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郭庆光的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与满足理论:(郭庆光的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卡茨首先提出。

定义:该理论把受众看作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它们接触媒介的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以“满足”的过程。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效用。强调受众的“能动性”,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

意义:(郭庆光补充)(1)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居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它突出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枪弹论”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也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对于纠正“有限效果论”也有积极作用,在这一个意义上,一些学者把它称为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批评:

1、认为她缺乏理论性,对关键概念定义太泛,认为它是一种搜集资料的策略。

2、极少有研究去寻求满足的前提。

3、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用自我报告来确定人们的动机,显得有些简单和天真。

4、认为它过于狭隘地集中于对个人的研究,忽视社会结构和媒介在该结构中的位置。(对此鲁宾和温德尔提出了一种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依赖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使用与依赖模式将个人置于社会系统之内,这些系统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需要)

5、该理论也受到了媒介霸权论学者的批评。媒介霸权论学者认为,大众媒介的消息倾向于强化文化中的主导世界观,受众很难回避这种媒介提供的带有偏向的解读。

6、一些研究发现,受众之接触大众传播,并不总是高度精心的或目的明确的行为,因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某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挑战。大多数人在使用大众媒介是仪式化的或习惯性的行为。

7、对看电视行为的研究显示:观众对电视的体验是被动的、放松的、注意力分散的,也有研究者声称,与印刷品相比较,由于图像的表现特点,电视和电影很可能在观众中产生更为一致的认识和情感反应。一致效果不是使用与满足研究预测的结果。

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近期发展:

1、近期的一个新发展是离开传统的思路,即那种将受众认作主动的或被动的观点,而是将活动当作一种变量来对

待。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媒介的使用者在处理媒介消息时是有选择的、理性的;但是在另外的时候,他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放松和逃避。受众活动在形式和程度上的差异可能也对媒介的效果产生影响。

2、另一种心的方向强调使用媒介来满足特定的需要。例如大众媒介的一个用处是可能消除孤单。坎那瑞和斯皮茨伯格发现了支持这种使用的证据,但是其相关性依赖于孤独的程度。

在情境孤独中,人们最常使用媒介来减轻孤独感;

在持续孤独中,人们较少使用媒介来减轻孤独感。由于持续孤独者将他们的孤独感归于内在因素,因此不相信媒介传播能够减轻孤独感。

3、希尔:暴力电影观众的阐释机制(暴力电影观众勇于收视体验的一种特殊方法)

该机制包含以下因素:对虚构暴力的概念,将之视为娱乐;有对暴力的期待和乐于选择自我审查的方法;以及建立个人可接受暴力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