校友的交流,收集并整理学校的口述历史,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发展脉络。
文献研究则是通过研究学校的官方文件、出版物等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
四、校史文化的重要元素学校校史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其中,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风气以及学术氛围等是校史文化的重要元素。
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和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风气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学术氛围是学校学术成果和科研水平的综合反映。
五、文化传承的方式学校校史文化传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校史馆,通过展览、宣传和文物保护来弘扬学校校史文化;学校可以组织校史讲座和座谈会,邀请学校的资深教师和老校友讲述学校历史故事,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学校还可以设计校史教育课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史文化。
六、学校校史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学校校史文化对师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师生而言,了解学校校史文化可以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同时,学校校史文化也可以塑造师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学校校史文化传承的挑战与对策学校校史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高等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将历史上积累的知识、思想和价值理念承载并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中,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传承: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传承学科知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和研究,学术界将自己对学科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继承和积累前人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2. 思想传承: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
思想传承是通过教学、学术活动和社团活动中的思辨与讨论,将先贤和学术圈的思想精华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 价值观传承:高等教育应该传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等核心价值观。
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倡导积极向上、奉献社会、尊重他人等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有道德及职业素养的公民。
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并创造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创新: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推动学科创新,通过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 创新思维培养: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创业实践和跨学科交流,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文化多样性:高等教育要鼓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三、实现与平衡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实现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个人研究过程综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地方高校作为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探究相应的对策。
一是传承环境相对薄弱。
地方高校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传统文化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同时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学科体系相对不完善,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设置有限。
二是传承方式单一。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时,大多数只依靠课堂教学进行传授,缺乏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的传承方式。
这导致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传承创新的效果不佳。
三是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不足。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不足。
这使得地方的文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明显,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地方高校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地方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对传统文化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要予以重视,逐步完善传统文化学科体系,扩大传统文化专业的师资力量。
二是多元化传承方式。
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时应探索多种传承方式。
可以通过开设地方文化体验课程、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和展览、组织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来丰富传承的载体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增强传承创新地方优秀文化的效果。
四是加强社会宣传与推广。
地方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媒体平台,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艺术展览、文化论坛等形式,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多元化传承方式、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以及加强社会宣传与推广等对策来解决。
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当前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困境,急需制定对策来加以解决。
1. 传承环境逐渐衰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周边的传统文化环境逐渐受到冲击和破坏。
原本保存完好的古迹、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逐渐消失,给地方高校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师资力量不足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承经验的师资力量,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水平无法得到提升,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3. 社会认可度不高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较低,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的社会价值不够突出。
这导致地方高校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可,难以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
4. 学生接受度不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度普遍不高,地方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受到冷落,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研究1. 强化师资建设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知名专家学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并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师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提高其传授传统文化的水平和能力。
2. 加大资源投入地方高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资源投入,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环境。
3. 加强社会交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成果的社会传播,提高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
4.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应该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文化自信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作者:刘鑫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12期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学生进行高校文化传承,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
高校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没有冲突,同时更便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文化传承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
由此,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一、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1.推动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工作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地方高校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另外,高校文化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在进行学生文化传播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积极地进行高校文化传承的创新。
新媒体技术在整个高校文化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效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及创新,保证高校文化传承可以与时俱进,实现传播创新。
在现代化社会的影响下,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思想,由此高校可以利用文化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高校文化教育。
[ 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高校文化内容的规划,以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实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效的传承。
2.满足新时代高校文化的传播需求高校文化傳承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高校文化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可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于高校发展的需求,保证学校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认知。
高校在进行文化传承时可以充分借助当地的文化特色,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知识的讲解,实现了高校文化传播的需求。
[ 2 ]高校文化传承的创新可以结合现代化技术以及现代产业发展,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诱惑。
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报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文化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探讨了其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困境和解决方法。
首先,文化传承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同时,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和指导。
因此,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然而,尽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全球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许多年轻人更加崇尚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让人们更加关注新生事物,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些问题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把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它也可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更多的作用。
通过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来。
年轻人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参与和创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创新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鼓励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摘要]文章分析了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含义,论述了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并提出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构建途径: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塑造创新理念,坚持以育人为重要抓手等。
[关键词]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作者简介]贺伟(1967- ),男,辽宁铁岭人,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辽宁鞍山 114051)李艳文(1968- ),女,辽宁铁岭人,鞍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辽宁鞍山 114005)[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27-02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文化创新。
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原来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三项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项职能,即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员,我们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尽快实现高校相关文化制度体系的构建,加快完成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
一、关于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理解对于文化的含义,按照动态的角度来定义,“文化”可以解读为“使文化”,即用文化知识来教育人、教化人。
从静态的角度来定义,文化的概念又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包括人们的文明总和、政治形式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和思想意识形态。
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文化的狭义属性。
文化的特征可以简单归纳为:第一,普同性,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却具有共同的、同一的形式和样式,如文学作品、歌曲、诗歌等;第二,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如我们平时经常讲到的“特色”;第三,民族性,文化植根于民族之中,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一般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是与文化的进步成正比的;第四,继承性,人类文化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的;第五,发展性,人类的文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绵延不绝;第六,时代性,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中,都存在自己的典型文化,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如石器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
学校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是多重元素的整合和结晶。
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想践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同时,主动、理性地对已有学校文化的总结反思、分析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较为成熟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的新体系。
这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1.文化传承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建立的初衷就是通过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促使受教育者知识化、文明化、道德化,塑造出一批有学识、有担当、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
而大学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接受外来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时代潮流和时代特征,不断传承创新,提炼文化精华,倡扬具有时代特征的主旋律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的作用逐渐从以教学为主转变为教学和科研并重。
而后,我国文化产业和高校的迅速发展,高校又增加了服务社会的第三大职能。
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胡锦涛同志又对高校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
文化传承创新已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自觉选择。
传承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交流,既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职责的新要求,又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拓展。
文化传承创新被纳入四大职能之一,是主观和客观、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有力践行者。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体系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和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大学作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承载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国家文化振兴的重要责任。
大学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先进的国外文化,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族和文化复兴的中坚;大学是超凡脱俗、传授知识的殿堂,丰富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学术氛围,无数大师、人才的聚集,都使得大学成为传承文化的最有力的平台;大学是思想精灵的天堂,是活跃、创新的集中代表,是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识的摇篮。
所以,大学自身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建设,也是主导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应该肩负起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
3.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
大学文化不仅仅代表了个性、特色,更主要是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力量的作用。
在高校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大学文化,代表了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行为标准,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是广大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建设学校的精神支撑。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科研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
但相比世界一流大学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高校在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遇到了诸多挑战。
如何突破这些“瓶颈”?一是应塑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国际上知名的高校,不仅仅是有着优秀的人才和较好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创新的理念、完整的教学体系、良好的校风等。
二是积极汲取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要以自己的文化为主体,贯五千年传统之大道,采五大洲文明之精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
三、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建构1.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从以农耕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出发,勤于观察,深切反思,相互争鸣,从以均田为基础的相对均产的经济主张以及社会权利相对平等的政治要求出发,积淀出了包含人际关系平和友爱、和谐共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思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影响着历代王朝开国创业的政治理念,推动着中国社会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深入发掘和弘扬。
大学需要构建相应的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理念中的精华,使之融入大学的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及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当中去;应适当加强文化建设的师资力量,使之形成一种与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平行发展的运行机制。
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随着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在事实层面上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切实感觉到了世界在缩小,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论我们情愿与否,信息时代早已促使各国文化汹涌而来。
因此,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文化传统为主体来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参与世界多元文明的融合,应该秉承中华民族和谐、平等、互爱的理念,立足于适合本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社会理念,实现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这就要求大学摒弃自我封闭发展的理念,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广泛汲取世界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增强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交流与学习;应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应加强联合培养,注重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国际化的创新人才。
3.塑造创新理念,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是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好继承,才能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保昌盛。
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在大学中打破各种思想的束缚,倡导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引入竞争机制,敢于超越;要塑造大学师生们不惧权威、大胆质疑的品格与精神,努力创造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
具体来讲: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创新精神,跳出传统教育的束缚;应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主动探索式,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要改变教学评价标准,鼓励大胆质疑,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促进创新力的全面提升。
4.坚持以育人为重要抓手。
第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拥有正确的航向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要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确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要开展公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在集体中求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念等;要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行为民服务之举,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青年大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模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而大学是一个各种文化集中碰撞的地方,面对各种文化思潮,我们需要有兼收并蓄的气概,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接收外来文化,要营造百家争鸣的校园氛围。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良莠不分。
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和教育学生,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基础上,促成校园文化体系的丰富多彩、多样共生,进而实现多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创新发展。
第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要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国内外的文明成果;要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不断地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要引导学生多接触广大劳动群众,学会各种社会知识,增强个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要加强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激发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磨砺出优秀的个人品质;要培养他们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有能力承担起传承创新文化的重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加强大学制度和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既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一切工作的重心,也要把文化传承创新放在高等教育价值论的重要位置,完成好高校文化建设的新任务,使中国文化走向新的复兴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