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2020~2021学年中考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讲义

一.动点问题的处理方法

“点-线-式”三步

二.动点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列点:将已知点用具体的数表示,未知动点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①点的左右移动:数轴上的点向左移动用减法,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就减去几,

向右移动用加法,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就加上几。

②点的表示:通常用含t的式子表示数轴上的动点,可以根据动点的位置、速度和移动的方向将点表示出来。

例题1: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2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B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t秒后,求动点P、Q表示的数。

2.列线:利用两点间距离的表示方法将线段用具体的数或式子表示出来

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三种表示方式:

①如果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已知,直接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②如果两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未知,则用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表示;

③动点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之间的线段可以用动点所走的路程表示。

例题2: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A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B出发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t秒后,求线段AB、AQ、BP、PQ、AP、BQ的长。

3.列式: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方程法,可以根据题目中的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例题3: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x。若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三、动点问题的常用工具

1.中点公式:如图,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C点表示的数为c,且B为A、C中点,

则b=2c

a

2.解绝对值方程:

①|a|=b,则a=±b ②|a|=|b|,则a=±b ③|x-a|+|x-b|=c(零点分段法)

3.分类讨论思想:

例题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3、5,P为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P到A、B的距离之和为1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四、动点问题的常见题型

1.点的重合问题:通常是相遇与追击问题,通过点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出两个动点重合,重合则两个点表示的数相等,将两个动点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来,并令两个式子相等。

例题5 :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30,﹣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

(1)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2)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8个单位?

(3)在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8个单位时,若甲调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中点问题:

①题目中明确说明其中一个点为另外两个点的中点,如:A、B、C三点,点A是点B、C的中点,直接利用中点公式列方程

②题目中说三个点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如:A、B、C三点,有一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然后利用中点公式列方程

例题6:如图,数轴原点为O,A、B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是1,点B对应的数是﹣4,动点P、Q 同时从A、B出发,分别以1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 >0).

(1)AB两点间的距离是;动点P对应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动点Q对应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几秒后,点O恰好为线段PQ中点?

(3)几秒后,恰好有OQ=2PO?

3、线段长及线段的和、差、倍、比关系问题

解题思路:题目中通常会说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即线段的长度,条件中会给出两条线段的和、差、倍数、或比例关系,先将题目中的线段用两点间的距离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具体的关系列方程,当动点之间的位置无法确定时,通常用绝对值来表示线段长度。

(1)线段之长问题(线段之和问题、线段之比问题、线段倍数问题、线段相等问题)

例题7: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a、b和8,O是原点,且(a+20)2+|b+10|=0.(1)填空:a= ,b= ;

(2)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BC和AB的长;并探索: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

(3)现有动点P、Q都从A点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当点P移动到B点时,点Q才从A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且当点P到达C点时,点Q就停止移动,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t秒,

问:①当t为多少时,点Q追上点P;

②当t为多少时,P、Q两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

4.线段定值问题:题目中给出几条线段的关系,要求判断其是否为定值,先将所给线段都用两点间的距离表示出来,然后再将题目中所给的式子用线段表示出来,化简之后可以将t消去,所得值为常数,因此可以确定是定值。

例题8: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C点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6)2=0.

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1)a= ,b= ,c= ;

(2)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1时,则AC= ,AB= ;

②当t=2时,则AC= ,AB= ;

③请问在运动过程中,3AC﹣4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动点问题练习

1.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

(1)OA= cm OB= cm;

(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

(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

①当t为何值时,2OP﹣OQ=4;

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s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再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 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

2.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1,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9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之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问:(1)动点P从点A运动至C点需要多少时间?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求当t为何值时,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

3.如图,点O为原点,A、B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OB=2.

(1)A、B对应的数分别为、;

(2)点A、B分别以4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则几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点A、B以(2)中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点P从原点O以7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是否存在常数m,使得4AP+3OB﹣mOP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值以及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7,点B表示的数为﹣5,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点Q从原点O出发,也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线段AB的长度为,数轴上点P和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在点P和点Q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多少秒点P追上点Q?经过多少秒点B恰为PQ的中点?

(3)运动过程中,若时间t总满足|t+7|﹣|5﹣t|=12,则t的范围是.

5.已知式子M=(a+5)x3+7x2﹣2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多项式系数为b,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

(1)则a= ,b= .A、B两点之间的距离= ;

(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2015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会不会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位置,使点P到点B的距离是点P到点A 的距离的3倍?若可能请求出此时点P的位置,并直接指出是第几次运动,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6.已知a、b满足(a﹣2)2+|ab+6|=0,c=2a+3b.

(1)直接写出a、b、c的值:a= ,b= ,c= .

(2)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如果数轴上有一点N到点A的距离AN=AB﹣BC,请直接写出点N所表示的数;(3)在(2)的条件下,点A、B、C在数轴上运动,若点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和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试问:是否存在一个常数m使得m?AB﹣2BC不随运动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若存在,请求出m和这个不变化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如图,在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分别为﹣2、1、6,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

(1)请直接写出AB、BC、AC的长度;

(2)若点D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E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F从C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D、E、F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试探索:EF﹣DE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

(3)若点M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点N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从C点出发,设点M、N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试探究:经过多少秒后,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14个单位。

8.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

(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 2个单位长度?如果能,请求出t 的值和此时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写明理由。

9.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是数轴上一动点,P所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P对应的数为;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x为何值时,点P到A的距离等于点P到B的距离的2倍

(4)当x=2时,点A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B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多长时间后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5)当点P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右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以每分钟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

10.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C=2AB ,点A 对应的数是400.

(1)若AB=600,求点C 到原点的距离;

(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C 、A 同时出发,其中P 、Q 向右运动,R 向左运动如图2,已知点Q 的速度是点R 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点P 的速度是点R 的速度的3倍,经过20秒,点P 、Q 之间的距离与点Q 、R 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 的速度.

(3)在(1)的条件下,O 表示原点,动点P 、T 、R 分别从C 、O 、A 出发,其中P 、T 向左运动,R 向右运动如图,点P 、T 、R 分别为20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10个单位长度/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 为线段PT 的中点,点N 为线段OR 的中点,那么MN

OT

PR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

变化,说明理由。

11.一次数学课上,小明同学给小刚同学出了一道数形结合的综合题,他是这样出的:如图,数轴上两个动点 M,N 开始时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0,5,M,N 两点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且 M 点的运动速度为 2 个单位长度/s.

(1)M,N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原点处相遇,求 N 点的运动速度.

(2)M,N 两点按上面的各自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几秒时两点相距 6 个单位长度?

(3)M,N 两点按上面的各自速度同时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与此同时,C 点从原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 CN:CM=1:2.若干秒后,C 点在-12 处,求此时 N 点在数轴上的位置.

12.点 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1 所示,已知 AB=3,BC=2,CD=4.

(1)若点 C 为原点,则点 A 表示的数是______

(2)若点 A、B、C、D 分别表示有理数 a,b,c,d,则|a-c|+|d-b|-|a-d|=____________

(3)如图 2,点 P、Q 分别从 A、D 两点同时出发,点 P 沿线段 A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 B 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点 Q 沿线段 CD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 C 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当 P、Q 中的某点回到出发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①当点停止运动时,求点 P、Q 之间的距离;

②设运动时间为 t(单位:秒),则t为何值时,PQ=5?

13.如图①,M、N、P 是数轴上顺次三点,M、N 之间的距离记为MN,M,P 之间的距离记为MP.(1)若MP=3MN,求x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点M、N、P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点M 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N 和点P 分别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和4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PM-的值是否随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改变,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其值.

(t>0)秒,MN

kMN+为定值?若存在求出k 值,并求出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3)是否存在常数k,使PN

由。

14.已知数轴上两点 A、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 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 A、点 B 分别以 2 个单位长度/分、1 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 P 以 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 O 点向左运动.当遇到 A 时,点 P 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 A 与点 B 之间,求当点 A 与点 B 重合时,点 P 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最新中考数学中的“新定义”

中考数学中的“新定义”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新定义”的题目频频出现.此类题目的解决,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现结合具体题目加以分析. 一、定义新符号 例l (20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用符号[ ]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3.69]=3, ]=l ,按此规定1]= 分析及解答本题涉及到无理数的估算,∵9<13<16,∴3<<4,∴1<3, ∴1]=2.故应填2. 二、定义新数 例2 (2010·杭州市)定义[,,a b c ]为函数2y ax bx c =++的特征数.下面给出特征数为 [2m ,1一m ,一1一m ]的函数的一些结论: ①当m = 一3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 ); ②当m >0时,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线段的长度大于 32; ③当m <0时,函数在x > 14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当m ≠O 时,函数图象经过同一个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分析及解答不妨把m = 一3代入知道,a = 一6,b =4,C =2, 22186426()33y x x x =-++=--+ ,所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8,33 ).①正确排除选项D ;由于当m <0时,对称轴124b m x a m -=-=-大于14 ,所以③错误,排除A 、C .综上可知,故选B . 三、定义新图形 (1)定义新点 例3 (2014·北京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我们把点P (1,1)y x -++叫做点P 的伴随点.已知点1A 的伴随点为2A ,点2A 的伴随点为3A ,点3A 的伴随点为4A ,…

中考数学专题讲义直角类

垂直(直角)类 联想融通:试试看,与垂直(直角)相关的知识与题型能想起多少? 与垂直(直角)相关的知识极多,如:三线合一、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三角的比中大数等于两小数之和的三角形形是Rt △、勾股定理、勾股数与特殊三角形(3:4:5,5:12:13,2:1:1,2:3:1,5:2:1,10:3:1等)、见特殊角与三角函数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面积及其中点四边形的特殊性、直角梯形可分割成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正八边形可拼成一个直角、HL 判全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高相等、垂直出相似、三角形的两高交出六对相似三角形、摄影定理及其逆、面积公式可建立方程、轴对称、绕直角顶点旋转三角形形连结另两对对应点的线段相互垂直、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90°与自身重合、垂径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其逆、知圆周角所对的弦长求直径时转化为以直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的两组分别相交时得四点共圆、切线切点、两圆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还有很多,随便写出30条. 本单元只对“过直角顶点的直线类、直角边相交成的双直角四边形类、用面积法建立方程类、重合直角顶点的双直角类。勾股定理”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见过直角顶点的直线 解法归一:见过直角顶点的直线l ,从直角两边上的点分别向直线l 作垂线,必得全等或相似;然后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进行转换. 例5-1-1 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AC =BC ,直线MN 经过直角顶点C ,分别过A 、B 作直线MN 的垂线AD 、BE 分别交MN 于D 、E . 图5-1-1① 图5-1-1② (2)如图5-1-1②,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异侧时,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题型(九)折叠、旋转问题解析版

题型(九)折叠、旋转问题 1.(2017贵州安顺第7题)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4cm,把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AE交DC于点O,若AO=5cm,则AB的长为() A.6cm B.7cm C.8cm D.9cm 【答案】C. 2.(2017湖南张家界第14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BC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P,连接AP并延长交CD于点E,连接PC,则三角形PCE的面积为. 【答案】9 3.(2016·湖北荆门·3分)两个全等的三角尺重叠放在△ACB的位置,将其中一个三角尺绕着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DCE的位置,使点A恰好落在边DE上,AB与CE相交于点F.已知∠ACB=∠DCE=90°,∠B=30°,AB=8cm, 则CF= 2cm. 4.(2017甘肃兰州第14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中,点G在CD上,2 DE=,将正方形DEFG 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到正方形''' +=( ) CE CG CE,则'' DE F G,此时点' G在AC上,连接'

1 【答案】AA 5.(2017浙江嘉兴第16题)一副含30?和45?角的三角板ABC 和DEF 叠合在一起,边BC 与EF 重合,12BC EF cm ==(如图1) ,点G 为边BC ()EF 的中点,边FD 与AB 相交于点H ,此时线段BH 的长是 .现将三角板DEF 绕点G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在CGF ∠从0?到60?的变化过程中,点H 相应移动的路径长共为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2.1-18. 6.(2017辽宁沈阳第16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53AB BC ==,,将矩形ABCD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GBEF ,点A 落在矩形ABCD 的边CD 上,连接CE ,则CE 的长是 . . 7.(2015年重庆A4分)如图,矩形ABCD 中,10AB AD ==,连接BD , ∠DBC 的角平分线BE 交DC 于点E ,现把△BCE 绕点B 逆时针旋转,记旋转后的△BCE 为''BC E ?,当射线'BC 和射线'BE 都与线段AD 相交时,设交点分别F ,G ,若△BFD 为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G 长为 ▲ .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之 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 9 4x y O P D A 、10 B 、16 C 、18 D 、20 二、填空题: 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2008年大连)如图12,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H .点P 为线段AD 上一动点,直线PM ∥AB ,交BC 、C H 于点M 、Q .以PM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 △PMN ,直线MN 交直线AB 于点E ,直线PN 交直线A B 于点F .设PD 的长为x , EF 的长为y . ⑴求PM 的长(用x 表示); ⑵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 ⑶当点E 在线段AH 上时,求x 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 Q P O B E D C A

图 13 图 14 图 12 A H B C D A H B C D H M Q P D C B A 2.(2008年福建宁德)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 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 <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 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 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 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旋转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1,在□ABCD中,AB=6,∠B= (60°<≤90°). 点E在BC上,连接AE,把△ABE沿AE折叠,使点B与AD上的点F重合,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 (2)如图2,点M是BC上的动点,连接AM,把线段AM绕点M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MN,连接FN,求FN的最小值(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详见解析;(2)FE·sin(-90°) 【解析】 【分析】 (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AF∥BE,所以∠FAE=∠BEA,由折叠的性质得 ∠BAE=∠FAE,∠BEA=∠FEA,所以∠BAE=∠FEA,故有AB∥FE,因此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BE=EF,因此可得结论; (2)根据点M在线段BE上和EC上两种情况证明∠ENG=90°-,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FEN=-90°,再根据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AE=∠BEA, 由折叠的性质得∠BAE=∠FAE,∠BEA=∠FEA, BE=EF, ∴∠BAE=∠FEA, ∴AB∥FE, ∴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 又BE=E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2)①如图1,当点M在线段BE上时,在射线MC上取点G,使MG=AB,连接GN、EN.

∵∠AMN=∠B=,∠AMN+∠2=∠1+∠B ∴∠1=∠2 又AM=NM,AB=MG ∴△ABM≌△MGN ∴∠B=∠3,NG=BM ∵MG=AB=BE ∴EG=AB=NG ∴∠4=∠ENG= (180°-)=90°- 又在菱形ABEF中,AB∥EF ∴∠FEC=∠B= ∴∠FEN=∠FEC-∠4=- (90°-)=-90° ②如图2,当点M在线段EC上时,在BC延长线上截取MG=AB,连接GN、EN. 同理可得:∠FEN=∠FEC-∠4=- (90°-)=-90° 综上所述,∠FEN=-90° ∴当点M在BC上运动时,点N在射线EH上运动(如图3) 当FN⊥EH时,FN最小,其最小值为FE·sin(-9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求最短距离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得出∠FEN =-90°,再运用垂线段最短求出FN的最小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B(4,4),点M,N是射线OC上两动点(OM<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个专题知识复习讲义(精华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二十个专题知识复习讲 义(精华版) 中考总复习1 有理数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 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 =-a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4、绝对值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 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 5、倒数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 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43421Λa n n 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 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 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大于或等于1且

2018吉林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练习

2018吉林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 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一动点,点Q为边AC上一动点,且∠PDQ=90°. (1)求ED、EC的长; (2)若BP=2,求CQ的长; (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点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 2. 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7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像交于点A,且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2)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x轴于点R,交线段BA 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5.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m(m是大于0的常数),BC=8,E为线段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DE,作EF⊥DE,EF与射线BA交于点F,设C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m=8,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2019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docx

2019 届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和许多方面的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知识,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数学问题,特别是有未知数的几何问题,就需要用方程(组)与不 等式(组)的知识来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把某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根据有关的性质、定 理或公式,建立起未知数和已知数间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列出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来解决,这对解决和计算有关的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题,是非常需要的。 近几年中考注重对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考查,实际问题中往往蕴含着方程与不等式,分 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和不等式(组)模型,从而把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有的已知方程(组)的解求方程(组)、应用题的条件编制、也有根据方程进行数学建模等等.解决有关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的试题,首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充分考虑结果的多样性,使答案简明、准确. 类型之一根据图表信息列方程 ( 组 ) 或不等式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生活中根据图示得到方程或不等式,由此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在于 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两架天平保持平衡,且每块巧克力的质量相等,每个果冻的质量也 相等,则一块巧克力的质量是g. 2.教师节来临之际,群群所在的班级准备向每位辛勤工作的教师献 一束鲜花,每束由 4 支鲜花包装而成,其中有象征母爱的康乃馨和象征 尊敬的水仙花两种鲜花,同一种鲜花每支的价格相同.请你根据第一、 二束鲜花提供的信息,求出第三束鲜花的价格. 3.某厂工人小王某月工作的部分信息如下: 信息一:工作时间:每天上午8∶ 20~12∶ 00,下午 14∶ 00~16∶ 00,每月25 元; 信息二: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并且按规定每月生产甲产品的件数不少于60 件. 生产产品件数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生产甲产品件数 ( 件 ) 所用总时间生产乙产品件数 ( 件 ) ( 分 ) 1010350 3020850 信息三:按件计酬,每生产一件甲产品可得 1.50 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可得 2.80 元.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每生产一件甲种产品,每生产一件乙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分? (2)小王该月最多能得多少元?此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多少件?

2018年吉林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2018吉林中考数学总复习动点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练习 年 班 姓名 成绩: 1?如图1,在Rt A ABC 中,/ A = 90 ° , AB = 6, AC = 8,点D 为边BC 的中点,DE 丄BC 交边AC 于点E, 点 P 为射线AB 上的一动点,点 Q 为边AC 上的一动点,且/ PDQ = 90°. (1) (2) (3) tan“PD=^ =空」 (3)如图 5,如图 2,在 Rt A PDQ 中, PD DM 4 tan" = ^」 在 Rt A ABC 中, CA 4 .所以/ QPD =/ C. 由/ PDQ = 90°,/ CDE = 90°,可得/ PDF =Z CDQ. 因此△ PDF ^A CDQ. 当厶PDF 是等腰三角形时,△ ①如图5,当CQ = CD = 5时, CDQ 也是等腰三角形. QN = CQ — CN = 5 — 4 = 1 (如图 3 所示). 图1 解:(1 )在 Rt A ABC 中, 求ED EC 的长; 若BP = 2,求CQ 的长; 记线段PQ 与线段DE 的交点为巳若厶PDF 为等腰三角形,求 BP 的长. 备用图 AB = 6, AC = 8,所以 BC = 10 . PM =4QN 上 此时 3 3 ?所以 BP = BM - PM ②如图6,当QC = QD 时,由 cosC CH CQ 可得 CQ 号丰詈 3 15 25 ED=CD tan= " EC 在 Rt A CDE 中,CD = 5,所以 4 4 , 4 4』 所以QN = CN- CQ = 8 8 (如图2所示). (2)如图2,过点 D 作DM 丄AB , DN 丄AC ,垂足分别为 M 、N ,那么 DM 、DN 是 △ ABC 的两条中位线, DM = 4, DN = 3. 由/ PDQ = 90°,/ MDN = 90°,可得/ 因此△ PDM s^ QDN . PDM = Z QDN . PM 此时 = 4 QN 3 6 ?所以 7 25 BP 二 BM PM = 3 - 6 6 DFP >Z DQP >Z DPQ (如图 5,图 6 所示). PM 所以QN DM 4 DN _3 3 QN PM .所 以 4 PM = 4QN 3 图2 ①如图3,当BP = 2, 图3 P 在BM 上时,PM = 1. DP = DF 的情况.这是因为/ ③不存在 3 3 QN PM - 此时 4 4 .所以 3 19 CQ 二CN QN =4 ■ 4 4 图5 2?如图1,抛物线y = ax2+ bx + c 经过A(— 1,0)、B(3, 0)、C(0 ,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 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 设点P 是直线I 上的一个动点,当△ 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 P 的坐标; (3) 在直线I 上是否存在点M ,使△ MA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4,当BP = 2, P 在MB 的延长线上时, PM = 5. 3 15 15 31 QN =3PM 亠 CQ 二CN QN =4 15 二 31 此时 4 4 ?所 以 4 4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旋转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旋转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ABC 中,AB=AC ,∠BAC=α(?<

(3)∵∠BCD=60°,∠BCE=150°,∴DCE 1506090∠=?-?=?。 又∵∠DEC=45°,∴△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CE=BC 。 ∵∠BCE=150°,∴(180150) EBC 152 ?-?∠= =?。 而1 EBC 30152 α∠=?-=?。∴30α=?。 (1)∵AB=AC ,∠BAC=α,∴180ABC 2 α ?-∠= 。 ∵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DBC 60∠=?。 ∴180ABD ABC DBC 603022 αα ?-∠=∠-∠= -?=?-。 (2)由SSS 证明△ABD ≌△ACD ,由AAS 证明△ABD ≌△EBC ,即可根据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 形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结论。 (3)通过证明△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180150) EBC 152 ?-?∠==?,由(1) 1 EBC 302α∠=?-,从 而1 30152 α?-=?,解之即可。 2.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 (1)请问EG 与CG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①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图①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 =EG . (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 ,过G 点作MN ⊥AD 于M ,与EF 的延长线交于N 点;再证

中考数学常见题型几何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研究(一)——动点几何问题 例1:在△ABC 中,∠B=60°,BA=24CM,BC=16CM, (1)求△ABC 的面积; (2)现有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射线AB 向点B 方向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射线CB 也向点B 方向运动。如果点P 的速度是4CM/秒,点Q 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几秒钟后,△PBQ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 (3)在第(2)问题前提下,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例2: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E 为CD 边的中点, P 为正方形ABCD 边上的一个动点,动点P 从 A 点出发,沿 A → B → C →E 运动,到达点E.若点P 经过的路程为自变量x ,△APE 的面积为函数y , (1)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2)求当y = 1 3 时,x 的值等于多少? 例3:如图1 ,在直角梯形ABCD 中,∠B=90°,DC ∥AB ,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梯形的边由B →C → D → A 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 如果关于x 的函数y 的图象如图2所示 ,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 .32 B .18 C .16 D .10 例4:直线3 6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例5: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它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A C Q

中考数学专题讲义中点用法类

中点类 联想融通:试试看,与中点有关的知识与题目能想起多少? 中点等分线段,是线段的对称中心、是线段中垂线的垂足,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垂径定理、中点加平行可出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过中点的中线等分该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由两条同圆直径共中点得矩形;由圆弧中点可得相等的圆心角、圆周角、角平分线...... 本单元只对“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见中点造全等、见中点作中位线”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 我们知道:对称轴平分轴对称图形的面积、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平分中心对称图形的面积.下面研究的是“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用法. 解法归一:遇等分多边形面积题目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边形先转化为三角形,再借助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来解决. 例3 -1 -1 (1)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图3-l-l①~图3-l-1③中△ABC的面积四等分. 图3-l-l①图3-l-1②图3-l-1③ 交流分享: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面积!连续使用中线,可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n等分. (2)请你在图3-1-1④~3-1-1⑥中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梯形ABCD的面积二等分. 图3-l-2④图3-l -2⑤图3-l -2⑥ 交流分享:(1)先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再利用中线,可等分一个多边形的面积;(2)借助一腰中点,把梯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梯形常用的辅助线之一.

例3-1-2 (1)如图3-1-2①,过点A画一条平分△ABC面积的直线;(2)如图3-1-2②,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 与△FHO面积相等的理由; (3)如图3-1-2③,点M在△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写出画法. 图3-1-2①图3-1-2②图3-1-2③ 交流分享:解决(3)需要把(1)、(2)结合起来用.即从图中给定的一点等分图形的面积时,先用中线找出一种分割法,再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行线下的同底等高面积相等”进行等积转化,根据定点的不同,可得不同的面积等分线. 体验与感悟03-1 1、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 (1)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分别所在的直线一定是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线的是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面积等分线是________; (3)请你尝试用不少于三种方法画出下列图形面积等分线.

2018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1.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B =6,AC =8,点D 为边BC 的中点,DE ⊥BC 交边AC 于点E ,点P 为射线AB 上的一动点,点Q 为边AC 上的一动点,且∠PDQ =90°. (1)求ED 、EC 的长; (2)若BP =2,求CQ 的长; (3)记线段PQ 与线段DE 的交点为F ,若△PDF 为等腰三角形,求BP 的长. 图1 备用图 解:(1)在Rt △ABC 中, AB =6,AC =8,所以BC =10. 在Rt △CDE 中,CD =5,所以 315tan 544ED CD C =?∠=? =,25 4EC =. (2)如图2,过点D 作DM ⊥AB ,DN ⊥AC ,垂足分别为M 、N ,那么DM 、DN 是 △ABC 的两条中位线,DM =4,DN =3. 由∠PDQ =90°,∠MDN =90°,可得∠PDM =∠QDN . 因此△PDM ∽△QDN . 所以43PM DM QN DN ==.所以34QN PM =,43PM QN =. 图2 图3 图4 ①如图3,当BP =2,P 在BM 上时,PM =1. 此时 3344QN PM = =.所以319444CQ CN QN =+=+=. ②如图4,当BP =2,P 在MB 的延长线上时,PM =5. 此时 31544QN PM = =.所以1531444CQ CN QN =+=+=. (3)如图5,如图2,在Rt △PDQ 中, 3 tan 4QD DN QPD PD DM ∠= == . 在Rt △ABC 中, 3tan 4BA C CA ∠= = .所以∠QPD =∠C . 由∠PDQ =90°,∠CDE =90°,可得∠PDF =∠CDQ . 因此△PDF ∽△CDQ . 当△PDF 是等腰三角形时,△CDQ 也是等腰三角形. ①如图5,当CQ =CD =5时,QN =CQ -CN =5-4=1(如图3所示). 此时 4433PM QN ==.所以45 333BP BM PM =-=-= . ②如图6,当QC =QD 时,由 cos CH C CQ = ,可得5425 258CQ =÷= . 所以QN =CN -CQ = 257488- = (如图2所示). 此时 4736PM QN ==.所以725 366BP BM PM =+=+= . ③不存在DP =DF 的情况.这是因为∠DFP ≥∠DQP >∠DPQ (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2.如图1,抛物线y =ax2+bx +c 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3)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6讲中期专题训练.doc

状元廊数学思维方法讲义之六 年级:九年级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思维方法复习讲义:第 6 讲中期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如果 a 、 b 是方程 x 2 x 1 0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 a 3 a 2 b ab 2 b 3 的值为 . 22.已知 x 关于的方程 x 2 3x 2k 1 0 有实数根,反比例函数 y 1 2k 的图像在各自象限内 y x 随 x 增大而减小,则满足上述条件的 k 的整数值为 . 23.如图,在等腰 Rt △ABC 中,∠ C=90o , D 是 BC 的中点,将 △ABC 折叠,使 A 点与 D 点重合, EF 为折痕,则若 sin ∠ BED 的值为 , DE 的值为 。 DF C F D A E B 23 小题图 24 小题图 25 小题图 二、(共 8 分) 26.建设北路街道改建工程指挥部, 要对该路段工程进行招标, 接到了甲、 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 . 从投标书中得知: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 2 ; 3 若由甲队先做 10 天,则剩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 30 天就可以完成 . (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 0.84 万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 0.56 万元 .工程预算的施工 费用为 50 万元 .为缩短工期以减少对住户的影响,拟安排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则工 程预算的施工费用是否够用?若不够用,需追加预算多少万元?请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 24.Rt △ABC 中, AB =AC ,点 D 为 BC 中点.∠ MDN =90 °,∠ MDN 绕点 D 旋转, DM 、DN 分别与 边 AB 、AC 交于 E 、F 两点.下列结论:① BE+CF = 2 1 AD ·EF , BC ,② S AEF S ABC ,③ S 四边形AEDF 2 4 ④ AD ≥EF ,⑤ AD 与 EF 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填番号) 25.如图, 点 A ,B 为直线 y=x 上的两点, 过 A ,B 两点分别作 y 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 y k ( x > 0) x 于 C ,D 两点.若 BD =2AC ,则 4OC 2- OD 2的值为 _________.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

第20课时 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 (60分) 1.(20分)[2019·凉山州]如图6-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OA =2,OB =8,OC =6.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M 从A 点出发,在线段上AB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点N 从B 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MBN 存在时,求运动多少秒使△MB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MBN 面积最大时,在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C 的面积是△MBN 面积的9倍,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由线段的长度得出点A ,B ,C 的坐标,然后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 =ax 2+bx +c ,解方程组即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2)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MB =10-3t ,然后根据△BHN ∽△BOC ,求得NH =35t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S △MBN 与t 的函数关系式S △MBN =-910? ?? ??t -532+5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进行解答;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 的表达式为y =-34x +6.由二次函数图象上点 的坐标特征可设点P 的坐标为? ?? ??m ,-38m 2+94m +6.过点P 作PE ∥y 轴,交BC 于点E .结合已知条件和(2)中的结果求得S △PBC =452.则根据图形得到S △PBC =S △ CEP +S △BEP =12EP ·m +12·EP ·(8-m ),把相关线段的长度代入推知:-32 m 2+12m =452.易求得P ? ????3,758或? ?? ??5,638. 图6-4-1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复习讲义(完整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复习讲义 (完整版) 一有理数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和负数 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很显然,a =0。 4、绝对值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如果a >0,那么|a |=a ; 如果a =0,那么|a |=0; 如果a <0,那么|a |=-a 。 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绝对值相等。很显然,a ≥0。 5、倒数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 a =所表示的意义是: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很显然,a =±1。 6、数的比较大小 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 a n n a a a a 个???=读作a 的n 次方(幂),在a 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科学记数法

初中数学中考动点问题集锦

(2007年泰州市)如图5,Rt △ABC 中,∠B=90°,∠CAB=30°.它的顶点A 的坐标为(10,0),顶点B 的坐标为(5,53),AB=10,点P 从点A 出发,沿A→B→C 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D(0,2)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AO 的度数. (2)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6),求点P 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如果点P ,Q 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那么点P 沿AB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沿这两边运动时,使∠OPQ=90°的点P 有几个?请说明理由. (2007年吉林省)如图9,在边长为82cm 的正方形ABCD 中,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个动点,它们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沿对角线以1cm/s 的相同速度运动,过E 作EH 垂直AC 交Rt △ACD 的直角边于H ;过F 作FG 垂直AC 交Rt △ACD 的直角边于G ,连结HG 、EB.设HE 、EF 、FG 、GH 围成的图形面积为,AE 、EB 、BA 围成的图形面积为这里规定:线段的面积为0).E 到达C ,F 到达A 停止.若E 的运动时间为x(s),解答下列问题: (1)当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