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本土的历史名人
- 格式:docx
- 大小:44.66 KB
- 文档页数:6
洛阳本土的历史名人
以下的一百位历史名人,或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功业创立
于洛阳。洛阳要想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就要大打历史名人牌,或重建其故里故居或墓地,
或建其纪念建筑,至少也要为其建雕像或浮雕(据说这个计划正准备进行)。
信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孟津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永和四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因传说中伏羲在此降伏龙马、创制八卦而得名,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人根
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
斟(寻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寻卩),后被其亲信寒浞
杀死。
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约于公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癸文武双全,赤
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于前一七六六年左右为成汤所败,死于南巢,
夏亡,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商朝:
商汤,子姓,名履,灭夏后称为武汤、成汤或成唐,甲骨文中称太乙、高祖乙,是商
王朝的建立者。汤原是东方商族部落的首领。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因
以为族号。汤任贤臣伊尹为相,委以国政,以亳(在今唯阳区境内)为据点,积蓄力量,
准备灭夏而代之。先后攻灭邻近的葛国(在今宁陵县境内)及韦(在今滑县东南)、顾
(在今山东省城鄄县东北)等夏的羽翼国,最后终于利用夏的最后一个君主桀荒淫无道,
夏内部矛盾激化的时机,攻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汤在位期间推行善政,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众,停止人殉以保护劳动力。汤即天子位,定都西毫。位于洛阳市偃师
城西、洛河北岸的尸乡沟一带。
伊尹: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挚,洛阳伊川人(亦说栾川人或嵩县人)。因官封
为尹,故称伊尹,又称阿衡或保衡。原为有莘氏女陪嫁于汤的媵臣,因精通治国之道,汤
授以国政,在助汤灭夏中所建功勋卓著。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后,立太甲。
太甲无道,伊尹将其放逐桐宫(今虞城南)。3年后,太甲悔过,复得其位。享年百岁,卒
后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与汤并祀。传有《伊训》、《咸有一德》等,已佚。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
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名姬宜臼,一作宜咎(公元前?-前720年)。幽王子。幽王被杀,他被拥
立为王。在位51年,病死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葬于平丘(今河南省太康县金堆乡)。姬宜臼,幽王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为伯服为
太子。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公
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公元前770幽王太子宜臼将都城从镐京迁至
洛邑。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史称周王朝为东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曾为东周王朝"守藏
室之史",长期在洛阳管理图书典籍。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白圭:生卒年待考。战国著名商业活动家,魏惠王时大臣。洛阳人。主张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贸易致富。遇到丰年,收买谷物,卖出丝漆;遇到荒年,卖出粮食,购进帛絮。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字季子。洛阳人。传有头悬
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归赵封为安君。后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民间活动,被
齐人车裂而死。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
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葬于洛阳。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
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在洛阳自尽,葬于洛阳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他说,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田横:刘邦称帝,遣使诏齐王田横降,横不从,于洛阳途中自刎,葬于洛阳。岛上五百壮
士闻此噩耗,集体挥刀殉节。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其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但以见识和
议论,赢得博士中年长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到一年,被擢升为太中大夫。朝廷上
许多法令、规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进行。贾谊的才华和文帝对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
朝臣的不满。他们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流言,动摇了文帝对贾谊的信任,结果文帝让贾谊离开长安,去做长沙王的太傅。
桑弘羊(前152~前80)西汉大臣。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出身商人家庭。因
自幼有心算才能,13岁即入侍宫中。武帝时,历任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职务。在他的参与主持下,先后制定、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
货币等经济政策,从富商大贾手里夺回了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又主张积极抵抗匈奴的攻扰,反对屈
辱的“和亲”政策,曾组织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
他和霍光、金日碑、上官桀四人受遗诏辅佐昭帝,任御史大夫。始元六年(公元前81)昭帝召集盐铁会议,他在会上坚持盐铁官营政策(见盐铁之议)。次年,他因与霍光政见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等谋废昭帝的谋反事件,被处死。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汉高祖九世孙。字文叔,
南阳蔡阳人。谥光武帝。
马援(前14-49) 东汉初将领。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人。任伏波将军。有“以马革裹
尸还葬”的名言。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葬于洛阳。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
化交流。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东汉建初七年(82年),兰台令史班固在洛阳著《汉书》。(汉书}用了20余年时间修成,从秦末农民大起义写到王莽失败,计120卷,分十
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班固死后,部分“表”、“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