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年发展规划2023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学科目前整体技术水平在市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省内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目前全国地市级医院排名第七位,具有医疗服务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科学规范等优势,可作为全市本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未来三年,将充分整合优势医疗、科研、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力争发展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办成“市内著名,省内有名,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及东莞市呼吸和重症研究所。

二、自我诊断(简述对照高水平医院,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薄弱方向)

1.人才梯队建设仍需加强,完善和加强科室学术平台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培养。

2.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占工作人员比例仍未完全达到考核指标要求,鼓励各级医师攻读硕士及博士,引进毕业的博士,改善科室人员学历结构。

3.在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指标方面,除重症哮喘尚未达标外,其他病种收治例数均超过考核标准,近年来由于平喘吸入制剂广泛使用,绝大多数哮喘患者控制良好,重症哮喘患者的数量已明显下降。

4.科室的科研水平仍较为薄弱,距离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仍有一定差距,今后2-3年内,将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科室平台建设、和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临床和基础科研水平。

三、建设具体任务与内容(医、护、研、教)

1.医疗水平和综合能力

未来预期医疗服务能力在省内达到同级医院领先水平,争取全国地市级医院排名前五位,成功创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强、医疗质量高、管理科学规范水平,作为全市本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年门诊量预计45000人次,年出院人数预计4800人次。在规范及管理呼吸危重症、肺癌及呼吸介入、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睡眠及呼吸紊乱、间质性肺疾病等亚专业的基础上,重点攻破呼吸危重症、肺血管性疾病、呼吸介入、早期肺癌筛查和晚期肺癌综合治疗等四大领域,提供高质量优质医疗服务。

未来要新发展的技术、病种:影像介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粒子植入)、CRRT、血流动力学检测、硬质支气管镜、导航引导内镜诊断和治疗、重症超声、内科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经皮气管切开、ECOMO、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术。

2.护理水平和综合能力

护理质量管理方面:1、根据人力资源结构按层级、岗位制定各层级岗位说明书,开展品管圈活动等,落实PDCA循环,护理质量三级质控,进一步落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2、对不良事件进行有效RCA及FMEA分析保证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隐患提出防范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3、强化专科护理建设,借广东省肺栓塞联盟单位平台参评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呼研所钟南山团队合作项目延申护理内涵建立抗凝门诊,肺康复门诊。全面促进科室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提升方面:1、针对重点疾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提高健康教育的标准性及可行性,提高宣教的效率以及效果。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项目策划方案。2、提升护士的主动服务能力及水平,通过培训沟通技巧、确定培训教育内容,提升护士的教育沟通能力,继续开展个案护理,护士每人每季度上交一篇护理个案分享,提高护士专科疾病知识及护理能力。3、完善科室病人版的健康教育手册,建立富有特色的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完善可视化的宣教资料,做好病人入院、住院过程和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4、科内培养“高级个案管理师”,带动科内对病人实现精细化护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护理实践水平与管理水平,加快护理人才培养和队伍的素质建设,推动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护理技术方面:危重症监护技术的开展。 1、选送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大医院进修,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能力及护理水平,提高临床工作思维模式,整体素质及专科护理技术水平。2、鼓励护士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种学术讲座及业务学习。

3.科室主攻方向的研究和科研建设

一是借助柔性引进专家团队,加强科研项目合作,推进大型疾病数据库建设,强化呼吸和重症医学研究所建设;二是“引进”“培育”两手抓,吸引专职科研博士、博士后入驻,强化学科医师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养,鼓励外出深造提升学历,争创博士后流动站。三是强化资源链接及外部合作,充分利用联合共建平台及引进的专业人才优势,提供优质科研资源及合作机会,强化学科科研建设,加大科研产出。四是予适当国家重点学科创建经费支持,鼓励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参加多中心临床试验,营造学科“人人关心科研,人人参与科研”的

氛围。

4.教学及人才培养

医院教学任务:作为呼吸专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肺功能单修基地、呼吸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学科将继续加强基地基础建设及管理,按照各级基地建设要求细化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师资准入等工作标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关于本科、研究生、住培、进修生教学方面,根据学生来源、学历层次、学习意愿分层次带教,教学内容上注重医德医风建设,专业技术水平及专业操作技巧提高,综合能力及服务意识培养,教学形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操作相结合。

人才培养计划:柔性引进方面,在建设东莞市呼吸和重症医学研究所的基础上,争创东莞市呼吸和重症医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博士研究生及紧缺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加强专职科研博士的引进。本土培养方面,一是要求病区副主任以上医师申报硕士研究生导师,积极鼓励各级医师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及在职博士研究生,要求大专及中专学历护师攻读本科学历,同时科室予适当国重创建点学历提升经费奖励,多管齐下,确保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二是对不同年资的医师实行分段实施培养,有计划选送科内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进修培养,按照培训方案对年轻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鼓励所有医师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加入各级医学会组织,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完善各亚专业人才建设,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5.其他建设内容

对外合作方面:已开展专家团队合作。未来将以国内外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