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七上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上全套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感性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这时可能会对某一个产生的不同的判断,这时教师不要进行评判,做出结论,而是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应有哪些特征。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教学要面向全

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到前面模仿中央台《幸运52》栏目的方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形式既复习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圈的一个成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七)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五、说板书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

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生存环境;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教学方法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准备笔、本、放大镜、照相机等。

导入:一个好的导言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课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阳台上五颜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还没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引领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出调查表。

自主学习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

这种学生自己选择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实地调查各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学生注意认识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学生注意对生物资源的爱护。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学生注意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4.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5.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资料,对生物进行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进行反馈。

1、各组制作出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选择2—3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没有原本常见的生物现在不见了?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生物资源的教育。

总结调查的意义

通过调查,学生学会了调查的一般方法,会做调查记录;对所知道的生物能够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训练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

图片,找出马与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一篇校园(或社区、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将对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的进行说课,敬请点拨和指导。本次说课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的内容。是继第一章《认识生物》的自然衔接和深入。本章内容是在原教材的的五节内容基础上进行整合、简化,精整为三节,使教材内容联系更紧凑。本节内容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五个部分,整合了原教材两节环境,生态因素等知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主要阐述了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就是生态因素,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就是对照探究实验。全节既有对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述,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课既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会直接影响到初一新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由此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七年级学生对于环境与生物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理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列举自然界常见的生态因素;能举例描述自然界典型动植物受非生物影响的现象;能举例说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鼠妇生活、分布的环境因素”,让学生初步学习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分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能很好地说明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作为难点,因为相对而言,这一知识点抽象些。当然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由于现实原因,很难在一节课课堂上进行,只有布置学生们自己选择在课外来进行探究,教师在方法指导,要求上要具体(或单独一节课并写实验报告及巩固练习)。而在课堂上用图片和例子等,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理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后附:探究实验方案)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我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利用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由“南橘北枳”成语故事引入。(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由故事引出环境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得到生物圈与环境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讨论学习

1、通过分析资料,比如“水土不服”、“熊猫分布”、“鱼生活”的资料,归纳得到环境的定义,理解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

2、分组讨论课本麦田的图片,分析影响小麦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同时把这些因素进行分类,知道生态因素的概念及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通过阅读课本文字,归纳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分布影响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分布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形成了那些常见关系。在此之后,通过图片及问题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4、让学生对课本的图片进行讨论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行为、生活习性因环境而改变)和影响(生物改变环境成分,有的有益、有的破坏),进一步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三)知识巩固,升华迁移

让学生讨论后自己举例,并说明这些例子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师补充一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四)总结,感悟与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教师最后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五)练习及作业布置

布置课本练习及随堂练习,灵活巩固、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的概念

2. 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主要掌握方法: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实验结论、表达与交流,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以以鼠妇为例向学生详细介绍探究的六个过程

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

在上课之前我将组织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或者校园的角落收集一定数量的鼠妇,根据学生发现鼠妇的环境多在阴暗的角落里让学生

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并依据在较阴暗的地方看到鼠妇,而在明亮出没有看到鼠妇的现象

作出假设: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随后,根据假设让学生自主制定计划:设计明暗不同但其它情况相同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数量多,如果阴暗环境中的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正确。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我将指导学生保证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以外的其他条件都是保持相同的。光照就是实验唯一的变量。这样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对照实验的实质、作用和意义。除此之外,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注意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探究实验中要用多个研究对象进行多次观察,以确保实验结果能够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

实验方案确定后,我将监督各小组严格按照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需要的

实验材料:鼠妇10只、湿土、硬纸板制成一个长30cm 、宽10cm、高5cm

的纸盒(缺少一个侧面的长方形)、纸板、玻璃板。

然后在纸盒中均匀的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或不处理),从而形成阴暗和明亮的两种环境,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一组的同学配合,一人计时,一人计数并记录。统计每分钟末遮盖部分有几只鼠妇暗处有几只鼠妇,将数字填写在表格中。

在操作完成后,让小组代表向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以及将每次亮处的鼠妇的总数累加起来,除以观察次数的结果。并计算出全班各小组第10次的平均值(也可以以百分比方式),然后通过对全班平均值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光照条件下鼠妇数量远少于阴暗条件下鼠妇的数量,从而验证了光照影响鼠妇的

分布这一假设。得出结论后,我将组织小组之间就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一致而进行讨论。在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

实验过程中的问题: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对该动物产生了影响?

2、如何确保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索的因素所引起的?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进行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实验可以吗?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第一课时。该课时既是前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延伸,也是下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铺垫与引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更加明确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的总结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三、学习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资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不要人为破坏任何一方面,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依据学习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实例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说学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采用发现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会”

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流程

在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指导思想,为此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自学释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课堂小结—当堂训练“几个环节。

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几张视频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视频图片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并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9页,说出什么生态系统。结合资料分析内容,小组合作找到生态系统中有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总结出:生态系统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部分组成,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通过讨论总结,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食物链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引出食物链的定义,即: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试着写出资料分析中的食物链。教师强调总结写食物链的要点: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2.食物链的箭头由被食者指向捕食者。列举几种生物,让学生正确写出食物链,以此巩固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补充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食物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是:植物。

食物网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展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让学生数有多少条食物链,并写出其中最长的食物链,适时引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更加深对食物网的理解。这样一步步引导分析,既突出了重点,又攻破了难点。

不知不觉,本节课已接近尾声,问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设计两个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当堂进行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生态系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由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成功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章第5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依据“六步实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我设计并实施了这节课。

☆设计理念☆

《生物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均有所收获。“六步实效教学”为我们打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好奇、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对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进一步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而且在学生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有兴趣,喜欢和别人交流,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易于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演示法:采用课件可增大教学容量,用录像播放森林生态系统等各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它们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直观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复习热身:向学生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1、什么是生态系统吗?并举一两个生态系统的例子。 2、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生态系统特点: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个区域内;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个整体。

二、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及要求。

三、自主学习

㈠、阅读教材,结合图形分析、思考:

1、你认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态系统呢?(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生态系统?)

2、各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㈡、阅读教材,结合资料及图片分析、理解:

1、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与其他的生态系统有关系吗?

2、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3、通过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说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地球的表面并不是都一样的,而且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认识各种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让学生分析,从而由小到大地引出生物圈是一个整体。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发现各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于生物圈中的,他们都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联系,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当其中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态系统。从整个生物圈来说,各个生态系统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他的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阳光、空气、水的影响。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全球性使地球上各个生态系统具有物质上的联系。(2)从空间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3)从生物因素来说,人类和许多生物都跨越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使不同生态系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当某一部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影响整个生物圈,所以我们说生物圈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四、拓展提升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态系统遭到轻度破坏时能依靠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过来,但是当遭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就无法恢复了。“1、在整个生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是人类的活动。“2、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学生畅所欲言将身边人类的破坏活动揭示出来,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白色污染;随意堆放垃圾;滥砍滥伐;浪费淡水资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厂随意排放废气,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保护我们的生物圈:“3、同学们你们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我们要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随意乱扔垃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带动其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多种树,绿化环境。

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它也是那些美丽植物和可爱动物的共同家园。

五、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消化。

六、课下延伸

1、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

2、制作“环境保护”板报,定期进行保护校园活动。

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从校园开始,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下实施。

七、盘点收获

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措施,小组合作情况等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获得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

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涵量,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敏锐的应变能力。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观念,实现了师生的角色转变。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节课对于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不能在充分自主思考后在进行小组合作,部分学生缺乏自治、自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练习使用显微镜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六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因为本章(观察细胞的结构)内容比较抽象,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结构。而且,能够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所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验室还不能使用这一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练习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基本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因为学校的实验室还不能使用,只能通过演示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三)、重点、难点:

1、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生物课,生物实验能力差,但是,上实验课的热情却很高。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通过复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基本特征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读第二单元开篇语,再通过提问引入显微镜。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图片说出讲台上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名称和作用,教师必要时加以补充。

(4)、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学生在说每一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时,教师演示并作补充或强调,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知识要点。

(5)、请学生上台观察,初步感受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

(6)、提除以下4个问题让学生上讲台动手操作后回答、归纳知识要点。(7)、归纳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8)、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9)、复习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10)、布置课后练习,安排下一节预习任务及预习目标。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因为学校的实验室还不能使用,只能通过演示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文字、实物等资源进行教学,动手操作过程中边说边做、边做边想,归纳总结,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具体详细过程见演示文稿)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三、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四、巩固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后,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但通过多媒体教学还是没有学生做实验掌握的好,我希望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还是做实验,而不是用多媒体讲实验。

植物细胞--------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细胞》,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这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和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练习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但同时还要注意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对制作不成功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观察其他制作较好的同学的结果或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让大家共同观看,和自己的做一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

人教版生物七上全套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也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过程,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及重要性。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渗透了“科学探究”,“环境因素”,“实验设计”等主题。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依据:非生物因素为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做好铺垫,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因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突破:学生自学课本后分小组做探究实验,教师通过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结合实际强化重点知识。 难点: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依据:学生初次接触探究实验,要完整的完成一次探究活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所以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 _______ 日期 ______ 教师 一、学情分析 学生 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 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 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但普遍 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 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 生。 二、教材分析设计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 识体系,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了许 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 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删 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 神。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 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大大拓展了学生 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 1( 这些知识 )学生初步具有生 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日期 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养成2(科学思维的习惯。)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 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 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 (四、教学措施、备课标、备教材 1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明确本单全面深入理解和掌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握教材内容。、备学生2)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 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1(遇到 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 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2()教师能在每一堂 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3(、备教法、备 学法 3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 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 学习的方法。、备作业 4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 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2智力。、岗位练功、继续教育 5 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增 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 练功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 际,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学生,认真批改,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说课稿范文(精选2篇)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说课稿范文(精选2篇)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范文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及生物课标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号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三、教学程序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厦门市区、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在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调查了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之后,对环境与生物的进一步认识,对自然世界的深入探索,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生物学学习的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我将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今天我主要进行第一课时的介绍。 二、说教学目标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七年级学生对于环境与生物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识记自然界常见的生态因素,描述自然界典型动植物受非生物影响的现象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把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实验作为学习的难点。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面共同得到发展,所以我指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验设备,我选择以直观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的参与实验。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我将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式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和实验的安排比较注重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1.创设情境让学生”心“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和学生一起走进自然界的动植物家园,“同学们,野生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你们知道它们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吗?离开了水的海豚能够生存吗?没有阳光雨露小麦能够发芽抽穗吗?”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出生物的生活是离不开生物环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心,顺利的进入新课的讲授。 2.讲授新课让学生”会“动 我将通过展示影响小麦生活因素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并让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合集五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合集五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1 一、课程标准: __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__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__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__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1 说教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d、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b、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2教学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2)图表数据的解读

(1)主动运输 (2)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他们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 4 的办法。 3)同时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法: 1)自学辅导法:本小节内容属于原理性的内容,但不难掌握,所以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即先引导学生自学并总结对比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之间的异同点,然后稍做点拨,最后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动画,使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更直观。 学法: 3)比较学习法: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必须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10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10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 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0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0篇) :科学教学过程学习小组生物科学人体结构细菌培养植物繁殖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第1篇: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本事的培养。经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本事。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经过调查,认识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经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必须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必须的经验,本节资料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明白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本事。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终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说课稿范文

初中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概述 本课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的第三章,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教材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难点在于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 –掌握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生态资源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安排 1.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生态平衡等相关问题。 2. 教学步骤 Step 1: 课堂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已经学习过的与生态系统有关的知识。 Step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15分钟) 通过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Step 3: 生态系统的功能(20分钟)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引导学生探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稳定性与稳定性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Step 4: 生态平衡与改善生态环境(20分钟) 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 Step 5: 课堂总结(10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结,复习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生态平衡的概念与保护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 •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教学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 B咽 C 喉 D食道 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比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 A软腭 B会厌软骨 C 气管 D食道 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A 鼻 B咽 C喉 D气管支气管 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 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 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9.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5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5篇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1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异常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经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和观察本事,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期望能得到各位教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我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本事目标】记住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经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所以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能够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资料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资料,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5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5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说课稿1 一、教材 第九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二个内容,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所趋,这两个内容应该是相互相承的。而现实中人们对于前者的了解远没有后者那么广泛,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介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关系即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第八章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根据大纲和课程目标,本课内容要求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面临形势。 2.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理解,掌握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观念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有更深刻的把握。 ②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与形势的分析,增强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环保宣传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①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知识重点)。这个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环保意识的理论基础,只有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具有科学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行动,而保护措施就是我们能够起而行的具体体现。 ②我国多样性的概况及形势(情感重点)。此是本文的情感重点,只有知道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能让我们对环保事业坚持下去的源动力。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这个知识点需要对第八章的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已学知识相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而且无法用具体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比较抽象,故将其列为难点。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讲述法,但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图片),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此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让学生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能和大家在这共同交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是学完细胞的结构和生活后的延伸,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人体的结构层次,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打下基础。本节中心是:在认识和学习细胞的基础上,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认识动物体和人体的构成:以人为例,人体由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各个系统构成人体,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知顺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于生物体是一个整体有一个概念,也为今后学习动物的结构特点、行为方式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能力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难点: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认知。 三、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教学。 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堂上来。 2.观察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形成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归纳法:引导学生联系组织、器官、系统,归纳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小结“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能

初一生物细胞说课稿

初一生物细胞说课稿 初一生物细胞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生物细胞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生物细胞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选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经教育部20xx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说课导航): 1.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教法 4.说学法 5.说教学程序 6.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前面讲授了显微镜的使用,后面是对单细胞和多细胞动植物的学习,说明《细胞》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版教材中把《细胞》这节从原来的第五章调整到现在的第二章,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50个重要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点;③说明细胞各部分的功能;④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尝试制作细胞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播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植物细胞分裂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的具备了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是围绕概念教学这一理念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 3. 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认是事物的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四个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注重突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_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_New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说教材: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所以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不需要讲述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是应该突出在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特点之二是: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避免从理论到理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使同学确立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气孔的作用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密切联系。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教材地位: 本章没有分节,章下有三个黑体字标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首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途径,接着分析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蒸腾作用,最后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为第六章《爱护植物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 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 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

师: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10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们,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师:看来大家在捕捉鼠妇的时候都动了脑筋,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么,同学们在捕捉鼠妇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鼠妇生活的地方又阴暗又潮湿,长年累月。这样,它们受得了吗? 师:每种生物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习惯在干燥的地方,有的习惯在潮湿的地方,比如说蚯蚓它就长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鼠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它们吃什么呀? 师:这个问题真厉害,把老师给问住了,老师回去查查相应的资料,下节课再回答你,好吗? 生:好。 生:鼠妇是不是胆子特别小呀?我小心搬开花盘的时候既没有碰到它,也还没有动手捉它,它就四处乱爬。 师:是啊,搬开石块或花盘以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它们为什么爬走呢?是胆子特别小吗? (老师板书──问题:搬开石块或花盘,鼠妇为什么爬走呢?) 【问题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学生提出来的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才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究,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二、逐步深入,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设

人教版初中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说课稿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