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陋室铭》重点知识归纳及练习题(附答案)

引导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陋室铭中千古流传的佳句,下文是陋室铭的知识点整理与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陋室铭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点知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线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

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

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鸿儒,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

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答: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交往人物: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2、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赞同。(再谈一些理由)。

3、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4、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

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陋室铭练习一

一、基础知识

1.填空:《陋室铭》选自,“陋室”是的名字,意思是。本文体裁是,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本文作者是,代著名、家。与本文体裁相关的一些文体是、、等。

2.重点字词:斯吾馨鸿儒白丁调素金经丝竹形案牍陋

3.翻译句子: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划分节奏:(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斯是陋室,唯吾德馨(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分析修辞:(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孔子云:何陋之有?()()

6.默写全文。

二、阅读

1.阅读全文回答:

①,。②,。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哲学家。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

(5)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本文押韵的字有、、、、、、、。

(7)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8)用∥把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龙”“仙”比喻什么? (1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1)能够统领全文,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是。

(12)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明理由。

(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14)用行楷字补全文中空缺的语句,想一想这句有怎样的作用?

(15)指出下列语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文段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法?隐喻陋室具有怎样的性质?

(17)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它出自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是紧紧扣住怎样的立意来写的?

(18)本文的作者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体现了博大的胸怀,其中两句富含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能写出来吗?

19、文中运用类比提到诸葛亮,你知道与他有关的故事吗?说出两个来。另外,大诗人杜甫也曾写诗赞誉他,你能工整的楷体默写出这首诗吗?

2.按要求默写:

(1)陋室值得称颂的原因。(2)全文的点睛之笔

(3)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

(4)从日常生活写作者的美德的句子。

(5)从交往人物写室主人安贫乐道生活情趣的(交际之雅)。

(6)表明作者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的句子是。

(7)用反诘卒章显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的句子是。

(8)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否合法。

(10)《陋室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陋室铭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1、《全唐文》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刘禹锡梦得唐诗人哲学器物铭山川铭座右铭墓志铭

2、3、略4、略5、(1)对偶比喻(2)对偶对比(3)反问引用

二、1、(1)刘禹锡(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调:调弄,这里指弹。(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的情怀。(6)前八句尾字(7)意在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层: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9)品德高尚的人(10)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

德馨(12)不同意理由:文章结尾处,作者以诸葛亮,扬雄自比,表现了积极入世、要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13)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半句点题,后半句统领全篇。15、C(16)隐喻、比兴的写法写出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1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论语·子罕》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紧扣“陋室不陋的立意。(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9)(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2、(1)唯吾德馨(2)唯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可以…劳形(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7)何陋之有? (8)首四句。(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练习二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陋室铭练习二答案

1.托物言志

2.⑴出名⑵这、简陋⑶高尚、美好⑷使……劳累

3.B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C

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和崔子玉《座右铭》,完成1519题。(共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xxxxx,xxxx亭。xxxx: 何陋之有?(xx《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 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③?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⑥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⑦。行行⑧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⑨,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 ①xx: xx;行动准则。②隐心而后动: 三思而后行。③谤议庸何伤: 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xx: 褒奖。⑤在涅ni贵不缁zī: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 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 刚强的样子。⑨xx节饮食:

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5.解释下列加点短语。(2分) ①惟吾xx()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xx()④行之苟有xx()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世誉不足xx,唯仁为xx。 17.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2分) 18.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来?(2分) 19.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的落后思想。 (2分) 参考 答案: 15.①品德高尚。②使身体劳累。 ③没有学问的人(或知识浅薄的人)。④如果能坚持(有恒心)。 (共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原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德馨(xīn 新):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老师出山之

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如同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爱莲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 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 ..(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 ...(调弄)(未加..(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 装饰的)阅金经 ...(阅览)(佛经) 无丝竹 ..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 ..(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之劳形 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 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 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 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 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3、《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练习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描写陋室的。 5.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0.“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陋室铭》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⑥无案牍 ..之劳形. ②惟吾德馨 ..之乱.耳 ..⑦无丝竹 ③往来无白丁 ..⑧可以调.素琴 ④无案牍之劳.形⑨斯.是陋室 ⑤谈笑有鸿.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7.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8.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9.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 【小题1】D 【小题1】(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 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 朗朗上口。⑵在:在于,动词。⑶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⑷灵:灵验、 神奇。⑸斯是陋室(I b u sh 1:)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i 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馨: 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⑺上:长到;入:映入。⑻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⑽调(ti a 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1)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 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3)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4)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15)案牍(du):(官府的)公文。(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1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 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使我的两耳被扰乱,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孑L 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例句:苔痕上阶绿 经典诗句

陋室铭阅读答案大全

篇一:陋室铭阅读答案大全 篇二:陋室铭阅读答案大全 篇三:陋室铭阅读答案大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惟,只.德,品德.馨,香气.德馨,这里只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调素琴,阅金经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答:鸿儒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6陋室主人与爱莲说中“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有什么异同答:他们都品行高洁,不慕荣利.陋室主人同“菊,花之隐逸者” 远离世俗,是隐者.爱莲者则身在世俗高于世俗.7、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8、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1、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12、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13、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1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1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 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7、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答: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19、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20、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答: 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21、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答: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22、生活中侧重追求 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 答:作者追求精神你找的是不是这个是的话就采纳我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在,在

《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附答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请解释文中划线字词的含义。(4分) (1)馨_________________ (2)劳____________________ (3)濯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从表达方式上看,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D.从句式上看,《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爱莲说》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4.任选下面一个问题,作简要分析。(3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陋室铭》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陋室铭》一、一词多义 1.名 有仙则名。名:动词,出名,有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作动词用,说出。 2.是斯是陋室。是:判断动词,是。 当是时。是:代词,这。 3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形.: 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样子。 3.无丝竹 ..之乱耳。丝竹 ..:古义:琴瑟,萧管之类弦乐器。 今义:丝绸、竹子。 4.谈笑有鸿.儒。鸿.: 古义:大。今义:鸿雁。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 3.惟吾德馨。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有何陋之。

五、本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对偶、比喻、类比和比兴。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5.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六、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丝:本指琴瑟、箫管等弦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竹:本指管乐器。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形:形体、身体。 劳:使……感到劳累。乱:使……受到扰乱。 7.何陋之有。

(完整word版)《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 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陋室铭》《孔子家语》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劳: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2.【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2分) 13.【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2分)参考答案: 10.使……劳累居住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1分,共2分。 1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评分标准:答出反问语气,语序正确,语句流畅2分。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评分标准:语句流畅,意思对即可2分。 12.诸葛庐,子云亭。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3.示例1:他们的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2分。 示例2:第二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应该与那些有道德的人(好人、善良的人等)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第一种交友方式有看不起平民之意,这样的交友方式不可取2分。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语言通畅,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翻译及理解性默写

短文两篇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则:就名:著名,出名灵:灵异斯:这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惟:只馨:香气,指品德高尚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台痕碧绿,长上台阶,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佛经丝竹:指奏乐的声音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屋,(又如)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之:助词(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庐子云亭 2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手法: 7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之:的蕃:fan2 多独:只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自:自从非常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我惟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去不受沾染,而:表转折 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濯:洗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笔直洁净地直立着而:转折关系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谓:认为之:的判断句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到.了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理解性默写:1、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写作手法: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试题集(含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 一、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德馨_____ 调素琴______ 鸿儒_______ 案牍_____ 西蜀_______苔痕()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惟: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⑸无案牍之劳形(劳:形:)⑹谈笑有鸿儒(鸿:)⑺往来无白丁(白丁:)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素:金经:)⑼南阳诸葛庐(庐:)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下列各句不属于骈(pián)句(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或排比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⑸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七、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主旨句)。和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答: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 4.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②说说本文表过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道德情操? 答:① ②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答: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 7.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答: 9、①本文引用孔子的话的目是什么?②这话与题目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陋室铭》《陆游筑书巢》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19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 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 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 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4. 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妻子不觌( ) ④未尝不与书俱( ) 15. 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辄自笑 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6.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 何陋之有 B 渔人甚异之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乃引客就观之 17. 阅读[甲] 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 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 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8. 用原文填空。(3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 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 甲文中的“”来表达。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 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分)参考答案:14. 略(4分)15.(1)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6.(B D) (2分)17.(3分)托物言志;“诸葛庐”“子云亭” 18. 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 开放性试 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 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陆游筑 书巢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 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 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 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 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 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 象鸟窝。”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测试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5)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9)儒(10),往来无白丁(11)。可以调(12)素琴(13),阅金经(14)。无丝竹(15)之乱(16)耳,无案牍(17)之劳形(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字词 (1)名:(2)灵:(3)斯: (4)惟: (5)吾:(6)馨: (7)上: (8)入: (9)鸿: (10)儒:(11)白丁: (12)调: (13)素琴: (14)金经:(15)丝竹: (16)乱:(17)案牍: (18)劳形:劳形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特点)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请再从上文找出2组这样的句子① ② (4)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与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5)《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引出主旨。“”立意贯穿(统领)全篇。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 (6)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7)《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8)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9)《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