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94.1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一、课文赏析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原文: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趣。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颈,脖颈)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未染色的帐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果真)如鹤唳(鸟鸣)云端,为之怡然称快。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树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兴趣)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1我回想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能睁开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清楚的看到极其细小的东西,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条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成千上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脖子都变得僵硬了。我又将蚊子关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做青云白鹤的景观来看,果真像鹤群在云端鸣叫,我安适、愉快地拍手叫好。3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让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山丘,凹下去的部分当成山壑,我便想象在其中游玩,感到心情安适、愉快而又满足。4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如推倒山压倒树地扑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他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等到定下神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主要实词:故,所以;私,暗自、暗暗地;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徐,慢慢地;唳,鸟鸣;丘,山丘;壑,山沟;鞭,用鞭子抽打;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主要虚词:之,助词,的;其,它的。代指“藐小之物”;之,代词,指蚊子;以,介词,用;于,介词,在;其,代词,自己;以,介词,把;为,介词,被。

1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原文: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

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

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

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

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

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

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

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

十则,谈学习方法:1.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曰:“学而时习(时常

的复习)之,不亦说(yuè“悦”的古字,愉快)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yùn生气,发怒),不亦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 (《学而》)2.子曰:“温

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与体会),可以为师矣。”(《为政》)3.【阐明

学习与思考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

则殆(有害)。”(《为政》)谈修身做人: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子罕》)2.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

城、现在山东嘉祥人。孔子的学生)曰:“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多次进行自

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

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

待人)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谈学习态度:1.

子曰:“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

现在山东泗水人),诲女(同“汝”,人称代词,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为政》)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