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学案(2)鲁科版必修1

2020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学案(2)鲁科版必修1

2020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学案(2)鲁科版必修1
2020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升华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碳元素的存在

??

???

?

??

????????

????

?......葡萄糖蛋白质大理石化合态石墨金刚石游离态碳元素

碳单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石墨 深灰色、质软、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 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作电极、润滑剂 金刚石 无色透明、硬度大的固体 能够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

饰品、切削工具 C 60

灰黑色固体

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用于材料科学等

领域,作润滑剂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3.不同碳单质的结构特点 (1)石墨的结构特点

石墨的片层结构

①C 原子呈层状排列,每层上的所有C 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②片层内每个C 原子与它周围的3个C 原子相连,形成平面正六边形。 (2)金刚石的结构特点

最小环状结构

①每个C原子与它周围相连的4个C原子形成1个正四面体。

②每6个C原子形成1个最小的环状结构,6个C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3)C60的结构特点

C60中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

①球状结构,形似足球,号称足球烯。

②每个C60分子中,含有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

4.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等,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O2、O3。

要点提示注意此处空半格(1)同素异形体可从字面理解其含义,“同素”即同种元素,“异形”即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2)同素异形体中只含1种元素,是单质,不是原子,更不是化合物。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含碳化合物: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碳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2.Na 2CO 3与NaHCO 3

(1)物理性质和用途: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白色固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Na 2CO 3和NaHCO 3的化学性质

2322322 离子方程式:-23CO +2H +

══H 2O+CO 2↑, -

3HCO +H +

══H 2O+CO 2↑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Na 2CO 3与HCl 的反应共分两步进行: (1)Na 2CO 3+HCl══NaHCO 3+NaCl (2)NaHCO 3+HCl══NaCl+H 2O+CO 2↑ 总: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②与碱反应

化学方程式:Na 2CO 3+Ba (OH )2══BaCO 3↓+2NaOH 2NaHCO 3+Ba (OH )2══BaCO 3↓+Na 2CO 3+2H 2O

离子方程式:-23CO +Ba 2+

══BaCO 3↓2H -3CO +2OH -

+Ba 2+

BaCO 3↓+2H 2O+-

23CO

③与盐反应

化学方程式: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NaHCO 3+BaCl 2不反应

离子方程式:-

23CO +Ba 2

══BaCO 3↓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①-23CO 可以与Ba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

3HCO 与Ba 2+

反应。②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可用BaCl 2溶液:滴入BaCl 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 2CO 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HCO 3溶液。 ④NaHCO 3的其他性质——受热分解。

NaHCO 3热稳定性差,受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 3?Na 2CO 3+H 2O↑+CO 2↑Na 2CO 3热稳定性好,受热不发生分解反应。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不仅固体NaHCO 3受热易分解,所有的碳酸氢盐固体受热都易发生分解。

(3)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一般说来,碳酸盐能与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转化为碳酸氢盐,碳酸氢盐能与碱反应转化为碳酸盐。

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②NaHCO 3+HCl══NaCl+H 2O+CO 2↑ ③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④CO 2+NaOH══NaHCO 3 ⑤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⑥CO 2+2NaOH══Na 2CO 3+H 2O

(4)Na 2CO 3与NaHCO 3比较

Na 2CO 3 NaHCO 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大 较小 稳定性 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

与盐酸反应 -23CO +2H +══H 2O+CO 2↑

-3HCO +H +══H 2O+CO 2↑ 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反应

-3HCO +OH -══-23CO +H 2O

与CaCl 2

反应

Ca 2+

+-

23CO ══CaCO 3↓ 不反应

鉴别 加热不分解,与CaCl 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加热易分解,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CaCl 2不反应

转化

用途

玻璃、造纸

发酵粉、制药

三、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转化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为碳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2)模拟溶洞的形成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Ca (OH )2

(aq )中通入

CO 2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Ca (OH )2+CO 2══CaCO 3↓+H 2O Ca 2++2OH -

+CO 2══CaCO 3↓+H 2O CaCO 3浊液中通入足量

CO 2 CaCO 3溶液变澄清 CaCO 3+H 2O+CO 2══Ca(HCO 3)2 CaCO 3+H 2O+CO 2══Ca 2+

+2-

3HCO

加热Ca (HCO 3)2(aq )

Ca (HCO 3)2(aq )变浑浊

Ca (HCO 3)

2

?CaCO 3↓+H 2O+CO 2↑Ca 2++2-3HCO ?CaCO 3↓+H 2O+CO 2↑

要点提示 注意此处空半格溶洞的形成就是通过CaCO 3与Ca (HCO 3)2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实现的。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Ca (OH )2有两种形式。若题干中指明是澄清石灰水则写成离子形式,若题干中指明是石灰乳则写成化学式。 (3)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其他转化

①火山喷发比较频繁的时代,火山把大量的CO 2喷发到大气里。

②热带植物大量死亡的时代,死亡的植物经过漫长的过程转化成煤。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 2的含量猛增,破坏了自然界里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平衡,导致了“温室效应”。

2.生活和生产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原理

①CO 的产生:C+O 2C ?2000CO 2,CO 2+C C ?13002CO

在CO 还原铁矿石的过程中,C 元素被氧化:FeO+CO 高温Fe+CO 2,Fe 3O 4+4CO 高温3Fe+4CO 2,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2)C→CO:20

)

(还原剂C

+0

)

(2

氧化剂O 点燃22+C 2

-O

C→CO 2:0

)

(还原剂C

+

0)

(2氧化剂O 点燃4+C 2

2-O

CO→CO 2:22

)

(+还原剂CO +

)

(2氧化剂O

点燃24+C 2

2-O

CO 2→CO:4

)

(2+氧化剂CO +

)

(还原剂C

点燃22

+C O

要点提示 O 2是常见的氧化剂,C 、CO 是常见的还原剂。 (2)木炭燃烧

(3)水垢的形成过程: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 3 Ca (HCO 3)2?CaCO 3↓+H 2O+CO 2↑ 水垢中还有Mg (OH )2,其形成过程为: Mg (HCO 3)2?MgCO 3+H 2O+CO 2↑ MgCO 3+H 2O ?Mg (OH )2+CO 2↑

(4)有机物的合成

①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首次合成出有机物尿素。 ②今天人类已合成出几千万种的有机物。 ③有机合成大师是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10年间合成了20多种复杂化合物,荣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正是我国化学家合成出结晶牛胰岛素的那一年。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 (1)如何除去Na 2CO 3固体中少量的NaHCO 3杂质? (2)如何除去Na 2CO 3溶液中少量的NaHCO 3杂质? (3)如何除去NaHCO 3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

(4)在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有何现象? 思路:NaHCO 3固体受热分解,NaHCO 3能与NaOH 反应生成Na 2CO 3,而Na 2CO 3与NaOH 不反应。Na 2CO 3+H 2O+CO 2══2NaHCO 3利用此反应可以除去NaHCO 3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杂质。 探究:(1)加热。(2)加适量的NaOH 溶液。(3)通足量CO 2。(4)析出固体(理由是NaHCO 3的溶解度比Na 2CO 3的溶解度小)。

问题 2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CO 2气体会不会产生越通越浑浊的现象?将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加热,会有什么现象?

思路:澄清石灰水与CO 2反应生成沉淀,继续通入沉淀会消失。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

CaCO3。

探究:不会,因为生成的碳酸钙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继续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溶液加热时,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又会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这也是自然界中碳酸钙与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

典题·热题·新题

例1.(1)为什么碳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化学性质却相似?

(2)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解析:石墨、金刚石、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同,分析结构和组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证明石墨、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因为同种元素的燃烧产物相同,所以,燃烧法可证明都含有碳元素。

答案:(1)由于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是空间立体网状结构、C60是球形小分子,它们碳原子的连接和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由于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2)可以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来证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深化升华注意此处空半格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所以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性质时,要从结构入手分析,属于同素体的物质还有O2与O3,红磷和白磷等,它们之间都是物理性质不同,其中红磷与白磷化学性质相似,O2与O3化学性质略有不同。

例2.甲、乙两同学都来制取较纯净的碳酸钠溶液,分别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甲:如图Ⅰ所示实验装置,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CO2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乙:如图Ⅱ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分成两等份,用下列实验装置,再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CO2经饱和碳酸氢钠洗涤后长时间通入其中一份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所得溶液小心加热煮沸1~2分钟,以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过量CO2;再将另一份氢氧化钠溶液与此份溶液混合。哪位同学能获得较纯净的碳酸钠?为什么?乙同学的加热煮沸有没有必要?

解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若二氧化碳不足,则得到的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若二氧化碳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小于2倍的NaOH的物质的量,则得到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若二氧化碳大于2倍的NaOH的物质的量,则得到NaHCO3。即二氧化碳的量很难控制。根据化学方程式:NaHCO3+NaOH══Na2CO3+H2O,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OH混合生成Na2CO3。如果乙同学加热煮沸赶尽溶解的CO2,则溶解的CO2与氢氧化钠反应,最终得到的是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答案:乙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CO2,很难把握CO2的量,乙用等物质的量的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钠。煮沸是为了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的CO2,因碳酸氢钠在100℃以上才分解,所以不会使碳酸氢钠发生分解。

深化升华注意此处空半格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制取较纯净的碳酸钠溶液,要考虑CO2过量产生的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的溶解会带来杂质。所以,用等物质的量的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是纯净的碳酸钠溶液。

例3.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1)~(3)小题:

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②用饱和Na2CO3溶液充分吸收步骤①中产生的二氧化碳;③使步骤①中产生的氧化钙与水反应;④消石灰与碳酸钠反应。

(1)该厂生产过程中起始原料是____________;最终产品是____________。

(2)该厂生产过程的优点是()

①排放的气体对大气无污染②生产过程中的部分产品可作为原料使用③高温作业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和②D.②和③

(3)写出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仔细读题,首先写出整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得答案:原料是指需要加入的物质,先生成后消耗的不能算作原料,也不是最终产品。

答案:(1)石灰石、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2)C

(3)CaCO3高温Ca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深化升华注意此处空半格首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此分析原料和最终产品,从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和污染环境方面,评价生产过程的优缺点。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案3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 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 〔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4.碳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及原理 【预习导学】 一、非金属单质——碳 1、同素异形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的同素异形体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的化学性质 (1)与O2反应 O2充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uO)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SiO2等)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强氧化剂(如浓硝酸、浓硫酸等)反应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熔点高,有滑腻感,用于制润滑剂;质软,在纸上划过留痕迹,用于制铅笔芯 B.金刚石有良好的导电性,耐高温,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刻画玻璃的工具 C.“汽水”浇灌植物有一定的道理,其中CO2的缓释,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D.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二、碳的氧化物 1.CO 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毒,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作为_______的主要成分,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2.CO2(酸性氧化物)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水溶性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固体时俗称_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不助燃。 ②氧化性:(与C、Mg等反应) 方程式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CO2 + Ca(OH)2—②CO2 + CaCO3 + H2O— ③CO2 + NH3 + NaCl(饱和) + H2O —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Na2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CO2通入NaOH与Ca(OH)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先后顺序?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巩固】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C.金刚石硬,石墨质软D.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E.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石墨F.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G.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H.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 A.苏打、小苏打B.胆矾、绿矾C.火碱、烧碱D.纯碱、烧碱 3、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最常用的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通过灼热的碳层 C.通过水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4、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 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 【学习目标】 1、了解Na2CO3和NaHCO3的相关性质。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在生产中的循环。 3、通过探究活动完成对Na2CO3和NaHCO3的鉴别。 【课内探究】 1、通过阅读P64和P65页相关内容,请整理Na2CO3和NaHCO3的所有性质和化学方程式 2、请试着把1题中的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 3、阅读P65页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画出碳循环的网络图 4、阅读P68内容,请写出所有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找出还原剂。

【重点知识整理】 【巩固练习】 1、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碳酸盐的是( ) ①纯碱②蛋白质③大理石④方解石⑤胡萝卜素⑥菱铁矿⑦淀粉 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②③④⑥⑦ C.只有①③④⑤D.只有②③④⑤⑥ 2、当下列物质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 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贝壳④锅垢⑤白云石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氯化钙溶液B.石灰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D.次氯酸钙溶液4、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B.其分子式为NaHCO3·10H2O,在空气里易风化 C.可以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正盐 D.与碳酸钠相比,若质量相同,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得到的CO2多 5、要除去硫酸钠里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石灰水D.氢氧化钠 6、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酸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 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2CO3要大 C.热稳定性比Na2CO3小 D.NaHCO3只能和酸作用不能和碱作用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a与H2O反应:Na+2H2O====Na++2OH-+H2↑ B.Na2O与盐酸反应:O2-+2H+====H2O C.NaH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32-+2H+====CO2↑+H2O D.NaOH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 8、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HCO3-+H+====H2O+CO2↑的是 ( ) A.NaHCO3+HCl溶液B.Na2CO3+HCl溶液 C.NaHCO3+Ca(OH)2(少量)溶液D.NaHCO3+NaOH溶液 9、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 10、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是() 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一、考纲要求 1、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 了解CO、CO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一小结”模式自学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引入课题 展示考纲 预习检测 概括整合 重点点拨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碳的多样性”请先阅读考 纲要求。(同时板书课题)在山东高考中的位置。 (约1分钟)。 发放“预习检测”题签,教师全场巡视,注意学 生答题情况。(约4分钟) 1---4题,周帅写答案 5题郝德浩写答案 视解答情况稍作点评 分析“预习检测”五个题,分别对应的知识点 同时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 3、Na2CO3和Na HCO3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根据导学案知识点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基础知识部分的错误,磷的同素异形体要写红磷 和白磷【例1】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发现和 证实了碳的另一类单质,它们是由一系列偶数个 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其中C60(足球烯,分子中 含有30个双键)最具代表性。下图所示为n个 C60连接而成的物质X。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X可与H2发生 加成反应C.X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D.X的摩尔质量为720n 找做错的学生回答 知识点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带过,不必多说 阅读考纲 专心做题 然后更正 有了框架, 繁而不乱 对照导学案查找自 己的问题 对照导学案查找自 己的问题

重点点拨 规律总结典例剖析重点点拨举一反三 2、二氧化碳重点处理与碱反应:如NaOH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少量) (CO2过量) 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与Na2SiO3溶液 化学反程式为: 以上三个由一同学写出。 借助数学方法,表示 【例2】用1 L 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约是( ) A.1∶3 B.2∶1 C.2∶3 D.3∶2 3、Na2CO3和NaHCO3投影学生的导学案,看典型 错误。 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 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加入MgCl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 沉淀溶解,且产生可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 无味的气体 D、加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 酸,反应现象如C所述 CO32-的检验方法 集思广益,一题多 解 做题,体会CO32- 的检验 查找自己的不足 当堂练习检测复习 效果 总结反思,形成体 系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学案8鲁科版必修Word版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的多样性 课前学案 知识回顾: 一、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几个概念 1、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自然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2、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 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无水氯化钙、氯化镁和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很容易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常用作干燥剂。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新课预习: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阅读】P65-67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思考】 (1)CO2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中的含碳物质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大气中没有CO2会怎么样?CO2过量又会怎么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复习1学案.docx

单元复习 【知识框架】 【专题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一一分开成为纯净 物,并要求恢复物质的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二者要求不同,这也是两种题型在解题中的区别。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在用化学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 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减少。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 【注意】( 1)在实际操作中,加入“适量” 的试剂除去杂质是很难的。要彻底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过量。所以由所选择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也必须除去。 (2)对于分离与提纯的全过程,要求做到选择试剂合理,加入顺序正确,操作步骤 简便,除去杂质彻底,并且尽可能地将杂质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2)蒸发法;(3)蒸馏法;(4)萃取和

分液法。 【例题 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2+2+2++ Zn、 Hg、 Fe、 Ag 等四种离子。某学生利用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如反应速率、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设计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银的方案为: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锌粉、铜粉、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供的 仪器:试管、烧杯、导管、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石棉网等)、酒精灯、 U形管、启普发生器等。试填写下列空白: (1)第①、②步操作中需要的药品为:①;②。 (2)第③步操作的仪器必须连接装置,理由是。 (3)第④步操作必须的玻璃仪器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 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④步操作开始时应该,结束时应该。实验过程中对多余氢气的处理方法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知识,对于汞的易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要 充分注意。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用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汞也不活泼,因 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汞,虽然汞易挥发,但汞蒸汽有毒。所以在加热回收时必须加一个冷凝 装置。因为加热时银将变成氧化银,所以需要用氢气还原。 【答案】:⑴①铁粉;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⑵冷却回收;回收金属汞,防止汞蒸气污染环境。 △ ⑶试管、导管、酒精灯;棕褐色固体变为银白色,试管口有水滴;H2+Ag2O 2Ag+HO。 ⑷先通 H ,待 H 充满试管后,再加热;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 ,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 2222 点燃。 【专题 2】.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检验分为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三种情况。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将它们区分开来。物质的鉴定是指对未知物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进而确定它是什么物

《碳的多样性》教案1

碳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各种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四、课时安排: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联想.质疑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 【指导阅读】阅读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展示模型】展示、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 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才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 、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因为由同种元素组成。)、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箱子里进行燃烧(箱子是纯金制的),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里的气体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思考>:为了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钱南测出生成气体的成分是后,还需测定其他数据吗? 、了解、碳纳米管的相关知识。建议课前布置任务,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老师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过渡】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王艳丽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 金刚石、石墨、C 、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60 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 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 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 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知识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 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容易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各种碳单质,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 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而导致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 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碳的各种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通过对比,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通过预习,能够初步了解碳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灵活的运用对比、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好处,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三、重点、难点 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CO、CO2的性质 3、Na2CO3、NaHCO3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并查阅资料,完成预习案。 (二)教师准备 1、将学生每六人编为一小组,每三组编为一大组。 2、编制导学案,帮助学生完成预习案。 3、准备实验用品(直尺、金刚石、石墨、C60模型、足球、等质量的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固体、两支10mL的量筒、稀盐酸、两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镁条、酒精灯、试管等)。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1《碳的多样性()》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1《碳的多样性(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 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知识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容易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用文档

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学案4鲁科版必修Word版

碳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及其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3、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存在形式。 导学过程: 碳是自然界中的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其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1、金刚石: 的晶体,正八面结构,是最的天然物质,可用于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 2、石墨: 色、质,导电性,常用作: 3、C60足球烯 足球烯是:色固体 思考: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性质差别如此之大?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由碳元素与、、、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中碳主要以氧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天然气:大理石: 方解石:白云石: 菱锌矿:菱镁矿: 菱铁矿:苏打: 小苏打:

课堂达标: 1、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 D.C60的式量是720 2、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 A.Cl2 B.SO2 C.H2S D.CO 3、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 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 B.都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C.在O2里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 D.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 A.1∶3 B.7∶33 C.33∶7 D.3∶1 5、将CO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 ①Na2CO3②Na2SiO3③NaAlO2④C6H5ONa⑤Ca(ClO)2⑥CaCl2⑦CaCO3 A.①③④⑤⑥ B.①和⑥ C.只有① D.只有⑥ 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1)上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合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其理由是。 习题参考答案: 1、BD 2、D 3、CD 4、A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3]

碳的多样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碳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碳及其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有涉及,本节继续较深入的介绍碳的多样性及碳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碳的重要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关碳单质和一些碳的重要化合物(如CO、CO2、CaCO3)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能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三、设计思想 设置情景、探究实验,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这样,即可利用“似曾相识”的正面效应——学习基础,又可消除“似曾相识”的负面影响——“冷饭热炒”。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主要性质。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阅读〕课本P59一、二段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有关视频资料 〔提问〕通过阅读和视频资料,联系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例举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含碳的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根据物质的分类),分别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3.石墨、金刚石结构的异同,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4.碳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金刚石 碳单质石墨 C60 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用途比较。 金刚石、石墨结构分析。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组成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 〔阅读〕课本P60中的化学前沿。 〔转折〕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例如:蛋白质、淀粉、天然气等有机化合物;CO2、碳酸盐等无机化合物。 〔提问〕例举常见的含碳化合物,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碳的多样性》教案(2)

碳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全书导学案

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自主学习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 火种的获取和□01保存、□02烧制陶瓷、□03冶炼金属、酿造□04酒类和炼丹等。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发现□15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16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17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1.化学科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03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 化学的特征就是□04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02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03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04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大显身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05新型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能帮助研究人员在□06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课堂探究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让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公认,使化学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1.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碳的多样性教案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一、教材分析 ?碳的多样性?为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一定认识,能够清晰的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学生也有能力运用氧化还原知识来进行碳元素的学习,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学生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生培养了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学生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学生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学生提高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分组讨论,类比推理,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