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解读
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
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
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
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
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
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解读
英语课程的国家价值。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840年以前的中国。
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
改革与开放都离不开外语教育。
中国的改革远比开放成功。
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们的开放程度。
而这需要全民的外语/外文教育。
中国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因为义务教育是面向全面的教育。
英语教育对于中国发展方向的巨大意义就在于此。
这也是英语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千百年不可能再有的使命。
如果英语教育没有起到促进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作用,我们将愧作中国英语教师。
英语不只是单词、语法!
我们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我们如何提高国民的这样素养和能力?我们真的有能力去提高培养这样素养和能力?我们自己具有这些素养和能力?或者我们指导如何培养这些素养和能力吗?
1)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
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
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
的人文素养。
3)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
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
信息化奠定基础。
解读
英语课程的个人价值
1)英语课程对个人的工具性价值
会英语,可以工作、生活得更好,打工、种地、当和尚都需要英语。
不会英语肯定可以生活在中国,但肯定不如会英语的活得好、活得明白。
这是课程标准非常现实、非常实在的一面。
对于英语学习存在困难、导致几乎要放弃的学生,要用具体示例说明学习英语对他们个人发展的作用。
2)英语课程对个人的人文性价值
这说明英语教育对于个人的人文价值。
我国大量愤青的存在,说明开放、包容的心态还没有成为我国国民的主流心态。
英语老师的“洋气”(如敢为天下先、不夜郎自大、不妄自菲薄)应该成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课堂应该成为我国最具有民主气氛的课堂。
我国英语课堂应该像英语国家课堂那样充满thank you等话语。
3)英语课程对个人的未来价值
英语知识的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英语课程应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
英语课堂应该帮助学生适应这些环境。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
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
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
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解读
就工具而言,英语是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发展工具,不只是交流的工具。
认知工具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认知世界。
思维工具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发展基于英语特性的思维,弥补基于汉语特性的思维的不足(英语思维的不足这里不论)。
发展工具则是促进自己终身发展的工具。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
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
础。
解读
语文类课程当然具有人文性,这是英语课程本质的回归。
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尽可能通过英语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与能力不只是跨文化能力,其实义务教育段,意识更为重要。
课程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语言既
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
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
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
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解读
心智发展是英语课程总目标的组成部分。
英语课堂要通过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如何发展认知能力?语音、词汇、语法、课文教学都可以发展认知能力,如 I’m a student. Are you a student, too?的语音语调特性认知、词汇线性结构认知、语句结构特性认知等等。
认识世界多样性的意义,是认知促进情商发展的重要基础。
英语课堂要面向社会、面向社会问题,如公共场合英语、国际理解、相互帮助等等,社会责任感无处不在。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
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
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由于学生在年龄、
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
需求和学习特点。
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
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解读
只要是能正常使用母语的学生,都能学好英语。
没有学不会英语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内容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学习英语的优势。
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为他们创造优势,然后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
要把优势与运用能力、评价结合起来。
如歌谣、歌曲,对小学生是优势,但没有结合到运用活动,没有结合到评价,成效就大打折扣。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
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
而且需要逐渐积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
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
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
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
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
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解读
第一,英语不是可以学完的。
英语本身在发展,英语运用的语境千变万化,无法预料,所以我们不可能教完所有单词,我们甚至不能穷尽英语
定冠词the的所有用法。
我们只需要教课程标准规定的、我们需要教的内容。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只完成本段任务,不要去完成高中的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之内,小学与初中也要分工。
比如很多词汇和语法,小学阶段的要求是理解,初中阶段的要求是运用。
第三,一个词汇、一项语法项目不是学一次就会的,教材本身设计了多轮循环,教学需要复现已学内容,所以不要急于一节课学会所学内容。
第四,不是英语所有词汇、语法、技能都需要同等掌握,我们总是更善于使用某些词汇、语法、技能。
我们要善于合理设计基于学生优势的学习目标。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
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
用语言。
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
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
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
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
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解读
英语是工具,使用工具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在运用工具中获得。
这就是把学英语比喻于学骑自行车、学习使用电脑一样的原因。
语境,尤其是真实语境,作用非常显著,问题也非常显著。
Red, red, it’s red.这类无语境训练大量存在。
让两个学生跳舞,然后对全班说Look, they are dancing. 这类非真实语境导入、训练同样大量存在。
语境理解、真实语境设计需要较为丰富的语言运用经验。
不同教材同样语言项目的课文、活动,有助于我们设计更为丰富的语境。
英语学习需要学习方式的变革,语言学习离不开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
学习策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3-5级,但策略是否有效,才是关键。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
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
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
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
化意识等方面。
解读
中国具有悠久的考试文化,其中主体部分是优秀的。
以评价促进学习是完全可能的。
西方的教育也是评价目标导向的。
关键是如何评价。
2011版英语课标的显著变化就在于增加了二级词汇表和评价案例,其他部分都是修改,而这两部分是新增。
新增评价案例具有实践性,更具有导向性,都是对运用能力的评价,二级评价全部是任务型评价题型,五级评价也大多是任务型评价题型。
希望各地的评价以此为依据,真正从运用进行评价,这样才可以引导以评价引导教学,使教学也转变到运用能力目标上来。
慎用课标之外的题型。
若各地的评价因2011课标有所改进,这将是我国英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之福。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
要。
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
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
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
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
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解读
英语在我国是外语,既然如此,就必然意味着资源的相对不足,否则就成为二语了。
英语学习的资源不仅仅要丰富,还有多样,尤其是风格、体裁、话题、国别的多样。
网络资源是非常难得的真实资源,当然也要注意是否来自英语母语国家。
网络可以使整个英语学习成为非常真实的国际交往活动。
我们可以与英语国家的学校建立基于网络的姊妹学校。
我们可以为学生开设网络的英语学习展示平台,如博客,使每一次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
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
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
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
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这五个
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解读
总体目标有一个过程要求:通过英语学习
总体目标的构成是三方面:
1、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心智发展
3、综合人文素养
这里说明五维之间的关系。
语言技能:运用能力的基础
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基础
文化意识:正确理解、得体运用
学习策略:学习效率、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主动学习、持续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解读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项目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