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矿一般工业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516.50 KB
- 文档页数:7
石墨矿一般工业指标
作者:liangping1120发布时间:2010-8-25 15:33:53文章来源:中国-
东盟矿产资源网
石墨矿资源
一、资源状况
虽然众多国家都已发现石墨矿产,但具有一定规模可供工业利用的矿床并不多,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国家中。晶质石墨矿主要蕴藏在中国、乌克兰、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巴西等国,其中马达加斯加盛产大鳞片石墨,斯里兰卡盛产高品位的致密块状石墨;隐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于印度、韩国、墨西哥和奥地利等国。多数国家只产一种石墨,矿床规模以中、小型居多,只有中国等四五个国家晶质和隐晶质石墨都有产出,大型矿床较多。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石墨储量约为15亿t,其中晶质石墨约5亿t。由于石墨储量有的按矿物量统计,有的按矿石量统计,统计对象不同和数据来源的不一,各种储量统计数据出入较大,但许多资料都表明中国的石墨储量居世界第1位。截至1996年底止:全国累计探明B+C+D级晶质石墨矿物储量17701万t和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4853万t,共计22554万t;历年已经消耗晶质石墨矿物储量394万t和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360万t,共计754万t;全国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17317万t和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4493万t,共计21810万t。据有关资料综合估计,中国晶质石墨矿物资源量可达
三四亿吨,隐晶质石墨矿石资源量近亿吨,总资源量近四五亿吨。
截至1996年底止,中国已发现石墨矿产地200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有106处,除福建省华安县福田和漳平县高山、河北省怀安县大岔沟3个小型隐晶质石墨矿的矿石储量已开采消耗完以外,保有储量的矿产地尚有103处,包括大型矿24处、中型矿45处、小型矿34处,矿床规模
划分标准见表4.13.4。其中:晶质石墨矿保有储量的矿产地有90处,包括大型矿23处、中型矿40处、小型矿27处;隐晶质石墨矿保有储量的矿产
地有13处,包括大型矿1处、中型矿5处、小型矿7处。
表4.13.4中国石墨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保有储量的石墨矿产地分布于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按保有储量的多少,晶质石墨矿依次分布于黑龙江、四川、山东、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西藏、江西、湖北、吉林、甘肃、辽宁、海南、福建、河北、新疆、广东、安徽20个省、自治区;隐晶质石墨矿分布于湖南、吉林、广东、陕西、黑龙江、北京6个省、直辖市。其中:陕西、广东、吉林、黑龙江4省既有晶质石墨矿,又有隐晶质石墨矿产出。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一是矿石种类齐全,以晶质石墨为主,又有隐晶质石墨产出;二是矿产地分布广泛,而储量又相对集中于少数成矿最有利的地区。晶质石墨矿保有矿物储量集中于黑龙江、四川、山东、河南、内蒙古,共占全国晶质石墨矿保有矿物储量的89%。黑龙江省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为全国之冠,占全国晶质石墨保有矿物储量的64%,其东部地区为中国晶质石墨最大的蕴藏区,保有矿物储量11000万t以上。其次川南滇北地区、山东东部、豫西陕东地区、内蒙古东部与山西北部地区,也相对集中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800~1700万t。隐晶质石墨矿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占全国隐晶质石墨保有矿石储量的75%;其次吉林省占11%,广东省占8%,陕西省占5%。中国石墨矿产这种分布既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既便于各地兴办中、小型石墨企业,也为集中建设大规模石墨生产基地创造了条件。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的勘查程度较高,保有储量的103处石墨矿产地中,已做过勘探地质工作的14处,做过详查地质工作的57处,做过普查地质工作的32处,其中大、中型矿做过勘探或详查的占81%。保有储量中B+C级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晶质石墨矿为26%,隐晶质石墨为45%。主要生产企业现利用的矿山一般都做过勘探地质工作,勘探矿山探明的B+C级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50%~80%,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矿山开采的需要。
在保有储量的矿产地中,已利用的有33处(大型矿10处、中型矿20处、小型矿3处)。其中:已利用的晶质石墨矿产地29处(大型矿9处含规模特大的2处、中型矿16处、小型矿4处),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山东及内蒙古,其次为河南、湖北、四川、云南及河北等省、自治区,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9000万t以上,占全国晶质石墨保有储量的52%,按当前中国晶质石墨工业生产规模与发展水平预计,已利用的晶质石墨矿产地的保有储量,可以满足直至2010年前及以后一段较长时期内晶质石墨工业生产的需要;已利用的隐晶质石墨矿产地有5处(大型矿1处,中型矿4处),分布于湖南、吉林及陕西,共计保有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近4000万t,占全国隐晶质石墨保有矿石储量的90%,也可以满足2010年前隐晶质石墨工业生产的需求。
可供今后选择利用的矿产地有70处(大型矿15处、中型矿25处、小型矿31处)。主要为晶质石墨矿,可供利用的矿产地有62处(大型矿14处,含规模特大的2处、中型矿24处、小型矿24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近8000万t,除少数矿产地由于交通条件差、矿石品位低、石墨片径小、选矿较困难等原因,近期难以利用外,其余近50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7000万t以上的矿产地可供近期选择利用,这些矿产地主要分布于黑
龙江、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可供今后选择利用的隐晶质石墨矿产地很少,只有分布于广东、黑龙江及陕西的1处中型矿和7处小型矿,多数由于规模小、品位低、开采条件复杂等原因,近期难以利用。因此,中国隐晶质石墨矿后备产地缺乏。
二、地理分布
截至1996年止,中国保有储量的69处大、中型石墨矿产地的分布见图4.13.1及表4.13.5。各地区保有石墨矿产资源概况如下:
图4.13.1 中国石墨矿分布
表4.13.5中国石墨矿分布一览表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
1.水分
指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三种存在状态。一般以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质。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2.灰分
是指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它是煤中的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灰分的熔点。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为此,在评价煤的工业用途时,必须分析灰成分,测定灰熔点。
3.挥发分
指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它是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指标,并被用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性质。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煤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随着煤化程度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
4.固定碳
测定煤的挥发分时,剩下的不挥发物称为焦渣。焦渣减去灰分称为固定碳。它是煤中不挥发的固体可燃物,可以用计算方法算出。焦渣的外观与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根据焦渣的外观特征,可以定性地判断煤的粘结性和工业用途。
煤的固定碳
煤中去掉水分、灰分、挥发分,剩下的就是固定碳。
煤的固定碳与挥发分一样,也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所以一些国家以固定碳作为煤分类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