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_胡鸿晓

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_胡鸿晓

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_胡鸿晓
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_胡鸿晓

国外公民投票制度的实践困境透视*

胡鸿晓1 赵宝云2

(1.安康学院党委办公室,陕西安康 725000;2.武警工程大学政治学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82)

[摘 要]国外公民投票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五重困境:一是公民投票结果在体现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上有时陷入困境;二是公民投票结果在实现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上有时陷入困境;

三是公民投票在实现决策有序化、保持社会稳定上有时陷入困境;四是公民投票制度在降低民主决策的时间成本、提高民主决策的效率上有时陷入困境;五是公民投票结果在付诸实践生成法律效用上有时陷入困境。

[关键词]选举民主;公民投票制度;实践困境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11-0049-005

投票决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至今300多年来,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在对西方国家长期实行的投票决定制度作出理性反思后,针对投票决定制度暴露的制度弊端及陷入的多重实践困境,提出应逐步建立不同于投票决定制度的协商民主制度,坦率承认协商民主制度具有诸多制度优势,进而从新的研究视角把世界各国实行的多种多样的民主制度,划分为“选举民主制度”与“协商民主制度”两大类型。所谓选举民主制度,又称“票决民主制度”,是指持不同观点的公民通过独立投票表达各自观点,然后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选择多数人赞同的方案,作出有关国事决策的民主制度。所谓协商民主制度,是指持不同观点的公民通过相互对话、勾通、磋商,彼此吸纳对方观点、调整己方观点,然后按照既尊重多数人观点又保护少数人观点的民主原则,求大同存小异,选择出某种方案,作出有关国事决策的民主制度。[1](P8-10、P392-393)

国外实行的选举民主制度,又可划分为间接选举制度和直接选举制度两种类型,直接选举又称为“公民投票”、“全民公决”。西方学者认为,在选举民主制度的两种类型中,公民投票制度较之间接选举制度,具有公民投票群体更广泛、公民参与程度更深入、公民意志表达更直接、公民权利实现更充分等制度优势,因而公民投票制度较之间接选举制度,民主程度更高、民主价值更大,是选举民主制度的最高实现形式。然而,曾被西方国家看作是选举民主制度最高实现形式的公民投票制度,却在国外实行过程中陷入五重实践困境。

第一,公民投票结果在体现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是在多数公民参与投票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果。

民主制度包含“多数原则”、“少数原则”和“程序原则”三大基本原则。其中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含义是,少数服从多数,即在民主制度下必须按多数人的意志作出各项决策。公民投票是一个国家享有投票权的全体公民参与投票的社会实践。公民投票结果通常被看作是在享有投票权的全体公民参与的基础上,根据享有投票权的全体公民的民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公民投票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0XFX006)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意作出的选择,是全体公民意志的“最大公约数”,是“多数民意”的直接表达。殊不知,在国外有关国家实行公民投票的过程中,公民投票结果在反映和代表“多数民意”上,有时存在明显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能反映和代表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

1993年俄罗斯进行了两次堪称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的全国性公民投票,当年上半年的4月25日,俄罗斯就时任总统的叶利钦提出的如下四个议题举行公民投票:(1)您是否信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2)您是否赞成俄罗斯联邦总统和俄罗斯联邦政府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社会政策?(3)您是否认为必须提前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4)您是否认为必须提前举行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选举?5月5日公布的本次公民投票结果是:64.5%的享有投票权的公民参加了投票,其中58.76%的人对叶利钦表示信任;53.04%的人赞成总统和政府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社会政策;31.71%的人赞成提前选举总统;

43.06%的人赞成提前选举人民代表。[2](P52-55)按照投票前确定的规则,前两个议题以公民投票的民主方式获得通过。然而若以俄罗斯享有投票权的登记公民作基数计算,那么对叶利钦表示信任的公民,仅占享有投票权的登记公民的34.4%;赞成总统和政府自1992年以来实施的社会政策的公民,也仅占享有投票权的登记公民的37.8%。

当年12月12日,俄罗斯又就《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举行公民投票,在投票前进行的公民登记中,享有参加投票权的登记公民总数为1.06亿人。本次公民投票的实际结果是,54.8%的享有投票权的公民参加投票,在参加投票的公民中,32 937 630名公民投赞成票,占投有效票公民的58.4%;23 431 333名公民投反对票,占投有效票公民的41.6%。这样《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以公民投票批准的民主方式获得通过。然而若以俄罗斯享有投票权的1.06亿公民作基数,那么赞成新宪法草案的公民仅占享有投票权公民的31.07%。[2](P59-63)这表明,在享有投票权的公民中,投票赞成新宪法草案的不到三分之一。

2000年9月24日,法国就“是否同意将总统任期从7年修改为5年”的修宪建议案举行公民投票。由于法国与多数西方国家一样,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淡漠,投票率长期处于低下、弃权率长期居高不下,因而投票前有关专家已预测到,本次公民投票参与率会很低,并作出如下预测:投票率低于50%是失败,低于40%是悲剧,低于30%是灾难。本次公民投票揭晓的最终结果是,在4 000多万享有投票权的公民中,仅有26.97%的公民参加投票,弃权率高达73.03%,弃权率创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次公民投票的最高纪录。在有效投票中,赞成将总统任期修改为5年的占73.7%,根据公民投票前确定的投票规则,修宪建议案经公民投票批准获得通过。修宪建议案虽获得通过,但投赞成票的公民占享有投票权的4 000多万公民的比例仅为19.87%。换言之,在享有投票权的每5位公民中,仅有不足1人投票赞成修宪建议案。针对本次公民投票出现的高达73.03%的弃权率,法国司法部长发表谈话指出,高弃权率不能否定本次公民投票的合法性,本次公民投票结果是合法有效的。在本次公民投票结果生效后,法国将总统任期由原来实行的7年修改为5年。[3]

第二,公民投票结果在实现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能实现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公民投票制度是以尊重多数原则来运行,而不是以尊重真理原则来运行。换言之,公民投票制度只尊重多数人的投票选择,而不考虑多数人的投票选择是否正确、符合真理。在公民投票制度下,少数服从多数是天经地义的唯一原则,多数人的投票选择即使是错误的也须执行。然而多数人的投票选择并不意味着正确选择,并不意味着符合真理。因为真理发展规律之一是,真理最初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理最初是由少数人发现、发展和运用于社会实践。曾对建立美国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重要建树的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汉密尔顿指出,在公民投票制度即尊重多数原则的制度下,“人数愈多,知识肤浅、能力薄弱的成员所占比例就越大”,从而导致最初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真理呼声,往往淹没在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无知者手里,导致公民投票结果往往并非是正确选择。[4](P298)

多数公民在每次投票中能否作出正确选择,撇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等外部客观因素不谈,仅就公民个人自身主观因素作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受两方面个人自身主观因素制约:一是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民主制度下,绝大多数公民对国家高层决策中相关问题的知晓度,对国家高端政治人物个人品质的知情度,对国家高端政治人物未来施政走向的预测度,不可避免地存在若明若暗、比较肤浅、比较有限的状况。二是现代社会国家高层决策的专业化程度愈来愈高,公民投票表决的许多议题具有颇高的专业知识,许多公民在投票之际并不具备正确选择公民投票议题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缺乏对表决议题的正确判断能力。受上述两方面个人自身主观因素制约,相当一部分公民在投票之际,往往被国家高端政治人物掌握的舆论工具及社会主流舆论所引导、所控制、所左右,甚至被蒙蔽、被欺骗、被愚昧。在此情况下公民投票反映的“多数民意”,未必是多数公民自我选择的真实民意,也未必是正确选择。

人类社会发展有不依任何个人、阶级、政党及少数杰出人物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个人、阶级、政党及少数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只能在实践中经过一系列错误与正确认识交替出现的、曲曲折折的认识过程,经过扬弃错误认识的辩证否定认识阶段后,才能逐步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走向,而决不可能一次性地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走向。在逐步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正确走向要经历的曲折认识过程中,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少数杰出人物,皆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不犯认识上的错误。少数杰出人物在作某些重大决策时,不可避免地有时会犯错误;同样作为创造历史决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作某些投票表决时,同样不可避免地会犯认识上的错误,集体作出错误的投票选择。

法国公民在参与有关公民投票中曾集体作出错误投票选择。法国早在165年前就采用公民投票选举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三世靠玩弄权术进入法国政坛后,于 1848年12月10日举行公民投票,借公民选票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首任总统。拿破仑三世通过公民投票就任总统后,又借公民投票逐步实施其一系列开历史倒车的复辟行为:1851年12月借公民投票扩大总统权力、延长总统任期,实行个人独裁统治;1852年又举行公民投票,使其名正言顺地开起历史倒车,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蜕变为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5月8日再次举行公民投票,使其成为终身任职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5](P211)上述3次公民投票产生如下负社会效应: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蜕变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国历史出现一次大倒退。

德国公民在参与有关公民投票中曾集体作出错误投票选择。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后,立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希特勒竟多次玩弄公民投票的政治伎俩,使法西斯独裁统治取得“多数民意”支持。希特勒上台不久即宣布解散国会、重新选举国会,在1933年3月5日进行的选举国会议员的公民投票中,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获得17 277 180张选票,占有效选票的43.9%,纳粹党由此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左右了国会的局面。[6](P340)

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在3小时内即颁布《关于帝国最高领袖的法令》,法令规定取消总统职位,将总统与总理职务合而为一,称国家元首,希特勒为国家元首。为给希特勒任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披上“多数民意”的外衣,1934年8月19日,希特勒又故伎重演地举行“是否赞同希特勒为国家元首”的公民投票。公民投票结果是具有投票权的 3 800万公民的90%,投票赞同希特勒为国家元首,反对票仅425万张。这样希特勒就借公民投票堂而皇之地一步步走上德国政坛顶峰。希特勒借公民投票上台,不仅把投票支持希特勒的德国广大民众,捆绑在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使德国广大民众遭受战祸的罪恶战车上;而且极大地糟蹋、蹂躏、败坏了公民投票民主制度的声誉,使公民投票制度沾染上永远洗刷不尽的历史污点。1945年当英国首相丘吉尔向副首相艾德礼提议,英国可否实行公民投票制度时,艾德礼截然反对、反唇相讥地说,公民投票制度“这是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工具!”[7](P67-68)应该说,艾德礼的说法是对一段历史的反思,而不是缺乏历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史根据的无稽之谈。

第三,公民投票在遵循民主制度的“程序原则”,实现民主决策程序化、社会局面有序化、社会局面保持稳定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结果有时并非能实现民主决策程序化、社会局面有序化、社会局面保持稳定。

“程序原则”是民主制度的又一基本原则,程序原则即按照预定的法制程序作出有关国家决策,从而避免作出决策及实施决策方案之际,出现不同群体之间的暴力对抗乃至武装冲突,引发社会局面动乱。人们通常认为,公民投票制度能满足公民行使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既使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得以释放,又使公民内部持不同政见的群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得以缓解,进而实现社会局面的稳定有序。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公民投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仅不能保持社会稳定,反而引起社会动乱、甚至内战爆发。

波黑共和国原来是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所属的6个共和国之一,波黑共和国主要由塞尔维亚族(塞族)、克罗地亚族(克族)和穆斯林(穆族)3个主体民族组成。1991年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之际,波黑共和国的3个主体民族的领导人,对波黑新建国方案发生严重分歧。1991年10月15日,克族和穆族议员占多数的波黑共和国议会,不顾塞族议员反对,宣布波黑共和国为脱离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国家。面对波黑议会上述决定,塞族领导人决定以公民投票结果来否定波黑议会决定,于同年11月9日单方面举行公民投票,进而依据公民投票结果作出两项决定:一是不承认新成立的波黑共和国为独立主权国家;二是宣布在波黑境内新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塞族领导人是根据公民投票结果作出上述决定的,由此很快引发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内战。内战爆发后3个民族在原始的民族仇杀中难以自拔、愈陷愈深,民主制度荡然无存,整个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持续3年多的波黑内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内战导致20多万人死亡,200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上千亿美元,整个波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国力元气大伤。[8]

东帝汶历史上是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11月东帝汶通过公民投票宣布独立建国,然而同年12月印尼却派兵占领东帝汶,宣布东帝汶为印尼一个省,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未承认印尼对东帝汶的占领。1999年5月在联合国主持下,印尼与葡萄牙签署“关于东帝汶未来地位问题”的协议,决定8月8日在东帝汶举行公民(住民)投票(原殖民地未独立建国前,其住民未取得国籍,不能成为“公民”,只能成为“住民”),根据公民(住民)投票结果确定其未来地位。谁知东帝汶将举行公民(住民)投票的决定公布后,立即引出东帝汶住民内部的亲印尼派与独立派两派之间的暴力事件持续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至公民(住民)投票无法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按预定程序规定的时间如期举行,无可奈何地延迟至8月30日举行投票。延迟举行的公民(住民)投票结果是78.5%的住民赞成独立,根据投票结果东帝汶独立建国。东帝汶独立建国后,其公民内部的亲印尼派不仅继续拒绝承认公民投票结果,而且以暴力方式杀害大批投票支持东帝汶独立的公民,毁坏大量东帝汶的乡镇设施,给东帝汶独立建国初期的社会秩序及各项社会建设,造成一系列长久的困难局面。[8]

第四,公民投票制度在降低民主决策的时间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有时存在决策时间成本高、决策效率低的现象。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及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客观上要求每个国家在作出重大国是决策时,要尽力降低决策的时间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以便国家抓住发展的有利机遇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各国皆把加入联合国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必然选择。瑞士作为经济和科技十分发达的外向型国家,加入联合国对其经济发展无疑是利多弊少。20世纪70年代初,瑞士从联邦政要到普通公民中的有识之士,不断提出本国应尽早加入联合国。据此1973年瑞士政府成立一个研究论证本国是否要加入联合国的专家委员会,经9年研究论证后,1982年3月瑞士政府向联邦议会提出本国加入联合国的建议案。1984年3月联邦议会国民院以112票赞成、78票反对、1票弃权结果,通过加入联合国的议案;同年12月联邦议会联邦院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以24票赞成、1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加入联合国的议案。然而先由政府经过长达9年论证形成建议案、再经联邦议会两院一致通过的加入联合国议案,在1986年3月16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时,却被公民投票否决,至此瑞士经长达13年形成的本国加入联合国计划只好搁置起来。[9](P408-409)此后又经过长达16年后的2002年3月2日,瑞士再次就加入联合国举行公民投票,本次公民投票结果是:1 484 818票赞成,1 236 067票反对,赞成票占有效票的54.6%;在全国23张州票中,12张州票为赞成票,11张州票为反对票;赞成加入联合国的票获得“双多数”,公民投票批准本国加入联合国。[10]若从瑞士开始论证加入联合国的1973年算起,瑞士加入联合国计划实施时间竟长达29年,这其中对瑞士经济和社会发展难免造成一定的负社会效应。还值得一提的是,瑞士是人口仅700多万、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小民寡”的小国,决策一项国策竟耗时29年,那么对于人口和面积均是瑞士百倍以上的中国,若采用公民投票批准一项国策,其耗费时间简直不敢想象。

第五,公民投票结果在付诸实践生成法律效用上,有时陷入实践困境,公民投票结果有时被搁弃一旁,成为一纸空文,未能实际发挥法律效用。

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认为必须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作为平等的主权共和国革新联邦”的议题举行公民投票。本次公民投票不仅是苏联历史上首次公民投票,而且是在苏联面临解体已迫在眉睫的重大历史关头举行的。公民投票结果是,拥有投票权的185 647 355名公民中,148 574 606人参加投票,其中赞成保留苏联的有113 519 812票。这清楚表明苏联80%享有投票权的公民参加了投票,公民投票是合法的,且赞成票占有效票的76. 4%,赞成保留苏联的公民投票议题获得通过。然而令苏联公民始料未及的是,本次公民投票结果竟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有关加盟共和国少数高端政要,视为儿戏搁置一旁,成为不予采纳、不被付诸执行的一纸空文,未能在解决苏联重大现实问题中发挥法律效用。本次公民投票结束后,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3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置公民投票结果于不顾,签定与公民投票结果内容截然不同的《明斯克协定》,宣布苏联解体。[7](P124-126)

参考文献:

[1]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1.

[2] 海运,李静杰.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3] 郑园园.法国总统任期缩短通过公决[N].人民日报,

2000-09-26(6).

[4] [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等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7.

[5] 赵宝云.西方六国权力制衡机制通论[M].北京: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6] 丁建弘.德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

[7] 魏贻恒.全民公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7.

[8] 刘若非.“独立公投”伴随战争[N].环球时报,2002-08-29

(3).

[9] 任丁秋,杨解朴等.列国志:瑞士[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6.

[10] 陆大生.瑞士全民公决赞成加入联合国[N].解放军报,

2002-03-05(4).

责任编辑:鲍莉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国外住房制度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租房制度在起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己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解,汲取它们的优秀经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鉴的方式不应该以照搬的形式直接移植,需要事先认清国情国力,认清社会保障体系的异同,“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既是大国,起点又是穷国,还是一个转型国家,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中国对于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借鉴比如是大拼盘似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比较的前提。即对异同点的梳理。 相似处: 第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基本相同。除少数福利国家和强制储蓄型国家,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采取由社会各方共同承担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即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方式。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这一点从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划分就一目了然,各国社会保障体系都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原则基本相同。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安全阔"和"稳定器",它的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以实现文明社会的公平性。 区别处: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基础不同。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会遇到诸如怎样培育资本市场、怎样建立劳动力市场、怎样适应对外幵放等问题,而这些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障碍。因此,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度和难度比西方国家更大。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不同。在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之时,我国仍处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当中,经济的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加之城市化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所以,在就业、收入、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存在着更大的压力,自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不同。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其全体社会成员。我国受生产力水平不高的限制,国民经济还处在转轨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局限在城镇居民,少于制度开始向农村居民蔓延。离全民覆盖的距离还有一大截。 基于以上前提,以下对于国际相关的住房保障制度经验做简要介绍,“公租房”是中国根据自己当下政策内容订立的名称,其性质即由国家提供以出租的公共住房,各国对此的命名不同,但是其运营方式、制度性质都是一致的。 根据对各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观察,美国在公共住房的法制建设上最为完善,新加坡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典范国家,亦是我国借鉴最多的国家,相较而言是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内容最为相似的国家,香港的“以房养房”“以商养房”模式值得借鉴。故以下,我们分别对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住房保障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借鉴之处。 美国的公共住房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使得城市涌入大量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住房成了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贫民窟”,引发不少社会问题为了应对此问题,美国政府进行了不少尝试,但是当时的目的都是在于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挽救衰弱的住房工业。 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瓦格纳住房法,人道主义才被作为公共住房建设的主要理念,这也是正式的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开始。二战后,美国城市面临着内城衰败、贫民窟恶化,同时城市黑人移民增加、大量复员军人和军工企业工人的失业都加剧了住房短缺问题。为此,195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49年住房法”,首次强调政府在住房领域的重要责任,成为美国住房政策的里程碑。

关于一些极端道德案例的思考

[本文演讲稿发表于《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 我们对陌生者的责任:对一些极端道德案例的思考* 布鲁士·罗素(Bruce Russell) 陈真译 一、第一个问题 我首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顾一个人的主观意愿而牺牲这个人的生命或者说牺牲他的一只脚,以拯救其他几个人,比如,六个人,甚至是六十个人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否允许。 二、资料 这里有一些相关的资料:面对一辆失去控制的有轨滑车,人们有两个选择:将一个溜冰的胖子[原文为沉重的人]推向有轨滑车使之脱轨以阻止滑车撞上其他六个人(称这项选择为“溜冰”),或者是什么都不做(称这项选择为“无为”)。在这两个选择之间,人们通常对把那个胖子推上有轨滑车的行为不予认同。然而,如果加上一些其他的选项,人们的答案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改变有轨滑车的方向把它引上一个岔道,那样的结果是牺牲了三条人命(称这项选择为“岔道”);又比如,让另一辆载有两个人的有轨滑车撞上这辆失控的有轨滑车,用两个人的牺牲换取六个人的生存(称这项选择为“相撞”),这时人们就不会否定先前把一个人推上有轨滑车使之脱轨的做法了。1 同样,如果只有“无为”和“相撞”这两种选择,人们将不会选择让两车相撞从而以两个人的死亡换取六个人的生存。2然而,如果加入“岔道”这个选项,使之成为一个三项选择的情景,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认为让两车相撞是错误的选择了。3 三、对资料可能的解释 对上述资料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选项的增加以某种方式迷惑了我们,使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变得不清楚了。(2)选项的增加使我们排除了那些歪曲或误导的影响,从而使我们看问题更加清楚了。在次序表述被倒过来的四项选择的情景中,即当选择 *本文根据布鲁士·罗素2004年10月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稿整理翻译而成。罗素是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他在文章中讨论了许多西方哲学界和伦理学界耳熟能详的例子,并针对彼得·安格(Peter Unger)非传统的看法提出了批评。南京师范大学2003级文科强化班的同学参加了初稿的翻译,他们是:陆乐,朱林华,朱娜娜,陈晓,陈娟,花艳,陆晓霞,张娟,张晓庆,李莉,李媛媛。特此表示感谢。——译者 2参见Peter Unger, Living High and Letting Die: Our Illusion of Innoc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第 90至91页。 3同上,第102页,脚注15。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资料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用功利主义分析道德困境

Ethical Dilemma (Utilitarianism) I. Case study: An American manager pays a visit to a factory in a very poor country, the local manager shows him around. The American manager finds a young girl is working in the factory and asks her name and age, and then he tells the local manager to fire her since hiring underage worker is a violation to the company’s rules. Without the job, the little girl has to become a prostitute to support her and her little brother. One year later, the little girl dies of AIDS, and her little brother has to beg in the street. One year later, the little boy also dies of hunger. Now there is an ethic dilemma, we should judge whether the American Manager does in this case is right or wrong? If he knows the consequence the action brings, will he fire the little girl? II. Presentation: Today, in my presentation, there are totally 3 parts. First, it is the theory of Utilitarianism. Second, I’ll analyze the cas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in the end, a conclusion wi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Utilitarianism. 今天,在我的课堂呈现中,总共有三部分。第一,是功利主义的理论。第二,我会就这个理论分析案例。最后,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我会做一个总结。 Now let’s move to the first part. Utilitarianism is a theory that was proposed by John Stuart Mill, a philosopher from Britain. His theory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ion, rather than its process. There is a principle that defines the theory, which is called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means when we judge if an action is right or wrong, we should evaluate the happiness it brings.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功利主义的理论是由John Stuart Mill提出的,他是一个英国的哲学家。他的理论主要集中于一个动作的结果而非过程。有一个原则能够定义该理论,就是最大快乐原则。这个原则意思是当我们判断一个动作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应该评估这个动作所带来的快乐。 Next, I will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cas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I hereby divid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ase into 2 parts, one is the pleasure and the other is

国外公务员制度

国外公务员制度 一、外国公务员制度概况 现代公务员制度发源于英国,后来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得到了新的发展。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在英国,在两党制下,执政党的更迭和内阁的变动比较频繁,本着战利品归胜利者所有的观念,每当一个政党执政并组成内阁,便相应地任命大批本党成员担任政府公职。撤换一批官员。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人员中经常性的大换班,造成了肥缺分赃、营私舞弊的恶风,埋没了真正的人才,使政府管理效率低下。为了建立一个廉洁、稳定、高效的政府,保护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随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形成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外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两个重要标志是:“考试录用制度”以及“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离,事务官职务常任制”。 外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考任制是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标志。英美两个国家的官吏制度改革,是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开端的,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也是从实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开始的。 公务员管理可以归纳为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和出口管理。把好入口关后,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决定奖励和惩罚、职务的任免和升降等。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是在职管理的中心内容。 二、英美法等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英国文官制度起源于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 (1)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标志 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推行考试录用制度。在两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下。执政党往往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公开进行“肥缺分赃”。这种“政党分肥”的选官制度,一方面随着执政党的变换,造成政府官员大换班,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和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使官场营私舞弊、腐败成风。为克服这些弊端,英国政府从1833年开始,对各部门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规定每有职位空缺时,需要有四人以上参加考试,通过竞争择优录用。这是英国建立考录用制度的第一次尝试。1853年,针对东印度公司的《用公开考试办法录用职员》的报告对英国文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内部控制评价_国内外文献综述_谢元萌(精)

有学者主张运用经济学资产专用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明确公允价值是资产专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按专用性水平将资产分为三类:通用性、低度专用性和高度专用性。通用性资产采用层级1报告公允价值,低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2报告公允价值,且此两类资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报价体系,高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3报告公允价值,形成以报告主体为导向的报价体系。虽然资产专用度高,受市场影响不大,但其价值由报告主体来决定,仍会产生我们上述所议的管理操纵问题,所以,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 四、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细则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只是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有效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快实施该准则,以适应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对层级信息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在层级3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管来协调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利益冲突,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还需注意加强公司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估值过程的公平与恰当。 参考文献:

[1]W.B.Thomas,Han Yi.Value Relevanc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chanism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2]张曾莲,雷崇信.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项目的统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谢元萌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球通讯、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相继爆出,其中众多企业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内部控制的缺失及无效导致的。自此,国内外相继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内控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不仅政府主管各部门相继颁布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规章,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特别是现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文献越来越多。 一、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综述

德国住房制度

考察德国的住房制度 近段时间以来,多个部门纷纷辟谣房地产调控放松,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继续以资金支持地方保障房建设。种种迹象显示,4月中旬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很可能是“来真的”。这虽然短期内减轻了普通民众的焦虑感,但从长远计,反思和重塑中国的住房体制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而年初以来的政策实践及近期的一些理论探讨,也显示出各方对住房调控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在这些探索中,比较强烈的呼声就是学习德国、新加坡和香港,建立市场化和保障性住房并行的双轨制,以此稳定房价和创造社会公平。更有甚者,从土地国有这一宪法基础出发,要求由国家出面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凡此种种,愿望确实美好,但不顾国情差异的简单模仿很可能导致“南橘北枳”结果。 德国完善的金融体系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建立多元化的住宅融资机制。过去,一提到德国的住宅金融体制,人们比较重视“储贷合同”契约型融资。其实,这只是德国住宅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封闭式的住宅储蓄尽管在住宅金融体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它所提供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将契约型融资与商业性的储蓄融资结合起来、将住宅金融与整个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相互协调,才能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住宅投资和消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住房互助储蓄应遵循自愿和机会均等原则。德国的住房互助储蓄实行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既保障了所有需要购房者都有机会参加住房低息储蓄,并按其对住房储蓄的贡献来确定获得贷款资格,保障了储蓄与货款权利与义务对称和储户之间机会均等。相比之下,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强制性储蓄,强制让一部分人参加住房储蓄,歧视性将另一部分人(如城镇个体劳动者、

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事例一 2006年,江苏南京的彭宇搀扶跌倒在公交站台旁的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彭宇将他撞倒。事后法院按“推理分析”,最后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4万多元。彭宇本来助人为乐,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8年发生的郑州版“南京彭宇案”,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淮安卖豆饼的周老太捡1700元归还后反成被告(参见2009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南京两小伙发现百元钞票不敢捡,冒雨等警察(参见2009年12月9日《扬子晚报》);两小伙发现一沓现金后冒雨等警察,11人自称失主(参见2009年12月24日《扬子晚报);南京一男子捡到空钱包怕被诬告找来4人作证(参见2010年l月4日《扬子晚报》)。 事例二 在一次全区性的广播操比赛中,我实习所在的班级成绩不错但是一位评委随口问了参赛的一名学生:“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级吗?”“不是,有几个同学是从邻班借来的。”这个同学无意中的回答却导致了班级的落选。原来不符合比赛由同一个班学生组成的要求。事后全班同学都责怪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十分自责,认为自己给集体抹了黑。 事例三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鉴于“彭宇案”我们谴责这18位路人吗?他们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 事例四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某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典籍毁于一旦。学校上下痛心疾首,一名学生的脸色尤其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归还。一场大火使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250本书中的唯一“幸存者”。怎么办?是据为己有,还是主动归还? 事例五 早上,小明匆匆忙忙准备去上学,妈妈问他周末是否可以去看望奶奶,小明随口答应了。可是,老师又请小明在周末帮忙做事,这令他左右为难。请思考小明该怎么做? 事例六 课本中的事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有一个两难情境:在距离捕捞开放时间仅仅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翁钓上来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大的漂亮的鲈鱼,该不该放掉这条鱼呢? 事例七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一、公务员的界定与分类 在西方国家,一般而言,凡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中从事公务者都是公务员。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在管理上都作了政务员(或特殊职)与事务官(或一般职)的划分和区别。政务官属于公务员的范畴。政务官的选举、任命由宪法、选举法或其他专门法律加以规定。事务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则由公务员法加以规定。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各级政府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非政府组成人员,还包括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的组成人员。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指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利,执行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制度。我国不实行“两官分途”,对类似西方政务官的公务员,我国都统一适用于公务员法律,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西方各国把文官系统看作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将文官身份分裂开来:对公众是官员,而对政府来说是雇员,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是雇佣关系。我国的公务员则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国家的主人,是代表人民使国家行政权利的工作人员,他们和政府的关系是共同履行行政责任的连带关系。 二、公务员的政治态度 西方公务员制度是在两党制的背景下产生的。西方国家为了在不稳定的斗争环境中维持政府相对稳定,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不介入政党活动,即,文官工作不受党派斗争的影响,不得偏向某个政党,也不对政治决策的成败负责,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或介入党派活动。它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党的意志,我国公务员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这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显著特征。如各国公务员法都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和支持竞选的募捐活动,不得担任由选举和政治任命产生的公职,不得接受政治捐款,等等。规定“政治中立”,有利于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工作混乱和官员队伍的动荡不稳,使业务类公务员不卷入政治斗争,以稳定公务员队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政治的稳定。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由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中的某些环节形成了障碍,特别是政府机构的恶性膨胀,官僚主义泛滥,人事制度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我国全体公务员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并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公务员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它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党的意志,公务员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公务员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 三、公务员考试、考核和奖惩制度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录用一般都采用考任制。考试方式大多为三种: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但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注重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采取的方法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以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克服政府官员任用中的不正之风。并在任内进行各种考核,保证公务员的素质。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注重的是“德、能、勤、绩”四方面的内容。方式以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为主。 西方各国以人事部门为主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一般以领导考核为主,考核结果不公布。我国则不仅注重业务素质,还强调公务员的政治素质。这对于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党和国家政策的一致性十分必要。我国考核机构是各部门本身,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考试结果通知本人。 西方国家的考核等级与奖惩直接挂钩。如美国,评为优等(工作超过标准)提薪一级,并拥有优先提职的机会;评为满意(工作合乎标准)提薪一级;不满意(工作没有达到标准)酌情减薪、降级或免职。而在我国,考核登记分为优秀、称职与不称职三种。大部分公务员的考核成绩或考核等级都集中在“称职”这一等无法体现出绩效的优劣,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奖惩。这是我国考核机制没有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的原由之一。 四、公务员晋升制度 目前,中西方公务员的晋升机制主要有四种:考试晋升制、功绩晋升制、年资晋升制与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是通过竞争考试,以考试成绩为升迁标准:功绩晋升制是以工作成绩大小为晋升依据的机制;年资晋升制则以工作年限为晋升依据;越级晋升制是让成绩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大的公务员不受年限与考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之四】INTOSAI内部控制准则的研究成果综述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简称INTOSAI)的内部控制准则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的成立,即为加强财务管理并使公共部门负起应有的财务责任,而其目标为制定一套如何建立并维持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准则。该委员会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准则其实可适用于所有管理者,而不仅止于财务方面,因此将其涵盖的范围扩展到政府机关所有的业务。因此,INTOSAI所称的“内部控制”一词,并非局限财务及相关行政控制等传统观点,而是涵盖了更为广泛的管理控制概念。 参与此准则制定的会员国包括:澳洲审计院、智利审计长公署、埃及国家审计署、法国审计院、牙买加审计长公署、西班牙审计院、坦桑尼亚财税审计局、美国审计总署以及南斯拉夫会计服务局等。而这些会员国均同意下列四领域为准则所需涵盖的范围:(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2)一套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准则。任何国家均可利用该准则作为发展该国特定内部控制的骨干;(3)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与执行;(4)定期检视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仍属有效。 内部控制系为达成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管理工具。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切有效,有赖妥善的管理。每一政府机构主管均必须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时加以复核及更新,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维持有效运作。最高审计机关也负有确保适当的内部控制责任,同时应敦促并支持:(1)每一政府单位应根据本准则,建立详细的组织性内部控制制度;(2)各机关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复核,以确保各项控制均能维持正常运作,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管理当局担负各机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是否适切的责任,因此管理阶层人员是否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与内部控制所欲达成的目标,甚为重要。内部控制的定义,乃系一个组织的计划,包含管理的态度、方法、程序以及其他足以确保达成下列目标的评量措施: ——配合组织任务,使各项作业均能有条不紊,且更经济有效地运作,并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 ——保证资源,以避免因浪费、舞弊、管理不当、错误、欺诈以及其他违法事件而遭致损失;——遵循法律、规章以及各项管理作业规定; ——提供值得信赖的财务管理资料,并能适时运当地揭露有关资料。 前述内部控制地定义及目标,欲扩大其使用范围至所有政府作业。然而,内部控制模式已有许多不同方式的定义与组织。一下叙述可供参考。 以组织结构所扮演角色赖描述内部控制时,可概略分为管理、行政及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通常涵盖所有控制。它们是组织控制的主要架构,包括所有计划、政策、程序以及需要员工达成整体目标的作业实务。行政控制系指决策过程中,引导员工在授权范围那,为达成组织目标,执行各项活动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则涵盖能有效保护及促进财务记录可靠性的程序与书面文件等。 INTOSAI认为,在实务上,有效的内部控制须复核三大基本标准: ——内部控制必须适切(亦即在正确地方及涉有风险的地方作适当控制); ——内部控制在原计划的期间内,必须一贯性地复核功能的设计(亦即档关键成员暂离职位或其工作负担沉重时,仍须谨慎地遵守而不越有关原分权的规定);

道德两难案例

安乐死:法律道德皆两难 有人为了一点生的希望,在痛苦中挣扎;还有一群人一直在努力的,是为世人争取有尊严死去的权利。 河南男孩郝运(化名),虽然只有22岁,可在这个花开的年纪,他却一直在追寻死亡。 “我想自杀,但是因为不能行动,连选择死亡的权利也没有。现在日盼夜盼,就是安乐死合法化。”郝运说。 郝运,这个只有22岁的河南辉县男孩,2007年6月因意外造成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全身上下只有脖子以上有感觉会动。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像一个木乃伊、一个植物人,整天躺在那里。身体的残疾让郝运倍感煎熬,但让他最难承受的,是家人的重负。 郝运的家如同很多农民家庭一样,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种地,父母从来都是年头忙到年尾。而这两年多来,郝运吃、喝、拉、撒、睡,都只能依靠父母。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期卧床,这个年轻人的抵抗力

很弱,经常会发烧感冒,动不动就要上医院,而搬动他一次,需要全家都上阵。 郝运说,自从我生病以后,爸爸的生活就像拉皮筋,越拉越紧。他只是想努力地支撑着这个家,但这根本都不可能。 “很多次我都想到过自杀,但是因为不能行动,连选择死亡的权利也没有。现在日盼夜盼,就是安乐死合法化。”郝运说。 对于网友,郝运从不避讳说起“死亡”这个想法,而每次都有很多人劝他,就算为了父母,也要好好活着。对于这样的奉劝,郝运并不买账,他每次都直率地回应:“父母是因为亲情而不愿放弃我,可是如果这个家没有我,年迈的父母会过得很幸福。面临高考的妹妹也不用有那么多的顾虑。总之没有我,一切的苦难都会结束。所以说,为了父母而活着,就是胡扯,失去我一个人可以拯救一个家庭。”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父母的一生是一包肥料,我和妹妹是两块田地,如果父母把他们的所有精力分别给两块田地,秋天的时候将会荒掉两块田地;如果给了一块,秋天就会有大丰收。这就是我期待安乐死合法化的意义。” 和郝运有着共同经历的人有很多,根据卫生部和国家计生委的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近1000万,其中有100多万人是在极度痛苦(如癌症晚期的剧烈疼痛)中离开人世的。这100多万死亡者中又有相当多的人曾要求过安乐死,但因无法律根据和保护而被拒绝,因此他们也只能“含痛死去”。

国外房地产税制的借鉴和启示_段晓力

国外房地产税制的 借鉴和启示 □ 段晓力 摘要:从经济建设发展的进程看,要进一步抑制房价、打击投机、运用税收手段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实现房产税改革势在必行,我国财产税体系急待完善。国外的房产课税在税种设置、课征方法、征收规模和征收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待于我们借鉴和思考。针对中国现行房产税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物业税开征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税;物业税;税收原则;课税方法 1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对房地产存量进行征税 房地产税,又称“不动产税”, “财产税” (proper-ty tax)或“地产税”,是以房屋为课税对象在不动产的占有环节课征的一种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付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其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又叫做“物业税”。 如今,住房制度改革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有了私人住房,高收入群体也将购买住宅作为保值投资的手段。这在一方面造成了一部分人同时拥有多套住房,而另外一部分人由于房价过高而买不起房的普遍现象,进而使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住房占有量的多寡,已经成为区分人们财富多寡和贫富差异的标准之一。 住房是特殊商品,政府必须积极干预,才能保证住房市场健康发展。主要依据是房屋系具有空间固定性、价值昂贵性和使用耐久性的特殊商品,由于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所以房地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房地产开发涉及近50个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目前系中国经济的根本命脉所在,政府不能放任不管。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此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权威人士在公开场合阐述下一步税收改革基本思路时,也多次提及“物业税”内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中国将在适当时机试点实施物业税,届时将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财产税),相应取消其他与房地产有关的税费。但是物业税的开征,在理论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界定,在实施层面上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有待于探讨。2 借鉴——对房地产课税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众所周知,包括房地产税在内的财产税,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开征的税,是一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课税对象的比较 国外的财产税严格来讲,其课税对象应该是纳税人的所有财产,但实际上,由于许多动产无法征税,各国对征收查实困难、征收费用过高或不易作价的财产,一般不列入课税范围。例如,在美国,财产税主 收稿日期:2005-04-18 作者工作单位: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45

道德困境的抉择

道德困境的抉择 道德困境是指行为者在面临二者选其一道德选择时会遇到的情景。道德困难的选择的实质是选择善。对于一个有向善意志的人来说,有可能会陷入这样的情境: 在某一时刻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善,而选择者此时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而舍弃其他。这种情形就是道德选择的困境或道德困境。之所以称“困境”,是因为这已不是在善与恶,即正价值与负价值之间进行选择,也不是在善与非善,即有无价值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善与善,即正价值与正价值之间进行选择。由于各种善都是人之所欲而不愿放弃,善善选择往往置人于理智上左右为难、情感上痛苦不堪的窘境。 正如哈佛公正课上所分享过的道德困境案例:如果你看到了一列电车在向前行驶,由于制动失灵,它将撞上前面的5个人,但是你有机会转动方向盘,使电车驶入岔道,代价是撞死岔道上的一个人。你会如何抉择?如果你是站在天桥上,桥上恰巧有一个胖子,你将他推下去,就可以挽救那五个人,如果你不推他下去,那五个人就会丧命,你又会如何抉择?对前者大多数人都会轻松地做出选择: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如果无法避免亡人的悲剧,只能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进行抉择,那为了五个人能活下来,牺牲一个人是值得的。其背后的道德据是:做法是否正确,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取决于我们选择这种行为的结果。牺牲一条生命,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结果合算的道德的,那转向岔道的行为选择就是正确的。这种只关注结果的道德原则便是结果主义。而后者同意牺牲胖子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样是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选择,结果一样,过程不同,行为选择就有了变化。行为结果有道德,行为过程也有道德,而且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并不依附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而存在,二者是分离的。也就是说,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不能凌驾于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之上,我们不能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无视少数人的利益。因为无视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们之所以对胖子“下不了手”,不是因为我们不认可“一个换五个”的结果,而是不能认同这样“换”的方式。 面对困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有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我觉得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谴责面临这种道德困境的人所做出的任何选择,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无解的,不管做出哪一种选择都会面临巨大的代价和痛苦,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去牺牲一个无辜之人的利益,来实现较多人的利益。然而王夫之有云:“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定也。三者有时而合,合则亘千古,通天下、而协于一人之正,则以一人之义裁之,而古今天下不能越。有时而不能交全也,则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执其一义以求伸,其义虽伸,而非万世不易之公理,是非愈严,而义愈病。”既然痛苦无法避免,当我在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应当明辨公私,明白什么是一己之私、一时之义、古今之义,为大义牺牲小义是我会做出的选择,但是对于其他人的任何选择,我们都应当给予尊重和理解。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下面为附送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韦xx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他的血汗,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吴廷川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是在这三年来,

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汽修0932班的四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请保留此标记。)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汽修0932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致谢词2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面领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怎样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使之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当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销售和收款环节是企业获利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誉不良等问题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下面,将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Lauraf.Spira(2003)指出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Hammed Arad(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促进效率或保证一个执行政策或保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的会计程序或系统。内部控制是管理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于满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这样也是用于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2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摘要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为了使各级政府机关卓有成效地担负起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我将中外的公务员制度从考录制度、职位制度、纪律与奖惩制度、退休保障。工资福利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外国公务员制度、传统的人事制度相比的特点。希望可以从中找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使国家公务员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适应对比特点 二.引言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明确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公务员依法实行科学管理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政府拟定了《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了10个配套法规,10个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一个配套的法律体系。家才能昌盛,民族才能繁荣。搞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政府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他说没有制度人类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各种制度的综合,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国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18章88条,规定了10种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职务升降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回避制度、申述控告制度。重总的来说政府应该推动研究改革以人为本关心公务员成长,制定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精简机构和人员、分散下放权力强调制度的灵活性,,加强能力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竞争机制改革分类制度改革业绩评估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灵活的工资制度提升道德标准。 三.中外公务员制度对比 为了使各级政府机关卓有成效地担负起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应形式发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