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3周年福建福鼎茶痴老农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制定各种对外政策的原则。近代以来,美国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各种对华政策,也是以维护和扩大其在华利益为主导原则的。 1840年以后,当英、法、俄、日等帝国主义使拥有独立主权的,封建落后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过程中,美国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丑角。如强迫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提出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不断破坏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支持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等。一战后的华盛顿体系确立后,美、苏、日等大国为争夺远太地区的霸权和利益的斗争愈演愈烈。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不但同日本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也受到苏联的强烈抵制。当时,美、日、苏三国在远太地区的争夺和斗争就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基本格局。基于此,美国制定的对华政策是同处理日、苏关系紧密相联的。综观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即从1931年到1945年的近15年间,美国的对华政策历经了“不干涉”政策,“以华制日”政策和中美结盟共同抗日的三个阶段。现本文略述这三个阶段的演变。美国对华的“不干涉”政策是远东慕尼黑阴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期间,美国等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夺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略行为采取“不承认主义”和“不干涉”政策。前者反映日美矛盾,因美国不愿放弃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后者反映美日妥协,即美国以牺牲中国利益为条件,纵容日本侵略中国以期使美国实现“坐山观虎斗”和“渔人得利”的险恶用心。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以美日为主导的“远东慕尼黑阴谋”。下面简要介绍这一阴谋的演变过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了全部东北三省并威逼南窥中原。日本的野心和侵略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威胁和沉重打击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利益。在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美国政府不断通过外交途径和日本政府交涉,对日本的侵华行为表达了美国的“不承认主义”。例如,1932年初,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日本外务省,郑重表明:“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到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①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其给日本外相有田的复文中表示:“任何在远东所发生的变动,……美国政府不承认一个国家有必要或有理由在一个不属于它的主权的地区规定一个‘新秩序’的内容和条件,并自命为这个‘新秩序’的掌权者及司令者”。②当然,美国对日本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持口头上的“不承认主义”和“不干涉”政策的险恶用心是昭然的。其实质是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换取日本同意维护其在华和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日本扩大侵略,美国采取“以华制日”方针 1939年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席卷西欧,兵锋直指英伦,美英在欧洲战局中形势极为严竣。在此背景下,日本法西斯认为是千载难逢的良机,遂锐意南进扩大侵略,企图建立其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特别是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标志着以法西斯轴心国为核心的以重新瓜分世界的军事同盟正式建立。它同时还意味着这个法西斯军事同盟由此前主要针对共产国际和苏联而转向针对美国了。对此,美国是心知肚明的。在美日矛盾日益紧张和激化,英国自身难保无力东顾的前提下,美国开始制定并推行“以华制日”的方针。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上不断加大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援助;另一方面,与日本进行外交周旋和谈判。美国这些外交举动是基于如下二点考虑的:1、援助国民政府是其采取的“以华制日”方针的具体

举措;2、拖延时间作好战争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先把战略重心放在大西洋和欧洲战场,在远太先采取守势。当然,美国还有妄想日本发动侵苏战争,以实现其坐收渔人之利的不可告人的罪恶用心。然而,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对美国以牺牲中国谋求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利益,甚至不惜与日本妥协的企图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的确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它迫使美国由美日妥协,牺牲中国的政策转向对日强硬,并加大援助中国抗日的政策。因为《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使美国推动日本发动日苏战争的计划落空,打破了美国置身战争之外或推迟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幻想。再加上《日苏中立条约》后,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这就使得日美谈判名存实亡,这时双方的谈判已成为游戏。日本把谈判当作备战的烟幕弹,美国利用谈判争取时间,尽可能推迟战争的爆发。但是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随后夺取了太平洋的制海和制空权,使美国完全陷入被动的地位。太平洋战争促使中美结盟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珍珠港事件使美国挨了日本一记闷棍,正式宣告此前美国对日、中、苏玩弄的两面政策的彻底破产,美国朝野一致要求与日本决一死战。为了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同时也使美国深刻认识到中国在抗击日本中的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中美终于正式结盟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恶魔。中美正式结成反对和抗击日本法西斯同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设立中国战区,加强抗日。当美国投入远太战争的时候,中国人民已和日本进行了四年半的血战,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严重地阻碍和推迟了日本的南进和北进计划,也使日本无法直接和德意携手参加欧战,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已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基于此,罗斯福决定在中国设立中国战区,一方面承认和肯定了中国抗击日本的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中国抗击日本的能力以求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另一方面也考虑利用中国战区加强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控制,为战后美国在远太地区的最大利益先行做准备。其次,加大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和实施租借法案。抗战初期,美国的对华经济援助是很少的,从1938年至1941年4月累计给中国的贷款才二亿多美元。但中美结盟后,美国立即给国民政府提供了五亿美元的贷款,且暂时不提偿还的办法和条件。另外,1941年初,美国众、参两院通过了租借法案。四月,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六月,中美签订了《抵抗侵略互相协定》(英文本简称“租借主体协定”)。以上这些法案和协定都使中国在战时能不断得到美国的信用贷款和租借物资以大大提高中国的作战能力。再次,废除过去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美国为了达到其近期及长远的战略目的,于1942年10月9日率先表示要放弃过去不平等条约规定给予的在华特权。1943年初,中美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日,中英也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这件事对于正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中国人民无疑是极大的鼓舞。这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的斗争结果。美英当局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潮流做了顺水人情而已。另外,美国罗斯福总统还采取具体措施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大国地位。美国是基于在战时使中国更积极地抗击日本成为其可靠的军事同盟,在战后能够通过中国控制亚洲,遏制苏联的扩张,并排挤英国的势力和战略考虑而采取此步骤的。如罗斯福首次在阿卡迪亚会议上坚持《联合国家宣言》应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其余签字国则以字母顺序签字。又如1943年11月,罗斯福邀请蒋介石参加美英中三国的开罗会议,罗斯福与蒋介石进行了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