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关节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00个新生儿中的1个。
严重的DDH患者,在未经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全髋关节功能障碍,造成严重的疼痛和残疾。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用于改善疼痛和获得功能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重大手术,需要进行全麻。
手术开始时,外科医生会通过切开软组织,暴露髋臼和股骨头。
然后将患者的坏死股骨头切除,并粗略清理髋臼和盆腔中的软组织。
接下来,医生将股骨柄插入骨轴,确保骨轴与股骨尺寸相匹配,然后将假体插入髋臼中。
最后,医生将软组织缝合,并决定是否植入假体头部。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型和可调型。
固定型假体是一种直径较大的假体,可以稳固地嵌入髋臼和股骨中,并且不可更换。
可调型假体允许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假体尺寸和位置,以确保最佳配合和功能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包括:1)DDH患者合并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强直或髋关节已经严重病变;2)保守治疗无效;3)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炎等合并疾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4)年龄在40-60岁之间,具有较长的术后寿命。
术前评估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重要步骤。
通过X线、CT以及相关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并确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和假体选择。
术后恢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以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关节脱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术后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总的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适当的手术选择和恰当的术后康复,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进展髋臼发育不良被称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
这也许是从胚胎期软骨原基时期形成,由软骨发育问题或软骨骨化问题造成。
髋臼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报告都不一样,国外资料总括为1%~10%,国人总括为0.6%[1]。
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更多,在6∶1左右,1/4的病人有家族遗传[2]。
髋臼发育不良起初多突出于患髋疲劳感、酸胀及隐痛,也会出现在其他地方比如:腹股沟区、大腿前方及臀部[3]。
髋关节压痛,旋转痛,活动度正常或超常。
中、晚期临床现象主要有髋关节疼痛严重,从而引发跛行;发生静息痛症状;关节半脱位引起肢体变短;由于骨性关节炎慢慢变得严重,引起了关节活动差异水平的受限制。
并且因为年龄的上升,病变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效果也越来越差。
因此诊治得更早,临床医疗效果也就越明显。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与临床医师完成了许多的分析与探究,本文就这几年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治情况进行如下陈述。
标签:髋臼;发育不良;诊断治疗一、论题背景青少年及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普遍让人所见的髋部病状[4],更是髋关节炎的广泛发生缘由之一[5]。
针对临床病症严重、影像学检查已经出现显著病情改变和发展动向的关节需要进行手术诊治。
我们发觉使用传统截骨加盖的途径依然存在一些欠缺[6][7]。
策划一种髋臼盖,在髋部诊治时,采用植骨加机械稳固的途径,不仅可以成功修复髋臼的骨质缺失,还可以治疗髋臼发育缺陷,促成复杂的伤痛严肃的治疗髋关节发育异常手术方便灵验变得非常有意义。
二、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的研究现状1.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早期治疗患者此期常感髋关节易于疲劳、髋关节酸胀、轻度疼痛,或有下肢不等长和跛行步态,无明显的髋关节病变。
该期的治疗目的以防止髋关节向半脱位或脱位方向发展。
应嘱患者平时减轻患髋的负荷,应避免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过于剧烈的活动[8]。
就手术治疗可考虑从改变髋臼的方向和增加髋臼的覆盖面两方面进行,以防止或延缓向中晚期发展。
2.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治疗患髋疼痛加重,出现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轻度骨性关节炎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
导语: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宝宝的成长道路总是会伴随一些疾病,我的是先天性疾病,是我我们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髋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宝宝的成长道路总是会伴随一些疾病,我的是先天性疾病,是我我们在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髋关节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关节是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一定要趁早治疗,以免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下面一起了解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症状。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因素(髋臼和股骨头先天发育不良),胎位不正、髋关节过度屈曲有关,也有认为与臀位分娩有关。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症状
1.脱位前期
患儿在学站立之前症状不明显。
2.脱位期
(1)半脱位者,患肢不愿伸直、下肢不太活动、外展受限;患儿学走路较晚。
(2)脱位者,走路容易跌倒,单侧脱位破行,双侧脱位“鸭步”,走路易疲劳;双侧脱位,臀后突,腰前凸;单侧脱位者,臀后突,腰椎侧弯。
(3)脱位的臀部外上方突出(此为上移的大粗隆);大胆内侧及臀下皱折变深,数目增多;腹股沟深长,股三角空虚,股动脉搏动不易触到。
(4)患肢外展受限,内收肌紧张。
(5)蛙式试验阳性,表现为患破外展、外旋受限。
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ddh名词解释一、DDH定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0fthe Hip,CDH),是指一系列髋臼和股骨近端畸形以及头臼相互关系异常的疾患,包含髋关节发育不良、半脱位及全脱位。
由于本病可于出生前及/或出生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1992年由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POSNA)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of the hip, DDH)并由国内外小儿骨科医师普遍接受。
DDH可以是非常轻微的髋臼发育不良,也可以是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异常的髋关节半脱位或髋关节脱位。
二、DDH流行病学特征D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患,致残率高。
DDH发病率与地区、种族、季节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种发病差异巨大,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黄种人介于二者间。
新生儿期(0-28天)DDH的发病率在1-7%。
非洲发病率0.06‰,美国本土人发病率76.1‰,香港0.87‰--南澳大利亚10.5‰,西欧、北欧7~22‰。
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186‰。
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高原地区远远高于平原地区,这可能与当地生活习惯相关,如出生后不正确的双下肢直腿捆绑等错误襁褓方式。
一般秋冬季节9月至翌年2月出生的发病高于其他季节,可能因为该季节天气寒冷,新生儿多被包裹,双下肢伸直内收,以至婴儿被动伸髋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三、DDH常见危险因素目前为止,DDH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但是,DDH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
有关DDH的发病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认为环境因素(胎次、胎位、生产方式、羊水过少、出生后襁褓方式等)和遗传因素(性别、家族史、其它伴发畸形)共同参与DDH发病。
DDH患儿多与以下因素相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患儿出生前及出生后也包括出生过程中发生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的一系列髋关节病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我国小儿跛行、双下肢致残的常见原因。
【护理常规】1.术前(1)了解患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型及严重情况,评估患儿步态及自理情况。
指导步态异常患儿勿跑、跳,注意防止跌倒。
(2)行皮牵引患儿抬高床尾10~15cm,保持力线一致及有效的牵引力与反牵引力,预防压疮及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术前应清洁患儿石膏固定范围内的皮肤,训练患儿学会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术后(1)按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教会其家长正确的给患儿接尿、便,防止尿、便污染石膏,刺激皮肤和污染伤口。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敷料。
(3)饮食与营养:手术当天饮食宜清淡,术后第1天患儿可恢复普食,可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嘱患儿多饮水,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体位:术后去枕平卧双下肢抬高,醒后枕枕头,术后3d可摇高床头,直至可以坐。
(5)功能锻炼:术后初期主要为足趾背伸,趾曲活动;术后3d 进行坐卧练习;进行侧卧翻身练习;术后1~2个月去石膏后不能负重活动;术后3个月取克氏针后可负重活动。
【健康教育】1.休息与活动术后患儿应长期避免以双下肢剧烈活动为主的运动。
2.饮食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骼愈合。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防止尿、便污染。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给药。
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开放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应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查,闭合复位后应根据复位情况决定继续更换石膏或外固定支架。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development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分类(1)根据股⾻头与髋⾅的关系分类(⼀般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先天性发育不良:股⾻头仅略向外移,Shenton线基本正常,但CE⾓可减⼩,髋⾅变浅,Dunn称此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Ⅰ级。
②先天性半脱位:股⾻头向外上⽅移位,但仍与髋⾅的外侧部分形成关节,Shenton线不连续,CE⾓⼩于20°,髋⾅变浅属Dunn分类Ⅱ级。
③先天性完全脱位:股⾻头完全在真性髋⾅以外,与髂⾻的外侧⾯形成关节,逐渐形成假髋⾅,原关节囊则嵌夹于股⾻头与髂⾻之间属Dunn分类Ⅲ级。
(2)根据脱位的程度分类:按照T?nnis&Zionts标准分为以下4度:①Ⅰ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以下、髋⾅外上缘垂线之外。
②Ⅱ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Y线与Y线的⾅上缘平⾏线之间。
③Ⅲ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度。
④Ⅳ度脱位:股⾻头骺核位于⾅上缘平⾏线以上,并有假⾅形成。
临床表现(1)新⽣⼉和婴⼉期的表现:①症状:A.关节活动障碍:患肢常呈屈曲状,活动较健侧差,蹬踩⼒量弱于另⼀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B.患肢短缩:患侧股⾻头向后上⽅脱位,常见相应的下肢短缩。
C.⽪纹及会阴部的变化:臀部及⼤腿内侧⽪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纹较健侧深陷,数⽬增加,⼥婴⼤阴唇不对称,会阴部加宽。
D.患⼉洗澡或换尿布时,髋关节部位可闻及弹响声。
②检查:A.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适⽤于⾃出⽣⾄3个⽉之间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由Ortolani于1935年⾸先提出,由Barlow加以改良。
Ortolani的⽅法是将患⼉两膝和两髋屈⾄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腿内侧,⾷指、中指则放在⼤转⼦处,将⼤腿逐渐外展、外旋。
如有脱位,可感到股⾻头嵌于髋⾅缘,⽽产⽣轻微的外展阻⼒,然后以⾷指中指往上抬起⼤转⼦,拇指可感到股⾻头滑⼊髋⾅内时的弹动,即为Ortolani试验阳性。
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 )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是 DDH 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DDH 治疗的目的是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DDH 最主要的发病高危因素之一是女婴且出生时单臀先露,其二是家族病史,即婴儿的父母中一方和( 或) 婴儿的兄弟姐妹患有 DDH。
适应证: ( 1) 体格检查发现髋关节稳定性有异常或有可疑阳性发现; ( 2) 有 DDH 家族史; ( 3) 出生时臀先露; ( 4) 神经肌肉病变; ( 5) DDH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相对适应症:( 1) 出生前羊水过少; ( 2) 其他如产前体位等引起的宫内因素。
临床表现与体征:大腿皮纹、臀纹不对称、关节弹响、下肢不等长和大转子高位,年长儿可见跛行、鸭步,脱位侧髋关节外展试验阳性。
外展外旋髋关节(Ortolani)/Balow征阳性,Allis(Galleazzi) 征阳性。
望远镜征(telescope 征)、腰椎前凸增大、髋外展受限、Trendelenburg征阳性等。
检查:≤4个月患儿首选髋关节B超检查,Graf法;>4个月患儿可拍双髋正位X线片。
不建议采用超声检查年龄 < 6 周婴儿的髋关节,除非体格检查发现髋关节异常。
治疗:出生~6个月,此阶段为DDH治疗的黄金时段。
首选 Pavlik吊带,维持髋关节屈曲100°~110°,外展20°~50°,维持24h。
禁脱位动作(包括检查和更换衣服)。
定期 B超检查,1次/12周。
若3周后B超提示取得同心圆复位,则继续维持24个月。
如果3周后B超及临床检查提示未取得复位,则停用Pavlik吊带,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7~18个月,首选麻醉下闭合复位、人字位石膏管型固定。
18月~8岁:2岁以内仍有可能试行闭合复位,但多数患儿需切开复位及截骨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病理与诊断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又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是一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1]。
如大腿、小腿与对侧不对称及患肢股动脉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有许多理论阐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如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
臀位产时有异常屈髋的机械应力,可导致股骨头后脱位。
韧带松弛曾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宫内胎儿韧带产生相应松弛,在新生儿期较易发生股骨头脱位。
但很难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本病的原因,一般认为遗传和原发性胚质缺陷对发病可能起重要作用[2]。
胎儿的髋关节开始是间质性软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圆形,然后逐渐变浅,呈半圆形。
出生时,髂骨、坐骨及耻骨仅部分融合,髋臼窝极浅,所以分娩时胎儿髋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幅度,以使胎儿容易通过产道。
因此,胎儿在出生前后这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
若胎儿下肢置于伸直内收位,则股骨头不易置于髋臼的深处,极易脱位。
本文就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病理与诊断进行综述如下。
1.病因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
是基于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1.1 遗传因素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4],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
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脱位半脱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行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X线片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7、8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5]。
1.2 韧带松弛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动物实验中Smith将小狗的关节囊,圆韧带切除后,产生髋脱位现象的百分比很高,临床上Andren指出X线片中耻骨联合的分离在髋脱位病例中为正常婴儿的两倍,他认为这是母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内分泌使韧带松弛,超量的内分泌变化是引起髋脱位一个重要的因素。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
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
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
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
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先髋脱位的分型:1、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Ⅲ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2、畸形型先天性髋脱位典型者呈双髋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两足平足呈外旋位,还常合并上肢畸形。
一、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髋脱位1、先天性髋脱位在新生儿期诊断较为困难,一旦确诊治疗容易,且会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为新生儿期病理改变最轻,易于矫正;生后第一年骨盆发育最快,尤其在新生儿期更快。
2、临床症状外观:大腿、小腿与对侧不对称(1-1,1-2),可表现为增粗变短或变细、外旋(单侧);臀部增宽(双侧)。
皮纹:臀部、腹股沟与大腿皮纹增多、增深和上移不对称(1-3,1-4)肢体活动:患肢活动少,在换尿布时最易发现。
3、体征患肢股动脉减弱或消失;内收肌紧张痉挛;Barlow试验阳性(仅适用于新生儿检查),因髋关节不稳定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少,相反外展受限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
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此法可靠。
Nelaton线征破坏。
4、X线检查Von-Rosen位骨盆平片:正常延长线经髋臼外缘相交于腰5与骶1的平面以下;骨盆平片:髋臼指数正常为20-25°,至12岁时基本恒定于15°,异常为>30°;Perkin's方格正常位于内下象限Shenton氏线测量 Hilgenereiner股骨干骺端顶点至水平线的距离为H,正常为10mm;股骨干骺端顶点至髋臼最内缘的距离为d,正常以12 mm为标准。
当H值小于10 mm或d距离大于12 mm应怀疑髋发育不育。
Bertol测量法:(P30图4-4)正常上方间隙a为9.5 mm,内侧间隙b为4.3 mm。
若a小于8.5 mm,b大于5.1 mm应怀疑髋脱位。
若a小于7.5 mm,b大于6.1 mm可诊断为髋脱位。
5、鉴别诊断a、先天性髋内翻b、病理性髋关节脱位c、麻痹性与痉挛性髋关节脱位d、佝偻病6、新生儿及婴儿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a、尿布枕b、连衣挽具c、Pavlik harnessd、Von-Rosen铝制夹板e、持续牵引复位f、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支架Pavlik固定带图应该使用3-4个月二、幼儿及儿童期先天性髋脱位1、临床症状走路较晚,步态异常:开始走路时步态不稳呈蹒跚、摇摆或摇动步故态(单侧);双侧者为鸭行步态,肢体不等长,躯干呈代偿性侧弯2、体征Allis征阳性(单侧)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Nelaton线征破坏Trendelenburg征阳性3、X线检查髋臼指数CE角:正常值4岁+15°以上,15岁为+20°以上Perkin's方格Shenton氏线Sharp角:该角>40°即表示髋臼发育不良。
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X线双平片头臼指数(AHI):由股骨头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A比股骨头的横径B,表示股骨头的大小与髋臼深度不相称的状态。
其特点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头臼指数随之下降,一般正常值在84-85左右。
其计算公式为AHI=A/B×100。
髋关节间隙:与正常侧相比较,双侧患者与同年龄髋关节进行比较。
测定股骨头最高点的面与髋臼软骨底面的距离,分为5级,4级为正常间隙,3级较正常窄1/4,2级较正常窄1/2,1级较正常窄3/4,0级关节间隙完全消失。
用以判断有无创伤性关节炎的标准。
4、其它检查:关节造影、CT、MRI均能对先天性髋脱位有其诊断价值。
5、幼儿及儿童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1、保守治疗自动复位法:以Pavlik harness固定带为代表。
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
牵引复位法: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也有人用于1岁以内的患儿。
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法:本人主张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
Ferguson手术:2、保守治疗的固定姿势:主张采用人位固定(Human Position)而不用Lorenz体系的蛙式位,其理由如下:蛙式位是股骨头遭受髋臼压力最大的体位,尤其是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蛙式位时经过内收长肌与髂腰肌之间的旋股内侧动脉遭受压迫,将直接影响股骨头的血运;蛙式位时,增大的盂唇可以压迫骺间沟,致使股骨头发育受到影响,甚至产生畸形。
3、影响复位的因素髂腰肌的挛缩;盂唇过大,阻塞了髋臼而影响股骨头的复位;头、臼不称,通常是髋臼过小过浅;其它:如髋臼内脂肪过多,圆韧带过长、增宽在臼内形成阻塞,关节囊的挛缩等。
4、复位后髋关节发育的观察保持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基本条件;保守治疗一般头三个月用石膏固定,以后改用支架固定,保持髋关节的有限制动;固定时间一般为就诊月龄时间或加3个月,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并复查骨盆平片进行监测;Salter骨盆截骨术1、手术适应症:年龄在1.5-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指数在45°以下,股骨头大小与髋臼基本适应者。
2、手术前准备:必须进行牵引,可行皮牵引或骨牵引,牵引时间不应少于3-4周,必须使股骨头达到髋臼Y形软骨线水平。
3、手术方法:4、术中注意事项:手术时对内收肌和髂腰肌均应切断,在关节囊外分离髂腰肌至股骨小转子处应注意保护股神经;髋臼内的脂肪组织和圆韧带均应清除,特别注意要切断髋臼横韧带;作髂骨截骨时应用线锯锯断而不应用骨刀,理想的截骨应是在髂骨上、下棘之间,保持内低外高,后低前高;髂骨远端应以耻骨联合为轴心,向前、下、外方向牵引旋转,改变髋臼的方向;注意保持不能造成髂骨截骨后方张开,这样达不到髂骨充分旋转。
5、术后治疗:术后远用抗生素5-7天;术后12-14天折线;6-8周折石膏并可拔出固定钢针;三个月后开始下地行走。
Pemberton髋臼成形术1、手术适应征:年龄在2岁以上,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角大于45°以上,头臼比例不适合髋臼不能包容股骨头者;手法或手术复位后,经一定时间观察,髋臼仍发育不佳或未发育,股骨头仍处于半脱位或全脱位;年龄超过7岁以上,耻骨联合软骨已愈合,虽髋臼指数未超过45°者也适应此术式。
2、术前准备:同Salter骨盆截骨术。
3、手术步骤:4、术后治疗:外展内旋位单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14天折线,术后6-8周折石膏;术后3-6个月下地行走。
其它手术Gill手术:Steell三相髂骨截骨术:适用于7岁以上,髋臼发育极度不良者。
改良沙拉尼契克手术(Zahradnick):是一次性髋臼、股骨颈、股骨干成形术,使其恢复解剖关系和功能,这种手术适用于3-7岁手术法失败或发现较晚7岁以内的儿童。
手术成功率是很高的,但其并发症有可能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应强调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本人不主张该术式。
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Stahali髋臼盖成形术综上所述,先髋脱位的手术方法很多,超过100余种,但其基本原理均相同。
目前公认的经典根治性手术是Salter骨盆截骨术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
其它手术均属于补救性的或者称为姑息性手术,适用于年龄超过8-10岁以上的儿童,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其负重功能。
相比之下,Stahali髋臼盖成形术和Steell三相髂骨截骨术效果较好,但后手术操作过于复杂,手术打击也过大。
Zahradnick手术由于术后其关节功能太差,不宜提倡,由于其手术成功率是很高,可作为多次手术失败病例的选择。
先髋脱位远期疗效的评价:1、本评价标准适用于手术或保守治疗之后的各年龄组的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评定;对疗效的评定时间至少在治疗后2年以上方可评定,时间过短意义不大;本标准既可反应出随访的结果也可判断预后,具有使用简便,判断容易,评价较准确的特点。
2、本标准由两大部组成,均以评分方式进行,总计30分。
⑴ 临床功能评价(15分):主观感觉和临床检查⑵ X线摄片检查评价(15分):3、评价方法:4、评定:30-26分……优25-21分……良20-16分……可<15分……差5、说明:⑴Trendelenburg征是髋关节稳定程度的标志,是评价中一项重要内容,当髋关节出现半脱位或治疗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致短髋畸形时均为阳性。
⑵Shenton线标志股骨头复位的程度,反应髋臼发育的状态,Y形软骨未闭合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